曲靖一中高三2023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曲靖一中高三教学质量监测试卷(二)
语文
考试时间:15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了,完成1~3题。

①《世说新语》是南朝宋刘义庆“招聚才学之士”编纂而成,有人将它视为六朝志人小说的代表,有人说它是逸闻小品的典范。

原本共八卷,今存三卷,主要记述汉末至东晋间文人名士的言行风貌。

书中所写人物上自帝王卿相下至士庶僧徒,从中可以看到当时人们尤其是士人的精神面貌、风俗习尚和价值观念。

②此书的上卷虽首列“德行”,但文人名士爱才远甚于敬德,他们毫不掩饰地夸耀自己的才华,在才名上当仁不让。

曹操欣然领受“乱世之英雄”的品评,全不计较“治世之奸贼”的讥诮。

魏晋门阀士族固然看重门第,但更倾倒于一个人的才情,那些高傲的世族对那些才藻新奇、析理精湛的天才,他们无不愿意屈尊纡贵与其交往。

《世说新语》还写了六朝士人精神生活的另一方面,他们既爱智也多情。

嵇康与吕安交好,“每一相思,千里命驾”。

士人们追求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追求一种任性称情的生活:“阮籍嫂尝还家,琶见与别。

或讥之。

籍曰:“礼岂为我辈设也?”。

人们摆脱了礼法的束缚和矫饰,便自然地坦露出人性中纯真深挚的情怀。

③《世说新语》通过历史人物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来描绘栩棚如生的人物形象,再通过众多的形象来凸现一代名士的精神风貌。

作者只是“实录”主人公的三宫两语,便使所写人物神情毕肖,“顾悦与简文同年,而发早白。

简文曰:“卿何先白?”对曰:“腐泖之姿,望秋而落;松柏之质,经霜弥茂。

”简文帝的矜持虚伪,顾悦的乖巧逢迎,经这一问→答就跃然纸上。

作者从不站出来发表议论,常用“皮里春秋”的手法月旦人物,表面上对各方都无所谓臧否,骨子里对每人都有所褒贬,如《管宁割席》《庾公不卖凶马》《谢安与诸人泛海》等,作者木偏不倚的叙述中,不露声色地表达了抑扬可否的态度,笔调含蓄而隽永。

④由于书中记述的多是名士们的清谈,所以它的语言受清谈的影响很深。

魏晋清谈逐渐由义理探寻转向审美品味。

首先它要求以简约省净的语言曲传玄远的旨意,这样才能使名士们“极襟解带”和称叹不已;其次,清谈使用的是当时流行的口语俗语,但谈出来的话语又须清雅脱俗,这使得名士们要讲究声调的抑扬和修辞的技巧,义理上的“拔新领异”必须出之以语言的“才藻断奇”;清谈是一种或明或暗的才智较量,名士们为了在论辩中驳倒对手,不得不苦心磨练自己的言谈机锋,以敏捷的才思和机巧的语言取胜,因而《世说新语》的语言兼具简约典雅与机智俏皮之美。

(5)《世说新语》早已成为历代骚人雅士案头的清供或枕边的读物。

傅雷先生反复嘱咐远在西方的儿子傅
聪要认真阅读《世说新语》,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世说新语》在床头与自己相伴一生。

不过,由于该著行文既含蓄委婉,语言又简约冷隽,争辩中深藏机锋,清谈时更微妙玄远,对于现代读者来说,要想领略和品味它绝非易事。

(节选自戴建业《く世说新语》文本细读》序,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世说新语》是逸闻小品的典范,由南朝宋刘义庆主持编纂而成,该书记叙汉末至东晋间文人名十的言行风貌。

B.魏晋名士看重自我才名,他们追求任性称情的生活,也倾倒于别人的才情,他们爱才多情甚于敬德。

C.《世说新语》通过实录人物的言行来凸显一代名士的精神风貌,作者常用“皮里春秋”的手法月日人
D.《世说新语》中名士们清谈时的口语俗语清雅脱俗、才藻新奇,因而它的语言乘县简约典雅与机料俏皮
之美,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二段通过曹操、嵇康和吕安交好的例子,来论证士人们追求独立人格,精神自由、任性任情的生活。

B.文末通过傅雷先生和朱光潜先生对《世说新语》的态度,证明了该书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C.文章多处引用了《世说新语》中的原文,既比较直观地介绍了该书的特点,也增强了文章说服力。

D.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中间部分从价值观念、表现形式、语言风格等方面做了分析。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们可以借助(世说新语》一书来研究六朝时期平民阶层的精神面貌和风俗习惯。

B.《世说新语》展现了人格的独立和精神的自由,可见当时士人追求摆脱礼法束缚。

C.现代读者想更好品味该书中魏晋士人的风情气韵,需要把握魏晋清谈的语言特色。

D《世税新语》语言含蓄委婉,对各方无所谓臧否,所以现代读者很难领略和品味它。

(1)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自2019年发生的新冠疫情,一直深刻影响蜡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

在人类遭遇挑战和危机的时
刻,口述历史的价值越发突显。

口述历史不仅能够探访尘埃落定的历史事实,也可以记录尘埃乍起的
社会现象与思潮。

可以说,如今口述历史的作用早已超出了记录历史这一传统范畴,而是承载着机构、
团体、地域、民族甚至是国家的精神建构、文化塑造与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丁俊杰
表示,“把(口述历史)这件事情做好,不仅关乎自己,实际上也关乎我们这个社会,关乎我们这个
民族,(这是一件)科图利风,尤其对民族发展有利的事情。


其对民族发展有利的事请际周2021;台还历史,连换过去与未来》材料二:
现今,在互联网引领的时代下,各种思想意识对人们的认识活动和行为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单一或相对简单的中华民族精神表现形式,已经不能满足这种社会环境下时代的发展。

口述历史就是通过收集
和使用口头史料来研究历史的一种方式。

进一步说,它是由准备完善的访谈者,以笔录:录音、影像等方式收集、整理口传记忆以及具有历史意义的观点的一种研究历史的方式。

就其基本的科学属性而言,口述历史是历史学的一个分支;就其科学性质来讲,口述历史首先是一种科学方法论。

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观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口述历史是以普通人为主体的,不同以往的历史学论著更多的是关于权力精英的声音。

口述历史不仅以县实的历史方式再现了社会生活的丰富性,而且为历史研究本身开辟了新的领域,同时也使得有关历史的“声音”日趋多元和逼真。

口述历史的载体也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日益多样化。

20世纪40年代随着电子音像技术的进步,在搁置了几千年之后,口述历史复兴于20世纪中期。

此外,口述历史功能作用是多元性的。

实际上,它最主要的功能是对民间、社会资料的发掘。

这也是各种研究最基本的需要,这说明了口述历史的重要性。

中华民族精神是历史积淀的产物,也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丰富。

在过去的一百年中,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主要体现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斗争,这反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时期。

在新的历史时期,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如何运用新的表现形式,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是我们必须面对的时代主题。

口述历史最为显著的作用就是“保存了即将逝去的过去的声音”。

历史上有许多事件,由于各方的局限性,我们不能留下书面记录,人们需要了解历史真相,必须对当事人或知情人进行口头调查并收集口头凭证。

(摘编自赵彬彬、张慧峰《以口述历史形式彰显中华民族精神》材料三:
许多人对“口述历史是否值得相信”这一问题始终抱着怀疑的态度,这源于诸多影响口述历史可信
度的因素不能被完全忽视或消除,因此研究者们应该尽力去完善和细化口述历史的研究过程。

对于那些历史事件的亲历者,尽管他们亲身参与到了事件的进程中,但也犹如盲人摸象一般,容易
将他们看到或经历过的视为历史事实的全部,事实上谁都没有把握说自己可以掌握历史完整的真相。


多口述访谈的被访者以普通平民居多,他们的文化知识有限。

一个人的知识储备会影响他对一个事件的
理解深度。

因此,平民的身份导致了认知能力的受限,且单从其所处的社会地位来看,他所能接触到的
信息也是单一面有眼的。

尤其是在交通闭塞、通信初步发展的时期,普通民众能够接收到信息的渠道只
有报纸、广播或电报,更这论那些只能够通过信件才可以勉强进行信息交换的古老年代。

历史是多元且
复杂的。

而当人们无法获取更多更全面的信息作为参考,只能基于自身的眼界去判断某个事物的时候;他的位置就决定了他的立场和角度,若只从其中一方的角度出发去看待历史事实,就很有可能出现偏差,并且降低历史真相的可信度。

,口述者愿意并且可以陈述的回忆是有限且具有选择性的。

经历过相同历史事件的人,如果在这个
事件中他们所记忆的片段是相同或相似的,那么这段口述历史的可信度自然而然就提升了。

但是,如采
他们在脑海中所提取的记忆有限,忽略了某些细节之处,甚至是他们有意而为之,从而导致不同的口述
者陈述相同事件时发生偏差,那么这也会极大地影响到口述历史的可信度。

访谈者在获得口述史的过程中占领着举足轻需的地位,无论是在前期的筹备、实际的访谈过程,还
是后期的资料整理,访谈者的业务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段口述史的成功与否。

以前的口述史大多
是由访谈者在访谈过程中及时进行笔录,但难免会出现记漏或记错的情况。

如今的口述访谈则可以借助
更多的记录工具,如录子笔、摄像机等设备,从而更加准确而完整地记录下口述内容。

对于访谈者来说,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储备量是非常必要的,以免在访谈地程中因为自身背景知识
的缺乏从而误读了口逃者所表达的内容。

(摘编自黄心怡《借用新闻访谈技巧提述历史可信度的实践探析》)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口述历史既能够探访记录历史,又能够记录现实,随着社会的发展,价值越发丰富,对个人、社会、
国家、民族均有深远影响
B.口述历史属于历史学的范畴,但它主要是通过收集和使用普通人口述的史料来研究历史,与那些历史
学论著有很大不同。

C.口述历史作为一种全新的形式,仍然存在很多环节需要加以完善。

但电子音像等科学技术的进步对它
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D.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些历史事件的文字资料因形势特殊等原因而不能留下来,要了解真相就应该对相
关人员做口调查。

5.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支撑材料二相关观点的一项是(3分)
A.雷蒙·阿隆《历史哲学》:“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


B.科林伍德《自传》:“历史著作有开始也有结束,但它们描写的事件却并不如此。


C胡也频认为:“历史永远是陈旧的,新的生活不能把历史作为根据。


D.布罗代尔说:“历史应该是一首能够用多种声部唱出的、听得见的歌曲。


6.请结合材料分析,影响口述历史真实度的因素有哪些。

(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刻碑名手
聂鑫森
范玉成是古城的刻碑名手,已到古稀之年了。

他长得高大魁梧,浓眉大眼,但面白无须。

两只手掌仲开来,小蒲扇一样;指骨节很突出,只要轻轻一握,便叶吧吧一阵脆响,让人觉得那手非常有力气。

范玉成十四岁起拜师学艺,五十多个年头一眨眼就过去了。

他从刻石社退休十多年了,可一直没闲着。

儿子还在刻石让,一接下什么重要工程,总得请老爷子把把关。

他也乐意,范家手艺一代代传承,绝不能让世人说门法,否则就愧对列祖列宗了。

儿子范聂也到知天命之年了。

他对氏亲说:“邻市的望江楼重修一新,有块《亚修望江楼记》碑要刻哩。


苑上或显得特别高兴。

他记得四十多年前,也就是1966年春节过后,他与一些同行应邀到望江<楼:月一条诗碑长廊。

一直刻到冬天,眼看就要完工了。

有一天傍晚,突然来了很多戴红袖章的学·生和工人,把望江楼的台阶撬开了,把门窗卸了,把楼梯拆了,把里面的字画等文物烧了,一座清乾坐时的三层楼阁刹那间被当作“四旧”毁掉了。

他只能远远地看着,泪水纵横。

第二天,那些刻好的诗碑,也被一一砸碎,并把他们这些刻碑人驱赶回了老家。

范玉成渴望旧地重游,那楼可还是往日模样?
儿子说:“现在正是炎夏,太热,您暂时别老。

等我在那里阅好了稿,选好了石,上墨”过朱“打样`后,准备刻碑了,您再来,一边指点我,一边看看风景,好吗?”
范玉成答应了。

日子一天天过去。

范玉成在心里计算着:儿子该阅稿了,那文章是谁撰写的呢?又是哪个书法家书写的墨本呢?选的是什么石头,汉白玉石还是大理石?选好了石,先要用砂石打磨平整,再用细力砖磨光,直至腻滑方可。

接下来,儿子该“上墨”了:用磨浓研匀的上等墨计刷在石上;墨汁干后,再用烙铁烫上白蜡,簿簿地在墨上覆盖一层。

下一道工序应是“过宋”:把透明拷版纸覆在墨本上,双临描,然后再用银朱做红线双钩。

待做完这些,就该“打样”了,把“过朱”的双钩拷版纸,平铺在上蜡的碑石上,用木榔头垫着羊毛毡,敲击钩本字样,让双钩红线清晰地印下去。

范玉成乘车赶到邻市的望江楼公园,在·间工作室里,找到儿子时,儿子正好完成了“打样”。

“爹,我正准备打电话哩。


“爹知道你的功夫,该用多少时间,我心里有数。


儿子笑了:“知子莫若父啊。


范玉成开始阅稿,文章是本审市长华声撰写的,还不错,情文并茂;墨本是请北京一位老书法几个月前书写的,那老书法家写好寄来后因心肌梗塞竟鹤归道山了。

字真好,行书,有《兰亭序》的味道,可惜天不悯才啊。

再看一遍文章,范玉成头上冒出了一层热汗,文中说望江楼毁于1967年春,这就失实了,分是1966年冬!听说市长还年轻,不到五十岁,又不是本地人,恐怕没有细细考察,就轻率地作了论。

范玉成说:“这碑暂不能下刀,一定要改过来。

”必
儿子急了:“爹,我们只管刻就是了,这不是我们的错。

再说,人家市长会改吗?再说书写都死了,谁能把墨稿改正过来,而且风格丝毫不差呢?”
“若市长不肯改,这个活儿我们退了!碑者,史也,是留给后人看的,不能以讹传讹。

”儿子不做声了。

顿了一阵,儿子说:“爹,您还没去望江楼吧,我陪您去。


范玉成一甩手,说:“不去!”
第二天一早,范玉成让儿子把公园的负责人找了来,当面说明了情况。

主任姓陈,很年轻,不到四十岁,大学中文系毕业。

听完范玉成的话,说:“我就去找市
中午快吃饭时,陈主任兴冲冲地回来了,说:“华市长让我转达对您的敬意,而且交代一定要改!”范玉成呵呵地笑了。

“文章好改,只是这墨本上的字怎么改写过来呢?”陈主任问。

“你放心。

这位老书法家的字,我熟悉,要改的字,我可以补写得和他分毫不差,这个功夫我还是有的。


一个月后,《重修望江楼记》碑刻好了,看过的人都啧喷称赞。

父子俩走之前,认认真真地登上了望江楼,看古色古香的横梁直柱、飞檐翘角,抚红漆栏杆、雕花门窗,品匾额、楹联的内容和书法,确实可称之为杰构。

他们登到顶楼,骋目远望:湘江如带,白帆点点:远山似簇,村镇笼烟。

范玉成对儿子说:“刻碑的人,责任重大,历史是不能作假的。

否则,我不敢登上这望江楼,我怕前人责怪,后人唾骂!”,
儿子说:“爹,我会记在心里的,您放心。


签文本二:
(选自《21世纪中国最佳小小说》)”聂鑫森作为当代文坛的短篇小说名家,其很多作品因为既富含浓郁的古典美学情调,又体现着新的时代气息和创新倾向而被人们称为“新笔记小说”。

在他的小说中,儒家正直自强、仁爱担当的品格与道家飘逸淡薄、通透超脱的思想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丰富的文史信息与优雅的诗情画意,不仅拓宽了小说文本的视野,也提高了小说的审美层次。

聂氏“新笔记小说”的创作,不仅仅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寻根与招魂,也是作者作为一个热爱祖国且清醒着的知识分子的良知所在。

聂鑫森在他的一系列小小说作品中,对于琴棋书画诗书礼乐的描写均有相当造诣,对民俗民情素有研究,擅长描写那些被传统文化深深浸染的人物,从中开掘他们身上的卓尔不群的文化特质和磊落胸怀。

聂鑫森被称为忠实的传统区化和古典又化的守望者。

他的小小说构思奇崛,格调典雅,品位纯正,表现出深厚的中国小说传统的它术功力,散发着浓郁的中国优秀文化的芳香。

聂鑫森说:“从小及长,因父辈及我职业的关系,找与许多文人雅士、能工巧匠、街巷俗众接触甚多,也就积累了许多生活素材。

我想表叙的,是占城的各色人物,对传统文化的坚持、守望和传术,注重的是一种文化气氛的氲氤,不在故事的编排上下功夫,诗化的意境与散文化的行文、受我所青昧的。


(杨晓敏《聂盒森:传统文化和古典文化的守望者》)7.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篇重点对范玉成的手进行了描绘,“小蒲扇一样,骨节突出,轻轻一握咔吧吧作响”,主要表现他作为刻碑人的身份特征。

B.小说写范玉成尽管年已古稀,而且已退休多年,但仍愿意为儿子把关,为下文纠正《重修望江楼记。


碑文的情节做铺垫。

C.文章写“范玉成在心里的计算”可谓一箭双雕,一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刻碑的整套工艺流程,另一方
面也完成了对儿子在刻石社准备工作的叙写。

D.小说娓娓道来,像讲述明边故事,详略处理得当,情节连贯顺畅,对儿子的工作程序通过范玉成的
心理活动表现,既突出了主要人物,又使情节发展自然。

8.文本一是怎样叙述范玉成的故事的?请简要分析。

(6分)
9.请结合文本一和文本二具体分析作者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守望和坚持的具体表现。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太祖即吴王位,以李善长为中书右相国,徐达为中书左相国太祖退民间俊务,一/初,先正纲纪。

元氏主荒臣专、今宜鉴之。

”谕中书省臣,许山林士伍上书效用。

五以上有学识者,辟赴中书。

命有司访求古今书籍,藏之秘府,以资览阅。

谓侍臣曰:“三王、五帝之书不尽传于世,故后世鲜知其行事。

汉武帝购求遗书,《六经》始出。

武帝雄才大略,后世罕及,阐明圣贤之学,尤有功于后世。

”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号曰大明,建元洪武。

上欲官外戚,后曰:“妾家亲属,未必有可用之才。

且闻前世外戚家,多骄淫不守法度,每致覆败。

若非才而官之,恃宠致败,非妾所愿也。


上遂止。

上朝罢,从容谓刘基、章溢曰:“朕起淮右,以有天下。

战阵之际,横最锋销者多,常恻然乐怀。

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溢顿首曰:“些下深知民隐,天下苍生之福也。

”天下府州县官来朝,陛辞,上谕之曰:“天下初定,百姓财力俱困,磐犹初飞之鸟,不可拔其羽,新植之木,不可摇其根,要在安养生息之而已。

惟廉者能约上而利人,贪者必脧人而厚已。

有才敏者或尼于私,善柔者或昧于欲,此皆不廉致之也。

尔等为洋我之.”上谓刘基曰:“曩者群雄角逐,生民涂炭。

今天下次第已平,思所以生息之道,何如?”
举对曰:“生民之道,在于宽仁。

”上曰:“不施实惠,而概言宽仁,亦无益耳。

以朕观之,宽民必当绎民之财,息民之力。

不节用则民财竭,不省役则民,力困,不明教化则民不知礼义,不禁贪暴则无以遂其生。

”基顿首曰:“此所谓以仁心行仁政也。


(节选自《明史纪事本末·第十四卷·开国规模》)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希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
B.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
C.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犹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鸩民/何赖焉
5
夫丧乱之/民思治安狁饥渴之望饮食/若更驱以法令/譬以药疗疾/而加之以略;民何赖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辟,指征召来授予官职,《促织》中“唇吻翕辟”的“辟”含义不同。

B.有司,指官吏,与《答司马谏议书》中“授之于有司”中的“有司”含义不同。

C.次第,文中的意思为“依次”,和李清照《声声慢》“这次第”中的“次第”含义不同。

D.竭,意思是用尽,与《谏太宗十思疏》中“竭诚则胡越为一体”中的“竭”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坝是(3分)
A.朱元璋登上吴王之位后,认为建国之初应先确定法度;他还允许隐士和士卒上书为国家出力,从
民间寻找有学识的人。

B.朱元璋称赞汉武帝出资搜求前人遗留书籍的行为,认为他既有雄才大略,还阐明圣贤的学说,对
后世影响深远。

C.皇后劝朱元璋不要任用亲族,她认为皇上和自己家族中不一定有可用的人才,皇上应该根据才干
来任用官员。

D.朱元璋告诉地方官员应让百姓休养生息;在和刘基讨论宽仁之政的时候,他认为应减少劳役,增
加百姓的财富。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解析
(1)朕起淮右,以有天下。

战阵之际,横罹锋镝者名.常侧然于怀。

(5分)
(2)惟廉者能约己而利人,贪者必朘人而厚己。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4~15题。

杂兴二首(其二)
曹丕
西北有浮云,亭亭如车益。

惜哉时不遇,适与积风会。

吹我东南行,行行至只会。

吴会非我乡,安能久留滞。

弃置勿复陈,客子常畏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