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煤炭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一篇:煤炭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煤炭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摘要]目前对我国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而言,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仍是煤炭物流的主流。
今后绿色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成为煤炭物流发展的主流方向。
[关键词]煤炭绿色物流供应链管理
煤炭物流是由煤炭的供应物流、生产物流、销售物流、回收物流、废弃物流构成的物流系统,存在于煤炭产品的开发准备、生产过程和销售活动的全过程之中。
目前对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而言,高污染、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仍是煤炭物流的主流。
首先,煤炭物流的非绿色因素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回采利用率较低。
目前煤炭物流过程中的回收利用率平均仅为30%,共生伴生矿体利用率只有20%左右,生产过程中有大量废旧物资没有得到有效回收与再利用,资源浪费现象普遍存在。
二是在生产、运输、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如煤矸石、矿井水、粉煤灰、有害气体等,没有得到科学处理,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与危害。
其次,当前大多数煤炭企业采取的是自营物流,而非更加高效、专业、低成本的第三方物流。
对于自营物流而言,要充分发挥优势就必须建立庞大的物流网络,但很多煤炭生产企业并不具备这一实力。
因此,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今后的发展空间较大。
再次,当前煤炭物流企业的服务功能较为狭窄,仅限于仓储、运输、货运代理等低层次物流作业层面,缺少增值性较高的现代物流服务。
且煤炭市场由于经营机构和中介结构过多,煤炭价格层层加码,使得交易成本较高,煤炭质量也良莠不齐,对煤炭物流发展也产生了影响。
今后绿色物流及供应链管理将成为煤炭物流发展的主流方向。
绿色物流是指在物流过程中抑制物流对环境造成危害的同时,实现对物流环境的净化,使物流资源得到最充分利用。
煤炭物流的特殊性,对环保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煤炭物流运输车辆排量高、能耗大,是环境
保护和节能减排的重点对象。
煤炭企业应积极尝试环保车辆的使用,促进行业节能减排。
煤炭企业还要关注最新环保技术的发展,积极尝试各项环保措施的应用,对粉煤灰、有害气体等,进行科学处理,使对环境的污染与危害减到最小。
此外,要关注和研究多式联运的发展,在条件允许的前提下,规划海、铁、水、公综合运输方案,尽量采取运输成本和污染成本更低的水路、铁路运输方式,实现绿色运输模式。
传统的物流活动往往表现在仓储、运输或者包装等一些单独的环节上,企业物流往往非常关注这些单一环节的管理水平和管理效率的提高,然而随着供应链和第三方物流的兴起,这种竞争不再停留在单一的环节,而是把整个物流过程或者供应链过程的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作为竞争的主要焦点。
供应链是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信息流,物流,资金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
供应链物流是以物流活动为核心,协调供应领域的生产和进货计划、销售领域的客户服务和订品的转移与运输。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企业供应链一体化管理需求日益增强,煤炭物流企业要加快向供应链延伸服务,在传统物流的基础上,引入高科技手段,即运用计算机进行信息联网,并对物流信息进行科学管理,从而使物流速度加快,准确度提高,库存减少,成本降低,以此延伸和放大传统物流的功能。
通过多渠道提供增值服务,逐步深入客户企业的内部运作,进一步整合上下游资源,推进整个流程的系统再造,为客户构建更加高效、便捷的物流体系,缩短运作时间、降低物流成本,提升煤炭物流企业在供应链中的价值。
煤炭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同时也是大量笨重物品的转移与运输。
包括矿井之下的运输与地面矿区运输的衔接;国铁运输与公路运输、海运的协调联运;地面煤场的仓储、装卸、倒运;港口下水煤炭的集港、装船等等。
煤炭企业的物流信息系统必须适应这种复杂多变的物流运输体系,在现代物流管理的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的基础上,采用规范、灵活的系统设计方案,有效的把商流、物流和信息流集合
为一体,将煤炭运输、仓储、装卸、加工、整理、配送和信息等方面有机结合,形成完整的供应链,为用户提供多功能一体化的综合性服务。
煤炭物流管理还应充分依赖信息系统工具,如BarCode(条形码)、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ITS(智能交通系统),建立包括煤炭物流企业专用的仓储管理系统、运输信息系统、订单管理系统、成本结算系统等的综合物流信息系统。
煤炭物流的第三方物流公司可以跨越部门的信息界限,实现各个部门的数据和信息的互联互通,同时实现与上下游合作伙伴
之间的信息整合,真正实现企业内部和外部的整体协同作业,以使系统能够在尽可能低的总成本条件下,提供有竞争优势的客户服务。
影响物流效率的,不仅是资金、IT技术支持、车辆设备、仓库、人才等资源本身,更重要的,是如何使这些资源能够最有效地发挥作用的“组织能力”和“管理方法”。
煤炭物流企业如何对自身物流资源进行优化配置,通过管理和决策,用最小的成本带来最大的效益,是面临的最重要问题之一。
煤炭物流企业应优化物流系统的结构与流程,以尽可能低的成本,实现准时、快捷、高效的物流服务。
虽然企业不可能改变现有的公路网、铁路网及海运线等,但可以在现有资源上进行合理的运输网络优化,以不断降低运输成本。
比如,在调运物资时,尽可能组织直达、直拨运输,使物资不进入中转仓库,越过一切不必要的环节,由产地直运销地或用户,减少二次运输。
由于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应用,现代物流过程的可见性明显增加,煤炭物流过程中库存积压、延期交货、送货不及时、库存与运输不可控等风险大大降低,从而可以加强供应商、物流商、批发商、零售商在组织物流过程中的协调和配合以及对物流过程的控制。
煤炭物流运输具有低频单向的特点,特别需要加强煤炭物流企业间业务的协调和互补。
尝试建立紧密或松散的多种形式的合作联盟,有利于煤炭物流企业之间调剂运能、减少空驶、扩大覆盖面和业务领域,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
具有不同行业优势的煤炭物流企业开展合
作,既提升了联盟在不同行业中的竞争能力,也促进了企业自身更加专注于优势行业领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和多方共赢。
此外,煤炭物流联盟内部通过集体采购、保险、维护,能够发挥规模优势,大幅度降低各项成本,这也是煤炭物流联盟可以率先尝试的领域之一。
区域内的煤炭物流企业业务互补性高,具有较强的区域合作需要。
建议行业协会在区域内部或全国范围建立区域合作的平台机制。
通过信息共享、业务合作、集团采购、统一保险等方式,引导企业合作共赢,促进行业“抱团发展”,促进煤炭物流运输的区域合作。
煤炭物流的现状和发展方向
第二篇:煤炭物流
煤炭资源整合以多种模式推进
当前,我国煤炭行业发展形势严峻,不但受到新能源蓬勃发展的冲击和挑战,而且受到自身产能过剩的挑战。
煤炭行业严峻的发展形势,加速了全国煤炭资源的整合进程。
业内分析,无论各地采取哪种重组模式,集约开发、有序利用、高效发展,都会成为煤炭资源整合的可期效果。
模式一:以资源为中心进行重组整合。
这种模式主要以山西、河南、河北省为代表。
山西省按照焦煤、无烟煤和动力煤资源来划分,进行大集团重组整合。
河南省采取政府主导,推动平煤、永煤、郑煤三大煤炭企业牵头实施重组整合的方式,对6个省属煤炭企业、46个地方煤炭企业和1569个各类小煤矿进行整合和产权重组优化配置,将90%以上的资源配置到大型煤炭集团。
河北省重组后的冀中能源集团,拥有峰峰、邢台、邯郸、井陉、张家口和山西晋中6个矿区与开滦矿业集团管控了河北省绝大部分煤炭资源。
模式二:开放式资源整合。
与“山西模式”不同,内蒙古煤炭行业采取的是“开放式的资源整合”。
采用“煤炭产量”的硬指标直接逼退一些小企业,同时,要求所有煤矿都要进行全面技术改革,这令许多试图苟且偷生的小煤矿无路可逃。
以此方式,打造大产业、大规模、大基地的煤炭工业集群新格局。
模式三:以业务链为中心的重组整合。
这种模式主要以宁夏、黑龙江、陕西等省区为代表。
主要做法是将全省大型煤炭企业组建为一个大集团,逐步实行统一战略规划、统一人事管理、统一财务管理、统一资源配置、统一市场营销、统一物资供应、统一产品品牌、统一技术研发等。
跨省之难
●企业“暗战”
目前来看,各产煤大省轰轰烈烈推动的煤炭企业整合重组实际大多局限在省内,而有关主管部门和相关高层也曾多次提出,“仅在省内进行的整合还远远不够”,因为这不足以让煤炭行业出现寡头的格局,鼓励煤炭产业进行跨省的整合就成为下一步的工作重点。
一方面,各省通过省内的整合不断打造大型煤炭集团,省内各企业之间在为整合还是被整合进行着“暗战”。
另一方面,一旦煤炭行业的整合继续深化,一些在技术水平、盈利能力、资金实力都具有明显的优势的大企业,自然不会放过任何扩张的机会,在跨省的资源整合上必然与当地大企业短兵相接。
此外,各地方政府和各企业也都在为进入中央规划中的大企业之列而暗自较劲。
●地方“博弈”
对于煤炭产业整合渐近渐远的状态,一位业内人士道破个中缘由:“地方利益的阻隔,是造成这些现状的根本原因。
”
这位业内人士说,曾经因为煤炭行业不景气,国家才将煤炭产业的发展主权分派给地方,如今,随着煤炭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能源地位确立,煤炭行业景气不断提升,在一些煤炭资源丰富的地区,来自煤炭企业的税收成为各省及地方财政收入的最大支柱。
因此,外省企业需要在保证当地利益的情况下才能获得煤炭资源,能否让非本省企业成为资源整合主体,甚至再将企业控制权拱手让给央企,就成为煤炭整合过程中的一种利益“博弈”。
中商流通生产力促进中心煤炭行业分析师李廷分析当前煤炭产业整合形势时指出:“煤炭跨区域整合困难之一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之所以有地方保护主义,主要是因为地方担心利益受损。
未来应该从中央
层面加以研究,既能保障资源地的经济利益和持续发展,又能让资源达到优化配置,推进跨区域的资源整合。
”
物流之困
事实上,通过提高行业集中度来改善我国煤炭生产“散、小、乱”状况,增加产量
和修建煤炭外运通道等措施,能增加煤炭行业在企业资源和运力资源方面的整合,提高市场集中度,以缓解煤炭运能不足。
但这是否能从根本上解决我国煤炭供需紧张的状况?
业内有一种说法是,煤炭供需紧张的罪魁祸首主要是由于过去煤炭市场的零散和混乱所致。
比如,一组数据显示,2008年在山西铁路部门立户从事煤炭铁路发运的经营户就有几千家,从事公路煤炭销售的个体运输户有50多万户。
这些个体经营户、运输户逐渐成为山西煤炭销售的主力军,不利于统一和集约化发展。
煤炭整合后提高集中度,可以缓解供需紧张状况,达到市场平衡。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信息员、中国煤炭运销协会市场观察员李朝林则认为,提高煤炭行业生产集中度,并不能完全解决煤炭供需紧张矛盾。
在提高煤炭行业集中度之后,还有很多工作亟待展开。
其中必然依旧要面对的问题是煤炭运力瓶颈和煤炭运输通道问题。
目前我国煤炭运输通道建设不足,煤炭运输比较依赖铁路,但是从资源省份(山西、内蒙古)到用煤地区,除了京广铁路外,缺少像大秦铁路这样的运煤大动脉。
因此,煤炭企业除了整合产权和资源外,还需要从供应链层面上,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动物流社会化和物流一体化发展,从物流环节促进我国煤炭产、供、销等各个环节的有效衔接。
此外,业内还有一种说法是我国煤炭储备不足,没有建立起合理有效的煤炭储备机制,煤炭没有像石油那样被列入国家储备行列。
这在一定程度上凸显我国煤炭物流的短板。
有分析人士指出,从煤炭物流产业来讲,煤炭储配基地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推动煤炭物流产业升级。
但是因为涉及到储配基地、大型
转运中心选址在哪?由哪些企业承担?就成为新的困扰问题。
拐点边缘
国家能源局相关人士此前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曾表示,山西、河南、内蒙古、陕西等省区煤炭重组整合取得一些成果。
但总体来说,煤炭资源开发还需要进一步深度整合。
从长远来看,向石油行业和电力系统靠近,应该成为煤炭企业兼并重组的目标。
在我国能源产业中,煤炭行业集中度低,石油行业由四大公司主导,电力行业以五大公司为主。
中国石油企业物流体系在一些方面已经占据市场主导地位,如油品营销网络、管道系统、油品输运车队及相关设施等,我国石油企业物流至少在中国市场上拥有相当大的优势。
而目前作为国家大力扶持的煤炭企业、煤炭运输体系改革较晚、市场化程度较低,理想的寡头格局还未完全形成,市场体系还不够成熟、规范,客观上增加了提升物流水平的难度。
因此,有专家建议,中国煤炭物流企业的发展战略方向应该是培育核心能力、发展煤炭特色物流,在成为具有一定市场竞争力的专业化企业物流的基础上,通过战略联盟、资产重组等手段做“大”做“强”;还需要树立供应链管理与优化的理念,业务流程再造,向第三方物流企业转型是大势所趋。
目前煤炭产业整合下一步将面临深度整合和跨区域整合。
既面临“跨省”考验,又将面临地方保护、区域斗争、行政阻隔,以及大型转运中心、网络建设投资规划方向等羁绊。
煤炭整合磕磕绊绊会给煤炭产业留下很多潜在隐患,诸如整合后的产权、资产、债务、多头管理等问题都将成为新的考验。
此外,还应关注煤炭运输通道建设等问题。
我国能源分布严重不平衡,煤炭产地主要分布于中西部,但市场需求以东南部为主;另外,由于南北相隔较远,煤炭运输受限,使得一些地方由于运输供应不及时,造成了产销衔接不畅问题。
目前,我国的煤炭60%以上依靠铁路运送。
尽管我国在铁路运输的生产效率指标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路网规模、技术装备水平、运输服务质量等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由
于缺乏及时的沟通交流和明确的统筹规划,缺乏相应的投入与建设。
“全国煤炭大整合的背景下,无论是地方企业整合还是跨区域整合,都要深入考虑如何对接煤炭产运需。
”李廷认为,“煤炭运输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是铁路运输通道建设严重滞后,铁路通道建设没有与煤炭生产基地西移同步。
为此,要加强煤炭产销规划与铁路建设、公路建设、港口建设规划的同步性。
”
随着现代化煤炭大生产格局的逐步形成,众多专家开始呼吁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现代化大煤炭物流体系。
尤其对于新打造的亿吨级煤炭大集团、煤炭航母,发展现代化煤炭物流是关键,但这急需要获得政策上的支持与政府的适当引导。
第三篇:浅析“煤炭物流”
浅析“煤炭物流”
——工商管理0901班宋丹
一、我国煤炭物流现状
我国煤炭行业上游生产企业与下游的电力、冶金等工业企业分布较为分散,流通距离长,环节众多,加之铁路港口等部门管理体制改革滞后,运力垄断、短缺,导致煤炭物流行业企业分布散乱、竞争无序,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铁路运力紧张制约煤炭供应,而“倒卖车皮计划”等不良现象更加剧了运力的紧张和煤价的上扬;二是煤炭经营单位过多过滥,中间流通环节不规范,加大了交易成本;三是煤炭质量优劣混杂,市场无序竞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煤炭物流市场的顺利发展。
在煤炭运输距离长、铁路运营垄断而运力紧缺、有时还需要多种运输方式联运的情况下,煤炭贸易往往需要以运力为基础。
二、我国煤炭物流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缺乏现代物流管理理念
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将竞争的焦点主要放在生产领域的资源扩张、降低成本及提高劳动生产率上,普遍缺乏现代物流是“第三利润源”的理念,因此往往把非生产领域的煤炭物流活动置于附属地位,将采购、仓储、运输、装卸搬运、包装、配送、售后服务等物流活动分散
在不同部门,没有纳入到煤炭物流统一运作与管理的框架内,因此尽管在物流方面的投入较大,但实际效果并不尽如人意。
(二)物流管理方式粗放,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目前,我国煤炭物流配送体系总体上仍处于粗放型发展阶段。
煤炭企业物流配送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临时计划多、急用料多,由于物流管理方式粗放,诸如对配送资源的整合力度不够、路线规划不尽科学、车辆配载不够合理、配送车辆实行台班制管理等,加上煤炭物流市场较为混乱,不仅造成了管理上的漏洞,如多次物流、颠倒物流、重复物流等,还导致了煤炭物流费用居高不下。
(三)煤炭物流技术手段落后
由于技术手段落后以及新老体制的更替,很多煤炭企业供应计划与生产计
划、销售计划脱节,可靠性降低;物资采购手段、方法落后,缺乏规范化;库存管理方面仍采用传统的储备资金管理办法,无法及时、准确地反映实际库存动态等;物流技术标准化程度低,各种物流功能、要素之间难以做到有效衔接和协调发展;各种运输方式之间标准不统一,不能互相兼容,严重影响了联运装载率、装卸设备的荷载率、仓储空间利用率,加重了环境污染。
(四)污染和损耗问题比较严重
我国大多数煤炭企业目前仍采用高污染、高损耗、低效率的传统物流运营方式,使煤炭在运输、中转和送配过程中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资源浪费和煤质下降等问题,不仅影响着生产、运输及消费环节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且对社会资源和自然环境也产生严重的影响。
(五)煤炭物流企业服务功能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煤炭物流企业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运输、铁路计划落实、储存、装卸等传统低层次业务内,相关的加工、配货等增值服务不多,不能形成完整的物流供应链。
此外,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仍有许多煤炭物流企业采用传统的信息传递和控制方法,无法提供国际盛行的物流监测、订货管理、存货管理等服务,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难以适应客户的需要,
也很难达到现代物流高效、快捷、准确的要求。
三、促进我国煤炭物流发展的对策
(一)引入现代物流理念
作为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高效的物流管理不仅是提高客户服务质量、增强企业及产品竞争力的需要,而且是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取得竞争优势的重要渠道。
煤炭企业应当树立现代物流管理思想,把物流运作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研究,改变过去重生产营销、轻物流管理的倾向,从供应链的视角构建现代煤炭物流体系,增强客户服务和市场竞争能力。
(二)加快煤炭物流体制改革和产业整合1.推进煤炭产运销体制改革。
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消除部门分割、地区分割以及物流市场的不统一,减少市场进入的壁垒;完善铁路煤运管理体制,组成铁路部门集路、站、运、港统筹一体的协调格局,实现各运输环节的高效衔接;鼓励煤炭物流企业按照现代物流管理模式进行调整和重组,展开竞争,提高整个物流系统效率。
2.加快煤炭企业横向重组。
鼓励以现有大型煤炭企业为核心,打破地域、行业和所有制界限,以资源、资产为纽带,通过强强联合和兼并、重组中小型煤矿,发展大型煤炭企业集团。
以在更大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重组和资源的合理配置,并实现规模经济。
除了整合矿产资源、人力资源等外,还需要从供应链层面整合物流资源,积极推动物流社会化和物流一体化发展。
(三)强化煤炭供应链管理
1.推进煤炭企业内部物流一体化。
煤炭企业应成立专门的企业物流管理机构(物流公司),在高度集成的信息系统的支撑下,将采购供应环节、生产环节、销售环节的物流职能集成,对企业内部供应链物流一体化,实施具体的规划设计、组织、控制和管理,从根本上改善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传统物流运作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实现精益的运作方式,缩短整体供应链中的物流沉淀,加速物流周转,从而实现整条供应链成本的控制以及服务能力的提升。
2.加快煤炭供应链联盟建设。
以大型煤炭企业集团为核心,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