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汉语方言形成的文化背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ym
3、近代时期
域界:元明清(十四世纪——十九世纪) 近代汉语(recent Chinese):也称为“近古 汉语”。指近代时期的汉语。 近代音(recent Chinese sounds):也称为 “近古音”。指近代汉语的语音,多以《中 原音韵》(元· 周德清)音系为代表。
4、现代时期
sym
《论语· 述而》:子所雅言,诗书执礼皆雅言 也。 雅,假借为“夏”。 夏,最早是大禹的国号(“禹受封于夏伯” 《帝王世纪》),汉· 许慎《说文解字》: “夏,中国之人也。” “夏”是西周王畿一带的古名。“雅言”即 “夏言”,是王畿或周室所使用的语言。 雅言的代表作:《诗经》(构拟上古汉语最 重要的材料)、《易传》、《论语》等先秦 文献。 雅言的确立对于汉语的最终形成起到了决定 性的作用。
sym
不同类型的文化从相互隔离进入渗透和交融 状态,其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就是人口迁徙, 亦即移民。移民一方面造成文化的传播,另 一方面又使不同地域的文化发生交流,产生 新的文化,推动文化向前发展。所以移民史 在文化史上应占有重要的地位(周振鹤、游 汝杰1986:15)。 五代以前,湖南的外地移民多来自北方;五 代以后,湖南的外地移民多来自东方。
其他文献对上古方言的记载
《孟子· 滕文公上》:“南蛮鴂舌之人”(孟子讥讽 楚人许行说话如同鸟语,后用以讥笑操南方方言的 人)。 《孟子· 万章上》:“此非君子之言,齐东野人之语 也”(齐东:齐国的东部;野语:乡下人的话。 孟 子把对尧舜君臣关系的不正确传说斥为“齐东野人 之语”)。 《礼记· 王制》:“无方之民,言语不通,嗜欲不 同。” 汉· 许慎《说文解字· 序》:“言语异声,文字异 形。”
《方言》卷十:“崽者子也,湘沅之会凡言是子者谓之崽,若 东齐言子也。” 称“子”为“崽”仍是现代湘语称谓的一大特色。有人称“崽” 为湘语的一个核心特征词。
sym
(3)形成:行政区划+历代移民 历代行政区划对方言区的形成有着重要的作 用。行政区划奠定了所属地域方言共同性的 基础。 历代移民使湘语内部的发展呈现出不平衡的 状态。本是湘语流行的地区出现了官话、湘 语、赣语等方言。湘语的发展也出现了较大 的分化,分为老湘语和新湘语。 历代北方移民,尤其中唐以来北方移民带来 的北方话冲击,使湘语跟官话比较接近。
sym
(二)南方各方言的历史成因
秦汉以前,广大的江南地带,主要还是古越 族的居住地,古越族使用古越语。古越语和 古汉语相差甚远,不能通话。 秦汉以后的两千多年,北方汉人曾有几次大 规模的南下,带来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北 方古汉语,分散到南方不同的地域,逐渐形 成了相互歧异的方言。(参考周振鹤、游汝 杰《方言与中国文化》9-10页)
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9、10)侯精 一《现代汉语方言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90)
sym
sym
1、吴语的形成
(1)分布:现代吴语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南部、 上海市和浙江省的全境,以及江西省、福建 省和安徽省的小部分地区。 (2)特点:主要特点是中古声母“帮滂並” 等今读音形成三分格局。
(一)现代汉语的方言分区
1、20世纪50年代汉语方言分区 “1956-1958年汉语方言调查,在全国
2300左右方言点中调查了1849点”(袁 家骅2001:22)。 汉语方言分为七个方言:北方方言、吴 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 方言、闽方言。
sym
2、20世纪80年代汉语方言分区
sym
晋· 郭璞《尔雅注》、《方言注》中,说明了 魏晋南北朝时期汉语方言的划分,如荆楚 (楚)、关西、河北、齐(东齐)、江南、 江东等都是较大的方言区。“江南”指长江 中部南岸。“江东”是指长江下游南岸或东 吴(即江左),相当于今日的吴语区(东晋 南渡后的主要根据地,是郭璞和大批士族以 及一部分平民南渡后侨居的地方)。(中古) 南北朝· 颜之推《颜氏家训· 音辞篇》:“然冠 冕君子,南方为优,闾里小人,北方为愈。 易服而与之谈,南方士庶,数言可辨。隔垣 而听其语,北方朝野,终日难分。而南染吴 越,北杂夷虏,皆有深弊,不可具论。”言最为复杂,其形成背景有(一) 原住百越部族或南蛮部族的语言底层不同。 古汉语和古越语内部本来就有方言的差异。 (二)楚国平蛮平越带来先期汉语。语言是 不断发展的,北人南下的时间有先后,先后 带来的北方话不仅有时间的差别,也有地域 的差别。(三)南方各方言内部独立发展出 一些新的成分。(参考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
sym
第一节 方言的历史层次 和文化浪潮的遗迹
一、汉语方言发展的历史鸟瞰 秦汉以来,汉语保持了统一的局面,表现了 极大的稳固性,这和汉语人民的历史是分不 开的(袁家骅2001:16)。 (一)汉语保持统一的历史条件 1、长时期中央集权的统一政治体系(割裂和 分立的状态是比较短暂的)。 2、文化传统富于保守性。(殷商西周、春秋 战国、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两宋、辽 夏金元、明清)
sym
sym
(3)形成: 《史记· 吴太伯世家》记载,周太王的长子太 伯和次子仲雍让贤,南奔到今天的江苏无锡、 苏州一带,这是见于史籍的第一批移民吴地的 北方汉人,他们带来的是三千年前渭水流域的 汉语(远古)。 “太伯居梅里,在常州、无锡县东南六十里。 至十九世孙寿梦居之,号勾吴。寿梦卒,诸樊 南徙吴,至二十一世孙使子胥筑闾都之,今苏 州也。”(唐· 张守节《史记正义》)
sym客家人的移民浪潮迁徙次序迁徙时代迁徙原因迁徙地点到达地点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东晋隋唐明初康熙中叶乾嘉之际乾嘉以后匈奴族及其他外族入侵迫使汉族南迁避难黄巢起义为战乱所迫客家人口繁殖而客地山多田少逐步向外发展因土客械斗调解后地方当局协助一批客民向外迁徙豫州等地河南西南部江西中部北部安徽南部闽西赣南广东东部北部江西南部粤中如新兴恩平台山鹤山等地远者达江西中部三水之间远者达广东福建近者达江西中部南部广东东部和北部四川台湾广东中部和西部湖南广西近者达粤西远者达海南岛sym补充罗常培
sym
2、中古时期
(1)域界:中古时期包括隋唐宋三个朝代 (公元七世纪——十三世纪) 中古汉语(middle Chinese):中古时期的汉 语。 中古音(middle Chinese sounds):中古时 期的语音。多以《切韵》(隋· 陆法言)音系 为代表。 (2)过渡期 从上古到中古有一个很长的过渡时期:魏晋 南北朝(公元三至六世纪),这期间五胡乱 华(304-439年),对汉族和汉语来说,是 一个空前重要的外来因素。
sym
古音构拟(reconstruction of ancient pronunciation):又称“古音重建”。主要运 用历史语音学理论和方法推测古代某一时期的 语音情况。 (2)通语 通语(common language):在汉语史上指共 同语。 原始汉语在周代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形成了当 时的共同语——雅言。 雅言(anticent standard language):古代中 原地区通行的汉语共同语。
sym
齐楚方言的差别:
《孟子· 滕文公下》:孟子谓戴不胜曰:“子欲子之 王之善与?我明告子。有楚大夫于此,欲其子之齐 语也,则使齐人傅诸?使楚人傅诸?”曰:“使齐 人傅之。”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 挞而(求其齐也,不可得矣。引而臵之庄岳之间数年, 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
sym
2、湘语的形成 (1)分布:湘语主要分布于湖南的湘江、资江 流域和沅江中游少数地区,以及广西省北部的 兴安、灌阳、全州和资源四县(湖南洞庭湖以 南的大部分地区)。湘语分老湘语和新湘语。 游汝杰认为,新湘语可以看作西南官话。 (2)历史:古湘语的最早源头是古楚语。 楚语——先秦诸子、汉· 扬雄《方言》、汉· 许 慎《说文解字》、晋· 郭璞《方言注》等文献中 皆有提及。 汉· 扬雄《方言》:南楚、沅湘之间、南楚江湘 之间、九嶷湘潭之间、沅湘之会、江湘郊会
sym
3、维系了书面语的统一。文字没有脱离意象 体系,定型化以后没有改变,从古到今各地 按照不同的方音认字和读书(优于拼音文 字)。 4、汉族在历史上是先进民族,其语言和文化 的影响力巨大。 周围的部落或部族不断地吸收汉族文化,他 们的语言也不断地借入汉语词语。如日本语、 朝鲜语和越南语以及国内少数民族语言,都 保存了大量的汉语借词,给古代汉语的研究 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sym
(3)方言 汉· 杨雄《方言》(《輏轩使者绝代语释别国 方言》) 《方言》所载包括周末和秦汉的方言资料。其 词汇按照性质可以分为四类: ①通语、凡通语、凡语、通名,是普遍通用的 词语; ②某地某地之间通语、四方之通语、四方异语 而通者,通行区域很广,但并不普遍。 ③某地语、某地某地之间语,通行区域狭小。 ④古今语、古雅之别语,是古语的残留,通行 区域狭小。 sym
秦晋方言的差别:
《左传· 文工十三年》:“春秋晋大夫士会因事奔秦 , 为秦所用。晋人患秦之用士会 ,乃使魏寿馀伪以魏 叛而入秦 ,诱 士会返晋 。” 因秦伯欲取回魏降地, 寿馀说:“请东人之能与夫二三有司言者,吾与之 先。”秦便不得不派士会和他先行。寿馀和士会都 是河东人,说乡音秦人听不懂(暗示了秦晋方言的 不同)。
域界:鸦片战争(1840年)以后(五四运动 以后)
sym
二、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从方言发生学的角度看,同属某一种语言的不 同方言形成的时间并不相同,而是有先有后。 通过方言与方言的比较研究、现代方言与古代 汉语的比较研究,并参考历史文献上的有关资 料,可以分辨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sym
“按《中国语言地图集》(朗文,1988
年),汉语方言分区的第一个层次分成十 大方言区,即官话、晋语、吴语、湘语、 闽语、粤语、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 (游汝杰2004:4) 南方方言有:吴语、湘语、闽语、粤语、 赣语、客家话、徽语、平话。
sym
sym
(补充:晋语的归属)
晋语的归属是近年来方言研究中争议较大的一个学 术问题。我们本无意卷入这场战争,但是由于晋语 所处的地理位置,又迫使我们对是否把晋语纳入本 课题的研究范围作出抉择。方言的分区没有绝对的 对与不对之分。同样的语言事实,由于看问题的角 度不同、着重点不同,有人认为该分,有人则认为 该合,都有一定的道理,同样都应该尊重。我们的 原始设想是,不论研究的结论怎样,首先将晋语纳 入研究范围,对晋语进行详细描写,为晋语研究、 晋语归属的讨论提供一份参考资料,这也是很值得 我们做的。 通过几年来的研究,我们的初步结论认为,将晋语 纳入官话方言的范围较好。(钱曾怡《汉语官话方 言研究》,济南:齐鲁书社,2010:6)
sym
(补充)方言岛(dialect island):由于移民、 驻军等原因逐步形成的孤岛方言。方言岛分 布范围往往较小,并且在地域上分布于另外 一个方言的包围之中。例如“军话”。 从历史的角度看,吴语内部的复杂是有着悠 久的历史背景的,历代北方移民带来的方言 与吴语区原住居民的方言相融合,逐渐形成 了现代吴语。
sym
(二)汉语史的历史分期 1、上古时期 (1)域界:上古时期包括周秦(公元前十一 至公元前三世纪)和两汉(公元前二世纪至 公元二世纪) 上古汉语(old Chinese/archaic Chinese): 上古时期的汉语,通常指见于先秦两汉时期 文献的汉语语言。 上古音(old Chinese sounds):先秦两汉时 期的汉语语音,一般以《诗经》押韵和谐声 字所反映的语音系统为代表。
sym
历史上北方汉人移居吴语区有三次大浪潮: 第一次:三国时代,孙吴时期对江南的开发 和经营吸引了大批北方移民。 第二次:两晋之交,北方人不仅因战乱逃难, 大量移入江南的宁镇地区(以宁镇山脉和秦 淮河流域为中心的地区),而且越过钱塘江, 深入到浙东。 第三次:两宋之交,北方移民不仅造成了后 世的杭州方言岛,而且继续大批南下,在浙 南的温州地区定居。
第三章 汉语方言形成 的文化背景
目录
第一节 方言的历史层次和文化浪潮的遗迹 一、汉语方言发展的历史鸟瞰 二、汉语方言形成的历史层次 三、汉语方言历史层次积压的辨认和分析 第二节 现代方言区划与历史人文地理(略) 一、现代方言地理和古代人口地理 二、现代方言地理和历史行政地理 三、现代方言区划和古代交通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