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及节目类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京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广播电视概论课程
第四讲
广播电视的媒介构成、传播特性与节目类别
一、广播电视的传播符号◆声音
◆图像
◆文字
(一)声音◆声音的类别:◆语言
◆音乐
◆音响
1.语言——内容的主要载体
◆狭义层面上的语言,主要是指广播电视中的口头表达语言◆是最基本、最直接、最主要的表现手段
◆最大特征是以时间顺序为线索(线性结构)
语言的三种基本形态◆播音、解说语言
◆新闻报道语言
◆实况语言
新闻播音语言
◆所谓新闻播音语言是指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向受众口头
传播语言信息(即播音)工作的人在播讲稿件时使用的语言。

◆特点:
◆与信息发出者的关系:非模仿性语言再现
◆与语境的关系:非现场单向传播
◆信息形式:规范性信息
新闻播音语言的3种表达样式
◆播报式
◆上个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播音员的语速是每分钟160到
180字,到了1980年代就变成了每分钟220字到240字,
1990年代以后,变成了每分钟280字
◆邢质斌 329
◆张宏民 350
◆李瑞英 265
◆李修平 343
◆罗京 280
◆徐俐 340
◆宣读式
讲述式
陈鲁豫陈晓楠
新闻报道语言
◆新闻信息传播机构中承担信息采集、编辑报道工作的人为报
道新闻而播讲报道词、解说词时使用的语言
◆区别于播音语言
◆规范性标准相对降低
◆采编一体化的结果
3.实况语言
◆实况语言是现实事件及采访活动中发生的语言事实,具有原始的真实性。

◆其本质是口语与信息源的同一性。

◆两大类别:
◆与采访语境无内在关联的采访活动引发的语言——实况语言
◆被事件包容的和与采访语境存在内在关联的语言——现场实况语言
2.音乐
节目音乐的作用:
◆通过节目配乐,强化内容的情感、情绪力度,烘托气氛◆作为编辑手段,凸显、整合节目,创造蒙太奇效果
◆作为节目的声音标志
◆作为节目的间隔或过渡
◆填充时间空档
3.音响
音响可以分为实况音响和音响效果两种
实况音响的作用:
(1)再现事实的声音感性形态,提供可感受的具体事实信息,增强传播效果。

(球场、会场上的背景声)
(2)具有一定的叙述作用
(3)与语言、音乐、文字、图像同步或相继各自传播不同时空的信息,创造蒙太奇效果
实况音响的作用
(4)实况音响可以突破视像的框限,拓展空间,增大信息容量
(5)音响的连贯性可以削弱镜头衔接产生的断裂感,使信息传达与接受更为顺畅。

(6)实况音响可以在节目编辑方面发挥作用,提供节目起承转合的信息,使节目承转自然、流畅。

音响效果
◆仅具有真实感,不具有客观真实性
◆不能用于再现事实,只能用于表现、表达或虚构◆硬新闻不可以使用音响效果
音响效果的作用
◆创造主观化音响(表现人物内心的情绪)
◆创造现实中不存在的音响形式(科幻、动画中使用较多)◆营造和渲染气氛(抢救病人时的心跳声)
◆通过音响效果突出段落分割,实现转场(汽车刹车、水声)
(二)图像
1.构成
◆活动影像◆静止影像
2.电视画面的特性
◆仿真性(舔屏)
◆连续性
◆选择性
◆多义性
◆时限性
◆低清晰度(相较于肉眼而言)
◆二维画面
(三)文字
1
1.文字类别
◆在电视中,文字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画面内的文字;一是编辑制作时加上去的文字,成为“屏幕文字”或“字幕”
◆画面文字是指摄录的影像内存在的文字(如匾额、会标、标语等)。

◆屏幕文字又称作“字幕”,是指根据节目信息传达的需要,在后期制作或播出时加在影像、屏幕上的文字
画面文字示例
字幕的类别
◆片名字幕
◆演职员字幕
◆唱词字幕
◆对白字幕
◆译文字幕
◆时间字幕
◆集数字幕
◆特效字幕
2.屏幕文字的特点
◆首先,屏幕文字是出于一种“过时不候”的动态中,因而对受众有一种强制性。

◆其次,屏幕文字在许多情形下是与画面和声音等配合使用或同时出现的,因此其使用语境较为复杂。

◆第三,文字信息必须集中注意力地专注接收才能获得,且屏幕阅读距离与人们日常的书报阅读距离不同,相对较费力,这就与电视接收轻松的传播特点产生矛盾。

◆此外,由于文字对受众的识字水平有一定的要求,这就在某种程度上使其传播有效性受到了制约,无形中增高了收视的“门槛”。

3.图像中文字的主要作用
◆辅助其他形式的图像和声音传达准确的限定性信息,弥补影像多义性和声音易产生歧义等局限,扩大信息量。

◆可以作为独立的传播要素而非其它要素的辅助因素,与其他传播要素分立,发挥配合、对比、烘托、抒情、揭示、评论等作用,共同完成传播的任务。

◆还能在电视中单独传达信息,如在不中断节目播出的情况下以字幕的形式插播最新消息和节目预告等。

◆采用声画合一的手法,有声语言和文字同步播出,既利于受众接收,也利于加深记忆,加之与有声语言相比,文字具有不易产生同音歧义的优点,因而对于重要会议公报、政令、名单等密集抽象性信息内容的传播,观众可以边听边默读。

◆文字还不会对声音产生干扰,在不宜出现解说语言的特点条件下(如,出现解说语言会破坏气氛,破坏风格,产生混乱),通过文字传达必要信息,就是一条可行的方式。

真人秀节目中特效字幕的作用
◆说明性字幕,主要起到解说、阐明的作用,是最重要的字幕种类。


《奔跑吧兄弟》中对游戏规则、过程的介绍
◆强调性字幕,这类字幕往往出现在节目话题和笑点的地方,多数是主持
人和嘉宾互相调侃的对话,强调具有代表性和娱乐性的节目内容。

◆修饰性字幕,美化节目内容,渲染嘉宾和主持人的性格和活动的氛围。

◆解释性字幕,将人物心理活动外化,帮助观众理解节目,减少视听上的
误区。

◆引申性字幕,通过捕捉一些特定细节,加以强调,制造特定效果。

主观
色彩突出。

字幕制作的注意事项
◆KISS原则,即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 ◆注重视觉的可识别性,与节目风格统一◆通常出现在画面的中间或中偏下方
◆通常采用大号字体和卡通字体,颜色醒目◆时间长度约为2秒或更长
《爸爸去哪儿》中字幕的运用
《声临其境》中的字幕运用
二、广播电视的传播特性
广播电视的共同特点
◆具有直接感受性
◆时效性强
◆受众覆盖面广,接收门槛低
◆将人际传播方式导入大众传播◆时序性的传播方式(稍纵即逝)◆可群体接收
1.广播独有的特点
抗灾害能力强
卡特里娜飓风袭击下的美国
布莱希特的一首小诗
◆小匣子,我抱着你逃难,
◆就是不想,让你的真空管砸烂。

◆逃上轮船,逃上火车,
◆也要能听见,敌人的叫喊。

◆床头上,刺痛我心的是
◆敌人的叫喊。

◆临睡前,一醒来,都听到
◆敌人的胜利,令人忧伤的事。

◆小匣子,你答应,
◆千万别,突然不声不响。

日本广播在灾害中的角色
◆日本东京的几家大广播电台制定了一系列危机管理措施。

◆一旦演播室里的地震仪显示震级为3或4级以上, 则立刻在广播中
播送地震信息。

之后, 迅速电话采访气象局、交通部门、警察局等部门。

◆有的电台与社会的服务机构联手, 力求在第一时间获取灾害事件
信息及后续报道信息。

◆为建立灾情信息收集系统, 有的电台建立了“出租车防灾报告人
制度”和“美容美发店防灾联络制度”。

◆有的电台在一些单位和学校建立安全信息服务系统, 并通过移动
通信运营商提供“灾害专用留言板服务等方式及时播放灾情信息。

2008年6月,日本7.2级地震造成岩守县公路坍塌
◆可非专注性收听伴随性媒体
◆参与者具有隐蔽性
◆制作简单、灵活机动性强◆成本低
◆无国界技术标准统一
◆解说:“我要把一座700英尺高的奶酪山倒进密西根湖,湖水
已被抽干,盛满了热巧克力。

然后,加拿大皇家空军将满载的10吨酒味糖水黑樱桃倒进这奶酪山,欢呼后再加25000个。

好的,……注意大山……
◆音响:奶酪山倾倒时发出的巨大的嘎嘎声!
◆解说:注意空军!
◆音响:飞机轰鸣声。

◆解说:注意黑樱桃酒味糖水樱桃……
◆音响:炮弹的啸叫声和樱桃打中奶酪的声音。

◆解说:好的,再加25000个樱桃
◆音响:人群的喧哗。

声音越来越响,然后戛然而止。

◆ ——一则广播广告,见《电视广播和新媒体写作》
收到最真实的印象。


◆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2.电视的传播特性
◆声像互动的传播方式◆符号系统的兼容性强
电视:社交媒体的反面?
◆广播模式把广播电台的听众和电视观众视为纯粹的被动消费者。

比起使人们能够创造、传播、分享以及重改和交流信息的媒体系统来,电视属于另一个世界。

它是社交媒体的反面。

◆——《从莎草纸到互联网——社交媒体2000年》
新媒体环境下广播电视特性的变化
◆走出客厅
◆思考:还有哪些传播特征的变化?
◆打破单向传播的局限性
◆储存与接收都更加便捷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
◆ “类型(类别)是一种文化实践。

为了方便制作者和观众,它试图为流行于我们文化之中的范围广泛的文本和意义构建起某种秩序。

……电视是一种高度‘类型化’的媒体,很少有在既定类型范畴之外的一次性节目。


◆ ——约翰•费斯克《电视文化》,157页
类型(genre)的由来
◆起源于好莱坞商业电影生产。

◆类型:内容+节目形态+媒介特征
◆例如:新闻+消息汇总+电视=新闻联播
◆(素人+歌唱才艺)+(竞赛+导师制)=中国新歌声
◆(名人+历史)+(表演+访谈)+互联网=《见字如面》◆(名人+文学)+(访谈+朗读)=《朗读者》
◆(名人+烹饪)+(访谈+纪录片)=《十二道锋味》
◆(名人+烹饪)+访谈+互联网=《姐姐饿了》
广播电视节目类型
◆按照内容划分:
◆三分法:新闻、教育、文艺(娱乐)
◆四分法:新闻、教育、文艺、服务;
◆五分法:新闻、教育、文艺、体育、服务
◆新闻、文化、教育、宗教、娱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分法)◆六分法:新闻、言论、知识、教育、服务、文艺
◆八分法:新闻、言论、教育、文艺、服务、知识、受众参与、综合
其他分类标准
◆按照播出方式划分:直播、转播、录播
◆按照播出周期划分:日播、周播、季播、特别节目◆按照面向对象划分:
◆年龄:老年、儿童、青少年、全年龄节目(合家欢)
◆性别:男性、女性
◆民族/地域:少数民族、港澳台同胞、对外节目
◆阶层:受教育程度、年收入水平
◆职业/群体:农民、军人、企业家、工人(?)、残障人士
划分逻辑◆公共利益◆商业利益
一种新的划分标准
◆虚构:综艺节目、广播剧、电视剧◆非虚构:新闻、纪录片
◆按照内容划分:新闻节目、资讯类节目、社教类节目、服务类节
目(经济、情感、医疗、法律等)、文艺节目、娱乐节目
◆按照播出方式划分:直播、转播、录播
◆按照对象划分:老年、妇女、儿童、青少年等
◆按照节目组织元素划分:主持人节目、非主持人节目
◆消息汇总类,如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的《全国新闻
联播》、《新闻和报纸摘要》
◆新闻专题类,如早年的《新闻纵横》
◆重大新闻事件直播,国庆阅兵、抗震救灾
◆新闻访谈节目
◆新闻评论节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