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四年级下自然常识1-4单元教案整理打印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望远镜里的天空
第一课透镜
设计思路:通过触摸和观察透镜的镜面,发现透镜的镜面形状;通过实验和观察,发现凸透镜能够会聚光线、凹透镜能够发散光线。

从而发展学生的观察能力。

通过透过透镜看物体的活动,发现凹凸透镜对物体有缩小和放大作用;通过改变透镜在物体与眼睛之间距离,还发现看到的“物体”有时是正立德、有时是倒立的……这些探究活动也为学生学习望远镜、学习显微镜做了铺垫。

同时,在学生的观察、实验等系列活动中,也提高了发现、探究、求实等科学素养。

重点:初步了解不同透镜的特点;知道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则会发散。

难点:初步了解不同透镜的不同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触摸和观察,认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2、通过实验比较,初步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会发散
3、通过实践操作,还能发现用凸透镜看到的字比原来大等其他特点。

4、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记录、评价等技能。

5、知道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的例子。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这两种透镜各有什么特点?
活动目标:初步认识凸透镜、凹透镜的特点
活动二“实验”:光通过透镜会怎样?
活动目标:初步了解光通过凸透镜发生会聚、通过凹透镜会发散。

活动三“操作”:分别用一块凸透镜和一块凹透镜观察物体,看看有什么发现。

活动目标:1、对透过透镜看物体有进一步的探究和发现
2、知道凸透镜有“放大”物体的作用
3、引导学生尊重事实、勤于发现、善于交流。

活动四“小资料”: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活动目标:知道一些生活中用到透镜的例子。

第二课望远镜
设计思路:通过任意选择两块透镜、形成任意的前后放置顺序,透过这样的透镜组合看远处,探究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发现望远镜中“物体”的特点;通过自选两块透镜、自定前后放置顺序、加以合适的两个纸筒组装简易望远镜,进一步了解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通过了解各种各样的望远镜,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

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能激发出学生对望远镜里的天空有进一步探索的兴趣和愿望。

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究中能有所发现的能力。

重点:初步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结构和组成;初步认识到望远镜的作用。

难点:初步认识到望远镜的特点和作用。

教学目标
1、发现用两块凸透镜可以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

2、发现用一块凹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凸透镜可以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

3、对透过两块透镜望远处,还能有一些别的探究和发现。

4、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组成、特点。

5、了解相关科学史,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
6、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评价技能
教学活动:
活动一“操作”:选择两块透镜形成不同的透镜组合,一边调节两块透镜之间的距离,一边通过透镜组合看远处。

活动目标:1、发现用两块凸透镜可以使远处的景色“变近了”。

2、发现用一块凹透镜(贴近眼睛)、一块凸透镜都可以使远处的景色
“变近了”。

3、对透过两块透镜望远处,还能有些别的探究和发现。

活动二“制作”:制作简易望远镜
活动目标:进一步了解一般光学望远镜的组成;初步形成良好的交流评价技能。

活动三“小资料”:各种各样的望远镜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科学史,引发热爱科学的情感。

2、感悟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世界的帮助。

第三课探索月球
设计思路:通过交流,学生之间共享各自对月球的原有认识;通过观察和阅读,让学生初步了解望远镜对人类认识月球概貌的作用;通过观看有关登月的音像资料,让学生了解一些人类登月的科学史;通过阅读和交流我国探月计划及其进展资料,激发学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通过收集有关月球的更多资料,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月球、感受人类探索月球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科学技术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此外,通过观察、比较和交流,还能帮助学生认识到神话故事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有密切关系。

重点:初步了解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以及科学技术于其中的作用。

难点:人类对月球的认识历程。

教学目标
1、知道人类认识月球的一些历程
2、初步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认识事物的影响
3、初步了解一些月球的表面特征
4、初步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5、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讨论”:说说你对月球的认识
活动目标:1、知道人类认识月球的历程,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

2、初步知道望远镜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

3、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一些了解。

活动二“欣赏”:登陆月球
活动目标:1、知道科学史上的重要事件“阿波罗11登月”,引发学生对天文科学的学习兴趣。

2、进一步知道科学技术可以帮助人类认识月球。

3、对月球的表面特征有一些了解。

活动三“小资料”:“嫦娥工程”
活动目标:1
、初步了解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激发爱国、爱科学的情感。

2、对我国探月计划和活动中的重要事件“嫦娥工程”有些了解。

四课望星空
设计思路:通过认星星、找星星等活动,初步了解北斗七星的方位和形状,初步了解北极星的方位,初步知道一些认星星的方法和意义;通过收集整理彗星、流星的资料,通过制作科普小报,引发学生对探索宇宙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阅读资料,通过“用哈勃望远镜”欣赏宇宙中美丽的星系、星云,对著名“千里眼”哈勃望远镜有一定的了解,同时能认识到人类不断改进和发展望远镜,而不断改进和发展的望远镜又帮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宇宙、更深入地探索宇宙。

从而,帮助学生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激发学生学科学、学技术、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愿望,从而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对北斗七星、北极星有初步的了解;进一步认识到望远镜能帮助人类探索宇宙。

难点: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北极星;初步了解认星星的意义。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如何利用星空图认星星。

2、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3、初步了解辨认星星的意义。

4、初步了解用望远镜观察到的星云、星系、彗星、流星等天体。

5、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索宇宙的浓厚兴趣。

6、进一步感受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望星空,认星星
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如何利用星空图认星星。

2、初步认识北斗七星和北极星。

3、初步了解辨认星星的意义,引发学生对天文学的兴趣。

活动二“欣赏”:用望远镜可以看见许多美丽的天体
活动目标:
1、知道宇宙中的一些天体。

2、初步了解著名的哈勃望远镜。

3、初步了解到改进和发展中的望远镜能帮助人类更深刻地认识宇宙、更深入地
探索宇宙。

4、进一步感受到人类探索宇宙的不懈努力。

5、激发学生学科学、学技术、探索宇宙的兴趣和愿望3、
第二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
第一课微观世界
设计思路: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用放大镜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相同的物体,了解到人类发明的工具(比如放大镜、显微镜)能够帮助人类更细致地认识物体,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通过使用显微镜观察一些常见的物体,进一步认识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进一步了解到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的非生命世界、生命世界;通过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子以及阅读发现细胞的科学史资料,初步认识到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通过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得到提高,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研究的乐趣,从而引发其热爱科学、勤于探究等意识。

重点:能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初步了解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难点:能认识并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微观世界。

教学目标
1、了解工具、仪器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

2、了解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

3、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

4、初步学会描绘、交流显微镜下的发现。

5、初步认识生物的基本组成。

6、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7、初步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讨论”:比较下面几张图,说说你的想法。

活动目标:1、了解工具、仪器能帮助人们认识事物
2、了解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
活动二“观察”:用显微镜观察物品
活动目标:1、了解显微镜能帮助人们认识微观世界。

2、了解显微镜的主要组成部分。

活动三“观察”:用显微镜观察黑藻叶子
活动目标:1、初步学会描绘、交流显微镜下的发现。

2、发现黑藻叶子由许多“小格子”组成。

活动四“小资料”:细胞的发现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2、初步知道细胞是生物的基本组成单位
3、初步了解概括性科学概念的提出必须基于多次实验、广泛观察等探究基础之上的。

第二课显微镜下的小生物
设计思路:通过使用简易显微镜观察水蚤、交流描绘自己的发现,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进一步熟悉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初步了解到在自然界中除了有个体大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个体比较小的动植物;通过观察面包、橘子上的霉斑,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还有微生物,而且微生物还有不同的种类;通过阅读科学史资料,了解科学家成长的历程、探究的历程,引发学生热爱科学、乐意探究的情感。

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同时也能进一步提高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动手操作能力、能有所发现等能力。

重点:初步认识到在自然界里除了有个体比较大的动植物以外,还有个体比较小的动植物,还有微生物。

初步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

难点:初步知道在自然界里有微生物。

教学目标
1、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个体大的动植物、个体小的动植物以外,还有微
生物。

2、初步知道微生物有不同的种类、微生物分布很广。

3、知道微生物个体比较小,繁殖速度很快。

4、了解相关科学史,激发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信心
5、进一步培养学生用显微镜探究微观世界的兴趣
6、让学生初步学会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

7、培养学生发现、比较、交流等兴趣与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一“观察”:水中的小生物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目标:1、进一步熟悉简易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2、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

3、初步培养学生观察、描绘从显微镜里看到的微观世界。

活动二“观察”:这些霉斑在显微镜下是什么样子的?
活动目标:1、初步知道在自然界中,除了个体大的动植物、个体小的动植物以外,还有微生物。

2、初步知道微生物个体很小、有不同种类等特征。

3、初步知道有的微生物有益于人类,有的微生物有害于人类。

3、进一步引发学生探究微观世界的意愿。

活动三“小资料”:伟大的看门人——列文·虎克
活动目标:1、了解相关科学史
2、认识到普通人通过努力也能成为科学探究者甚至成为科学家。

3、了解科学家探究微观世界的不懈努力。

第三课微生物与人类
设计思路:通过讨论、阅读、交流,让学生初步了解到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初步认识到有些微生物危害人类、有些微生物有功于人类;通过防止食品发霉的探究实验,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免受某些微生物危害的办法;通过自制酸奶的拓展活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一些微生物的作用。

此外,通过具体的实验、探究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生活技能,还能提高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科学探究能力。

重点:初步了解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难点:提高学生设计对比实验的探究能力。

教学目标
1、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利于人类。

2、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害于人类。

1、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2、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微生物繁殖。

3、发现一些防霉的办法,知道酸奶的制作方法。

4、关注身边的科学,提高一些生活技能。

5、初步提高设计对比实验等实验的能力。

教学活动:
活动一“讨论”:微生物与人类的关系是怎样的?
活动目标:1、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利于人类。

2、能举例说明有些微生物有害于人类。

3、关注身边的科学
活动二“实验”:防止食品发霉
活动目标:1、初步提高设计对比实验等实验的能力
2、探究、发现一些生活中防霉的办法
3、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活动三“拓展”:在家长的帮助下自制酸奶
活动目标:知道有时人们会采取一定的方法促使微生物繁殖
第三单元
第一课食物链
设计思路:从观察活动入手,引导学生对海洋、池塘、草原、森林、农田等生态环境中生物之间食物关系进行观察讨论,通过看看、画画、想想、玩玩、说说,使学生知道什么是食物链,知道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感知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供求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而是互相影响着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活动一“认识食物链”,要求学生从观察海洋中的一些生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通过观察、讨论知道什么是食物链;活动二“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引导学生观察池塘、森林、草原等几种典型生态环境,通过看一看、连一连、想一想、说一说寻找这些不同环境下的食物链,知道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活动三“认识食物网”,要求学生观察比较复杂的生态环境,通过游戏感知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供求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而是互相影响着形成了复杂的食物网。

活动三“探索食物网”是本节课的难点。

教学目标
⒈知道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叫做食物链,各种生态环境中都存在着食物链。

⒉知道大自然中生物之间的食物供求关系并非是简单的一条食物链,当一些食物链彼此交错就会形成食物网。

[教学活动]
活动二:认识不同环境中的食物链
活动三:探索食物网(P19)
第二课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
设计思路:从一条完整的食物链所包含的生物类别的讨论入手,结合一些环保实例的分析,了解食物链各环节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活动一“认识生态系统”,要求学生从观察入手,对一条由老鹰、蛇、兔子、青蛙、蚱蜢、植物等组成的完整的食物链展开讨论,认识一条完整的食物链中一般包括植物、食草动物和食肉动物,了解食物链各环节生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初步了解生态系统。

活动二“讨论生物数量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通过对一些环保事例的分析、讨论,初步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目标
⒈知道食物链各环节中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共同生存、联系紧密。

⒉初步了解生态系统和生态平衡,了解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⒊初步认识生物数量的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⒋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

⒌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
活动二:讨论生物数量变化对生态平衡的影响(P21)
第三课人与生态平衡
设计思路:从人类生活对生态平衡影响的讨论入手,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人口的过快增长以及人类的不良行为对生态平衡的不利影响,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知道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本课的活动一“认识包括人在内的食物链”,要求学生对自己每天吃的食物的种类展开讨论,通过画一画、数一数、说一说,认识人与动、植物之间的食物联系;活动二“认识人类的行为对食物链的影响”,抓住一些由于人类的不良行为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事例展开讨论,使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活动三“认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抓住一些由于人口增长过快使生态平衡遭到破坏的事例展开讨论,帮助学生认识到人口增长过快对生态平衡的不利影响,知道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活动四“学做环保小卫士”,引导学生通过制定和实施环保行动计划,将环境保护重要性的认识转化为实际的行动。

教学目标
⒈初步认识人口的过度增长以及人类的不良行为对生态平衡的影响。

⒉培养学生通过对事物表面现象的分析,发现事物内在关系的能力。

⒊知道保护环境和控制人口增长的重要性。

教学活动
活动三:认识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影响(P23)
单元四杠杆与天平
第1课杠杆平衡
设计思路:通过做和玩跷跷板的活动,认识了解什么是杠杆,然后通过对杠杆平衡特点的实验研究,掌握使杠杆平衡的基本要求。

本课的教学重点:掌握使杠杆平衡的基本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什么是杠杆。

2、知道作用在杠杆上一侧的力在大小不变时,都可以使挂在杠杆支点另一侧不同位置、重量不等的物体平衡。

3、初步了解杠杆的一些应用实例。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演示用:跷跷板样品、杠杆、钩码、铁架台、若干运用了杠杆原理的玩(器)具实物或图片等
学生用:铅笔、尺、橡皮、杠杆、钩码、铁架台等
活动一制作:做跷跷板(P25)
活动二观察:找跷跷板的特点(P25)
活动三实验:使杠杆平衡(P26)
第二课天平
设计思路:首先让学生自己制作一架简易天平,并以此为研究材料和对象,认识天平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初步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本课的教学重点:知道天平的基本结构和运用原理。

教学目标
1、知道天平的基本结构和运用原理。

2、会利用简易天平称量一些小物品。

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演示用:托盘天平、简易天平(样品)、简易天平配套制作材料、剪刀、胶水、回形针、小物品等。

学生用:简易天平配套制作材料、剪刀、胶水、回形针、小物品等。

活动一制作:做一架简易天平(P27)

活动二研究:天平的工作原理(P27
活动三操作:用简易天平称物体(P28)
活动四拓展:用身边的材料设计制作一架简易天平(P28)
第三课称量工具
设计思路:首先观察、了解杆秤的发明和结构,通过与天平的比较,发现杆秤的特点,然后制作简易小杆秤并学习使用小杆秤称物品的方法;在认识了天平和杆秤的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再认识其他一些常见的称量工具及工作原理。

本课的教学重点:认识杆秤,了解其工作原理。

教学目标
1、认识杆秤,了解其工作原理。

2、认识一些利用杠杆原理进行工作的称量工具。

3、初步培养学生动手制作的能力。

4、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活动
课前准备
演示用:杆秤、、天平、磅秤、弹簧秤、人体秤等实物或图片。

学生用:筷子、线、瓶盖、橡皮、剪刀、玻璃胶纸等。

活动一观察:杆秤的结构(P29)
活动二操作:做简易杆秤,并称量物品(P29)
活动三讨论:常见的称量工具中哪些是利用杠杆原理制造的(P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