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二轮复习增分策略07第一部分 板块二 专题五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点一新航路的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
1.新航路开辟——西班牙、葡萄牙崛起
(1)根本原因:欧洲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
(2)过程:迪亚士抵达非洲最南端好望角,达·伽马开辟了由欧洲到达亚洲(印度)的航路;哥伦布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麦哲伦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
(3)影响
①引发欧洲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
②加强了欧洲同亚洲、非洲以及美洲之间的贸易联系,世界市场的雏形出现。
③加速了西欧封建制度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
2.早期殖民扩张——荷兰、英国崛起
(1)荷兰
①特点:组建大型商业公司,如荷兰东印度公司垄断东方香料贸易。
②结果:17世纪上半叶成为世界头号贸易强国,号称“海上马车夫”;17世纪中叶,阿姆斯特丹成为国际金融中心。
(2)英国
①过程:17世纪,进行商业战争,打败对手;18世纪下半叶,确立海上霸主地位,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②方式:殖民战争、海外贸易、政府鼓励海盗劫掠;以“三角贸易”形式进行黑奴贸易。
[重点深化]运用多元史观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
(1)革命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走上了殖民扩张与掠夺之路,给亚非拉地区及其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反抗殖民扩张与掠夺,具有正义性。
(2)全球史观:新航路开辟后,打破了各大洲之间的相对孤立状态,使世界各大洲的联系加强,使世界市场的雏形开始出现;殖民扩张促使世界逐渐连成一个整体,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文明史观:新航路开辟与殖民扩张,使世界各地的文明相互碰撞与交融,是人类文明交流融合之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4)近代化史观:新航路开辟后,西欧国家进行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积累了大量资金,促进了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资产阶级的壮大,推动了近代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的到来;客观上促进了世界落后地区政治、经济、思想的发展,成为人类逐步走向近代化的开端。
(5)社会史观:新航路开辟后,世界各地商业交流加强,各种物品交流、交换,增加了人类的食品种类,改变了人们的饮食结构和生活习惯。
易错练1不能准确理解题旨而误选
哥伦布曾经对其踏上的新大陆表示遗憾,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
由此可见()
A.美洲的发现完全出于一种历史的偶然
B.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亚洲印度
C.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
D.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初步形成
答案C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其所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的看法,没有体现其发现美洲是一种历史的偶然,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哥伦布对其到达的新大陆经济状况不满意,不能体现出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寻找印度,故B项错误;从材料中哥伦布“认为那里并不像马可·波罗吹嘘的‘黄金遍地,香料盈野’”,可知哥伦布远洋航行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反映出新航路开辟有着深刻的经济动因,故C项正确;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是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故D项错误。
点拨本题重在理解哥伦布航海活动的动机在于到达“黄金遍地,香料盈野”之地,即体现了其对获得经济利益的追求。
易错练2不能据材料信息辨识易混选项
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
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从亚洲购买商品,转运到欧洲和美洲高价卖出;运到欧洲的白银也被投入到中国市场,以购买丝绸、茶叶和瓷器。
这表明()
A.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
B.工业革命密切了世界经济联系
C.贵金属的流入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
D.欧洲的原工业化处于起步阶段
答案D
解析材料仅体现了欧洲对外贸易的状况,不能体现出欧洲在与东方的贸易中长期处于出超地位,故A项错误;从材料“在新大陆的金银被大量开采之前,欧洲可用于国际贸易交换的值钱商品很少。
后来,欧洲人把美洲出产的白银运到亚洲和欧洲”,可知材料反映的时间是新航路开辟时期,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了不仅有贵金属,还有与亚洲的对外贸易都加速了欧洲资本的原始积累,故C项错误;从材料中欧洲利用美洲白银和亚洲商品进行贸易活动,可知欧洲开始了为资本主义工业化积累资本的阶段,故D项正确。
点拨解题应紧扣材料,选项中的“欧洲……出超”材料无体现,“贵金属的流入……欧洲”只是材料的一部分。
考点二两次工业革命
1.第一次工业革命
(1)首先发生在英国的原因
①政治前提: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②资金:殖民掠夺等资本原始积累。
③技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基础。
④市场:拥有广阔的殖民地。
(2)成就
①纺织机器: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珍妮纺纱机。
②动力机器:瓦特制成改良蒸汽机。
③交通工具:英国人史蒂芬孙制造出蒸汽机车。
(3)影响
①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蒸汽时代”;确立了工厂制。
②阶级结构:资本主义社会逐渐形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两大直接对立的阶级。
③世界市场: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欧美列强成为机器工业生产中心,亚、非、拉地区成为原料产地和工业品销售地。
2.第二次工业革命
(1)条件: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
(2)成就
①电力的应用:德国人西门子发明发电机,同时,电动机也被制造出来。
②新交通工具:内燃机问世,随后汽车和飞机相继问世。
③石油化工:提炼多种化学合成材料。
(3)影响
①生产力与生产方式:人类历史进入“电气时代”;出现垄断组织,自由资本主义过渡到了垄断资本主义。
②世界市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并最终形成。
[重点深化]工业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发展
(1)提供了物质基础。
工业革命用机器大生产取代手工劳动,推动了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空前发展,为满足急剧扩大的生产和商品销售的需要,列强在世界范围内扩张。
(2)密切了国际交流。
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国际分工也更具体,为世界市场的形成准备了物质条件。
(3)为推动国际交流提供了技术和经济条件。
(4)改变了世界格局,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殖民体系的确立成为世界市场形成的重要保障。
易错练3因主观臆断而误选
史仲文的《世界全史》提到:英国18世纪初期,制铝、制盐等行业已成为资本集中的工业;1750年,在煤铁工业中雇用数百人的大规模生产比比皆是。
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
据此可知,英国()
A.社会制度发生重大变革
B.已成为世界头号殖民国家
C.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
D.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
答案C
解析18世纪英国资本主义政治制度没有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英国工业的发展
而非其世界地位,故B项错误;由材料“英国当时所存在的经济和技术的平衡,已经达到在市场推动下工业能够不断自行扩展的程度”可知工业革命发生的必然性,故C项正确;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大生产居主导地位,故D项错误。
点拨据“1750年”“英国”可知材料所属现象出现在工业革命之前,不能仅据“大规模生产”就误认为“机器大生产已居主导地位”符合题旨。
易错练4不能准确运用所学知识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英国确立“世界工厂”的地位,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
出现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A.英国海外殖民地大幅减少
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
C.自由贸易政策的普遍推行
D.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
答案B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贸易出现多个中心格局的主要原因是新兴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速度超过了英国,导致英国独占地位的丧失。
A项不是其他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迅速开展,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不平衡,美德发展速度超过英国,因此世界贸易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故B项正确;C项不是其他国家发展速度超过英国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D项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故D项错误。
点拨“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对“世界贸易却出现了多个中心的格局”有一定的影响,解题还应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时期的史实,进一步思考致使“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加剧”的原因到底是什么。
考点三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雏形出现
15、16世纪,新航路的开辟结束了世界各地相对孤立的状态。
欧洲与亚洲、非洲的经济联系进一步密切,与美洲开始了经济交往,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雏形出现。
2.进一步拓展
随着新航路的开辟,葡萄牙、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等国开始了殖民扩张。
殖民扩张不仅为西欧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也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拓展。
3.初步形成
以蒸汽机的发明为代表,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革,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诞生,近代城市兴起,列强对外扩张,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4.最终形成
以电的发明和应用为标志,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气时代”。
生产和资本的集中产生了垄断和垄断组织;列强加紧瓜分世界和输出资本,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建立起来。
[重点深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基本特点
(1)整体性:世界各地逐渐连为一体。
(2)开放扩张性:由资本主义固有属性决定。
(3)不平等性:残酷掠夺殖民地供自己发展。
(4)进步性:顺应近代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客观上促进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5)以英国为中心:英国凭借其“世界工厂”的地位,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供货商”。
易错练5不能透过现象看本质
17世纪中叶后,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
”这一现象反映出()
A.世界市场得到了进一步开拓
B.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
C.茶叶贸易中心已转移到英国
D.工业革命促进了中英贸易扩大
答案A
解析“茶叶已经在英国各饭店和咖啡店等公共场所大量销售”可知茶叶主要来自东方,可见世界市场得到开拓,故A项正确;“并已成为国家税收的对象”不能体现“主要”,故B 项错误;“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不能体现茶叶贸易中心在英国,故C项错误;“17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故D项错误。
点拨“饮茶之风逐渐遍及英国”“茶税成为英国财政的主要收入”这些均属于历史现象,透过这些现象反映出的是世界市场的拓展。
易错练6因脱离特定时空框架而误选
“19世纪下半叶是近代科学的鼎盛期,技术进步开始真正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组
成部分。
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
”这一时期的“技术进步”()
A.主要源于技术工人经验的积累
B.使蒸汽机成为产业革命原动力
C.促使现代工厂制度开始建立
D.使资本主义由此确立全球优势
答案D
解析据材料“19世纪下半叶,近代科学革命的种子在这一世纪获得了丰收,技术取得了辉煌胜利”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资本主义确立了在全球的经济优势,故D项正确。
点拨解题一定要围绕“19世纪下半叶”这一时间信息,此时期处于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排除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出现的现象和史实。
考向一紧扣必备知识
命题点1全面认识新航路开辟与欧洲早期殖民扩张
(2019·东北三省三校高三历史联合模考)美国学者布莱恩·费根认为,约从1200年起北极地区开始出现小冰期的寒冷天气使欧洲暴雨连绵,农作物生长适宜期缩短。
产量急剧下降,饥荒席卷整个欧洲大陆,欧洲人“穷则思变”,向着广阔的海洋挺进。
这种关于推动欧洲早期扩张的认识()
A.体现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多元
B.呈现了人类面对气候突变的脆弱
C.不符合传统的观点因此不可信
D.肯定了气候决定欧洲历史的发展
答案A
解析美国学者从生态环境的恶化跟人的活动关系角度研究推动欧洲早期扩张的因素,体现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多元,A正确;材料说明的是历史研究的视角变化,不是说明人类面对气候突变的脆弱,B错误;材料中研究历史角度的新变化,对于拓宽历史研究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并不是不可信,C错误;气候对于历史变化有一定的影响作用,并不是决定性因素,D错误。
拓展西欧国家早期殖民扩张的多重影响
(1)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
(2)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和进步。
(4)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
命题点2工业革命的兴起、成就及影响
(2019·全国Ⅰ卷,34)工业革命前,英国矿井里使用蒸汽唧筒抽水。
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后在工厂主的合作和资助下,终于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
该过程表明,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 A.源自于劳动实践B.依赖于科学理论的突破
C.取决于资金保障D.得益于各阶层广泛参与
答案A
解析A对:由材料“1765年,修理过唧筒的瓦特发明了一种单动式蒸汽机……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并广泛使用到工业领域”,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生产领域的主要发明创造源自于劳动实践。
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B项错误。
在瓦特改进制成“万能蒸汽机”的过程中工厂主的资助起到重要作用但不是决定作用,C项错误。
D项错在“各阶层广泛参与”,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发明大多来自具有丰富经验的工人和技师,D项错误。
考向二着眼关键能力
命题点3据试题信息和要求准确把握史实的本质
(2019·全国Ⅰ卷,33)有研究认为,美国独立后不到半个世纪,拉丁美洲经过独立战争,推翻了殖民统治,但拉美国家并没有像近邻美国那样独立后进入现代化的快车道,而是发展停滞,究其原因,殖民统治难辞其咎。
“难辞其咎”主要是指殖民者在拉丁美洲()
A.奴役掠夺土著居民B.建立的殖民统治最早
C.进行了大量的移民D.移植了本国生产方式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拉丁美洲独立后没有像美国一样快速发展,主要原因是殖民统治。
拉丁美洲曾是西班牙、葡萄牙的殖民地,宗主国是封建国家,因此它们的殖民统治也采取封建生产方式,独立战争以后,拉美国家虽普遍取得民族独立,但没有彻底铲除封建主义生产方式,
经济发展十分缓慢,D项正确。
命题点4运用历史的观点和方法比较相关史实
16和17世纪,英国先后创建了非洲公司、东印度公司、土耳其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
这些公司在19世纪中后期先后解散,与此同时,托拉斯、卡特尔、康采恩等形式的垄断组织在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出现。
这两类垄断组织都()
A.适应了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要求
B.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C.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
D.是政府直接对经济干预的产物
审题指导(1)考核能力:能够运用历史的、辩证的观点和方法,观察、认识、分析、比较相关事物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并作出正确的阐释。
(2)历史方法:从世界市场发展角度。
(3)比较史实:16和17世纪英国殖民垄断公司与19世纪中后期欧美垄断组织。
(4)筛查选项:结合所学可知,早期殖民垄断公司推动了英国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拓展,垄断组织促进了欧美列强对外资本输出,推动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进一步发展;英国东印度公司等殖民垄断公司成立时,工业革命尚未发生,它们是商业资本主义发展的表现;“只给广大亚非拉国家带来了灾难”说法太绝对,列强侵略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影响是双重的;托拉斯等形式的垄断组织都是资本主义发展到垄断阶段的产物,政府一般采用自由放任政策,其出现与国家干预无关。
答案B
考向三注重学科素养
命题点5(时空观念)用特定时空术语对较长时段的史事加以概括
(2018·全国Ⅱ卷,33)下图可以用来说明,奴隶贸易()
A.是早期资本主义扩张的手段
B.促进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
C.导致“日不落帝国”的产生
D.因白银开采的需要达到极盛
答案A
解析A对:奴隶贸易是欧洲早期资本原始积累的重要手段,对于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B错: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确立是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与材料时间不符。
C错:由题干材料无法判断奴隶贸易对英国殖民帝国形成的影响。
D错:奴隶贸易达到极盛是因为发展奴隶制种植园经济的需要。
命题点6(唯物史观)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014·全国Ⅱ卷,33)有人描述19世纪初英国的情景时说,妇女和女孩们曾从黎明到深夜整天不断地使用的嘤嘤作响的纺车,如今已被弃置屋隅。
那些打着拍子砰然作响的手织机也多半闲置无闻。
这说明()
A.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B.工业革命推动妇女解放
C.重工业成为国民经济主导
D.家庭手工业已不复存在
答案A
解析19世纪初,英国已开始工业革命,妇女和女孩们从繁重的手工纺车的辛苦劳动中解放出来,机器生产取代手工劳动,因而手织机也多半被闲置,材料只说明纺车被弃置,不能得出妇女被解放的结论,故A项正确,B项不正确。
材料也未体现C项。
D项表述过于绝对,且不符合史实。
命题点7(唯物史观)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2019·天津市红桥区高三下学期质量检测)19世纪最后30年,出现了近代社会的第二次现代化浪潮。
作为这次现代化浪潮的结果,形成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
在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基础上,现代意义上的政治模式趋于成熟。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生产力进步推动了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B.科学和技术的紧密结合提高了企业生产效率
C.经济模式定型促使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成熟
D.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
答案D
解析19世纪最后30年,正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第二次现代化浪
潮出现,现代化浪潮推动现代经济模式出现,现代意义的经济模式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政治制度的完善,故D正确。
命题点8(史料实证)充分利用史料基础上全面论述问题
(2018·全国Ⅰ卷,34)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据此可知,关于工业革命首先在英国发生的认识()
A.只能有一种正确合理的观点
B.随着研究视角拓展而趋于全面
C.缺少对欧洲其他国家的观察
D.后期学者研究比传统观点可信
答案B
解析B对:材料中对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认识,从强调经济条件,到后来强调制度因素,再到强调自然条件,体现了随着研究视角的不断拓展,认识逐渐趋于全面。
A错:材料中的几种观点都有合理性。
C错:材料中的经济条件、制度因素等都是相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的。
D错:后期学者研究与传统观点只是研究视角不同,无法判断哪一观点更可信。
拓展两次工业革命的不同
(1)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发明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地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科学与技术结合取得了巨大成果。
(2)第一次工业革命首先发生在英国,其他国家工业革命的发展进程相对缓慢;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规模更加广泛,发展比较迅速。
(3)对尚未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国家来说,两次工业革命是交叉进行的,既可吸收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成果,又可直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新技术,其经济发展速度比较快。
考向四坚守核心价值
命题点9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2016·全国Ⅱ卷,33)英国18世纪人口死亡率明显下降,但1816年以后死亡率上升。
1831—1841年,工厂集中的伯明翰每千人死亡率由14.6上升到27.2,利物浦由21上升到34.8。
导致上述情况发生的重要原因是()
A.城市环境极其恶化B.化学工业污染严重
C.人口膨胀食物短缺D.医疗技术水平下降
答案A
解析题干材料反映了“1816年”,特别是在“1831—1841年”,人口死亡率上升。
结合所学可知,这与英国工业革命后城市环境的恶化有关,故A项正确;化学工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故B项错误;“人口膨胀食物短缺”在材料中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史实可知,19世纪医疗技术水平应该高于18世纪,故D项错误。
命题点10关注民生,缩小贫富差距
(2017·全国Ⅰ卷,33)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约1770约1790—1793约1830—1835数额(百万英镑)140175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
年份175517971835
指数42.7442.48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D
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这说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D项正确。
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而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一次增加,故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
拓展工业革命改变人类社会生活
(1)积极影响
①极大地提高了生产力,使各国的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
②工业革命推动了工厂制度的产生。
③工业革命推动各国工业产值超过农业而成为工业国家。
④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普遍获得了一些政治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