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 第3章 社会化发展 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尊的发展-自尊的提高
自尊不是要学什么,而是要赢得什么
自尊的发展-自尊的提高
努 力 表 现
自尊的发展-自尊的提高
展 现 天 赋
自尊的发展-自尊的提高
积 极 自 我 暗 示
自尊的发展-自尊的提高
自 我 反 省
四、道德的发展
道德的发展
道德 (morality) ➢ 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
考虑父母教养方式(parenting styles)的四个重要点:
1)
纪律策略(Disciplinary strategies)
2) 爱心与教养(Warmth and nurturance)
3)
交流方式(Communication styles)
4) 预期成熟与控制(Expectations of maturity and control )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
婴幼儿的自我意识 ➢ 自我动作与对象的区分;自我评价的形成
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
The Father of Psychosocial Development
“Children love and want to be loved and they very much prefer the joy of accomplishment to the triumph of hateful failure. Do not mistake a child for his symptom”
在人的自我意识中, 如果过分关注自己外表或行为,
则有问题。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产生
从自我觉察到自我意识的演变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
1)
自我认识
2)
自我体验
3)
自我控制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
自我认识
➢ 主观的我对客观的我的认 知和评价。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
自我体验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两个维度:投入度(高低);期望度(高低)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专断型:儿童必须遵循父母制订的严格制度。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权威型:
➢ 儿童对父母制度的遵守,发自内心,而非屈从于父母或制 度。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社会与情感发展
目录
CONTENTS
一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二 自我意识的发展 三 自尊的发展 四 影响个体社会化的因素
一、心理社会发展理论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人简介
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1902-1994)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人简介
埃里克森Erik. Erikson (1902-1994)
学龄初期儿童的自我意识
➢ 自我了解; ➢ 处于从具体、个体的评价向
抽象、概括的评价过渡。
自我意识的发展-不同年龄阶段
青少年自我意识
➢ 与学业成绩联系; ➢ 独立意识加强。
三、自尊的发展
自尊的发展
自尊(self-esteem) ➢ 实质一个人对自己价值(如重要性、特殊性、意义性等)的总体评
价或评估。
✓ 例如一些信念,我行,我有用 ✓ 再如一些情绪,我成功了、绝
望了、满意了、丢脸了
自尊的发展-低自尊
低自尊 ✓ 指自尊尚未发展好,导致缺乏自信,过于卑微。
自尊的发展-低自尊
自尊的发展-低自尊
自尊的发展-低自尊
自尊的发展-低自尊
自尊的发展-低自尊
自尊的发展-过高自尊
过高自尊
➢ 指过于自满,意味着自我 导向,偏见,自我中心, 傲慢,鄙视等
1.前习俗水平 (10岁前的大多数)
a.避罚与服从取向阶段 b.相对功利取向阶段
2.习俗水平 (11-15岁的大多数)
3.后习俗水平 (16岁以后的部分人)
c.寻求认可(好孩子)取向阶段 d.维护权威或秩序取向阶段 e.社会契约取向阶段 f.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五、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性。
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
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L.Kohlberg,1927-1987)继承 了皮亚杰的研究路线,运用“道德两难故事法” 对儿童的道德判断问题进行了大量的追踪研究(每 隔三年重复一次,追踪到22、23岁)和跨文化研究, 扩展了皮亚杰的理论,对儿童道德判断的研究更 加具体、精细和系统,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 理论”,认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三个水平、六 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海因茨偷药救妻
欧洲有个妇女得了癌症,快要死了。医生告诉他的丈夫海因茨,有一种镭 化剂能治疗这种癌症。这药是本地的一个药剂师发明的。药剂师卖一剂药 要价2000美元,十倍于他的成本。海因茨到处借钱,只凑够1000美元。因 此他要求药剂师能否买的便宜些,或者分期付款。药剂师说“不行,我发 明这种药,就是为了赚钱。”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
该学说强调社会文化影响,将人生发展分为八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面 临一个主要问题或矛盾,由于发展任务完成得成功与否,就有了两个极端:
靠近成功的一端 就形成积极品质
成功
不成功
靠近不成功一瑞 就形成消极的品质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环境影响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
《儿童的道德判断》(1932年)
皮亚杰认为,个体道德上的成熟主要表现为遵从 规则和具有社会公正感两个方面,随着儿童年龄 的增长和社会关系的变化,他律的道德规则逐渐 发展为自律的规则 。
皮亚杰的道德认知发展理论


前道德阶段(无律阶段)(0-3岁)

发他律阶段ຫໍສະໝຸດ 道德实在论阶段 (3-7岁)心 理 社 会 发 展 与 环 境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危机及解决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与弗洛伊德理论关系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测量
埃里克森心理社会阶段问卷表 Erikson Psychosocial Stage Inventory (EPSI)
• 6个子量表; • 每个12项题目,有关此阶
段的危机解决,一半成功 一半失败解决。 • 适合13岁及以上人员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八阶段学说-测量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教育意义
每个人的人格品质一般都处于两极之 间某一点上,教育的作用在于发展积 极的品质,避免消极品质。因此,每 一个阶段都是不可忽视的。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的发展
自我意识 ➢ 是指(在哲学情境中 )意识到作为个体的自己。
➢ 对自己具有的一种情绪体 验和态度。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
自我控制
➢ 对自身行为和心理活动自 觉而有目的的调整和控制。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自我意识的发展-自我意识的构成-举例-穿那件衣服
太太性命危在旦夕,海因茨走投无路,就在当天夜间撬开药店窗户, 偷走了药,及时挽救了妻子一命。但他也因此入狱
讨论与思考
1.海因茨偷药救妻的行为对不对? 2.如果他对,为什么? 3.如果他错,为什么? 4.海因茨把药交给妻子后,被抓起来了。法官是 应该判 他的刑,还是应将他释放?为什么?
道德认知发展可三个时期六个阶段
放纵型:父母纵容孩子,要求甚少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
忽视型:父母不仅要求少,而且与孩子交流少、回应少。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有效性
一 般 有 效 性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父母教养方式-有效性
人 群 差 异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同伴关系
——Erik. Erikson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人简介
1902年 出生于法兰克福,父母为犹太人
18岁
中学毕业,之后未再接受正式教育
25岁
到Anna Freud创立的儿童精神分析实验学校
心理社会发展理论-个人简介
1933年 赴美,在波斯顿开设儿童精神分析诊所 1936年 到耶鲁大学从事专题研究 1942年 至加州大学任教 1960年 担任哈佛大学教授至退休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对儿童的影响
1) 满足儿童的多种心理需要 2) 为社会能力发展提供背景 3) 促进自我意识的发展
THANK YOU
随着孩子成长,同伴关系(peer relation)越来越重要;与同伴 的互动,随年龄增大,越来越多;这在校内、校外,都是如此 (Larson & Richards, 1991).
影响个体的社会化因素-同伴关系
同伴关系形成的影响因素
1)
学业成绩
2) 个人的行为特征
3) 教师的评价
4) 个人的身体特征


自律或合作道德阶段(7-12岁)

公正阶段(11-12岁之后)
皮亚杰有关道德发展的研究成果
(1)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人的自然天赋与相应的社会因 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2)
儿童的道德发展不仅取决于他对道德知识的了解,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儿童的道德思维发展的程度。
儿童的道德发展是一个有明显阶段特点和顺序性
(3) 的过程,与儿童逻辑思维的发展具有极大的相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