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摘要: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关键词:改革开放;关键抉择;中国命运
一、改革开放简介
改革开放的内容:改革开放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一项根本方针。
改革,包括经济体制改革,即把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改革,包括发展民主,加强法制,实现政企分开、精简机构,完善民主监督制度,维护安定团结。
开放,主要指对外开放,在广泛意义上还包括对内开放。
改革开放是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基本点之一,是中国走向富强的必经之路。
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有着巨大影响。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就是要推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要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改革开放的任务:增强我国社会主义的生机活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改善人民生活,追赶时代前进的潮流,出路只有改革开放。
二、怎样理解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为什么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这是进行改革开放要回答的首
要问题,这就必须搞清楚中国改革开放的理沦依据、历史背景和思想基础。
1.改革开放的理论依据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就社会主义社会而言,是否存在矛盾?它和其他社会制度下的矛盾有何区别?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什么?这是我们党提出改革决策的理论基础.从唯物史观的角度看,包括社会主义社会在内的人类社会的内在规律决定了其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以及由这一社会基本矛盾制约着的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某一时期的主要矛盾的转化.矛盾的不同性质决定了解决这些矛盾的不同手段和途径,也决定了这一社会的发展方向。
毛泽东首先提出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学说,并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对马克思主义矛盾理论做出了重要的丰富和发展。
毛泽东指出“在历史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依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 但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具有自己的特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但是,它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情况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它们是既相适应又相矛盾的,但相适应是基本方面,不适应的只是次要方面。
这使得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同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有着根本不同的性质,是非对抗性的矛盾,解决的方式也不同。
通过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状况进行了深入思考,在新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了这一理论,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
他指明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主要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 ;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依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 , 邓小平继承了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
会基本矛盾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自身的不断完善加以解决的正确主张,从历史经验教训出发,找到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基本形式,即改革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
2、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我国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的改革开放新时期有着其深刻的国内和国际背景。
从国内情况看,社会主义建设最初20多年的曲折,尤其是“文革”的十年内乱,使得整个政治混乱,经济停滞和几近崩溃,党、国家和人民遭到严重挫折和损失。
邓小平指出“二十年的经验尤其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告诉我们,不改革不行,不制定新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政策不行。
" “不改革就没有出路”。
从国际环境看,二战后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世界范围内兴起的新科技革命为后起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巨大机遇,也极大地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世界格局的改变。
日本、德国迅速崛起,“亚洲四小龙”迅速腾飞则充分证明了这点,而这期间我国在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中,差距明显被拉大.面临国内的严重困难和国际竞争的巨大挑战,我们只有痛定思痛,在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科学分析国内、国际发展态势,在准确把握时代主题和人民愿望的前提下,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抉择。
3.改革开放的思想基础
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决策的思想基础是由毛泽东确立、邓小平重新恢复、江泽民和胡锦涛丰富和发展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即《中国共产党章程》所规定的“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我们今天讲一切从实际出发,其中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目前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民经济进入调整时期。
1979
年9月的十一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快农业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允许农民在国家统一计划指导下,因时因地制宜,保障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发挥他们的生产积极性。
1980年8月18日,邓小平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发表了题为《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为新时期我国政治体制的改革指明了方向.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比较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确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全面进行经济体制改革的纲领性文献。
政治体制的改革与经济体制的改革基本上是同步进行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改革和开放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拥护,“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成为人们的共识。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新时期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概括术语。
三、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成就
我国是一个人口众多、特别是农村人口占很大比重的国家。
改革开放前,处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长期束缚、闭关自锁的封闭状态,特别是“文革”期间,生产力遭到了严重破坏,物资短缺,日用生活品严重匮乏,国民经济已经到了濒临崩溃的边缘。
十一届三中全会吹向改革开放的号角之后,以经济体制改革为主线先行,从农村起步,逐步向城市推进,从国有企业改革到宏观管理体制改革,从所有制结构改革到分配制度改革,再到朝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前进的改革。
逐步推进其他方面的改革。
改革与开放两个轮子同时推进,相互促进,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广大农民群众焕发出空前劳动积极性。
僵化的经济体制被冲破了,国有企业从主要依靠政府和政策,逐步转向主要依靠市场和法律,现代企业制度陆续建立。
这些大大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竞争力。
而非公有经济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了公有制经济一统天下的局面。
市场机制的引进,使经济日趋活跃、市场逐步
繁荣、人民群众不断受益。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在人类历史上首次结合了起来,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大的活力。
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使科技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大大提高了自主创新能力,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
从经济特区的创建开始,到加入WTO,我国已经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开放的格局.
改革开放29年来,中国社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的解放和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从2165亿美元增长到26269亿美元,年均增长9.7%,远远高于同时期世界经济平均3%左右的增长速度.扣除价格因素,GDP是1978年的13.3倍,总量跃居世界第四位。
国家财政收入显著增加,接近4万亿元。
中国开放性经济水平明显提高.进出口总额从206亿美元提高到17607亿美元,比1978年增加84倍,从世界第二十七位上升到世界第三位.外汇储备从29年前1.67亿美元,到2006年突破1万亿美元,位居世界之首.2006年,中国经济的外贸依存度即进出口总额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达67%.我国连续20多年经济高速增长,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速度最快的国家。
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的新奇迹,刷新了世界记录。
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
扣除物价因素,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了5。
7倍.农村贫困人口从2。
5亿下降到2000多万,反贫困工作取得全世界最突出的进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三峡大坝、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等重大工程,神州飞船、嫦娥一号卫星等一大批重大科技项目,都频频传来捷报。
国家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幅度增强。
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
”“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
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认,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
参考文献:
李宝新《中国当代文化》(J)文化概要 2003(2) 23-33
王珊奇《论中国改革开放大事件》历史纪实 2009(1)
雷英魁,陈扬炯. 当代大众哲学〔M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 4 卷〔M 〕.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毛泽东思想和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
中国近代史刚要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