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
语文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8分)
1.(3分)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萦.绕(yíng)拙.劣(zhuō)绚.丽(xuàn)怒不可遏.(è)
B.蛮横.(hèng)矗.立(zhù)告诫.(jiè)强.词夺理(qiáng)C.卑鄙.(bì)骤.然(zhòu)苍劲.(jìn)不修边幅.(fú)
D.棱.角(lèng)旷.野(kuàng)消长.(cháng)挑拨离间.(jiàn)2.(3分)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演绎黄梁梦轻歌漫舞庭台楼阁
B.决择造物者川流不息纷至踏来
C.儒动乌托帮风云变幻安营扎寨
D.浮躁敞篷车格物致知袖手旁观
3.(3分)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以和为贵”的主题演讲比赛马上开始,同学们接踵而至
....地到了。
B.学与问是相辅相成
....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
C.我们阅读名著时可以调动感情,鼓舞精神,达到设身处地
....的效果。
D.舞台上,课本剧表演得精彩纷呈,大家都饶有兴趣地袖手旁观
....着。
4.(3分)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在齐白石的《端午图》中,将咸鸭蛋、雄黄酒、粽子等端午节之物描绘得生动逼真。
B.神舟十四号航天员将进驻问天、梦天实验舱,完成中国空间站在轨组装建造的任务。
C.现在的曲水亭街依然完整地采用着“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风貌,极富文化韵味。
D.数据表明,导致青少年亚健康的主要原因是偏食挑食、缺乏锻炼等不良习惯造成的。
5.(3分)下列句子排序恰当的一项是()
①写游记同样如此,描写自然或人文景物时要避免不加选择、面面俱到,应有所侧重、突出重点。
②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
③只有选择最能触动自己的景物,写出来的游记才有灵性,有生命。
④拍摄美景,要选择那些既具有地标特色,又能打动你的景物,定格成永久的回忆。
A.④②③①B.②④③①C.②④①③D.④②①③
6.(3分)下列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他善于运用寓言故事说理,想象雄奇瑰丽。
B.“零落成泥碾作尘”出自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卜算子”是词牌名。
C.“漏断人初静”中,“漏”指漏壶,是古代计时的器具;“漏断”指深夜。
D.《礼记》是战国至秦汉年间道家论著的汇编,相传是西汉经学家戴圣编纂。
二、文言文阅读(33分)
(一)课内文言文阅读
7.(9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马说
韩愈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1)下列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一食或.尽粟一石或:或者
B.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同“饲”,喂
C.策.之不以其道策:马鞭,这里是动词,用马鞭驱赶
D.食之不能尽其材.材:才能,才干
A.执策而.临之学而.不思则罔
B.骈死于.槽枥之间货恶其弃于.地也
C.安求其.能千里也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D.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渔人甚异之.
A.“说”是我国古代一种记叙文体,注重文采,用以陈述作者对某些问题的观点和看法。
B.作者在开篇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强调了伯乐的重要性。
C.文章的结尾是诘问和感叹的语气,起到强调和总结的作用,进一步深化了文章的中心。
D.本文用托物寓意的写法,借千里马寄寓作者对人才遭屈辱、被埋没的感慨、悲愤之情。
(二)课外文言文阅读
8.(8分)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问题。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而不思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①走。
居五日,李生故②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者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③,何改之乎?不然,迨④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座右,以昭炯戒⑤。
”
【注释】①还:同“旋”,掉转身。
②故:特意。
③厌:满足。
④迫:等到。
⑤炯戒:明显的警戒
(1)用“/”为下面的文字断句。
(只画一处)
君但志而不思终必无所成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怎样才能做一个善学者。
(答出两点即可)
(三)诗歌阅读
9.(7分)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问题。
鹧鸪天•东阳道中①
辛弃疾
扑面征尘去路遥,香篝②渐觉水沉③销。
山无重数周遭碧,花不知名分外娇。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④又过小红桥。
愁边剩有相思句,摇断吟鞭碧玉梢⑤。
【注释】①此词是作者在任京都临安大理少卿时期,因事赴东阳途中所作。
②香篝:熏笼。
③水沉:沉香。
④旌旗:这里代指军队。
⑤碧玉梢:碧玉宝石修饰的马鞭。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描绘了诗人行军中见到的沿途风景,流露出感伤抑郁之情。
B.开头两句写词人离开临安,向东阳进发,借香料逐渐燃尽写行路之长,行程遥远。
C.三四句“周遭碧”“分外娇”写作者置身于绿的海洋、花的世界,精神为之一振。
D.“愁边”并无愁苦之情,而是词人在聚精会神地思索,不知不觉之中摇断了马鞭。
(2)请赏析“人历历,马萧萧
..,旌旗又过小红桥。
”中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四)根据原文默写
10.(9分)按要求填写相应的语句。
(1)海内存知己,。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选贤与能,。
(《礼记•大道之行也》)
(3),禅房花木深。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4)可怜身上衣正单,。
(白居易《卖炭翁》)
(5),寂寞沙洲冷。
(苏轼《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6)《石壕吏》中生动地描绘了差吏凶横残暴和老妇人凄楚可怜的诗句是:!!
(7)《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写出杜甫宁可独守茅屋受冻而死,也要体察人间冷暖的济世情怀的句子是:,!
三、名著阅读(7分)
11.(7分)阅读名著选段,回答问题。
(1)“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
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
’”
这段激动人心、被千千万万青年人引以为座右铭的文字,出自(国籍)作家(姓名)的小说《》。
(2)围绕这本名著,历下区开展了阅读分享的演讲活动,下文是小荔的演讲稿的节选,小夏认为这篇演讲稿需要加入些事例,来增强语言感染力和说服力。
请你帮助小荔进行修改。
有人说保尔的勇敢与坚强是天生的,但我认为没有什么东西是与生俱来的。
保尔在历练与考验中成长,就如同钢铁在烈火与骤冷中铸造,让他成长为理想远大、信念坚定的无产阶级战士。
保尔虽多次遭受磨难,他却一直向前,向前。
例如,①。
保尔固然是伟大的,但他也是有血有肉的平凡人,也有过挣扎与绝望。
例如,②。
正是这真实而丰满的人物形象,让我们感受到了这部著作的巨大魅力。
请结合语境及原著内容,在①②处各补充一个相关事例。
四、现代文阅读(32分)
12.(1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问题。
古人去哪里找“热搜”
李方恩
①拜科技革命所赐,现代人可以运用各种方便的条件去查询各类知识,了解热点所在。
那么,古人没有搜索引擎,如果有类似的需求,该怎么办呢?有办法,他们可以查询类书。
②中国古代的图书大体上分成“经史子集”四类。
其中,经是指儒家经典,史是指史书,子汇集了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和一些宗教典籍,集收录的则是文学作品。
这种分类方法是从隋朝开始的。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分类方法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了,因为很多知识无法装到“经史子集”这个体系中。
于是,类书就逐渐出现了。
③类书类似于我们经常用到的各种工具书,但是它有着自身的特点。
首先,从内容来看,类书广泛搜集了各种书籍,内容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各类知识,这和今天的百科全书有得一比。
其次,类书只是把各种知识汇聚到一起,不添加任何评论和批注。
最后,从编辑方式来看,类书分门别类地编排了搜集而来的资料,以便于使用者查询。
这三个特点是类书最突出的特点。
④那么,第一部类书是哪一本呢?研究者普遍认为,编订于曹魏年间的《皇览》是我国第一部类书。
《皇览》是魏文帝曹丕召集大臣刘劭、王象等人编辑的,全书分成四十多部,一千多卷,八百多万字。
曹丕雅好文章,热爱文学创作,在创作过程中,他经常要查询一些典章故事,在治理国家时,他也希望可以学习先贤明君的事迹。
于是,公元220年,他召集了一些名臣儒士,想要编辑这样一部书。
这部书费时三年编成,是严格意义上的类书。
⑤令人遗憾的是,这样一部价值极高的书,大部分都失传了。
好在这部书开了类书编纂的先河,此后各种类书层出不穷,名气较大的有唐朝的《艺文类聚》、宋朝的《太平御览》《册府元龟》。
到了明朝,一部规模空前的类书《永乐大典》横空出世。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永乐大典》是“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
⑥《永乐大典》编纂于明朝永乐年间,由明成祖朱棣下令名臣解缙和姚广孝
等人主持编纂。
朱棣告诉他们:“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意思是说,从文字形成以来所有的著作,你们都要把它们分门别类地弄成一部书,不要嫌多。
这部书从1403年开始编纂,直到1408年才最后完成,成为当时人们的“搜索引擎”,也成为中国文化的一张名片。
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
不过同样可惜的是,《永乐大典》正本约毁于明亡之际,副本的大部分为八国联军焚毁,有些被劫到外国,2010年止存世仅有八百多卷。
⑦从古代各种各样的类书,再到今天各种各样的搜索引擎,变化的只是形式,不变的则是人类对各种旧闻新知的好奇心。
(摘自《知识窗》2020年第4期,有改动)
(1)下列文章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文章的标题采用问句的形式,引出本文的说明对象—古人查询资料的形式,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B.如果查询“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的相关资料,你可以到“经史子集”中“经”中查找。
C.根据文章可知:类书是广泛搜集书籍中各种知识,并分门别类地编排起来,以便于查询的工具书。
D.④⑤⑥段按照逻辑顺序,从曹魏年间的《皇览》到明朝规模空前的《永乐大典》来依次介绍类书。
(2)阅读第②段,分析下面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于是,为了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知识搜索的需求,类书就逐渐
..出现了。
(3)从说明方法角度,简要分析第⑥段画线句的表达效果。
全书一共22937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图书近8000种,是一部全面反映中国传统文化光辉成就的扛鼎之作。
13.(21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一架纸飞机
陈嘉宝
①小男孩低头望着纸飞机,我低头望着他,他开心地把纸飞机向我推来,灿烂的笑容让我欣慰,他就像多年前的我一样。
那时,小小的我正抬头看着教室窗前在风中摆动的纸飞机,而我的老师恰好走进了我的视线。
②你知道怎样折一架飞得很远的纸飞机吗?我的老师这样问过我。
③我很笨,学东西永远慢半拍。
小时候上手工课,我从来没有折出成品。
我记得在最后一节手工课上,老师教我们折纸飞机。
同学们陆陆续续把作品交给老师,背起书包回家去了。
我却死活做不出东西来,只能坐在教室里,看着那些被挂起的手工作品,看它们在窗前摆动。
老师走近了,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环绕着我,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在我眼前,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
临走时,我看着那架写着我名字的纸飞机,悄悄地把老师满载爱与温柔的笑容嵌入到了我的心里。
④后来,我上大学了,跟随理工学院雨露助残志愿队去残疾人托养中心,被分配到多重障碍部。
天有些阴沉,空气中浮动着燥热的气息。
在多重障碍部,我见到了我的学员:一位与我身高相近的男孩子。
他长得清秀,戴着黑框眼镜,远远望见我,便低下头羞涩地笑,就像邻家的小弟弟一般可爱,我微笑着和他打招呼。
下一瞬,他走过来,身子却突然扭曲了,像摆了不同砝码的天平一般左右摇摆,又像身处暴风中的羸弱小树,仿佛就要被吹倒。
再下一瞬,他突然朝我“嘿”了一声,又羞怯地笑了。
⑤我赶忙上前搀扶住他,领着他走向操场。
⑥“你叫什么名字呀?”
⑦“嘿。
”
⑧“别走太快,别累着了。
”
⑨“嘿。
”
⑩“我们去那边看看,好不好?”
⑪“嘿。
”
⑫我与小男孩之间的对话,大抵如此。
如果他很开心,他会笑着点头说“嘿”。
如果他难过或是抗拒,就会皱着眉头说“嘿”。
我与他之间,仿佛阻隔了一道墙。
⑬“好了,接下来我们进入最后一个环节:折纸飞机。
”
⑭我们并排坐在小桌旁,小男孩抬起了头,好奇地看那一沓五彩缤纷的彩纸。
我挑了一张,把它摊平在桌上,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开始。
但是若我能折出这一架纸飞机,小男孩是不是会开心起来呢?这样想着,我将手中的纸对折,翻转,一架纸飞机竟也从我的手中变了出来。
⑮“嘿!”小男孩又露出了笑容,他小心翼翼地抚摸刚刚成形的纸飞机,一会儿看看我,一会儿又盯着这凭空生出的东西。
⑯他快速地捡起一支笔,又开始说“嘿”了。
不停地拿着画笔涂,我感觉到他正努力地把色彩填满在机翼上,却怎么也涂不完那大片的空白。
他像一团不知如何是好的火,不安地,焦躁地,混乱地跳动着。
⑰“来,我教你。
”我用臂环绕着他,还能感觉到他身躯之下传递的躁动。
我抓着他颤抖的右手,将颜色笔的笔触带向纸飞机的空白之处。
当看到纸飞机的空白处被增添上颜色时,他安静下来了,手不再那么颤抖,身子也稳稳地停在椅子上。
⑱过了一会,纸飞机画好了,它立在桌上,一副即将启程的模样。
⑲在细细碎碎的光影中,我望见小男孩回过头来,对我一笑。
我又望见我的老师似乎也在朦胧的光影中走来,看着我,对我一笑。
他们俩的笑容重叠在一块,他们一同把那纸飞机递给我,一同等着我的回答。
⑳我拿起这架纸飞机,透过阳光去看它。
让它在空中翱翔,滑出曲线,轻轻地撞向小男孩的心窝。
他“嘿”了一声,抬起那双亮亮的眼睛望着我,手里捏着纸飞机的一角,开心地把纸飞机向我推来,近了,更近了。
我接住了它,欣慰而适意地让它贴在我的心窝。
㉑当然,它不是十二年前的那架纸飞机。
但是,它不是十二年前的那架纸飞机吗?
㉒曾经,有一架纸飞机,满载着爱与温柔,轻轻地嵌入一个笨小孩的心里。
后来,小孩长大了,有一天,她也学会了折纸飞机,也想尽力把这爱和温柔嵌入到另一个小孩的心里。
这一天,我体察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叠与传递,在那些细微却有力的时刻,慢慢汇聚成无形的力量。
而我,于是也想在他人的世界里坚持播撒下这些细微的时刻,坚持留下一些美好的生命印记。
㉓我相信,这一架纸飞机便一直都会存在,存在于过去,存在于当下,也存在于未来。
(1)文章围绕“纸飞机”写了两件事,根据提示,概括文章内容。
小时候,老师教我叠纸飞机,;大学时,我感受到欣慰而适意。
(2)品味语言,回答下面问题。
①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③段画线句。
老师走近了,坐在我身旁,突然以臂环绕着我,把我拥进她的怀抱里,又在我眼前,变魔术般地折了一架纸飞机。
②结合语境,赏析第⑳段中加点词。
我接住了它,欣慰而适意地让它贴.在我的心窝。
(3)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对第㉒段画线句“这一天,我体察到生命与生命之间的交叠与传递,在那些细微却有力的时刻,慢慢汇聚成无形的力量”的理解。
(4)本文采用倒叙的写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其作用。
五、写作(60分)
14.(60分)按要求作文。
星点散发着微光,装饰夜空等待黎明;炊火跳跃着微光,陪伴母亲烹制菜肴;台灯扑闪着微光,见证我们用勤勉答复青春;勇气与善良翻涌着微光,给予我们前行的力量……微光是家的和睦,微光是爱的温度,微光是笃定的执著,微光是向上的力量……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束微光。
请以“微光”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选择你最能驾驭的文体,写你最熟悉的内容,表达你的真情实感;
②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校名、姓名,否则扣分;③不得抄袭;④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1.【解析】A.正确。
B.有误,“矗立”的“矗”应读作“chù”,“强词夺理”的“强”应读作“qi ǎng”。
C.有误,“卑鄙”的“鄙”应读作“bǐ”,“苍劲”的“劲”应读作“jìng”。
D.有误,“棱角”的“棱”应读作“léng”,“消长”的“长”应读作“zhǎng”。
故选:A。
2.【解析】A.有误,“黄梁梦”的“梁”应为“粱”,“轻歌漫舞”的“漫”应为“曼”。
B.有误,“决择”的“决”应为“抉”,“纷至踏来”的“踏”应为“沓”。
C.有误,“儒动”的“儒”应为“蠕”,“乌托帮”的“帮”应为“邦”。
D.正确。
故选:D。
3.【解析】A.使用不当,“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
与“到了”语意重复;
B.使用恰当;
C.使用不当,“设身处地”意思是设想自己处在别人的境地。
指站在别人的处境替别人着想。
用来表达全身心投入文学作品描写的意境中不恰当,可用“身临其境”;
D.使用不当,“袖手旁观”比喻人置身事外、不帮助别人。
多指看到别人有困难,不帮助别人。
用来形容观看表演不恰当,用错对象。
故选:B。
4.【解析】A.有误,成分残缺。
可将“在……中”删去;
B.正确;
C.有误,用词不当,可将“采用”改为“保留”;
D.有误,句式杂糅,可将“造成的”删去。
故选:B。
5.【解析】通读文段可知,本语段围绕“写游记跟旅游中照相有些相似”来
写。
②总写游记和写景类似,总领全段,首句应是②。
其次是④,阐述拍照选景的要求。
接着是①,过渡到写游记的问题。
最后是③,深入说明写游记选景的要求。
故排为:②④①③。
故选:C。
6.【解析】ABC.正确;
D.有误,《礼记》是战国至秦汉间儒家论著的汇编。
故选:D。
二、7.【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
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会经常有。
因此即使有千里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里受屈辱,和普通的马并列死在马厩里,不能以千里马著称。
一匹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一石食。
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的食量多加饲料来喂养它。
这样的马即使有日行千里的能力,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好的素质也就不能表现出来,想要和一般的马一样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却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喂养它,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能通晓它的意思。
反而拿着鞭子走到它跟前时,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恐怕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吧!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A.有误,或:有时;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对一词多义现象的辨析能力。
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要注意积累词语的不同用法,最后结合句意理解词语的不同用法。
A.而:表修饰关系/而:表转折关系;
B.于:在/于:在;
C.其:它/其:表选择关系;
D.之:音节助词/之:代词;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说”是我国古代一种议论文体;
BCD.正确。
故选:A。
答案:
(1)A
(2)B
(3)A
(二)8.参考译文:
王生好学,但没有方法。
他的朋友李生问他说:“有人说你不善于学习,是真的吗?”王生(对此感到)不高兴,说:“凡是老师所讲的,我都能记住它,这不也是善于学习吗?”李生劝他说:“孔子说过‘学习,但是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一无所得’,学习重在善于思考,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凭什么说你善于学习呢?”王生更恼火,不对李生的话做任何应答,转身就走了。
过了五天,李生特地找到王生,告诉他说:“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希望听到真理啊!我的话还没说完,你就变了脸色离开,几乎要拒绝人千里之外,难道是善于学习的人所应该具有的(态度)吗?学习最忌讳的事,没有超过满足于自己所学的知识的,你为什么不改正呢?如果不改正,等年纪大了,贻误了岁月,即使想改过自勉,恐怕也来不及了!”王生这才醒悟过来,道歉说:“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请允许我把你的话当作座右铭,用作醒目的警戒。
”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
这个句子的大意是:你只是记住老师讲的知识,但不去思考,最终一定不会有什么成就。
据此断句为:君但志而不思/终必无所成。
(2)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句中重点词语有:敏,聪明。
始,才。
句意为: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
答题应在读懂原文的基础上,抓
住关键语句回答。
由文中语句“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提炼:①学贵善思;
②不耻不问,择善而从之;③不满足。
答案:
(1)君但志而不思/终必无所成。
(2)我真不聪明,现在才知道你说得对。
(3)示例:①要学思结合;②要谦虚,择善而从;③不满足。
(三)9.【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A.有误,此词是写景抒情之作,描绘了诗人行军中见到的沿途风景,流露出轻松愉悦之情。
BCD.正确。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的炼字能力。
“人历历,马萧萧,旌旗又过小红桥”的意思是: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萧萧”突出战马的奔驰的声音,句中叠词的运用,将行军的场景形象表现出来。
士兵们伴随着一声声骏马的啼叫声前进着,飘扬的红旗已经越过小红桥。
这三句写的是队列前进的情景。
这些句子音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充满美感,令人赏心悦目。
答案:
(1)A
(2)“萧萧”指骏马的声声嘶鸣。
叠词形象生动的描摹出军容雄壮的场景;渲染了作者因能为国效命,一展抱负的喜悦欢畅心情;同时音律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
【参考译文】
香笼里燃烧的水沉香的气息越来越淡薄了。
举目远望,征尘扑面,去路迢迢。
周围是数不清的层层山峦,全被碧绿的树木和野草覆盖着,路旁山野中长满了各种各样不知名的花儿,一朵朵的格外娇艳动人。
行进在道路上的一行人历历在目,骏马萧萧嘶鸣,威武雄壮的仪仗队已经过了前面的小红桥。
满怀的离愁别恨,此时此刻都化做相思的诗句,于青山绿水之间,一边吟诗,一边催马加鞭地向东阳进发,差点儿没把马鞭的碧玉梢头摇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