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登多景楼古诗翻译赏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念奴娇登多景楼古诗翻译赏析
念奴娇登多景楼古诗翻译赏析
念奴娇·登多景楼
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
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
念奴娇·登多景楼字词解释:
1.念奴娇:词牌名。
又名“百字令”“酹江月”等。
2.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市北固山上甘露寺内,北面长江,为登临圣地。
3.危楼:高楼。
4.还望:环顾。
“还”通“环”。
5.浑认作:竟当作。
6.私记:私利。
7.王谢:此代东晋上层人士,喻指今之掌权者。
8.河洛:黄河、洛河。
泛指中原。
9.腥膻(xīng shān):外敌入侵,这里代指金人。
10.中流誓:《晋书·祖逖传》载,祖逖北伐渡江时,“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辞色壮烈,众皆慨叹。
”
11.小儿破贼:晋军在淝水之战中大败苻坚,捷报传来,谢安置书一旁,了无喜色。
客问之,安徐答对奕者曰:“小儿辈遂已破贼。
” 小儿辈指安弟石、侄玄。
事见《晋书·谢安传》及《世说新语·稚量》。
12.强对:《全宋词》作“ 疆场”,不如“ 强对” 为好。
此指强敌。
《三国志·陆逊传》:“ 逊按剑曰:‘刘备天下知名,曹操所惮。
今在境界,此疆对也。
’” 疆,通”强“。
念奴娇·登多景楼翻译:
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简直是鬼斧神工,非人力所能致。
然而这样险要的江山却不被当作进取的凭藉,而是都看成了天设的南疆北界。
镇江北面横贯着波涛汹涌的长江,东、西、南三面都连接着起伏的山岗。
这样的地理形势,正是进可以攻,退可以守,足以与北方强敌争雄的形胜之地。
六朝的旧事,原来全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打算!
于是笑王谢等人,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
他们依仗着长江天险,自以为可以长保偏安,哪里管得到广大的中原地区,长久为异族势力所盘踞,广大人民呻吟辗转于铁蹄之下呢?凭借这样有利的江山形势,正可长驱北伐,无须前怕狼,后怕虎,应该象当年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水,收复中原。
南方并不乏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统帅,也不乏披坚执锐、冲锋陷阵的猛将,完全应该象往日的谢安一样,对打败北方强敌具有充分信心,一旦有利之形势已成,便当长驱千里,扫清河洛,收复国土,何须顾虑对方的强大呢?
念奴娇·登多景楼创作背景:
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春天,词人前往京口(今江苏镇江市)考察形势,准备向朝廷陈述北伐的策略。
期间曾登多景楼并写下了这首词。
念奴娇·登多景楼赏析:
这是一首借古论今之作。
词的内容以议论形势、陈述政见为主,正是与此行考察形势的目的息息相通的。
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
下片抨击空论清谈。
词人认为,真正的爱国者应当像东晋的祖逖那样,中流击楫,义无反顾。
开头两句,凌空而起。
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环顾,不禁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没有几人能够理解。
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以下抒写词人认为“今古几人曾会”的
登临意。
“今古”一语,暗示了此词是借古论今。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
“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也是对“天限南疆北界”这种苟安论调的否定。
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险,词人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
“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三句,指出京口地形险要,是争雄的好据点,对南宋有利,应当北上争雄。
其中“做出”一语,表达了词人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
在词人眼中,山川仿佛有了灵气和生命,活动起来了。
词人认为,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
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借古讽今,六朝凭险而偏安,为保住少数人私利,无心北伐。
而今南宋朝廷颓靡不振,紧步六朝后尘。
词人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词锋犀利,入木三分。
下阙“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浑然一体。
前三句用《世说新语·言语》新亭对泣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
“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
”意谓今之宋廷据此天险,却不管中原被占已久。
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
“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
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面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
”中流誓,用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
在词人看来,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愤郁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词人豪迈朗爽的胸襟气度。
歇拍二句,承上“长驱”,进一步抒写必胜的乐观信念。
“小儿破贼”和“强对”分别见《世说新语·雅量》和《三国志·陆逊传》,词人用典诉说豪言壮语。
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
会” 的“此意”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
这首词纵论时弊,痛快淋漓,充分显示其词人兼政论家的性格。
这种大气磅礴、开拓万古心胸的强音,是足以振奋人心的。
议论战守,纵谈攻防,自六朝王谢互今之庙堂,特别是对那些倡言“ 南此有定势,吴楚之脆弱不足以争衡中原”的失败论者,明指直斥,豪无顾忌,其精神可流传千古。
个人资料:
陈亮(1143年—1194年),原名汝能,后改名亮,字同甫,号龙川,学者称龙川先生。
婺州永康(今属浙江)人。
南宋思想家、文学家。
才气超迈,喜谈兵。
孝宗乾道年间,被婺州以解头荐,因上《中兴五论》,奏入不报。
淳熙五年(1178年),诣阙上书论国事。
后曾两次被诬入狱。
宋光宗绍熙四年(1193年)状元及第。
授签书建康府判官公事,未行而卒,年五十二。
端平初年,追谥“文毅”。
所作政论气势纵横,词作豪放,有《龙川文集》、《龙川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