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年中考语文试题分类汇总(答案解析)——记叙文阅读
2020重庆A--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下面小题。
赔偿
余显赋
①我拿上一尊泥塑,付了钱,转身就走。
年轻的店主喊住我,要找补我钱。
我大方地一笑:“‘泥人曾’的泥塑,值这个价。
”说完,挥一挥手,就急匆匆地离开了。
②不一会儿,我就拐入一条小巷。
巷子两边,粉墙黛瓦,高高低低,延伸向远处。
墙头不时冒出一两枝桃花,红艳艳的,引得蜂飞蝶舞;或者爬出几根青藤,嫩嫩的,绿绿的,曲折蜿蜒。
我不禁哼起轻快的小曲,放慢了脚步。
③突然,身后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我停止唱歌,加快了脚步。
身后又传来了喊声:“先生,请停一下。
”我倒耳一听,不是店主的声音。
于是停下来,慢慢地转过身。
原来是一个六十岁左右的老人,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
④“是叫我吗?”老人点点头,快步来到我面前:“先生刚才在‘泥人轩'买了一尊泥塑?”我赶忙摇头。
老人看见我手中的纸盘:“这就是啊!”
⑤我脸一红,声音不再柔和,大声问道:“咋的,有问题吗?”老人轻轻地点点头,从我手里拿过纸盒,慢慢打开。
只见“关公”身着绿袍,腰围玉带,枣红脸,卧蚕眉,五绺长须迎风飘飞,倒提着青龙偃月刀,骑在赤兔马上。
赤兔马前蹄跃起,后腿直立,鬃毛猎猎飞扬,几欲腾空而去。
简直是极品!
⑥老人举起泥塑,“噗”地一声扔在地上,泥塑顿时碎了一地。
我一惊,气红了脸:“你……要干什么!”
⑦老人笑笑,慢条斯理地说:“这尊泥塑有问题。
”看我一脸疑惑,他蹲下身,用手轻轻拨弄着泥塑的碎土,里面有一团团的棉花。
老人告诉我,为了泥巴筋道,泥塑结实,泥巴里要搅拌上一些棉丝。
但是,绝不能是棉团。
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
⑧我理解了,又迷糊了。
“你咋知道这些啊?”“我就是‘泥人曾’。
”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
“那……年轻人?”“是我儿子。
”原来,在老人外出时,儿子将次品摆出来卖了。
老人回来发现后,就急匆匆地追了过来。
⑨我鼻尖上冒出了汗珠,嗫嚅着,不知道说什么好。
⑩老人拍拍我的肩,安慰道,“放心,我赔。
”说着,拿出两个纸盒,打开来:一尊是“千里走单骑”,和我前面买的一样,但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
另一尊是“雪夜上梁山”。
林冲披着斗篷,戴着斗笠,扛着花枪,双眼微畔,望着远方。
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
⑪我结结巴巴道:“我……只买一个。
”老人将泥塑放进纸盒,用丝带小心扎好,说:“‘泥人轩’的规矩,货不正宗,加倍赔偿。
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
”老人站起来,将纸递给我,拍拍我的肩,笑道:“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
”
⑫我红着脸,接过纸盒,没有说话。
迟疑片刻,我从钱夹里拿出两尊泥塑的钱,塞在老人手里,对他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人愣住了,我赶紧转身离开。
背后传来老人的喊声:“这两尊是赔偿的,不要钱。
”
⑬可是,我已经迅速消失在小巷的拐角处,钻进了人群。
因为,只有我知道,在店里我给的是假钞。
(选自《嘉应文学》2019年7期,有删改)13.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完整。
以老人的活动为明线:追回卖家→①→双倍赔偿
以“我”的活动为暗线,→②被追上,知真相获→赔偿,付真钞
14. 第②段中加横线的句子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
15. ⑤⑥⑫段中加波浪线的地方,都写到了“我”脸红。
请选择其中两处,简析“我”脸红的原因。
16.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17. “贴偿”是小说的中心事件,也是小说的主旨所在。
请简要概括文中“赔偿”的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
【答案】13. ①摔碎泥塑,告知真相②用假钞,买泥塑(或:买泥塑,急离开)
14. ①景物描写(或:环境描写)。
②借用优美怡人的景色,抒发了“我”用假钞后成功脱逃的愉悦心情。
15. 第⑤段:谎言被揭穿后感到尴尬。
第⑥段:泥塑被摔碎后感到气愤。
第⑫段:获真诚赔偿后感到羞愧。
16. ①气韵儒雅。
从语言(如“先生”“请”)、举止(如“慢条斯理”“轻轻拨弄”)等体现出来的温文尔雅的气度。
②技艺精湛。
三尊泥塑栩栩如生。
③诚实守信。
“货不正宗,加倍赔偿”的规矩,不顾年迈追赶并赔偿的行为。
④自豪。
为自己是“泥人曾”而自豪。
17. 表层含义:老人用真品赔偿次品,“我”用真钞赔偿假钞。
深层含义:老人和“我”的行为都是用诚信之行对欺骗之心进行了赔偿,从而表达小说鞭挞欺骗,倡导诚信的主旨。
【解析】
【13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概括能力。
从老人的活动的角度看,当他发现儿子将次品卖给“我”后,他赶紧追上“我”,并将泥塑摔在地上,告诉“我”“没有拌开的棉团,雨天会回潮,泥塑就会鼓包,甚至鼓裂”这一真相,最后赔偿两个泥塑。
从“我”活动的角度看,“我”用假钞买来泥塑,匆匆离开店铺,后来被“泥人曾”追上告诉真相,自己良心发现,把真钞给了老人。
【14题详解】
此题考查环境描写的辨析以及其作用的分析。
环境描写是指对人物所处的具体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描写。
画线句子是对巷子里美好景物的描写,属于环境描写,用景物的美好渲染“我”此时轻松愉悦的心情,因为“我”用假钞付款没有被发现,顺利逃脱了。
点睛:环境描写的作用:一、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
二、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
三、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
四、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五、推动情节的发展。
【15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第⑤段:“我”否认在“泥人轩”买过泥塑,后来被老人发现“我”手中的纸盘,谎言被当面揭穿,“我”感到难为情,所以脸红了。
第⑥段:老人把“我”买来的泥塑摔得粉碎,我感到莫名其妙,非常生气,所以气得涨红了脸。
第⑫段:老人双倍赔偿“我”泥塑后,我想到自己付假钞的行为,心里非常惭愧,所以羞红了脸。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的能力。
分析一个人的形象时,一定要根据文章内容、故事情节、人物的言行举止来整体感知的。
概括时要做到既全面,又要突出重点,根据文中情节可知人物形象。
从“先生,请停一下”“浑身上下透着一种儒雅的气韵”可知,老人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从“泥质更细腻柔和,关公更是眼光闪闪,嘴唇微张,好像正在呵斥对手”“枪上挑着一个酒葫芦,斗笠和斗蓬上都盖着一层白雪,给人一种寒浸浸的感觉”等句子可知,老人的技艺精湛;从“货不正宗,加倍赔偿。
这两个泥塑,都是赔给你的”“放心,都是我捏的,货真价实”可知,老人是一个讲诚信的人;从“我就是‘泥人曾’”“老人得意地一笑,一脸阳光”可知,老人是一个以自己手艺为自豪的人。
【17题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词语含义的理解。
结合文章的故事情节,从表层意义来分析,“赔偿”指的是老人双倍赔偿“我”泥塑,“我”用真钞赔偿假钞。
结合文章主旨,从深层意义来分析,“赔偿”指的是人的品质方面,老人和“我”最后的行为表明我们都在用诚信赔偿欺诈,突出了“诚信”这一主题。
2020重庆B--阅读下面的文学类文本,完成各题。
草根募捐晚会
胡玲
①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②老李的病情牵动着老街人的心。
③老街,城之一隅,多是出租房,租住者皆为外来务工者,平素大家多有交集。
老李五十来岁,在老街的外来工子弟校教体育,他热心善良,喜爱游泳,水性尤佳。
老街边上是东江河。
在老李的召集下,组建了水上义务救援队。
平日里,救援队轮流在江边巡逻,劝导玩水者,救援了数十名溺水者,深受老街人敬佩。
④老李家境普通,不堪承受巨额手术费,加上病痛难忍,他决定放弃治疗。
老街人自发组织捐款,无奈大多数人收入不高,只筹得五万多元,仍旧是杯水车薪。
⑤晚上,老街古榕树下,一群人围坐着,又说起了老李。
翻看手机新闻的出租车司机小陈突然抬头,说:“要不,咱们也像新闻里一样,搞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钱。
”
⑥“主意倒是好,可搞晚会要有舞台、音响设备,还要排练文艺节目,我们这些土包子,怎么弄得了?”卖豆腐的老王一声叹息。
“无论怎样,咱们一定要想办法救老李。
”清洁工陈老太说。
⑦三天后,老街人又在榕树下聚集。
我昨天去文化馆收破烂,把老李的情况跟他们说了说,他们愿意无偿借给我们音响设备,收破烂的老陈说;舞台设计可以交给我孙子,他学设计的,设计舞台背景应该没多大问题,卖菜的丁妈奶说;我表演一个街舞,念书时我可是校街舞团成员,酒店服务生小胡说……
⑧大家都热切地建言献策,只有卖包子的方姨沉默着不插嘴,半晌,她深吸一口气,有点犹豫地说:“我唱首歌吧!”
⑨方姨,你会唱歌?平时没见你出过声儿啊?”大家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
方姨凝神想了片刻,小声说:“我……我还是唱吧,我也要为晚会出份力,草根晚会嘛,观众不会在意我唱得好坏的。
我最后唱,估计那会儿观众走得差不多了,影响不了晚会的。
”
⑩一周后,“救助好人,传递爱心”草根募捐晚会在文化广场拉开了帷幕。
老街人把老李也搀扶到了晚会现场。
老李虚弱地坐在观众席中,被病魔折磨得只剩下一把骨架,看着就让人心疼。
舞台简陋,节目也不是很专业,但依然引来观众无数,人们通过晚会了解到老李的爱心事迹,纷纷慷慨解囊。
⑪晚会临近尾声,观众渐渐散去,这时只见方姨身穿洁白演出礼服,神采奕奕地走上舞台。
音乐响起,方姨亮嗓,蓦地,观众们呆了。
她的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
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
⑫“天啊,这完全是专业歌手的水平,方姨真是深藏不露啊!”老街人连连惊叹。
⑬哎,这声音听着好耳熟啊!很像当年文工团的歌手安妮。
对,她是安妮,我想起来了。
20年前,安妮可是小有名气,后来不知怎么销声匿迹了……台下有不少人高声议论着。
⑭方姨唱毕,台下掌声雷动,她眼神闪光,娓娓道来:“大家说得没错,我就是曾经的歌手安妮,当年文工团改制后,我下岗了,我去酒吧唱歌,去农村跑商演,做婚庆歌手。
后来,有人说我老了,唱法过时了,生活一落千丈,那时,我又生了一场大病,身材变形。
为了生存,我只能改行,隐姓埋名,来到老街,开了间包子铺。
老街人不知道我是谁,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尤其是老李,救起了我落水的儿子,他是个好人,希望好人有好报。
”
⑮方姨接着说:“其实,我已经20多年没唱歌了,为了这次登台,我偷偷练声……我说这些,只想告诉台下的老李,我都能重新站上舞台,重新唱歌,你也可以从病床上站起来。
”好!好!台下喝彩声一浪高过一浪。
⑯草根募捐晚会结束了,余热未了,引发各大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选自《羊城晚报》2019年4月8日,有删改) 13. 根据小说内容,将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老李患病,牵动人心→①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媒体报道,引起关注
14. 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方姨的形象。
15. 结合全文按要求赏析。
(1)老李突患重病的消息在老街炸开了。
(品析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2)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从描写角度赏析句子)
16. 本文在情节安排上极为巧妙,试结合⑧-⑮段进行分析。
17. 有人给文章添加了一个结尾:“半月后,老李的手术在中心医院进行……”。
与选文相比你认为哪个结尾更好?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3. (1). ①草根献策,等划晚会; (2). ②举行晚会,方姨演唱(或:方姨演唱,激励老李)
14. ①知恩图报:登台唱歌,感谢并鼓励老李,也感谢老街人对她的帮助;②性格坚强:勇敢面对下岗失业、病痛等打击,改行开包子铺;③唱功专业:歌声清亮高亢,宛如天籁。
15. (1)形象生动地写出老李患病的消息带给老街人的震撼之大、影响之广。
(2)侧面描写,通过人们的反应,侧面烘托出方姨歌声动听,演唱精彩。
16. 可从悬念、铺垫和反转中任进一方面作答。
悬念:前文写方姨的犹豫和艰难抉择,给读者留下疑惑,后文写方姨自述经历,揭示谜底,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铺垫: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怀疑,以及对方姨上台前晚会情形的叙述,都是为方姨出场作铺垫,这样能更好地塑造方姨的形象。
反转(或突转):前文写老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后文写观众沉醉于方的精彩演唱中,与前文形成强烈的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17. 选文结尾更好。
理由: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余味无穷。
或:加后的结尾更好。
理由:结构上,首尾期应,结构完整;内容上,结果圆满,符合读者的心理期待。
【解析】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归纳概括能力。
解答时,先分析出选文的行文思路,再找出文段的关键句加以概括即可。
文章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老李患病的消息牵动着老街人的心;第二部分,草根街坊献计献策,准备策划一个募捐晚会,为老李筹集医药费;第三部分,方姨在晚会上演唱,激励老李战胜病魔;第四部分,媒体竞相报道,引起全城人的关注。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
作答时可以从刻画人物的描写方法、叙述的事件和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行为去分析,注意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
结合第14段分析,方姨下岗后来到老街开包子铺,得到了老街人的帮助,老李曾救起她落水的儿子,方姨在晚上会演唱并激励老李,说明她知恩图报;方姨下岗后,为生计奔波,忍受病痛打击,没有被击垮,最后在老街开了间包子铺,说明她性格坚强;结合第11段分析,晚会上方姨唱歌时声音清亮高亢,饱含深情,宛如天籁,吸引了散去的观众,说明她唱功专业。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的能力。
方法一般为“角度+内容+情感”。
解答时要先明确句子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语境分析句子的内容和其表情达意上的效果。
(1)“炸开”的意思是“突然破裂开来”,在句子是说老李患病的消息在老街传开,范围广,令老街邻居震惊。
(2)方姨演唱时,“正散去的观众,触电一般,纷纷返回来”,用观众的反应烘托方姨歌声动听,“人们沉醉在方姨的歌声里”,侧面衬托方姨演唱精彩。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表现手法。
结合题干要求从悬念、铺垫和反转中任进一方面作答。
悬念:所谓“悬念”,就是通过对情节做悬而未决和结局难料的安排,以引起读者急欲知其结果的迫切期待心理的一种写作技巧。
第八段,方姨在众人建言献策后,沉默、犹豫中要求唱歌,结合第九段众人的疑惑,就给读者设置了悬念方姨会不会唱歌?能不能唱好?下文方姨演唱地很精彩,吸引了离去的观众,方姨自述经历,揭开了谜底,起到了吸引读者引人入胜的作用。
铺垫:铺垫是为了突出后面要出场的主要人物、事物或要发生的事件,先对次要人物、事物、事件进行铺陈描述,来烘托、引出重要的情节和内容的一张手法。
结合第9-14段,众人对方姨唱歌感到疑惑,对晚会情形的叙述,对方姨上台前观众渐渐散去的介绍,都是为方姨出场和提示方姨的身份作铺垫,起到更好地塑造方姨形象的作用。
反转:反转是由一种情境转换为相反的另一种情境、人物身份或命运向相反方向转变的故事结构方式。
结合第九段众人对方姨唱歌的疑惑,第11段观众沉醉在方姨的精彩演唱中,这两处情节构成反转,使情节跌宕起伏。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的探究能力。
此题是探究选文的结尾和后加的结尾哪个好,答题时首先明确自己的观点,然后从语段的内容、对情节的完整性、人物塑造的丰满性和主旨的表达以及文章结构的照应的角度进行分析。
本题也可以从两个方面作答。
示例1:本文结尾好。
本文结尾只是写到了事件引起了全城人的关注,对于后续的发展比如捐款情况,老李治病情况都没有交代,这样的好处是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回味无穷。
示例2:加后的结尾好。
以老李患病开头,以老李手术结尾,前后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在情理上,老李的病得到了治疗,众人的爱心得到了回报,有一个圆满的结局,更符合人们的心理期待。
2020嘉兴--文学作品阅读(14分)
为向建党百年献礼,校电视台摄制组拟把下面的小小说拍成微电影,邀请你一起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剃头匠
旧时,管理发的师傅叫剃头匠,赵巍的父亲就是。
在赵巍的记忆中,印象最深的是父亲拖拉着一条腿,拿着推剪剃刀,弯腰佝背给客人理发剃须。
赵巍平时是不去父亲店里的,他怕父亲逼他学剃头。
父亲不介意赵巍对自己职业的不敬,没事还拿赵巍开玩笑,说赵巍小时候抓周,“官印”和“元宝”都不拿,硬提着剪子不松手,还说赵巍的手指细长,拿剃刀稳当,天生就适合做个剃头匠。
赵巍有学要上,自然不会学做剃头匠,却在小学的时候,差点因为父亲的职业和同学打一架。
这事也不能怪赵巍,是一名叫冷锋的同学主动挑起的。
生在干部家庭的冷锋,在班里看不起赵巍,认为赵巍除了学习好,没什么可骄傲的,并学着赵巍父亲走路的样子,对同学们说,看看他父亲,就是个瘸子,整天拖拉个腿,给别人剃头滑稽极了。
这话传到赵巍的耳朵里,可把赵巍气坏了,当面找冷锋对质。
“冷锋,你说谁爸是瘸子?”
“是你啊!你爸拖拉个腿,不是瘸子,是什么?”
“我爸是战斗英雄,不许你这样侮辱我爸,”赵巍握紧了拳头,脸红红的,不知道嘴里怎么会冒出这样一句话。
“战斗英雄?赵巍,你骗谁啊!谁听说过战斗英雄没工作,专门给人剃头的吗?”冷锋哈哈大笑起来。
赵巍两眼喷火,像个斗架的公鸡,冲着冷锋大喊:“不许你侮辱我爸,我和你拼了。
”一下子冲了上去。
围观的同学赶紧将两人分开,并有同学迅速告诉了李老师。
在李老师面前,赵巍羞愧得不敢抬头。
李老师叹了一口气,拍了拍赵巍的头,说:“孩子,记住。
你爸爸是个英雄,虽然他身有残疾,却不要国家养活,也不求别人施舍,凭自己一双手,养活一家人,不容易啊!你回班可以说爸爸是个战斗英雄,老师会帮你的。
”
在当天的课堂上,李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说赵巍的爸爸老师认识,他家所在的居委会王主任是老师的朋友,知道赵巍家的情况。
王主任说赵巍爸爸是参加过老山前线战斗的,那条伤腿是战斗中负的伤,最后告诉同学们好好相处,要学会尊重长辈。
赵巍在底下坐着,眼睛里泪花点点,他知道,自己的爸爸是从小患小儿麻痹落下的残疾,是老师帮他圆了谎。
赵巍到底没有接父亲的班,而是学了医。
手里握的不是剃刀,而是手术刀。
父亲在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的那天中午,特地办了一桌酒宴。
记得父亲当时喝醉了,一边喝酒,一边说,咱这手艺传男不传女,可惜到了我这一代要失传了。
罪孽啊!
赵巍笑了,他赢了,谁说抓周拿了剪刀,就一定做剃头匠啊!
赵巍在医院工作兢兢业业,现在成了所在科室的主任,唯一遗憾的是没有让老父亲看到自己的成功,记得父亲临终前,流着泪和自己说:“孩子,你是对的。
做医生比剃头匠体面多了,咱这手艺不中用了。
现在大街上剃头的,大多不进理发店,改去什么美容院了。
唉,爸爸是跟不上时代了!”头一歪,就走了。
赵巍心里空落落的,鬼使神差留下了那一套剃具,没有让它们与父亲一起下葬。
新冠肺炎越闹越凶,开始有人死亡了。
赵巍和同事们严阵以待,每天进入工作间,都全副武装。
口罩、防护服、手套,一样不能少。
“今天又有两个死亡病例。
”护士小丽说。
“通知家属了没有?”赵巍问。
“有一人是流浪汉,口齿不清,被巡警送来后确诊的,寻找不到家属。
”小丽回答道。
赵巍愣了一下:“哦,那就直接通知殡仪馆吧。
”
“不,等等。
”赵巍像想起了什么。
“流浪汉也是人,没有家人,也要体体面面地走,那头发胡须也该理理了。
“赵巍自言自语道。
“可谁愿给死人理发啊!再说,疫情如此严重,到哪找人呢!”小丽说。
“我来。
“赵巍脱口而出。
他想起了父亲,那年街道失火,一家三口烧死了,没有理发店、美容院愿给死人修发洗容,因为给死人修容,以后谁还找你理发,不吉利啊!于是,街道主任没办法了,找到了闲居在家的父亲,老人家二话没说,带上工具就去了,临走一分钱没收,从此封了剃具。
“该给剃具解封了,让我也做一回剃头匠。
”
赵巍在心里默念道。
(选自江山文学网作者泉坞山人有删改)4. 任务一:摄制组想作前期宣传,请你根据小说内容,用简洁的语言给这部电影写一个剧情介绍。
(60字以内)
5. 任务二:摄制组认为文中画线部分父亲言行的描写不够真实,说说你的看法和理由。
6. 任务三:为帮助演员深入把握小说,请就文中“剃具”的作用谈谈你的理解。
7. 任务四:摄制组对“谁是小说主人公”争论不休,对此话题你怎么看?阐述你的观点和理由。
【答案】4. 例1: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敬业爱岗,关爱生命,积极奉献、为他人服务的感人故事。
例2: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关于是否继承剃头匠职业的矛盾冲突。
儿子成为医生后理解了父亲,毅然在抗疫中为流浪汉修容,感人肺腑。
例3:本片讲述了两个动人故事。
一个是父亲身残志坚,养活自己家人,尊重生命的故事;一个是儿子理解、继承父亲精神,投身抗疫的故事,例4:本片讲述父子两代人的大爱故事,不同的职业,一样的实干、奉献。
人物质朴而伟大,催人泪下。
例5:本片讲述了父子两代人因儿子是否从事剃头匠这个职业而发生矛盾冲突的感人故事。
情节曲折,人物生动,内涵深刻,令人深思。
5. 我认为真实。
这个细节,逼真生动地刻画了父亲作为一名传统手艺工作者,在得知赵巍接到医学院通知书那天,想到儿子终于成才时,既为儿子感到高兴、欣慰,又想到自己剃头匠这个职业面临无人继承,手艺将要失传时的无奈、痛惜、自责的心路历程。
6. (1)使事件切入自然,小说开头写父亲拿着剃刀为人服务及赵巍小时候抓周提着剪子不松手事件,引出父亲希望赵巍学剃头,面赵巍却不愿意学的矛盾,自然展开故事。
(2)是文章的线索,使行文结构紧凑,有利于情节的集中与展开。
文中多次以剃具为引子,自然回忆、插叙有关父亲的内容,如喝醉酒、过世等,使小说内容既丰满又重点突出。
(3)使故事有余味,有波折。
围绕剃具,叙述了赵巍与父亲关于“是否做剃头匠”的矛盾冲突及封剃具与解封剃具的故事,使故事曲折生动。
(4)是情感的寄托及传统文化、奉献精神的象征,具有表达情感、揭示主题作用。
剃具象征了父子两代人爱岗敬业、尊重生命、甘于奉献的精神,还体现了赵巍对父亲的感激、怀念之情。
7. 赵巍。
小说主要篇幅都是在表现赵巍这个人物且贯穿始终。
对这个人物的描写具体、细致,在小说情节、结构、矛盾冲突中始终占中心地位。
小说通过这一人物形象,赞扬了平凡人物在抗疫战争中兢兢业业的实干精神,勇于奉献的自我牺牲精神,尊重生命、关爱别人的仁爱品质;引出了如何看待职业、如何尊重生命以及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
父亲。
本文题目是剃头匠,很多篇幅在叙写父亲,既有正面刻画,又有侧面描写。
父亲是个剃头匠还是一个瘸子,但他身残志坚,从事剃头匠这个职业,凭自己双手为他人服务,养活一家人,且尊重生命,勇于为死者修容。
通过这个形象,表达了如何看待生命、尊重生命,如何传承传统文化等主题。
班主任。
赵巍认为父亲剃头匠职业低下而自卑,也被孩子们瞧不起,是班主任老师以善意的谎言保全了赵巍的自尊,并教育学生要学会尊重长辈,让赵巍心生温暖。
也因此,赵巍长大成为医生后,学会关爱别人,可以说,班主任是赵巍成长中的关键人物。
通过这个人物,作者意图表达我们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尊重长辈(对待残疾人)这一主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事件。
读文可知,赵巍的父亲是一个剃头匠,又是一个瘸子。
他一心想让赵巍接自己的班,但赵巍成年以后却成为了一名医生。
疫情肆虐,一个流浪汉确诊后死亡,赵巍想到父亲为烧死的一家三口人理发的事,决心为这个流浪汉理一次发,让他能体面的走。
据此可概括为:本片讲述了父亲为一家因烧伤而死去的三口人理发,儿子继承父亲的美德,为死去的新冠肺炎患者理发的事,表现了父子二人爱岗敬业,关爱生命,无私奉献的高贵品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重点句子的理解。
联系语境可知,父亲本来一心想让儿子接自己的班,成为了一句剃头匠,可儿子却考上了医学院,成为了一句大学生。
此时父亲心里是有失落与自责的,因为自己的祖传手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