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史整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校史整理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史是近些年史学研究的新兴领域。

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史较短,受到社会动荡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学界对校史研究起步较晚。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发展的突飞猛进,校史研究的意义日益受到教育界和史学界的重视。

对高校而言,校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首先,校史研究成果是高等教育理论形成的一个重要源泉,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基本规律、高等教育教学过程的特殊性、高等学校教学原则等内部关系规律,都离不开对历史的判断和经验总结。

其次,校史研究对高等教育实践具有“鉴古知今”或“古为今用”的价值,从长远的观点看问题,校史研究有助于高校把握教育规律,自觉遵循教育规律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最后,校史能凝练学校的办学传统、文化氛围、大师风采、校友事迹等,成为沟通学校与校友、兄弟院校、社会各界的精神通道,还能为学校发展提供历史积淀,积累丰富的精神财富。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校史研究从调研现存20世纪上半叶的文献、采访目前健在的教职工入手,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存续期间史实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及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研究。

研究过程中,对于校史整理过程争议较大的六个问题,研究人员结合研究中出现的具体情况,结合学院自身情况,参考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归纳如下。

1校史的源头与延续问题
校史的源头是追溯校史的起源。

这个问题在国外高校校史的研究中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原因是国外的高校独立性较强,受社会、政治等因素的影响较小,大学也少有关、停、并、转的情况,故而不会出现难以确定的校史问题。

与之相比,中国的高校聚散离合特别频繁,存亡继绝也是变化多端。

社会的、历史的原因推之不去,加剧了校史溯源问题的复杂性。

这个问题不仅困扰大陆的高校院校,对台湾的高校也有同样的问题存在。

校史的溯源,就不仅关系一个学校自我形象的塑造和历史地位的建构,而且还牵涉到对一个国家教育体制变革的认同。

1.1学院起始时间的确定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下文简称学院)是新中国成立之初,为适应大规模的经济建设需要,由国家城乡建设部建立的学校。

对于学院历史的追溯,可以从学院的档案馆保存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建设部重庆建设工程学校筹备筹备计划(草稿)》以及保存于重庆市档案馆的重庆市城府的批文得以确认,前身是1956年9月建校的重庆市城市建设工程学校,办学层次为:中等专业学校,初期建校地址为:重庆市红岩村。

1.2学校并、停、迁变迁史
学院发展过程中,也受到历史、政治因素的影响,出了数次合并、停办、复学、迁址、更名、升格等问题,这些对校史整理提出了挑战。

1961年8月,学院与重庆市工业学院合并。

之后,文革期间学院停止办学。

1978年9月,学院恢复办学,设三个专业,八个班级,办学地址由最初的红岩村迁址北碚区三溪口校址。

1980年,学院迁址九龙坡区白马凼校址。

2000年,学院与重庆城建职工大学合并,校名依然为重庆城市建设工程学校。

2007年,经重庆市政府批准,学院正式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并更名为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成为重庆市唯一一所公办建筑类高等职业院校。

对于学院合并、停办、复学、迁址、更名、升格等问题,学院校史整理参考国家教委办公厅关于征求《关于规范高等学校建校时间的意见》(讨论稿)的函(教厅秘1997年第81号)以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校史和校庆问题的通知》(教发厅[2002]6号),本着尊重历史、实事求是的态度,在文革期间学院办学曾有过中断,但后来重新复校,并且复办时明确是继承原高等学校且在人员等方面具有继承性,因此认可最初的建校时间1956年。

又如学院在举办中专教育层次一段时间之后,中间又升格为高等职业教育。

目前,国内高校似此情况将校史追溯到最初的时间,因此学院的校史可明确至1956年,对于中间的停、并、迁,由于体现了学院发展的继承性,因此,可以将这些变迁作为学院发展历史一部分,时间上不存在中断。

2校史的整理的载体材料
目前,亟需在充分研究和讨论后确定校史整理的佐证材料、追溯的标准并加以公布,明确校史论证的程序,规定凡确定校史、进行校史论证,需提供相关的历史档案、文件或可信的记载。

只有使校史追溯建立在历史真实的基础之上,校史才能保证其科学性。

学院校史研究从调研现存20世纪上半叶的文献、采访目前健在的校友、教职工、征集校史线索等入手,对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存续期间史实进行了研究,主要从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学院成绩、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挖掘、整理。

这些资料从类别上分为:文献资料、图像资料、实物。

学院校史整理从一下八个方面对校史进行了挖掘。

1)领导、知名人士、外宾视察学校的资料(文稿、题词、音像、纪念品及相关报道)等。

例如,学院搜集到1962年,时任委员长的朱德视察我院并于学院教职工亲切合影留念的珍贵资料。

学院升格为高职院校之后,原任重庆市市长王鸿举,现任重庆市市长黄奇帆视察学校的资料。

2)学校领导、教授聘任、学校荣誉等重要文档资料。

目前,从重庆市档案馆文献中,查阅到我院的建校初期学校领导的人事任命通知。

3)学院建设发展各方面的重要资料,以及学院或个人获得的省级以荣誉证书和实物。

4)涉及学院历史变迁及昔日风貌的老照片以及具有历史价值或纪念意义的出版物(如建校初期的录取通知书、毕业文凭、成绩单)等。

5)学院师生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具有时代特征的资料(毕业合影照片、实物)等。

6)学院交流合作的资料。

目前,整理出到学院参加中澳合作项目交流的较为完整的资料。

7)媒体报道学院重要事件、活动、人物的特色资料。

8)其他能够反映学院历史的资料和实物。

3高校校史的内容
校史整理、研究不同于地方志编研,属于史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是一个比较新的史学研究领域,从国内高校校史研究成果看,存在一些特点:
一是,研究时间短,研究对象较新。

在当代中国,高校教育在我国是近代社会的产物,校史研究仅有短短的20年时间,还有许多内容亟需丰富和补充。

二是,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比较新颖。

新的学术成果、新的科技方法及时借鉴和借用到校史整理和研究工作中来,如运用统计学的方法进行办学成果的量化研究、运用系统论的方法进行(下转第302页)
高校校史整理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
—以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校史整理为例
邹晓波张博萍
(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中国重庆400000)
【摘要】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校史研究,调研了现存20世纪上半叶的文献,采访健在的教职工,广泛搜集了校史资料存在的佐证,集中从学校概况、学校管理、教学管理及校园文化等方面进行整理。

在研究过程中,理清楚高职院校校史整理的一般问题。

【关键词】高校;校史整理;职业学院
作者简介:邹晓波(1972.0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高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

张博萍(1981.11—),重庆建筑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 All Rights Reserved.
(上接第281页)基础,因此青少年时期的学校体育是学生终身体育的关键时期。

对于获得体育知识,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培养兴趣等有重要价值,所以体育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开展符合学生年龄阶段特征的、有利于学生终身体育锻炼习惯养成的形式多种多样的
学校体育活动。

2.3体育教师应以“快乐体育”为指导思想开展体育课首先体育教师应该正确把握“快乐体育”的真正内涵,“快乐体育”的真正目的是解放体育教师的思想,体育课堂以学生为中心,增加体育课堂的乐趣,让学生锻炼身体的同时体会到成功带来的喜悦,可是,在“快乐体育”的实际操作过程中,其意图却被体育教师肆意的扭曲
了,成了“放羊式”的体育课。

“快乐体育”应围绕着学生的兴趣的同时具有一定的难度,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努力甚至可以是经历失败、困难后才能成功的思路开展体育教学,而不是一味的追求快乐而降低要求和难度,忽略传授技能、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挫折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1]周爱光,陆作生.中日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比较及其启示[J].[2]
周登嵩.学校体育学[M].人民体育出版社.[3]孙仲春.国内外学校体育设施的比较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4]姜东.新时期学校体育的思考[J].榆林学院学报.[责任编辑:陈双芹](上接第258页)学校结构的系统研究、运用比较科学的方法进行不同学校间的对比研究等等。

这些特点决定校史研究需要确定明确的研究内容,研究成果需要一定的逻辑体系呈现。

我院的校史整理以时间为脉络,按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从学院概况(学校创办前社会背景、学校筹建、学校校址变迁)、学院行政管理(学校领导机构、职教员队伍、会议管理制度、图书
馆管理制度、经费审计等)、学院教学管理(课程设计与教学计划、招生制度、毕业生、教务管理、实习规约等)、学院校园文化活动四个主要方面进行了资料的搜集、梳理和研究。

4校史研究成果载体研究4.1建立校史馆,全方位展示学院历史校史整理成型之后,校史馆是展示校史整理成功的重要载体。


前,国内高校纷纷建立校史馆,校史馆对新教职工、新生进行校史教育,培养对学校的认同意识与责任意识,以及在校际合作、境内外合作
中,利用校史馆宣传推介学校,促进合作单位的全面、直观地了解学校具有重要意义。

我院将于2013年9月正式搬迁重庆茶园新区新校区,在新校区的建设规划中,有校史馆。

校史馆将成为接待上级领导、兄弟院校、学
院师生
、外宾的必经一站。

4.2在入学教育中,增设校史内容学院计划将校史内容列入了入校教育课程内容之一,尽管学生在学院学习的时间是短暂的,但了解学院、热爱学院,对于他们的思想道德建设具有促进作用。

4.3坚持校史研究机制化,实现校史研究可持续发展明日的辉煌来自于今日的积淀,校史研究对于尊重历史规律,吸取历史经验,确定科学的实事求是的发展定位具有重要的作用。

坚持校史研究长效机制应做到:做到校史研究与资料收集、整理成为长期坚持的机制,校史研究的结果助于校史资料的科学管理与挖掘利用;
注重校史研究与学院决策相结合,研究制定学校总体工作以及各项工
作的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以史为鉴。

[1]周良书.校史研究不应让史家“缺场”[N].光明日报,2013-02-20.[2]刘海峰.中国高校校史确定的原则与标准[J].中国高教研究,2004-01-28.[责任编辑:刘帅]确定不同部门、不同岗位的薪酬标准时,不能简单统一,必须体现出差异性。

三是突出与贡献的对等性。

企业薪酬制度的确定,要表现出重要岗位、骨干分子与普通岗位、一般人员能力与贡献的差别。

但是,对单个个体来讲,其薪酬应当与个人的努力和奉献一致,真正体现按劳取酬、按贡献率取酬。

3.2量才使用发掘人才潜能在正确的位置上使用正确的人才,对人才潜力的挖掘具有极大作用。

因此,企业必须对拥有的人才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特点合理使用人才。

一是给员工科学的职业规划。

企业应当帮助每一位从业者充分认知自己的兴趣和所长,给出其科学合理的职业规划建议,使个人的能力意愿充分得到发挥,从而在自我实现和企业发展中得到共赢。

二是提供必要的工作保障。

包括开展工作需要的软硬件设施和充分的信任支持。

古语有云:疑人不用,用人不疑。

相对于工作条件的保障,信任的支持更能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三是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

竞争是激励的主要来源。

公平的竞争环境,让身处其中的从业者能够全
身心的投入工作,而不用担心自己的努力不被重视甚至成为别人获取财富和地位的工具。

科技型企业中,高素质、有能力的人才比重相对较高,创建公平的竞争环境尤为重要。

3.3重视培训提升未来预期当今社会,竞争激烈,由于对未来的不确定性,人们总是缺乏安全感。

一个有持续发展能力的企业,应当帮助员工逐步消除这种恐惧心理,建立对未来的自信。

方法就是投入更多的人力资源开发成本,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通过培训,让无论是管理人员、科研人员还是企业经营
人员都能更好的从事当前的工作,同时对自己工作未来发展情况有一
个科学的判断,也使他们认识到只要在当前的企业中努力的提高自
己,未来的不可知就变成了可预期。

3.4注重激励的时效性激励具有瞬间激发人的行为的特性。

因此,在实施激励的时候,应当注重激励的时效性。

在一项工作结束以后,无论是物质层面的激励还是精神层面的激励,都应当在尽量短的时间里予以兑现,否则,随着时间的推移,激励对象的热情会逐渐消退、消失甚至衍生负激励,不仅不利于激励对象行为的推动,而且会在职工群体降低对企业的信任度,产生群体惰性,甚至导致人才的流失,给企业的持续发展造成损害。

3.5善于利用不同典型激励员工俗语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在企业中,需要树立榜样来激发职工的积极性。

但是,许多企业在树立起来一个典型之后,就会无休止的为这个典型叠加各种荣誉。

久而久之,榜样的边际效应逐渐减退,榜样为名誉所累,员工对榜样产生“审美疲劳”,甚至造成团队不合,降低工作效率。

因此,企业管理者要善于在不同的时期,不同的工作岗位发现不同的优秀员工给予荣誉激励,让员工感觉到,自己距离那些优秀者有一定的距离,但是距离又不十分遥远,只要自己努力,也会达到那样的高度,享受那样的荣誉。

4结束语
总之,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企业的竞争力要依靠人才的竞争优势来实现,而人才的竞争优势,来源于企业激励机制建立和作用
的发挥。

作为科技型企业,对人才的依赖更甚。

科技型企业要科学评估
拥有人才的总体特质,合理设计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模式,使激励机制成为人才战略的保障,成为企业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永恒动力。

[1]刘士党.论我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激励机制建设[J].
郑州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12,21(4).[2]
罗昱.国有企业人力资源激励管理探究[J].财会通讯·综合,2010(7:中旬刊).[3]
孟萌.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J].商业文化,2010(8).[责任编辑:杨玉洁
].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