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坚持群众路线需要处理好八个关系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方针,也是我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作为领导干部,如何用党的群众路线统领工作实践,如何把活动要求融入工作要求,如何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提高自我修为,做到“修养与能力共提升、工作与作风两促进”,是我们必须深入思考和实践的问题。
关键是要处理好以下八种关系。
处理好权力与服务的关系。
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最关键的就是要树立马克思主义权力观,解决“为了谁”的问题。
“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这既是马克思主义权力观,也是权力行使的“紧箍咒”。
“权力具有天然的腐蚀性”。
如果没有把权力与服务的关系处理好,就很危险。
对于共产党的干部而言,权力就是服务,权力就是责任,权力使用的过程,就是为群众服务的过程,就是尽义务的过程,权力必须与服务同始同终。
我们接下任命书,就是立下为群众服务的“责任状”:领导干部手中的用人权,是为党和人民的事业选用人才的,不是用来搞小圈子、小集团的;手中的资金使用权,是用来服务发展、改善民生的,绝不能用于个人或少数人享乐;手中的行政审批权,都是用来规范市场、服务群众的,绝对不能用来“寻租”。
权力不为公就会为私,权力不为民谋利就会为己谋利。
用权力搞一次特殊,就降低一分威信;破一次规矩,就留下一个污点;谋一次私利,就失去一片人心。
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
领导制度,真正贯彻执行好民主集中制,最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坚持走群众路线。
民主集中也是一种重要的工作方法和本领,是凝聚共识、科学决策、搞好团结的重要途径。
只有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才能确保民主集中制的有效贯彻执行。
真正能力强的领导,决不是他比别人聪明、高明,而是要听得进不同意见,甚至是刺耳的意见,善于把大家的智慧集中起来变为自己的智慧。
执行民主集中制,既要有意识又要讲方法,召开党组(党委)会、各种座谈会听取意见,是一种正式形式,但发言内容可能是经过仔细斟酌的,不一定是真实想法。
有时候在电梯里、吃饭的时候聊几句,在不经意之间还能听到真实的情况和诉求,真正“问计于民”。
一个班子能否处理好民主与集中的关系,关键在“一把手”。
如何发挥“一把手”的班长作用呢,我个人的体会,在把方向、抓大事上,要进一步强化政治意识,既立足本职又着眼全局,有“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在决策上,既能听取不同意见,集思广益,又敢于拍板,“一锤定音”;在班子团结问题上,既坚持分工负责,又相互支持配合,形成“一个拳头”的合力;在干部选任上,坚持标准,严格程序,既擦亮自己的“一双眼睛”,又用好集体的“多双眼睛”,营造选贤任能的良好氛围;在党风廉政建设上,既切实管好自己,又落实领导责任,带好队伍,树立一个干净干事的整体形象。
处理好阶段性与长效性的关系。
“立足当前,放眼长远”“治标与治本相结合”“阶段性与长效性相统筹”,话都好讲,但具体处理问题的时候,就要考量你的政治智慧和实践能力了。
处理好这些关系,
要强化四种意识。
一是强化群众意识。
一切为了群众,为了群众的一切,为了一切群众,这是我们处理问题的立足点和落脚点。
我们的着眼点必须是群众的整体利益而不仅仅是个别利益,必须是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不仅仅是表面利益,必须是群众的长远利益而不仅仅是眼前利益。
当然,具体处理问题时,决不能以维护群众整体利益、根本利益、长远利益为借口,损害群众的个别利益和当前利益,群众的合法利益,即使是个别的、表面的、眼前的,也必须依法予以保护。
二是强化全局意识。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进一步明确要以“四化两型”“四个湖南”为总战略,以“两个加快”“两个率先”为总任务,以“三量齐升”为总要求,以“五个发展”为实现途径,分类指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是省委省政府的中心大局,我们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中心大局来开展。
凡是符合中心大局的事就认真去做,凡是不符合中心大局的事就坚决不做。
没有大局意识、整体思维,只顾部门利益,不求整体效能的领导干部,工作上就会不合拍,政治上就会不合格。
三是强化接力意识。
我们的事业是一代接一代、一任接一任干下来的,干事业要遵循客观规律,不可急于求成。
“一个住持一套经,一个将军一个令”的做法,会造成折腾,影响发展。
要注意工作的连续性,省委十届七次全会就明确提出“要一以贯之,一张好的蓝图干到底”。
要创新不要标新,要“去旧”也要“理旧”,对过来的工作思路,只要符合实际,有利于发展,就要继续做下去,不要怕别人讲你没有新思路,把正确的思路落实了也是创新,也是了不起的成就。
历史上有“萧规曹随”的佳话,后人还是一直称道的。
四是强化基础意识。
基础不牢,
地动山摇,是老话,也是真理。
既要抓“突击”更要抓日常。
有些任务性、阶段性的工作,不抓突击抓不出成效,但日常工作更基础、更重要。
比如抓安全生产,要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搞集中整治,更重要的是要加大日常的安全隐患排查力度,把整治放在平常。
既要注意前瞻性更要注重实用性。
基础设施要注意前瞻性,规划起点要高,具体实施要分步,逐年推进,不要刚刚建好就落后,今天建明天拆;但更要考虑财政状况和实际需要,注重实效性和可行性,大方庄重实用,不要动不动就搞成地标性建筑。
既要重硬件更要重软件。
加强基层基础必须加大投入,没有物质基础,夯实基层是一句空话;但光有好的硬件,没有科学的管理、没有专业的队伍,也达不到效果。
要在科学管理上多下功夫,做到“硬件不够软件补”。
处理好名与实的关系。
“政声人去后,百姓闲谈中”。
官员如果连名声都不注重了,连形象都不注意了,那就离出事也就不远了。
但领导干部好的政声从哪里来,靠“作秀”、靠“造势”,也许能邀一时之名,但群众看得清楚,往往最终只落个“骂名”。
领导干部的好名声,全在一个“实”字上。
只有干部干得好,政绩得到群众的认可,这样的“名”才叫名至实归。
这次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突出反对“四风”,重点也在一个“实”字上。
要做到四个“实”:一要善察实情。
天天坐在办公室里听汇报、看材料,总有点隔靴抓痒、雾里看花的感觉,了解不到真正情况。
领导干部要学鸬鹚不要学鸭子,只有真正扎下去而不是浮在表面上,才能真正摸清下情,有所收获;对中央政策能吃透,对本部门、本系统的家底心里有本账,对群众所需所盼
能把准,这样提出的工作思路才能切合实际,出台的措施才会切实可行。
二要会抓落实。
干部队伍的执行力建设还任重道远。
形式主义、敷衍应付不是个别、不是一时,在某些地方、某些部门已经成为了一种工作方式、工作流程、工作习惯。
会议开过了,文件发过了,就算工作做过了。
制定文件的时候认真征求意见,反复研究讨论,但制定完了就完了,至于执行到位没有,落实没有,基本没人去管了。
从上级到下级,人人都记住了领导怎么说的,政策怎么规定的,就是落实时层层打折扣,落实不到位,形成“真空操作”。
抓落实,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狠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韧劲。
要靠前指挥,切实加强督促检查,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
要经常盘点一下,经常回头看一看,确定的任务是否达到了预期的目的,哪些方面还做得不够。
三要干出实绩。
花开要结果,掷地要有声。
干工作、抓落实,最终要见成效。
我们的工作成绩,要以群众是否满意,是否得实惠为标准,要经得起历史和群众检验。
那些追求“眼球效应”的形象工程,是没有生命力的,人民群众是不会认可的。
四要作风务实。
中央提出这次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任务聚焦到作风建设上,集中到解决“四风”上,抓住了根本,抓住了关键。
领导干部必须身体力行,率先垂范,以整风精神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省里九条规定,坚决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作斗争,以作风的改进促进工作的提升。
处理好程序与效率的关系。
提高办事效率,提高行政效能,是现代政府的内在要求,也是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
人民群众的法治意
识在逐步提高,处在“聚光灯下”的各级领导干部要时时面临行政行为合法性合规性的考验。
能否严格依程序办事,考验的是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和工作作风,检验是领导干部为官之“德”。
提高效率,决不能以违反程序、不走程序为代价,而应在严格遵守程序的前提下提高办事效能。
尤其是执法单位,更应该模范地依法办事。
讲程序,既是维护法律尊严,也是保护自己。
有的干部办事该走的程序不走;或者避重就轻搞“变通”,将程序当摆设,给后面的工作带来了多少麻烦,留下不少隐患。
比如在土地征用、房屋拆迁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工作上,由于一些干部缺乏程序意识,政策出台前不沟通,实施前不征询,该走的程序也不走,最终在老百姓那里碰了壁,有的引发了群体事件甚至是恶性事件,教训十分深刻。
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着力推进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依程序办事,“阳光操作”,让群众看得见公正,感受到公平,切实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处理好练内力与借外力的关系。
现在我们很多工作都涉及许多部门,光靠闭门造车、单打独斗很难完成任务,必须整合内外资源,形成工作合力。
一方面,狠挖内部潜力。
现在有一个不好的现象,一旦工作有新任务新要求,就要人要编要经费,很少有单位首先想到先内部挖潜。
其实,很多部门内部还是有潜力可挖的。
比如人员问题,有些部门的干部没有担任领导职务,一到50 岁就基本退居二线,处于赋闲状态;有的机关人浮于事,基层人员短缺,完全可以调出一些人充实到基层;有的部门干部专业水准不高,敬业精神不强,应该在提高干部综合素质和队伍整体战斗力上下功夫;有的机关会议多、文
件多,存在官僚主义、形式主义现象,这些都可以精简改革,腾出人力物力来。
另一方面,善借外部助力。
向上借力。
多跟中央对口部门汇报,客观分析困难,适当提出请求,争取上级的理解支持。
向同级借力。
一项工作,需要彼此配合协调的,主要责任单位要主动协调,尤其在重大问题和重要时间节点,要跟相关单位协调到位,形成合力。
处理好实情与舆情的关系。
当前,已进入“全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发言人,互联网传播形式多元、共生、交互,传播内容海量、散乱、复杂,网络成为舆论生成的策源地,舆论传播的集散地,舆论交锋的主阵地。
新时期如何应对舆论尤其是网络舆论,对每个领导干部来说,都是一个新的挑战。
网民就是群众,网络舆情也是民情,是反映群众诉求的一种载体,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舆论,不要怕也不要躲。
要建立健全新闻发言人制度,加强新闻发言人培训,提高专业素养。
要在网上向群众学习,在网上问需于民、问智于民、问计于民。
但网络意见主体具有匿名性、分散性的特点,网络舆情也有非理性的问题。
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按原则和程序来处理问题,不要被网络舆情“裹挟”,做群众的“尾巴”。
对网络“大谣”,要依法依规坚决惩处打击。
应对舆情,要主动地说。
有什么公众高度关注或者需要公众知情的东西,主动向媒体披露,你不说不等于没人说,你不主动说就会变成被动说,小道消息就会满天飞。
要客观地说。
也就是要准确地说,对事情的真相要实事求是地报道,对关键环节不要遮遮掩掩,要态度鲜明,是错的就承认,是对的就坚持。
要及时地说。
西方有句谚语:“正面消息还在穿鞋子,负面消息
已经跑遍全世界”。
新闻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对歪曲事实、断章取义的,要及时正面回应,予以批驳;对蓄意攻击的,要迅速回击。
要有策略地说。
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心里要有个谱。
要速报结果,慎报原因。
比如对安全事故的通报,伤亡人数还没弄准的情况下,不要轻易报死伤人数,只要说“死伤人数正在进一步核实”;对事故原因没有查清楚的情况下,不要给事故定性,只需要说“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
处理好重自律与受监督的关系。
廉洁是为官从政底线,是群众最看重的品质。
如何保持廉洁,我认为是自律和他律共同作用的结果。
中国人历来看重自律,“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前提。
搞好自律,关键是要改造世界观。
要看透名利。
名利都是身外之物,一个人自走上从政的道路,总有遇到名利困惑的时候。
但官大官小,没完没了,权大权小,总有烦恼,心态平和,一切都好。
要看轻进退。
人生有进退,当官有升降。
组织安排我们到哪个岗位,就踏踏实实干好,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组织没有安排到你所期望的岗位,就干好本职工作。
该退休退二线的,也要心平气和,这是正常规律,把位置让给年轻人,说明事业后继有人。
有时退是为了进,农民插秧,人不断后退,但秧苗不断往前进。
要看清自我。
要多想想自己需要什么,自己原来是什么,自己干过什么,自己能干什么,自己还有什么不足?把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人就释然了,人生就精彩了。
自律固然重要,监督必不可少。
马克思说:“一切公职人员必须在公众监督之下进行工作,这样能可靠地防止他们去追求升官发财和追求自己的特殊利
益。
”监督是另一种形式的绝好保护,是一张“安全网”,是一剂“防腐剂”,就像打“预防针”,虽然有点痛,但能增强“免疫力”。
领导干部必须重视监督,直面监督,欢迎监督,自觉接受组织监督、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在接受监督中克服缺点、提升修养,在接受监督中改进工作、提升能力,在接受监督中规范行为、树立良好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