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 苏武传练习题二十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学年度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四第四单元12 苏武传练习题二十三
第1题【单选题】
与“天雨雪,武卧啮雪”句中活用的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单于愈益欲降之
B、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C、武能网纺缴、檠弓弩
D、反欲斗两主,观祸败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下列对划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见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下面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期,本不应有危险,然而,
由于张胜私下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劫行动,导致苏武被匈奴扣留了19年。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者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
节。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选出“以”字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组( )
例:少以父任,兄弟并为郎
①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③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④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
⑤士亦以此不附焉⑥使者大喜,如惠语以让单于
⑦亦以数直谏,不得久居位⑧持节发河南仓粟以振贫民
A、①②⑤
B、②③⑥
C、②⑤⑦
D、④⑥⑧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下列词语中,加下划线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栘中(yí) 厩监(jiù) 数通使(shù) 且鞮侯(jū dī)
B、缑王(ɡōu) 煴火(yùn) 浞野侯(zhuó) 昆邪王(kūn yé)
C、阏氏(yān zhī) 斧钺(yuè) 左伊秩訾(zī) 棫阳宫(yù)
D、牧羝(dī) 啮雪(niè) 膏草(ɡāo) 汤镬(huò)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班固(32~92),西汉史学家和文学家,字孟坚,安陵(今陕西咸阳)人。
他修成的《汉书》,
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四史”。
B、《汉书》是《史记》以后又一部重要的纪传体史书,开创了“包举一代”的断代史体例。
它记载了
自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二百二十九年的历史。
C、《汉书》把《史记》中的“书”改为“志”,记述典章制度;废弃“世家”,并入“列传”。
全书计十二
本纪、八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
D、《汉书》在文学史上也有一定地位。
它的语言严谨、整齐,带有骈偶成分,在描写人物、叙述史
事方面也有较高的艺术成就。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下列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何以女为见?
B、不顾恩义,畔主背亲。
C、单于召会武官属。
D、宛王杀汉使者,头县北阙。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下列句子,不属于宾语前置句的是( )
A、乃谴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
B、子卿尚复谁为乎?
C、收族陵家,为世大戮,陵尚复何顾乎?
D、老母已死,虽欲报恩将安归!
【答案】:
【解析】:
第9题【填空题】
请在下面句子中横线处续写一句话,使文句前后贯通。
信念是艰难的克星。
常言道“秋风别苏武,寒水送荆轲”。
苏武能忍得住塞外的彻骨之寒,是因为他有着“苏武节,骨铮铮;为国辱,重亦轻”的坚定信念;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0题【语言表达】
下面是歌曲《苏武牧羊》的第一部分《序歌·一个古老的故事》中的一段歌词,请你根据歌词的意境,为苏武设计一段心灵独白,字数在60~90字之间。
歌词: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心恸酸。
心灵独白:
【答案】:
【解析】:
第11题【语言表达】
下面是介绍《苏武传》的一段文字,但有些句子在语法、用词、标点上存在问题,请找出并加以修改。
①《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②它记述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坚守节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③生动地刻画了一个“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爱国志士的光辉形象。
④作者采用经常写人物传记运用的纵式结构来组织文章,以顺叙为主,适当运用插叙的方法,依时间的先后进行叙述,脉络清晰,故事完整。
【答案】:
【解析】:
第12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杜亚,字次公,自云京兆人也。
少颇涉学,至德初,于灵武献封章,言政事,授校书郎。
其年,杜鸿渐为河西节度,辟为从事、永泰末,剑南叛乱,鸿渐以宰相出领山、剑副元帅,以亚及杨炎并为判官。
使还,授吏部郎中、谏议大夫。
亚自以才用合当柄任,虽为谏议大夫,而心不悦。
李栖筠承恩,众望必为宰相,亚厚结之。
宰相常衮亦不悦亚,岁余,出为洪州刺史、兼御史中丞。
德宗初嗣位,励精求贤,令中使召亚。
亚自揣必以宰辅见征,乃促程而进,累路与人言议,语及行宰相事方面,或以公事谘祈,亚皆纳之。
既至,帝微知之,不悦;又奏对辞旨疏阔,出为陕州观察使兼转运使。
兴元初,召拜刑部侍郎。
出为扬州长史、兼淮南节度观察使。
时承陈少游征税烦重,奢侈僭滥之后,又新遭王绍乱兵剽掠;淮南之人,望亚之至,革刬旧弊,冀以康宁。
亚自以材当公辅之选,而联出外职,志颇不适,政事多委参佐,招引宾客,谈论而已。
贞元五年,以户部侍郎窦觎为淮南节度代亚。
改判东都尚书省事。
既病风,尚建利以固
宠,奏请开苑内地为营田,以资军粮;减度支每年所给,从之。
初,其苑内地堪耕食者,先为留司中官及军人等开垦已尽。
亚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民家略尽无可输税人多艰食由是大致流散。
乃厚赂中官,令奏河南尹无政,亚自此亦规求兼领河南尹,事不果。
帝渐知虚诞,乃以礼部尚书董晋代为东都留守,召亚还京师。
既风疾渐深,又患脚膝,不任朝谒。
贞元十四年卒于家,年七十四,赠太子少傅。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亚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民/家略尽无可输税/人多艰食/由是大致流散
B、亚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民家略尽/无可输税/人多艰食/由是大致流散
C、亚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民/家略尽/无可输税/人多艰食/由是大致流散
D、亚计急/乃取军中杂钱/举息与畿内百姓/每至田收之际/多令军人车牛散入村乡/收敛百姓所得菽粟将还军/民家略尽无可输税/人多艰食/由是大致流散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京兆是涌进京畿都城地域名称,是周王朝畿、秦代京畿之后对都城管辖区域的称谓。
B、在古代人才的选拔方面,征、辟是自上而下的提拔任命,而察、举是自下而上的推荐介绍。
C、节度使是唐代特有的地方军政长官称谓,所辖地域称为藩镇。
由于节度使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所以出现了藩镇割据。
D、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进入仕途称为致仕,也称出仕。
官员因个人原因主动自请离职称为乞骸骨。
父母去世守丧称为丁忧。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亚协助杜鸿渐平定了剑南叛乱,被授予吏部郎中、谏议大夫的职务,但觉得凭自己的能力和功劳应当授予更高的官职。
B、唐德宗略微知道了杜亚在进京路上的一些事情,心里本来就不高兴,再加上他回答问题时言辞简略空洞,就被外任为陕州观察使兼转运使。
C、淮南老百姓都盼望杜亚到来能让他们过上安宁日子,但他却因为不满几次任命而闹情绪,渎职怠政,只是和手下人高谈阔论。
D、皇帝知道了杜亚弄虚作假,就召他返回京城。
此后他的风痹病严重,又得了脚膝病,无法上朝。
74岁死于家中,被追赠为太子少傅。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亚自揣必以宰辅见征,乃促程而进,累路与人言议,语及行宰相事方面,或以公事谘祈,亚皆纳之。
②乃厚赂中官,令奏河南尹无政,亚自此亦规求兼领河南尹,事不果。
【答案】:
【解析】:
第13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孔颖达,字仲达,冀州衡水人。
八岁就学,诵记日千余言,暗记《三礼义宗》。
及长,明服氏《春秋传》、郑氏《尚书》、《诗》、《礼记》、王氏《易》,善属文,通步历。
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隋大业初,举明经高第,授河内郡博士。
炀帝召天下儒官集东都,诏国子秘书学士与论议,颖达为冠,又年最少,老师宿儒耻出其下,阴遣客刺之,匿杨玄感家得免。
补太学助教。
隋乱,避地虎牢。
太宗平洛,授文学馆学士,迁国子博士。
贞观初,封曲阜县男,转给事中。
时帝新即位,颖达数以忠言进。
帝问:“孔子称‘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何谓也?”对曰:“此圣人教人谦耳。
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非特匹
夫,君德亦然。
故《易》称‘蒙以养正’,‘明夷以莅众’。
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自古灭亡,莫不由此。
”帝称善。
除国子司业,岁余,以太子右庶子兼司业。
与诸儒议历及明堂事,多从其说。
以论撰劳,加散骑常侍,爵为子。
皇太子令颖达撰《孝经章句》,因文以尽箴讽。
帝知数争太子失,赐黄金一斤、绢百匹。
久之,拜祭酒,侍讲东宫。
帝幸太学观释菜,命颖达讲经,毕,上《释奠颂》,有诏褒美。
后太子稍不法,颖达争不已,乳夫人曰:“太子既长,不宜数面折之。
”对曰:“蒙国厚恩,虽死不恨。
”剀切愈至。
后致仕,卒,陪葬昭陵,赠太常卿,谥曰宪。
初,颖达与颜师古、司马才章、王恭、王琰受诏撰《五经》义训凡百余篇,号《义赞》,诏改为《正义》云。
(《新唐书·卷一百二十三》节选)
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B、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C、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D、己虽能/仍就不能之人以咨所未/能己虽多/仍就寡少之人更资其多/内有道/外若无中/虽实容若虚
下列对文中划线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国子博士,学官名,唐代设国子监总辖国子、太学、四门等学,其内设博士、祭酒等职,主管学政。
B、子,与上文的“县男”均为唐代爵位名目之一,用以封赏有功者。
爵位等级不一,其中子属最高等级。
C、释菜,亦作“释采”,此处指古代入学时祭祀先圣先师的一种典礼,最早于《礼记·月令》中即有记载。
D、五经,《诗》《书》《礼》《易》《春秋》的合称,是我国保存至今的较为古老的文献,也是我国古代儒家的主要经典。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颖达学问精湛,早年成名。
他八岁从师学习,博学多才,在与国子秘书学士辩论中,表现突出,而且年龄最小,引起一些人的嫉妒,被人刺探行踪。
B、孔颖达熟悉典籍,善于劝谏。
他在回答太宗的询问时,不只讲清楚了经典的内容,而且借题发挥,把道理引入执政之国之道上。
C、孔颖达尽忠职守,不为身谋。
作为太子的侍讲官,他见到太子不遵法度的行为,就直言其过,面对劝阻,也不改初衷。
D、孔颖达一心为国,颇得恩遇。
生前,他多次得到加官晋爵的赏赐,死后也得到赠官赠谥的恩赏,甚至还享有陪葬太宗的殊荣。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尝造同郡刘焯,焯名重海内,初不之礼,及请质所疑,遂大畏服。
②若其据尊极之位,炫聪耀明,恃才以肆,则上下不通,君臣道乖。
【答案】:
【解析】:
第14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答苏武书
李陵
子卿足下:
陵自从初降,以至今日,身之穷困,独坐愁苦。
与子别后,益复无聊,上念老母,临年被戮;妻子无辜,并为鲸鲵。
身负国恩,为世所悲。
子归受荣,我留受辱,命也何如?身出礼义之乡,而入无知之俗;违弃君亲之恩,长为蛮夷之域,伤已!令先君之嗣,更成戎狄之族,又自悲矣。
功大罪小,不蒙明察,孤负陵心区区之意。
每一念至,忽然忘生。
陵不难刺心以自明,刎颈以见志,顾国家于我已矣,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嗟乎子卿!昔先帝授陵步卒五千,出征绝域。
五将失道,陵独遇战,而裹万里之粮,帅徒步之师;出天汉之外,入强胡之域;以五千之众,对十万之军;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
然犹斩将搴旗,追奔逐北,灭迹扫尘,斩其枭帅,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陵也不才,希当大任,意谓此时,功难堪矣。
匈奴既败,举国兴师。
更简精兵,强逾十万。
单于临阵,亲自合围。
客主之形,既不相如;步马之势,又甚悬绝。
疲兵再战,一以当千,然犹扶乘创痛,决命争首。
死伤积野,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然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举刃指虏,胡马奔走。
兵尽矢穷,人无尺铁,犹复徒首奋呼,争为先登。
当此时也,天地为陵震怒,战士为陵饮血。
单于谓陵不可复得,便欲引还,而贼臣教之,遂使复战,故陵不免耳。
昔高皇帝以三十万众,困于平城。
当此之时,猛将如云,谋臣如雨,然犹七日不食,仅乃得免。
况当陵者,岂易为力哉?而执事者云云,苟怨陵以不死。
然陵不死,罪也;子卿视陵,岂偷生之士而惜死之人哉?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然陵不死,有所为也,故欲如前书之言,报恩于国主耳。
诚以虚死不如立节,灭名不如报德也。
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区区之心,窃慕此耳。
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计未从而骨肉受刑,此陵所以仰天推心而泣血也。
(有删节)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功大罪小,不蒙明察蒙:蒙蔽
B、策疲乏之兵,当新羁之马当:抵御
C、而皆扶病,不任干弋任:使用
D、何图志未立而怨已成图:料想
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部属于李陵不免于失败的一项是( )
①五将失道,陵独遇战②使三军之士,视死如归
③步马之势,又甚悬绝④余不满百,而皆扶病,不任干戈
⑤陵振臂一呼,创病皆起⑥兵尽矢穷,人无尺铁
A、①②④
B、③⑤⑥
C、①③⑥
D、②④⑥
下列对文意的理解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对苏武归国享受殊荣,而自己留在匈奴蒙受耻辱,李陵认为这是命中注定的;自己出生于中原礼仪之邦,此后只能终老于蛮夷之地,实是令人伤怀。
B、李陵认为自己功大罪小,朝廷不能明察其苦衷,所以他从未考虑过杀身明志;在异族左右劝勉言欢之后,他与汉朝实已一刀两断、恩断义绝。
C、李陵在五将失道独遇匈奴之时,以五千军对敌十万竟能追亡逐北斩其将帅,三军将士视死如归,后又以一当千,最终失败,也可谓迫不得已。
D、李陵用范蠡不为会稽之耻殉国、曹沬不因三败之辱自杀卒复仇报辱来说明自己也曾欲仿效前贤,奈何自己志向未及实现,而怨谤已起,亲人被戮。
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B、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C、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D、昔范蠡不殉会稽之耻/曹沬不死三败之辱/卒复勾践之仇/报鲁国之羞
把原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杀身无益,适足增羞,故每攘臂忍辱,辄复苟活。
②匈奴既败,举国兴师。
更简精兵,强逾十万。
③宁有背君亲、捐妻子而反为利者乎?
【答案】:
【解析】:
第15题【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各题。
方欲发使送武等,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与昆邪王俱降汉,后随浞野侯没胡中。
及卫律所将降者,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会武等至匈奴,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闻汉天子甚怨卫律,常能为汉伏弩射杀之,吾母与弟在汉,幸蒙其赏赐。
”张胜许之,以货物与常。
后月余,单于出猎,独阏氏子弟在。
虞常等七十余人欲发,其一人夜亡,告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
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单于使卫律治其事,张胜闻之,恐前语发,以状语武。
武曰:“事如此,此必及我,见犯乃死,重负国。
”欲自杀,胜、惠共止之。
虞常果引张胜。
单于怒,召诸贵人议,欲杀汉使者。
左伊秩訾曰:“即谋单于,何以复加?宜皆降之。
”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
武谓惠等:“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引佩刀自刺。
卫律惊,自抱持武,驰召医。
凿地为坎,置煴火,覆武其上,蹈其背以出血。
武气绝,半日复息。
惠等哭,舆归营。
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候问武,而收系张胜。
对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阴:阴谋
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曰候:拜访
C、而收系张胜收:逮捕
D、舆归营舆:抬、扛
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①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
③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
④虽生,何面目以归汉
A、①与②相同,③与④不同
B、①与②不同,③与④相同
C、①与②相同,③与④相同
D、①与②不同,③与④不同
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词与例句中的“膏”的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例:空以身膏草野
A、何久自苦如此
B、单于壮其节
C、使人止晋鄙,留军壁邺
D、其一人夜亡
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苏武出使匈奴,是在汉与匈奴关系有所改善,两国矛盾有所缓和的时候,本不该有危险,然而,由于张胜私下里支持虞常等人的谋反行动,导致了苏武被匈奴扣留。
B、虞常沦落匈奴,但并没有忘记汉朝,他伏弩射杀卫律的行动,正是他爱国的具体表现。
C、苏武的自杀举动,不仅表现了汉朝使节宁死不屈的凛然正气,而且赢得了敌国的尊敬。
D、卫律使尽了威吓、利诱、逼迫等手段,但是始终未能动摇苏武对国家、对民族忠贞不贰的崇高气节。
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①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②见犯乃死,重负国。
【答案】: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