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班科学活动会跳舞的豆子教案【含教学反
思】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生活中的科学》,详细内
容为“会跳舞的豆子”。

通过观察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变化,让幼儿
了解物体的沉浮原理,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的能力。

二、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了解豆子的基本特征,知道豆子在水中会沉浮的现象。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幼儿探索科学现象的
兴趣。

3. 培养幼儿合作、分享的良好品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索豆子沉浮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教具:豆子、玻璃瓶、水、盐水、糖水、色素、滴管、实验操作
台等。

学具:每组一份豆子、玻璃瓶、水、盐水、糖水、色素、滴管等。

五、教学过程
1. 实践情景引入
(1)教师展示一个装有豆子的玻璃瓶,提问:“小朋友们,你们
知道瓶子里的豆子会跳舞吗?”
(2)邀请幼儿上台尝试让豆子跳舞,观察豆子在水中沉浮的现象。

2. 例题讲解
(1)教师分别将豆子放入清水、盐水、糖水中,观察豆子的沉浮
情况。

(2)引导幼儿讨论:为什么豆子在清水、盐水、糖水中的沉浮情
况不同?
3. 随堂练习
(1)教师分发实验材料,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

(2)幼儿操作实验,观察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3)每组派代表分享实验结果,引导幼儿讨论实验现象。

(2)讲解沉浮原理,让幼儿了解物体沉浮的原因。

六、板书设计
1. 会跳舞的豆子
2. 内容:
(1)豆子的基本特征
(2)豆子在清水、盐水、糖水中的沉浮现象
(3)沉浮原理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请小朋友们回家后,观察家里的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并记录下来。

(2)和家长一起探讨:为什么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不同?
2. 答案:
(1)观察记录表
(2)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情况与液体的密度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教学反思:
(1)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幼儿直观地了解了豆子在不同液体
中的沉浮现象,激发了幼儿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2)在分组实验中,部分幼儿操作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
中加强动手能力的培养。

(3)在讨论环节,教师应引导幼儿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观点,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 拓展延伸:
(1)让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物体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记
录下来并与同伴分享。

(2)开展科学活动:“神奇的浮力”,让幼儿了解浮力在生活中
的应用。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2. 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索豆子沉浮的原因。

3. 实践操作中幼儿的动手能力。

4. 讨论环节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一、教学难点: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沉浮现象
1. 实验操作: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确保幼儿观察到豆子在清水、盐水、糖水中的沉浮情况,引导幼儿关注豆子在不同液体中的表现。

2. 原理解释:教师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解释豆子在不同液体中沉
浮的原因,如液体密度、浮力等。

3. 对比分析:让幼儿对比不同液体中豆子的沉浮情况,引导幼儿
发现规律,加深对沉浮现象的理解。

二、教学重点:观察、思考、探索豆子沉浮的原因
1. 观察引导: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豆子在不同
液体中的沉浮现象,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

2. 思考启发:教师提出问题,激发幼儿思考,如:“为什么豆子
在清水中沉下去,在盐水、糖水中却能浮起来?”
3. 探索实践: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动手操作,探索豆子沉浮的
原因。

三、实践操作中幼儿的动手能力
1. 演示与模仿:教师先进行实验操作演示,让幼儿模仿,逐步培
养幼儿的操作技能。

2. 分组合作:让幼儿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动
手操作能力。

3. 适时指导:在幼儿操作过程中,教师适时给予指导,帮助幼儿
掌握实验技巧。

四、讨论环节中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1. 鼓励发言:教师鼓励幼儿积极发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发现。

2. 逐步引导:对于表达能力较弱的幼儿,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帮
助他们用完整的句子表达。

3. 榜样示范:教师以自己的表达为榜样,为幼儿提供表达的范例。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 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确保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详细讲解豆子沉浮现象及原理。

3. 随堂练习:15分钟,让幼儿动手操作,观察、思考、探索。

5. 作业设计:5分钟,布置课后任务,引导幼儿继续探索。

三、课堂提问
1. 提问具有针对性和引导性,鼓励幼儿积极思考。

2. 针对不同难度的提问,给予适当的思考时间。

3. 对幼儿的回答给予及时反馈,鼓励表达和分享。

四、情景导入
1. 创设有趣的实践情景,如让豆子“跳舞”,引发幼儿好奇心。

2. 结合幼儿生活经验,让幼儿感受到科学现象无处不在。

教案反思
一、教学过程中的亮点
1. 实践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动手能力得到锻炼。

2. 课堂氛围活跃,幼儿发言积极,语言表达能力得到提升。

二、需要改进的地方
1. 在时间分配上,部分环节略显紧张,可以适当调整,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思考和操作。

2. 在课堂提问环节,教师应更加关注幼儿的回答,引导幼儿深入思考,提高问题质量。

三、后续改进措施
1. 优化时间分配,确保每个环节的顺利进行。

2. 提高课堂提问的质量,关注幼儿的回答,给予针对性的指导和反馈。

3. 加强对幼儿动手能力的培养,提高实践操作的效果。

4. 注重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鼓励幼儿多表达、多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