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会计文化建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我国会计文化建设
【摘要】会计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文化。
本文针对我国会计文化的特点,阐述了建设会计文化的必要性、建设原则和建设方法。
【关键词】会计文化;会计文化建设
一、会计文化的概念
会计文化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创造和形成的一种精神文化,其实质是一种管理文化。
会计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已经创造的,并且与会计相关的各种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要包括会计物质文化、会计制度文化、会计精神文化;狭义的会计文化是指实践中形成的与会计有关的意识形态以及相应的制度、措施、规则。
二、我国当前会计文化的特征
1、会计物质文化的相对贫乏性
会计物质文化是人类会计实践中所创造的与会计相关的物质财富,包括会计工作环境、手段、工具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物质文化往往属于有形资产,而从经济发展历程来看,物质文明往往先于精神文明,因此我国的会计物质文化相对于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也较为完善,目前已经基本摆脱了手工做账,会计工作正朝着信息化、网络化方向发展。
但是,在会计信息系统运用,电算化会计、网络会计等方面仍然不够成熟,会计人员的素质还不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既有较强的会计专业知识又熟悉计算机和网络的信息化会计人员极度匮乏,已经成为互联网会计和会计综合化方向发展的重大障碍;另外,在会计人员的待遇方面,会计人员薪酬在企业内部处于中低档水平,影响了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难以形成富有凝聚力的会计文化。
2、会计制度文化建设的滞后性
近年来,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我国不断与国际社会接轨,会计制度文化建设也取得了巨大发展,颁布实施了一系列会计法律制度,目前已形成了以《会计法》为中心,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为基础的相对完整的法规体系,大大推动了会计法制化进程。
但是,这些法律都是通用性的制度标准,很多企业并未制定与自身特点相适应的内部会计制度,导致企业内部会计制度与企业管理需求存在较大偏离,影响了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功能的发挥。
3、会计精神文化的多元复杂性
会计精神文化是指在会计物质文化基础上形成的会计人员精神道德面貌、心
理素质、会计群体意识、价值观念、信念追求、行为规范、会计形象等方面的内容。
由于会计文化是特定环境的产物,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差异化的会计文化,随着社会环境的变迁,我国会计精神文化也处于转型状态,显现出明显的时代烙印。
具体表现在本位主义渐浓、
对权距认同感逐渐缩小、兼顾企业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和谐的局面也逐渐形成,、对不明朗因素的反应由强变弱。
三、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1、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念
培育会计人员的价值观念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切入点,而良好价值观念的形成主要依赖于会计文化。
会计文化把会计目标和社会责任内化为会计人员的会计精神、职业道德,并规划为会计行为准则,将会计的管理与控制深入到会计人员的思想深处,这些内在的以会计价值观为核心的思想观念和会计行为准则,成为会计人员行动的基本指南和规范。
2、有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会计文化作为一种先进的管理理论和会计实践中客观存在的一种现象,对会计监督的长期效应有着重大影响,也就对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性作用。
由于会计文化在企业生产经营中具有导向、凝聚、激励、约束等功能,所以,我们要通过会计文化的建设,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同时,注重培养会计人员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能力,改进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3、有助于协调会计组织内部之间的关系
会计主体的矛盾主要来源于会计政策的随意性、模糊性和政策外会计事项的处理,因为在这些情况下,会计主体需要进行判断,选择会计原则和方法。
对会计主体来讲,会计原则和方法的选择有很大的随意性,会计文化能够弥补会计实践中法律、制度、工作条件等“硬件”的不足,把会计人员的思想和行为引导到会计事业所确定的发展目标上来,以促进会计工作水平的提高。
三、我国会计文化建设的原则
1、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在会计文化建设中,坚持系统思想和整体观点,不断评估各要素对整体会计文化质量的影响,实现会计文化的整体优化。
是构建有中国特色的会计文化,促进会计文化发展、完善的原则。
因此在会计文化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制定综合性的会计文化建设计划,把握会计文化建设发展的方向,并从整体上来考虑会计文化建设中组织、协调、措施的等方面之间的关系时,要始终保持其整体性。
2、共性原则
会计文化建设的共性原则是指在相同的社会文化环境下,会计组织作为社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其自身的文化建设都具有共同的组织文化的性质。
在不同时代,不同企业的会计文化中都包含有一些超越自身特点,因而具有共性的价值观念,这是会计文化本身科学性的反映。
这些共性的认识虽然还有缺陷和不足,但却是形成真理的基础理念,是构成各种不同会计文化之间进行交流,互相促进的条件。
因此,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进程中,尽管内容和形式随着改革与发展的进程而不断变化,但在实践和观念的总结中为提高经济效益服务的基本点却一直保存下来。
这也就是在会计文化建设过程中共性原则的表现。
3、持续性原则
中国会计文化建设的改革与发展是一个长期、持续的工程,尽管一定时期内会计文化会呈现出相对稳定的状态,但它并不是停滞不前的。
会计文化的建设除了强调自身的历史继承性还要要根据情况的发展变化,因时制宜,不断研究和解决会计文化建设创新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
因此,会计文化建设创新从来就不可能一劳永逸,而是贵在坚持。
四、会计文化的构建方法
1、实行和加强基本职业道德教育会计工作虽然有一定的专业性,需要具备一些会计理论知识的人员才能胜任,但作为企业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其他管理工作一样,也存在着职业道德建设问题。
诚信是会计人员最基本的职业道德,也是会计人员从业的基本准绳。
企业要努力把会计人员塑造成道德品质高尚的专业人员,使会计人员形成坚持实事求是,反对弄虚作假的职业意识,这也正是构建会计文化的内在要求。
2、培养和提升会计人员专业技能,增加会计判断空间,培养会计人员的判断能力
随着人类进入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在社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企业应通过建立合理的会计人才选拔、培养、评价、激励等机制,将科学知识凝结为会计人员的专业技能。
企业还应该强化会计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开拓感,提高会计人员的各种业务素质,促进会计行业全面发展,要从加强组织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入手,发挥会计人员的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其独立性,从而提高会计职业化水平,培养出具有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的会计人才,优化群体知识结构。
我国独特的会计目标应当是承认保护个人投资者利益与维护全社会利益的一致性,只有充分实现个人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增进社会价值。
对于会计准则的制订机构来讲,应在整个准则中适当增加一些可供会计人员自行选择的弹性空间,以此来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对于企业管理层来讲,应在企业内部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引导会计人员自觉参与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与实施,
积极培养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增强其开拓精神、竞争精神和诚信意识。
3、借鉴和吸收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会计文化既是一种社会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社会文化的发展对会计文化的影响是直接而又深远的。
伴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文化的开放性更加突出,会计文化同样也要开放,要走向世界,要体现时代特征,会计文化必须借鉴和吸收各个国家和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
4、制定和完善各种会计法制体系
会计文化的构建一定要有法律和制度方面的保证,会计法律建设应注重普及会计人员的法律知识,在制度保证中要做到制度文化的创新。
会计部门必须根据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推出适应新形势的会计管理制度,用健全的制度提高会计文化建设的水平。
5、完善会计报告体系和会计报告有用性,使会计信息满足利益相关者决策有用性的需要
为了使会计报告提供的信息能够最大限度地满足使用者的要求,现行的财务报告体系还需要不断完善:反映非货币关键信息,如顾客忠诚度、满意度、学习能力、创新能力、企业声誉等;反映面向未来的信息;反映与企业价值创造、增加密切相关的信息,增加对表外信息的披露,着力提高会计信息的决策有用性、可靠性和相关性,采用全面收益法反映损益情况等。
6、强化会计信息披露制度,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充分性与可靠性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会计信息使用者尤其是投资人和潜在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透明度要求将会逐渐提高,为此,企业应加大会计信息的披露力度,增加企业全面收益、社会责任、财务预测和公司治理信息等自愿性信息的披露,使披露的会计信息既全面又详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
同时,企业按照充分、公允的原则对外公布信息,提高信息的质量,减少信息不对称产生的管理者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使投资者根据会计报告作出正确的决策。
7、建立网络化的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为保证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客观性,可对会计人员建立诚信档案,对其工作范围、诚信度进行跟踪记录并进行量化考评,加大会计人员提供虚假信息的舞弊成本,并对档案记录进行网络化,使违反实事求是、客观公正道德规范的会计人员在法制、道德社会中没有立足之地。
可学习美国成功治理社会信用的主要经验,即建立社会信用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何勇,2000年《构建一种开放性的会计文化》摘自《中华文化论坛》,第4期.
[2]龙云飞,2001年《简论会计文化》,摘自《工业技术经薪》,第1期.
[3]王宁郎,2005 年《浅析会计文化》,摘自《财会研究》,第10期.
[4]殷勤凡,2005年《对会计文化的批判性思维》,摘自《当代财经》,第5期.
[5]杨春涛,2003年《对会计文化要素的思考》,摘自《经济师》,第8期.
[6]于玉林、田昆儒,2005 年《会计基础理论》,立信会计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