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年河南省中考满分作文
【真题回放】
题目。
最懂我的那个人。
要求:①诗歌除外,其他文体不限。
600字左右。
②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最懂我的那个人
我已经活了400多岁了。
我是地坛。
400多年的风风雨雨,剥蚀了我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颓了一段段高墙,四周的老柏树,也愈见苍幽。
游人一茬又一茬,但我感觉到没有人能真正懂我。
在那样的一个下午,太阳循着亘古不变的路途越来越大,越来越红,在满园弥漫的沉静光芒中,一个残疾的青年在宁静的园中现出了自己的身影。
他摇着轮椅进入园中,我的内心忽然一颤。
仿佛是一种宿命,我知道,一个最懂我的人出现在了我的生命中。
慢慢我知道他叫史铁生,因为残疾,他甚至有轻生的念头。
我伴他在树下徘徊,看一些孩童在温暖的阳光下嬉戏。
我对他说,孩子,这不是别的,这是你的罪孽与福祉。
他仿佛听到了,四肢猛地一震,在园中扶椅徘徊,不时沉静地思索。
在一片朦胧的夜色中,他思索着归去。
后来他便常常来我这里,在阳光下,抑或雨后,与我无言地对话。
春天是树尖上的呼喊,夏天是呼喊中的细雨,秋天是细雨中的土地,冬天是干净的土地上的一只孤零的烟斗。
在一抹生的希望中,我让他明白,要学会感思在一次次的徘徊中,我让他看到,爱是生命的密码。
他逐渐明白了我的思想,同时也坚定了不死的决心。
当然,有些思想是不能用语言传达的,这时,我便与他一同聆听祭坛深处的唢呐声。
在苍茫的夜色中,坦坦荡荡,独对苍天,只听得唢呐声在星光寥寥的夜空低吟高唱,时而悲怆,时而欢快,时而缠绵,时而苍凉。
而他便从这唢呐声中懂得我的思想:在牵牛花初开的时间,葬礼的号角已然吹响。
在死亡中,他懂得永恒;在时光静寂之处,他看见了无穷之动。
他也常常告诉我,生的希望响得嘹亮,响在过去,响在未来,回旋飘转,亘久不散。
在无数个日日夜夜,我跟他交谈着永恒的孤独,永恒的追寻。
他也同我倾诉着生命的勇气与美好。
就这样,在无言中他领会着我的心绪;在一片沉静中谛听我的消息;在如光似水的日子里,我们共同赞美生命的欢唱,一同领悟和思考生命的永恒。
我与他思考领悟,在这古园中感悟生命的真理。
而今纵然斯人已逝,但我想,他仍在新的路途上与我交谈。
因为我与他都明白,此处不过是一处景观,一处际遇,未来旅途还远在无限之前。
而他这个残疾的生命,将变成我永恒的知己。
唯有他,最为懂我。
【名师点评】
选材新颖,视角独特。
作者运用拟人的写作手法,将“地坛”人格化,变换角色,从地坛的角度来写人,将二者融为一体,同时写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这个宏大的主题。
语言生动,富有韵味。
排比句式和比喻的修辞在文中俯拾皆是,很多句子看似是《我与地坛》中的原句,但因为变换了角色,读来亲切自然。
【名师解题】
2018年,河南省中考作文命题仍然采用了选题作文的形式,一个是命题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一个是以“完善自我”的两句名言为材料的材料作文,涉及“自我成长”“素质养成”等话题。
第一个题目是命题作文,“最懂我的那个人”,此题没有审题障碍,很明显是要求考生写一篇写人的文章,排除诗歌体裁,所能选的也就只有记叙文的体裁了。
题目中的关键词是“最懂”,这里的“懂”是“明白、理解”的意思。
所以,“最
懂我的那个人”一定是一个和“我”最为默契的人,不需要言语就能明白“我”的人,这样的人一定是与“我”关系密切的人,那么符合这个条件的人我们就可以列出目录了:爸爸、妈妈、老师、同桌等等。
从近五年河南的命题情况来看,河南卷中考作文命题呈现如下特点:①形式非常稳定,都是选题作文,而且材料作文必考,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基本上交替出现。
②涉及话题一般为“成长”“情感”“素质”“感悟”等,与考生的成长、生活息息相关,让考生易于审题,便于发挥自己的写作技能。
③材料作文所选材料涉及小故事、小寓言、短诗、名人名言等,这些材料一般具有多个解读角度,都能启发人们思考,给人感悟。
所以,我们平常要多思考,多观察体会自己的生活。
【思路要点】
第一道题是命题作文题。
“最懂我的那个人”是一个偏正短语,核心词是“那个人”,“最懂我”是修饰、限制成分,“懂”是题目关键词,而“最”字则从程度上强调“懂”。
审读该题目,需要精准地把握题目关键词的内涵。
“那个人”不是“这个人”,也非一些人,更不是一类人,而是“最懂我的那一个人。
从教量上限定“最懂找的”“那个人”的唯一性。
题目关键词“懂”从词性上讲是动词,《现代汉语词典》中对“懂”的释义是“知道;了解”,在不同的语境中,原谅、理解、支持、关怀、批评、指责、心有灵犀、情感共振、心灵共鸣等都可以是“懂”。
显然,“懂”侧重的是精神层面,而非物质层面,意在引导考生关注自身精神生活,抒写个人独特的情感体验。
一个“懂”字,成为“我”与“那个人”之间的纽带。
写作必须紧紧围绕“懂”字展开,不然便会偏离中心。
非关键词“我”亦不容忽视,它限定了叙述的
人称只能是第一人称从价值引导方面看,该题目重在引导考生关注生命中重要的人,并通过写作的形式,表达感恩之情,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制胜技巧】
考场作文如何写出亮点
1.联系生活,写出真情实感
考生大都善于从生活中汲取菅养,用生活中的实例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感受,表达生活中人们之间的亲情、友情等美好情感。
例如考生写“最懂我的那个人”:“我”一次晚上看电视,忘记了写作业。
第二天怕挨老师批评就装病不去上学,结果被妈妈一眼识破。
经过妈妈的巧妙安排,化解了“我”的担忧,又为“我”上了一次教育课。
文中“我”与妈妈的和谐,妈妈对“我”的关怀,“我”对妈妈的顺从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表达,温馨和谐,非常感人。
2.勇于创新,抓住发展等级分
由于评分制度中对有特色的文章加1~4分,很多考生在这个方面做得很好。
前几年,考生只知道从体裁上创新,结果很多所谓的创新作文内涵浅薄,没有得到高分。
而今年的“特色作文”形式多样,比如情节上尺水兴波,出人意料;语言上有文采飞扬型、有幽默活泼型、有理性冷峻型;在结构上,有一线串珠型,也有镜头剪切型:体裁上有小说,还有童话。
可谓百花齐放,看点不断。
3.分析问题,懂得全方位解读
比如考场佳作《从评价犯错的孩子说开去》一文,作者从一则故事引入,引出对一个人“双重标准”评价的讨论,懂得站在不同角度上分析问题,能够准确地找出问题症结、看问题准确透彻,分析入理,给人很好的启发。
另外。
这里还要提醒同学们写作时要避免以下三点失误:
1、选材不准,偏离试题要求
此类不足两个作文题目中都有出现。
第一个命题作文题目中,一些学生没有抓住“最懂”这个关键词,只写同桌之间的友情,互相关心,互相帮助,抛弃了“懂”字,写出的文章就不符合试题要求了。
第二个题目中,有同学选了“智子疑邻”的素材,分析亲疏关系带来的评判不同,这与试题中的名言含义还是有一定的距离的,素材选偏。
论证的道理也会偏离试题的要求了。
2.叙述平淡,写作手法匮乏
中考作文篇幅很短,一般都是600字左右。
不少考生在这么短的篇幅中只是平铺直叙、平平淡淡地行文,不知道运用各种描写,不知道运用插叙、补叙手法不知道设置伏笔,不知道环境烘托。
这样的文章是很难打动读者的,只能沦为三类文以下了。
3.胸中积累不够,文章内容单薄
此类缺点在第二个题目中出现较多。
一些考生只知道围绕着试题中的两句名言翻来覆去地分析,没有生活中的实例,论点缺少必要的论据,论证就成了空谈。
【多彩思路】
1.最懂“我”的人是自己
通过老师、妈妈、朋友对“我的理解和自己对自己的理解对比说明:自己最懂自己。
2.最懂“我”的人是妈妈
“我”作业没做完怕老师批评装病,被妈妈看穿;因为怕被邻居孩子欺负不敢外出玩耍,撒谎说怕热,被妈妈看穿……
3.最懂“我”的人是爷爷
爷爷是“我”的知己。
他关心“我”的教育,与“我”无话不谈,为“我”的成绩而骄傲。
为了打消“我”辍学的念头,他骑车到学校里劝“我”,鼓励“我”。
【思路要点】
1.那个最懂得尊重“我”的选择的人
写自己在学习上或人生道路上有不同寻常的选择,如执意放弃学钢琴而选择学烹饪。
父母、老师等长辈无法理解“我”的选择,并因此与“我”闹得不可开交,“我”感到十分孤独、难过。
但幸好还有一个人懂“我”,“那个人”尊重“我”的爱好与选择。
2.那个最懂得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导“我”的人
转学后,“我”学习成绩跟不上,又无法融入新的班集体,因此感到惶惑而无助。
“那个人”默默地帮“我”整理笔记,耐心地给“我”讲解题目,驱散了“我”心头的迷雾。
3.那个最懂得动植物也有生命的人
可以变换视角,写一篇童话,从“我”是一个动物或一株植物的角度,讲“那个人"如何关心、照顾“我”,与“我”平等相处,借此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也告诫人们要保护大自然。
【构思角度提示】
1.那个人最懂得尊重“我”的选择。
写父母、老师等长辈理解你一个不同寻常的选择,比如你放弃考高中而报考了职高,“那个人”尊重你的爱好与选择。
2.那个人最懂得用润物无声的方式开导“我”。
可以采用托物言志的写法,写“那个人”采用疏导的方式驱散了你心头的迷雾。
3.那个人最懂得支持“我”的爱好。
写“我”对航模人迷,一般人认为这是耽误学习的兴趣爱好,但是父亲力排众议,给了“我”足够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