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2课《与朱元思书》对比阅读训练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记承天寺夜游
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

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

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丙】
与顾章书
吴均
仆去月①谢病②,还觅薜萝③。

梅溪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④;幽岫⑤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⑥其上。

幸富菊花,偏饶竹实⑦。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⑧。

仁智之乐⑨,岂徒语⑩哉!
【注释】①去月:刚过去的一个月。

①谢病:因病而自请退职。

①还觅薜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薜萝:一种山中生长的藤本植物。

①森壁争霞,孤峰限日:众多峭壁和云霞比高低,孤特耸立的高峰遮挡了阳光。

①幽岫(xiù):山中幽深的洞穴。

①葺(qì)字:修建屋舍。

①幸富菊花,偏饶竹实:幸好菊花、竹实很多。

菊花,竹实都是隐士的食物。

①山谷所资,于斯已办:山谷中隐居生活的必需品,这里都已具备。

资,出产的东西,提供。

所资,所需的东
西。

斯,代词,此。

①仁智之乐:出自《论语·雍也》“智者乐水,仁者乐山。

”乐,喜爱。

①岂徒语:怎么能随便说。

岂,副词,表示反问,可翻译为“难道”“怎么”。

徒,仅仅。

语,说。

1.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停顿处。

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任意东西
..东西:
(2)蝉则千转不穷.穷:
(3)念.无与为乐者念:
(4)既素.重幽居素:
3.请从下面写景句中任选一句,发挥想象,用生动的语言加以描绘。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2)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3)幽岫含云,深溪蓄翠;
我选第( )句:
4.请结合下面语句,说说拥有怎样的情怀才能欣赏领悟到山川风物的灵秀之美。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3)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吴均《与朱元思书》)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从.流飘荡(2)互相轩邈.(3)泉水激.石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仆去月谢病,还觅薜萝①。

梅溪②之西,有石门山者,森壁争霞,孤峰限日③;幽岫④含云,深溪蓄翠;蝉吟鹤唳.,水响猿啼,英英相杂,绵绵成韵。

既素重⑤幽居,遂葺.宇其上。


富菊花,偏饶竹实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吴均《与顾章书》)【注释】①还觅薛萝:意思是正准备隐居。

薛、萝,都是植物名。

屈原《楚辞》:“若有人山之阿,被薜荔分带女萝。

”后以此代指隐士的服饰。

①梅溪:山名,在今浙江安吉境内。

①限日:遮挡阳光。

①幽岫:幽深的山穴。

①重:重视,这里是向往的意思。

①竹实:又名竹米,状如小麦,是隐士所食之物。

7.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蝉吟鹤唳.(2)遂葺.宇其上
8.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
9.【甲】【乙】两文景异情同,两文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三、阅读下面两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
11.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内容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B.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C.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D.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两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13.两文都从感官角度写到,表达作者的感情。

四、阅读下面两篇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甲】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
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吴均《与朱元思书》)【乙】西湖最盛,为春为月。

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

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①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②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春③未下,始极其浓媚。

月景尤为清绝;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

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袁宏道《晚游六桥待月记》,有删节)注:①罗纨(wán):丝织品。

①午未申:指午时、未时、申时三个时辰,相当于现在从上午十一时至下午五时的这一段时间。

①夕春:夕阳。

14.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急湍甚箭,猛浪若奔.(2)泉水激石,泠泠作.响
(3)梅花为寒所勒.(4)山岚设.色之妙
15.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A.负势竞上.,互相轩邈横柯上.蔽,在昼犹昏B.猿则百叫无绝.月景尤为清绝.
C.夹岸高山,皆.生寒树皆.在朝日始出D.梅花为.寒所勒歌吹为.风
16.用“/”给文中划横线的句子断句(断三处)。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7.翻译下面的句子。

(1)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2)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18.甲、乙描写的对象各不相同,但是两位作者却都流露出相似的思想感情。

请从对待风景和对待世俗社会两个角度写出作者的思想感情。

五、阅读【甲】【乙】两文,回答问题。

【甲】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19.解释下面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日光下澈.
(2)悄怆
..幽邃
(3)泉水激.石
(4)百叫无绝.
20.翻译下面的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21.【甲】【乙】两文中画线的句子都描写了水,分别突出了水什么特点?各从什么角度描写的?
22.【乙】文中作者抒写了“莺飞戾天者”和“经纶世务者”看到富春江奇异景色后的感受,【甲】文中也写了作者在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的感受,试比较他们写这些感受的目的有什么不同?
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
..,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与施从事书
吴均
故鄣县东三十五里,有青山绝壁干天孤峰入汉,绿嶂百重,清崖万转。

归飞之鸟,千翼竞来;企水之猿,百臂相接。

秋露为霜,春萝被径。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信①足荡累②颐物,悟衷③散赏。

(有改动)[注释]①信:真,确实。

①荡累:消除疲劳。

①悟衷:内心领会。

衷,内心。

23.下面对《与朱元思书》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从流飘荡,任意东西”是自己内心在官场中无法把握方向的折射。

B.“千丈见底”“直视无碍”,以正侧面描写极言水之清澈,照应“异水”。

C.“望峰息心”“窥谷忘反”,美景令人忘却世俗功名,点明主旨,意境高远。

D.此文风格简淡清新,文辞隽永,语言如诗,情景皆美,属骈文山水佳作。

24.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
25.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

(2)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26.《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均出现了“猿”和“鸟”,分别说说它们在这两篇文章中的作用。

27.郑振铎称吴均的《与朱元思书》《与顾章书》《与施从事书》,此“三书”“皆为绝妙好辞,能以倩巧之语,状清隽之景”。

请你结合《与朱元思书》《与施从事书》的内容,谈谈吴均写景文章的特点。

七、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与朱元思书
吴均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乙】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①
王维
近腊月下,景气和畅,故山殊可过。

足下方温经,猥②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与山僧饭讫而去。

北涉玄灞,清月映郭。

夜登华子冈,辋水沦涟,与月上下。

寒山远火,明灭林外;深巷
寒犬,吠声如豹。

村墟夜舂③,复与疏钟相间。

此时独坐,僮仆静默,多思曩昔④,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春山可望,轻鲦出水,白鸥矫⑤翼,露湿青皋,麦陇朝雊⑥,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非子天机清妙者,岂能以此不急之务相邀?然是中有深趣矣!无忽!
因驮黄檗人往⑦,不一。

山中人王维白。

【注释】①裴迪:王维好友。

①猥:表示谦卑,我。

①夜舂(chōng):晚上用白杵捣谷(的声音)。

①囊(nǎng)昔:从前。

①矫:张开。

①朝雊(gòu):清晨雄鸡的鸣叫。

①因驮黄檗
(bò)人往:托运送黄檗药的人给你捎信。

28.请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
29.古人写景不光有形有色,还有声。

请翻译和仿照示例进行赏析。

(1)甲文句子: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翻译:
赏析:此起彼伏的蝉声和猿声既反衬了山间的静寂,又让人感受到了自然生命的欢乐律动。

(2)乙文句子:深巷寒犬,吠声如豹;村墟夜舂,复与疏钟相间。

翻译:①
赏析:①
30.小语和小文关于【甲】【乙】两文展开了讨论:
小语:吴均和王维都擅长写景抒情。

“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一句寄寓着作者(1)的思想感情。

《山中与裴秀才迪书》一文中是否也寄寓着同样的情感?请试着帮我分析一下吧。

小文:(2)
八、阅读文章,完成后面问题。

【甲】
记承天寺夜游
A.A B.B C.C D.
32.下列句子中,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A.念/无与为乐者B.盖/竹柏影也
C.经纶世/务者D.有时/见日
33.以下摘录自小语的课堂笔记,其中有一处笔记有误,请你找出来()
A.《与朱元思书》是一篇骈文,骈文起源于汉魏,形成于南北朝。

语言上的特点:(1)在语句上讲究骈偶和“四六”。

(2)平仄相对。

(3)用词多用典和藻饰。

B.乙文“水皆缥碧,千丈见底。

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只运用了正面描写,写出了江水清澈透明的特征,表达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C.“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可看出作者是不假思索,“怀民亦未寝”则显示出两人“心有灵犀”,“相与步于中庭”表现了两人关系甚笃。

“竹柏影”间接地表现了两人的情谊深厚。

“但少闲人如无两人耳”更直接表明了两人志同道合。

D.《记承天寺夜游》的作者是北宋的苏轼,《与朱元思书》标题中的“书”是书信的意思。

34.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下面句子的意思。

①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①争高直指,千百成峰。

35.小语读“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一句时,发现该句无一字写月,却处处写月,堪称写月的传神之笔,请你帮助她做好赏析式批注。

参考答案
1.既/素重/幽居/遂/葺宇/其上。

2.向东或向西尽想到向来,一向3.示例:第(2)句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4.吴均平息功名利禄之心,不为愿“世务”所累,远离官场污浊,隐居于山林之中;苏轼被贬,豁达面对仕途坎坷,甘心做一个在山水间流连忘情的“闲人”。

正是因为他们拥有了孔子所说的仁者、智者的情怀,才能欣赏领悟到山川风物的灵秀之美。

5.(1)跟、随。

(2)远(3)冲击,撞击6.横斜的树枝遮蔽了天空,即使在白天,林间也昏暗如黄昏;稀疏的枝条交相掩映,有时还能见到阳光。

7.(1)叫(2)修(答成筑、造等相近的意思亦可)8.山谷所资/于斯已办/仁智之乐/岂徒语哉9.两文均抒发了作者热爱大自然、寄情山水、淡泊名利和避世隐退的思想感情。

【言之有理即可】
10.C 11.D 12.(1)泉水冲击着岩石,发出泠泠的响声;美丽的鸟儿互相和鸣,叫声嘤嘤,和谐动听。

(2)千万只回归的鸟,争相飞来;上百只喝水的猿猴,手臂相接。

13.视觉和听
觉热爱自然山水
14.奔:飞奔的马。

作:发出。

勒:约束,阻止。

设:着,涂。

15.C 16.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17.①(那些)治理政务的人,看到(这些幽深的)山谷,就会流连忘返。

①这种快乐(只能)留下来给山中的僧人和游览的客人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庸俗的人说呢?18.寄情山水、热爱山水,欣赏大自然之美,洗掉内心的尘垢,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净和独立的人格、情操;但又流露出一种避世、避俗的心态。

19.(1)穿透(2)使……凄凉(3)冲击,撞击(4)停止、消失20.(1)(泉水)曲曲折折,(望过去)一段看得见,一段又看不见。

(2)美丽的鸟相互和鸣,鸣声嘤嘤,和谐动听。

21.水的特点:[甲]清澈(或:清):[乙]清澈(或:清)和湍急(或:急)。

描写角度:[甲]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乙]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相结合(或: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22.乙文中作者看到富春江景色后产生“望峰息心”和“窥谷忘反”的感受,以此烘托出山水景物的魅力,表现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

甲文作者看到小石潭的秀美景色后,产生“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之感,以此抒发自己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情。

23.A 24.①向东或向西①奔跑的骏马①向高处远处伸展25.(1)看到这些雄奇的山峰,那些极力攀高的人就平息了自己热衷于功名利禄的心。

(2)风雨交加,天色昏暗,只有雄鸡还在啼叫不止。

26.《与朱元思书》中的“猿”和“鸟”增加了景物的声音,生动描写出了山间幽静美妙,和谐悦耳的天籁(或反衬山间的寂静);《与施从事书》中的“猿”和“鸟”使文章与前文一起构成有静有动、动静结合的描写,给山水增添了蓬勃的活力。

27.①语言以四字句为主,间有五字句、六字句,句式整齐且多用对仗;①富有音韵和意蕴之美,描摹风景准确生动,传神写意;①多视角、多感官描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①在写景中抒发自己对山水的热爱,表现自己热衷于在山水中找到心中的愉悦,消除官场琐事的烦恼,流露出作者对名利鄙弃淡漠的心境。

28.猥不敢相烦/辄便往山中/憩感配寺29.蝉长久不断地鸣叫,猿猴的叫声也长久没有消失深巷中的狗叫声像豹叫一样;夜晚村子里传来舂米声,又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

狗叫声、舂米声与稀疏的钟声相互交错,既写出了山中冬夜的寂静幽深,又让人感到宁静、孤独。

30.劝友人放下争名夺利之心(对争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又赞美了富春江的美丽景色示例一:同样。

从乙文中“辋水沦涟,与月上下”和
“当待春中,草木蔓发……”等描写景色的句子可以看出王维像吴均一样对自然风光都有着浓厚的兴趣(对奇山异水有着很高的审美情趣)(都赞美了山水美景)。

示例二:不一样。

从乙文中“多思睘昔,携手赋诗,步仄径,临清流也。

”“斯之不远,倘能从我游乎?”等内容可以看出王维在对景思友(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希望友人和自己一起观赏美景)这是这封信的本旨,没有表达出对追名逐利的官场的鄙视。

31.B 32.C 33.B 34.①哪一夜没有月光?哪里没有竹子和柏树?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的闲人罢了。

①(山峦)笔直地向上,直插云天,形成了无数的山峰。

35.【任一角度即可】①比喻修辞。

把皎洁的月光比作清澈的池水,把竹子和柏树的影子比作水草,生动逼真地写出了月光的皎洁明亮,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清幽宁静的妙境界。

①正侧面描写相结合。

“积水空明”正面写出月光的澄澈透明,“藻、荇交横”写出竹柏倒影的清丽淡雅,侧面烘托月光的澄澈,二者结合营造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

①动静结合。

“积水空明”写出月光澄澈透明的静谧之美,“藻、荇交横”则具有水草摇曳的动态之美。

整个意境静中有动,动中愈见其静,点染出一个空明澄澈、疏影摇曳、似真似幻的美妙境界,表现了苏轼醉情月景、超凡脱俗的雅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