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笔算乘法(不进位)》优质课公开
课课件、教案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第46页例1)
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直观演示和合作交流,了解两位数乘以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理论,掌握笔算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的计算过程,体会用第二个乘数十位上的数乘第一个乘数得多少个“十”,乘得的数的末位要和乘数的十位对齐的道理。
3、通过动手操作、小组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小组合作的习惯。
学情分析:
本节课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掌握两位数乘整十数,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重点难点:
1、用十位上的数去乘时,所得积的末尾数要和十位上的数对齐。
2、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不进位)笔算算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导入:学习数学离不开计算,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依然跟计算有关。
2、课件出示本节课课题: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
师板书:笔算乘法。
3、师:首先我们一起来回顾之前学过的知识,看屏幕,课件出示:
(1)口算
14x2 15x6 24x10 12x10 45x10 27x10 78x10 69x10
生齐答,师问:后面几题怎么越算越快呀?
(2)结合竖式,说说笔算的计算方法。
(学生说自己的计算方法,课件演示)
老师:谁能根据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告诉我们如何把多个数字乘以一个数字?(多位数按一位数纵向计算,用一位数依次乘以多位数的每一位上的数,位数对齐,从个位数开始。
)
设计意图:通过对旧知识的复习,明确竖算的注意事项,为知识转移做铺垫。
二、探究新知,理解算理
1、课件出示教材第46页例1主题图,学生发现数学信息,列算式14x12=。
老师:你为什么用乘法?你怎么想呢?(课件显示14套书,12套依次出现。
)12套书的总数是多少?(十二十四是什么?)
2、师:这个算式跟我们之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学生可能的回答:不能用口算很快说出答案等)。
你能估算出
14x12大约等于多少?(生140本或120本)那么你认为准确结果比我们刚才估计的结果大还是小呢?为什么?
3、师:接下来我们要想办法算出14x12的准确得数,怎样算呢?如果我们把每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就出现了这样的点子图,那你能不能在这个点子图上分一分、算一算,转化成你学过的知识求出一共有多少本书呢?拿出你的点子图,用尺子水彩笔在上面分一分再算一算。
4、学生独立思考,操作,列式;组内交流方法。
5、汇报展示学生的思考过程,其他同学对汇报的想法进行评价、质疑。
6、(课件集中展示学生的几种不同分法)
师:刚才同学们开动脑筋想出了很多办法都算出14x12=168,,虽然每种分法不同,但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你观察到了吗?小组交流一下这些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先分后合),为什么要“先分”分的目的是什么?(数变小了,就会算了。
“分”了以后就把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分成了两位数乘一位数,也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来解答了等)
设计意图:有效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使全体学生都在探索、交流中体会“先分后合”的解题思路。
7、师:刚才同学们利用点子图算出结果都是168本,你最喜欢哪种算法呢?为什么?
8、师:我也喜欢这种算法,(课件出示把12分成10和2的分法)因为这种方法不仅简便,而且还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所有的两位数乘两位数都能这样算,还能把这样分的过程用竖式表示出来,有谁知道竖式怎样算吗?(生说师板书竖式)
9.结合竖式和点阵图找出竖式中28的位置和140的位置(课件分别闪现两个数字的地方)。
让学生说说谁是28的积,书的数,谁是140和168的积,几本书的书。
10.老师:概念图在我们的学习过程中有多重要?既沟通了新旧知识的衔接,又让我们明白了垂直计算的道理。
现在,你能告诉我们如何计算一个两位数乘以一个两位数的竖线吗?首先是什么?又是什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吗?(群组通信)
设计意图:借助于点阵图的可视化模型,搭建起算术与算法之间的桥梁,让学生直观地理解竖算的道理,有效地突破了乘积的最终数要与十位上的数对齐的难点。
三、巩固新知,灵活运用。
师:下面看看我们是不是掌握了竖式的计算方法。
(学生独立在练习纸上完成)
1、教材第46页的“做一做”(把你认为需要特别注意的地方描粗描重,生说说计算过程)
2、比一比,赛一赛(选一题说说计算过程,展示学生的错误,纠正。
)
四、拓展延伸,梳理总结。
1、填一填
2、这节课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多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我在设计时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一、充分利用点子图,沟通算理与算法的联系
本课的重点和难点是让学生在第二部分中体验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乘法的顺序和乘积的书写位置,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
教学中,我充分利用点子图直观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数学活动自己去探究、去寻找正确的方法,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
帮助学生很好地理解算理与算法的关系,使学生在直观的点子图中理解笔算的每一步的意义,感悟计算的道理,使枯燥的算理算法教学有了生机,如在点子图中找出竖式第一层积28和第二层积140在点子图中的位置,然后课件分别闪动28与140的位置,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加深了对算理与算法的理解,明白了方法背后的道理,在探究和兴趣中理解了算法和算理。
二、处理好算法多样化与优化的关系
教学中,在组织交流14x12的多种算法时,首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把想法体现在点子图中,在上面分一分,再算一算,对应着点子图,对不同的算法进行比较、归纳和分类,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的学习习惯。
让学生自己到讲台说出自己的想法,使学生体会这些方法的共同点(先分后合)和解题的策略,使学生体会不同方法的优劣,培养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优化意识。
在学习竖式计算方法时,在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的基础上,根据学习提示,再组内交流,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充
分展示学习的思路,学生在交流中学会吸收,学会欣赏,学会评价。
使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
真正自己领悟数学知识,掌握数学技能。
通过这节课的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
同时渗透了数学中常用方法的转化,通过实践发现效果还可以。
我觉得这种计算教学课后面应该有实践课,对学生熟练掌握算法很有帮助。
在教学中,还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如书写的规范性、计算的准确性、计算后的检查等。
我认为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老师对每一个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指导和要求,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性。
当然,没有一堂课是完美的,本堂课的教学,教学语言还可以更简洁些,更富有激励性些,在今后的教学中,要对各环节进一步整合,让课堂显得更加从容。
点评: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的教学内容,本节课,老师充分落实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注重算法忽视算理的教学模式,力求借助数学模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教师本节课借助点子图这个直观模型,架起算理与算法之间的一座桥梁,使学生能够直观的感悟计算的道理,在开始的时候,学生根据题意列出乘法算式之后,课件显示点子图,让学生把一本书看作一个点子,显示每行14个点子共12行,然后教师让学生拿出点子图,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在图上分一分,算一算,求出一共有多少本。
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发现不同的分法,教师在充分留给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空间之后,引导学生交流汇报,体验验证方法的多样化的同时,使学生在交流汇报的过程中,找到这些多种多样的计算方法背后隐藏的共同特点应该是“先分后合”,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这个新知识转化为两
位数乘一位数或者是一位数乘一位数的旧知识,从而使学生掌握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
随后教师让学生试着用竖式进行计算,再让学生全班进行交流。
在这个交流汇报的过程中,老师又引领学生,将竖式与点子图进行沟通,看看点子图的分法怎样用竖式体现出来的。
此时学生的思考又从无意识的分一分,算一算,达到了有意识的思考的过程。
这时学生的思考过程,进行了一次飞跃。
此时的学生将竖式计算过程与点子图相对比,在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在自主探索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引领学生由简单的会计算这个层次转向深入理解每一层积所蕴含的意义。
此时的学生才是由掌握算法而转向真正理解算法背后的算理。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我们教师要从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出发,带领学生不断探索发现,让学生不仅知道它是什么,而且知道它为什么。
在课堂上,思维导图的使用价值在不断扩大。
思维导图的模型为学生创造了交流和想象数学的机会,给枯燥的计算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让计算课堂成为学生们向往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