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爱莲说》知识点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号濂溪,谥元元公,北宋(朝代)哲学家。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

(2)“说”是古代一种文体,既可以说明、记述事物,又可以发表议论,偏重于议论说道理,“爱莲说”就是谈谈爱莲花的道理。

(3)课文主要运用了咏物言志的手法,通过对莲的形象和品质的描写,赞美了莲花坚贞的品格,委婉地批判了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世态,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二、字词句式
1、重点实词
水陆草木之花之:结构助词,的
可爱者甚蕃可爱:值得怜爱。

可:值得。

甚:很。

蕃:多。

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唯独。

自李唐来自:从。

李唐:唐朝。

来:以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予:我。

独:唯独。

出:生长出来。

之: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而:表示转折关系,可是。

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清:水清涟:有微波。

清涟:清水。

而:却。

妖:美丽而不庄重。

中通外直中:内部。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的样子。

不蔓不枝蔓:动词,生枝蔓。

枝: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香:香气。

远:远播。

益:更加。

清:清香。

亭亭净植亭亭:耸立的样子。

净:洁净。

植:树立。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可:可以。

远:在远处。

观:观赏。

而:却。

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句末语气词,这里指当于现代汉语的‘‘啊’’‘‘呀’’,助词。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予:我。

谓:认为。

之:结构助词,的。

隐逸:隐隐居
花之君子者也君子:品德高尚的人。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噫:感叹词,相当于现在的“唉“。

之:语气助词,的。

爱:爱好。

后:以后。

鲜:少。

闻:听说。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之:的人。

同:相同,一样。

予:我。

者:的人。

何:什么。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宜:当然。

众:多。

矣:了。

2、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古义:竖立今义:栽种
宜乎众矣古义:应当今义:合适
3、一词多义
之水陆草木之花(助词,的)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不译。

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可可爱者甚蕃(值得,十分)不可亵玩焉(可以)
4、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蔓,名次用作动词,横生藤蔓;枝,名次用作动词,旁生枝茎)
香远益清(远,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到处: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5、文言句式
①判断句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者也”表判断)
①省略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了介词“于”)
三、理解性默写
(1)《爱莲说》以花喻人,托物言志。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表现莲花的纯洁质朴,喻君子的洁身自好;“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呈现莲花的体态正值,喻君子的行为方正;
“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反映莲花的端庄美好,喻君子的志洁行廉。

(2)全文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中心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3)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的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爱莲说》一文中写莲花形象品质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爱莲说》中比喻君子既不与恶浊世风同流合污,也不孤高自诩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涟而不妖。

(5)“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的原因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6)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的句子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7)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他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8)语含讥讽,表现对世俗鄙夷之情的句子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9)《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0)《爱莲说》一文中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意不敢侮的句子是亭亭净直,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四、相关试题
9.“莲之爱,同予者何人”一句照应上文一句,这一句透露出作者怎样的感叹?
答案:予独爱莲;慨叹当时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太少。

10.《爱莲说》写菊和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运用衬托的写法,突出了莲的高尚情操。

写菊是从正面衬托莲,写牡丹是从反面衬托莲。

换句话说用隐士从正面衬托君子,用富贵者从反面衬托君子。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君子”是怎样的人?
答案:具有不慕富贵名利、洁身自好的高尚品德的人。

(或君子的美好形象: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正直不苟,豁达大度,不慕名利,洁身自好。

)(答出两点即可)
12、写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甚爱牡丹”有什么作用?
答案:用陶渊明“独爱菊”和世人“盛爱牡丹”衬托作者的“爱莲”,表现了作者高洁的品质。

(意思相近即可)
13、文章三次用菊和牡丹衬托莲,各有什么作用?
答案:以菊作正衬,以牡丹作反衬,突出了莲不同流合污,不孤高自许,通达事理,行为端正,美名远扬,志洁行廉,仪态端庄的品质。

14、《爱莲说》中爱菊、爱莲、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分别是什么?
答案:爱菊代表的人生态度是陷居避世;爱莲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高洁品格、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爱牡丹代表的人生态度是追求功名利禄。

15、从作者对莲花的喜爱中,你看到了作者怎样的追求?
答案:追求高尚情操,正直人格。

16、从上下文连贯的角度看,第二段结尾句“牡丹之爱。

宜乎众矣”应放在“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的前面,作者将它放在结尾的目的是引人注意和思考,突出作者的写作目的。

17、短文赞扬莲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贵品质,实则是作者思想情怀的抒发,可现实生活中,有人
却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对这两种观点,你是怎样看待的?请简述理由。

答案:在个人与环境的问题,最重要的是个人修养及操守,对事物的把持。

周围,外在的环境会对个人有影响,但不是绝对影响。

个人的态度才是核心。

18、人们以“出淤泥而不染”来形容某人的高贵品质。

在当今社会,人们又以“入淤泥而不染”来评价其高洁,可谓精妙传神。

试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这里只将“出”改为“入”,表达的是两种不同的境界。

后者表明深入淤泥而不染且高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