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九中学2024年高三(最后冲刺)生物试卷含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年高考生物模拟试卷
考生请注意:
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
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将生长状况相同的完整胚芽鞘均分成①②③三组,处理方式如图所示。
三组均在适宜条件下水平放置,—段时间后观察弯曲情况。
实验结果为①③组背地弯曲生长,②组水平生长。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能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
B.②组云母片阻止了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C.①③组胚芽鞘背地弯曲生长不能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
D.①组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
2.某生物兴趣小组发现一种植物的三对相对性状:紫花(A)与白花(a)、高茎(B)与矮茎(b)、圆粒(D)与皱粒(d)。
现用一植株甲与白花矮茎皱粒(aabbdd)植株杂交得到F1,然后对F1进行测交,得到F2的表现型及比例为紫矮皱∶白矮皱∶紫矮圆∶白矮圆=3∶3∶1∶1。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亲本中植株甲的表现型为紫花矮茎圆粒
B.由题意可判断三对基因独立遗传
C.F1的基因型为AabbDd,产生的基因型为AbD的配子所占比例为1/4
D.若让F2中的紫矮圆植株自交,则子代的花色全为紫色
3.2019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三位科学家,以表彰他们在揭示细胞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机制方面所做的贡献。
在低氧条件下,细胞内的缺氧诱导因子(HIF)会促进缺氧相关基因的表达,使细胞适应低氧环境;在正常氧浓度条件下,HIF会被蛋白酶降解。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HIF需用双缩脲试剂水浴加热,可见到紫色络合物
B.氧气充足条件下,HIF可在溶酶体被水解酶降解
C.低氧环境下,葡萄糖进入线粒体,可以被分解为乳酸
D.人体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HIF减少,细胞能更好地适应低氧环境
4.古代家庭酿酒的具体操作过程:先将米煮熟,待冷却至40℃时,加少许水和一定量的酒酿(做实验是用酵母菌菌种),与米饭混合后置于一瓷坛内(其他容器也可),并在中间挖一个洞,加盖后置于适当的地方保温(30~40℃)12h即成。
下
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
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无氧呼吸
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
D.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
5.切除幼年小狗的甲状腺后,小狗发生的生理变化正确的是()
A.TSH的分泌减少B.小狗脑的发育迟缓
C.小狗的耗氧量上升D.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提高
6.在退化荒丘上建成的塞罕坝林场是我国荒漠化治理的典范。
为更好的管理、利用林木资源,科研人员研究了不同砍伐强度对塞罕坝林场落叶松人工林的林木生物量(某一时刻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总量)的影响,结果如表所示。
据表分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适度砍伐可以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
B.该表格信息还不足以反映出砍伐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C.人工林的恢复力稳定性要比自然林的恢复力稳定性差很多
D.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9分)杂交水稻生产技术是我国现代农业研究的一项重要成果,使我国的水稻产量得到大幅度提高,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1)具有相对性状的水稻纯合子杂交,研究者根据F1、F2的表现型及比例可作出的判断包括___________,以及通过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
(2)1970年袁隆平团队在水稻(野生型)中发现了一株雄性不育植株(雄蕊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正常,接受外来的正常花粉能受精结实)。
通过分析下图所示的杂交实验,研究者发现该雄性不育性状是由细胞质基因和
细胞核基因共同控制的。
上述杂交中子代的细胞质基因均由母本提供。
用S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
用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
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基因,细胞核中r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
其他类型的基因组合均为雄性可育。
通过杂交一可生产杂交种子(利用雄性不育株生产可育的F1种子,供生产使用);通过杂交二可用来繁殖不育系(每年繁殖出基因型相同且雄性不育的植株)。
请以遗传图解的形式写出杂交一和杂交二的亲本及F1的基因型(不要求写配子基因型)。
__________________
(3)研究发现细胞质S基因(在线粒体DNA上)编码的蛋白质阻碍水稻花粉发育而导致雄性不育,而R基因能够消除S基因对花粉发育的不利影响。
为研究其中的机制,分析了不同基因型水稻的线粒体不育基因表达情况,结果见下表:
根据表中结果,从R基因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S表达的角度,解释R基因恢复育性可能的机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10分)酶是细胞合成的生物催化剂。
随着科技的发展,酶已走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在工业生产果汁时,常常利用果胶酶破除果肉细胞壁以提高出汁率。
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一类酶的总称,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至少写出两个)等。
(2)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_______________的洗衣粉。
对于衣服上的血渍或奶渍,清洗时不能使用开水,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3)酶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_______________来表示。
影响酶活性的外界条件包括pH、
_______________等。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是否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如需要如何设
置?_______________。
(4)工业生产中,若把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以被反复利用。
一般来讲,酶更适合采用_______________和物
理吸附法固定化。
9.(10分)神经细胞间兴奋的传递依赖突触。
无脊椎动物枪乌贼的星状神经节具有巨大的化学突触结构(巨突触),可用微电极来记录突触前动作电位和突触后电位变化(如图1)。
以下是关于递质释放机制的相关研究。
(1)在图1中的突触结构中,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由突触前膜释放的________作用于突触后膜的________,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河豚毒素(TTX)是一种钠离子通道阻断剂。
用TTX处理突触前神经纤维,然后每隔5min施加一次刺激,分别测量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的电位变化,结果如图2。
推测TTX导致突触前和突触后神经元电位发生变化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在上述实验过程中,研究者检测到,在使用TTX后突触前膜处的Ca2+内流逐渐减弱,由此推测“突触前动作电位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Ca2+浓度来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
研究者利用图1所示标本进行如下实验,获得了支持上述推测的实验结果。
实验材料:BAPTA ——是一种Ca2+螯合剂,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是一种缓冲液,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强紫外线不影响正常神经纤维兴奋。
实验过程及结果:
第一组: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先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之后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二组: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实验过程)。
实验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0分)干扰素是一种淋巴因子,可用于治疗病毒感染和癌症。
科学家利用大肠杆菌生产人体干扰素的操作过程如下,请回答:
(1)大肠杆菌常被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因其具有_______特点。
在人体淋巴细胞中获得干扰素mRNA后,经_______过程获得干扰素cDNA。
如果用人体发育某个时期的mRNA获得多种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体叫做_______。
(2)请举出在生物体外重复②③④过程进行DNA克隆和体内DNA复制的两点不同之处_______ 、_______。
(3)在利用甲、乙获得丙的过程中,常用两种限制酶同时切割甲和乙,避免发生_______,而获得更多的重组质粒。
将重组质粒导入大肠杆菌之前,需用Ca2+处理,使细胞处于_______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
完成导入一段时间后,从大肠杆菌细胞中提取蛋白质,采用_______技术进行检测,若有杂交带出现则表明干扰素基因成功表达。
11.(15分)某生态农场遵循“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推行生态农业发展模式,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流经该生态农场的总能量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构建生态农场的实践意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生态农田中的蝗虫、螳螂、青蛙之间相互传递着大量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________的作用。
(3)除沼渣和粪尿等外,管理者还需向生态农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其原因是
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B
【解析】
本题考查生长素的作用特点、运输方向等知识点,解题要点是对生长素相关实验的理解和分析。
【详解】
A、根据②③两组云母片插入位置不同,②组水平生长,说明没有发生生长素的横向运输,③组背地弯曲生长是生长素发生横向运输所致,因此该实验能够证明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发生在胚芽鞘尖端,A正确;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指从形态学的上端运输到形态学的下端,②组能水平生长说明云母片没有阻止生长素的极性运输,B错误;
C、生长素的两重性是指高浓度抑制生长,低浓度促进生长的现象,而①③组胚芽鞘均能生长,没有体现生长素的两重性,C正确;
D、根据实验遵循的对照原则,①组没有任何处理属于对照组,②③组均属于实验组,D正确;
故选B。
[点睛]生长素作用的易错点:1.探究胚芽鞘生长的实验中,长不长看有无生长素,弯不弯看生长素分布是否均匀;2.生长素两重性分析的误区:抑制生长不等于不生长;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可体现两重性,生长较慢处的生长素浓度<生长较快处的生长素浓度则不能体现两重性,只能表明低浓度促进生长。
2、A
【解析】
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测交实验能够根据后代的表现型和比例确定亲本的基因型以及产生的配子的种类和比例。
【详解】
A、由于F1测交所得F2中紫矮皱∶白矮皱∶紫矮圆∶白矮圆=3∶3∶1∶1,即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3∶1∶1,去掉配子abd可以得到F1的配子及比例为:
Abd∶abd∶AbD∶abD=3∶3∶1∶1,因此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由F1的基因型可推知亲本植株甲的基因型为AAbbDd表现型为紫花矮茎圆粒,A正确;
B、根据题意及上述分析,在亲本与子代中只存在矮茎纯合子,只能确定紫花(A)与白花(a)、圆粒(D)与皱粒(d)这两对基因独立遗传,不能确定基因B、b与基因A、a,D、d的位置关系,因此无法确定三对基因是否独立遗传,B 错误;
C、根据F1测交所得F2中紫矮皱∶白矮皱∶紫矮圆∶白矮圆=3∶3∶1∶1,即
Aabbdd∶aabbdd∶AabbDd∶aabbDd=3∶3∶1∶1,去掉配子abd可以得到F1的配子及比例为:
Abd∶abd∶AbD∶abD=3∶3∶1∶1,因此可推知F1的基因型为AabbDd和Aabbdd,C错误;
D、根据题意,F2中的紫矮圆植株的基因型为AabbDd,因此该植株自交会发生性状分离,D错误。
故选A。
【点睛】
本题的突破口在于测交比例的灵活运用。
利用测交后代的表现型及基因型的比例,逆推出相关配子的类型及比例,进而确定亲代的基因型。
3、B
【解析】
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正常氧条件下,HIF相关酶的作用下被降解;而在缺氧条件下,HIF通过核孔进入细胞核内,促进EPO 基因的表达,而使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增加,使得细胞适应低氧环境。
【详解】
A、HIF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反应不需要水域加热,A错误;
B、题干信息显示“在正常氧浓度条件下,HIF会被蛋白酶降解”,溶酶体题含有多种水解酶,可水解HIF,B正确;
C、葡萄糖在细胞质基质中被分解为丙酮酸,不进入线粒体,C错误;
D、人体持续进行剧烈运动时细胞产生的HIF增加,以更好地适应低氧环境,D错误。
故选B。
4、B
【解析】
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反应式比较如表所示。
【详解】
A、在中间挖一个洞的目的是增加透氧性,保证酵母菌在开始生长时有足够的O2进行有氧呼吸,A正确;
B、在家庭酿酒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水,这些水主要来源于有氧呼吸,B错误;
C、发酵过程中,随着O2逐渐减少,有氧呼吸逐渐被抑制,无氧呼吸逐渐增强,C正确;
D、酒酿中含有酵母菌菌种,若米饭中加入的酒酿不足,酵母菌数量太少,则结果可能是不能得到酒精,D正确。
故选B。
5、B
【解析】
甲状腺激素调节过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
促甲状腺激素随血液运输到甲状腺,促使甲状腺增加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
血液中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又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分泌相关激素,进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
【详解】
甲状腺激素可以促进代谢活动;促进生长发育(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切除幼年小狗的甲状腺后,甲状腺激素减少,小狗脑的发育迟缓,好氧量上升,神经系统的兴奋性降低,通过负反馈调节,使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6、C
【解析】
表格分析:随砍伐强度的增加,生物量不断增加;在同一砍伐量情况下,随着年限的增加,生物量也逐年增多。
【详解】
A、由表格数据可知,适度砍伐可以提高生物量,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统一,A正确;
B、表格中的信息砍伐强度最大是3.06%,所以还不足以反映出砍伐强度与生物量之间的关系,B正确;
C、人工林群落结构比自然林简单,所以抵抗力稳定性低,但恢复力稳定性高,C错误;
D、各龄组的林木生物量在一定范围内随砍伐强度的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随着砍伐强度的增加而生物量不断增加,D 正确。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群落的稳定性的知识,重点是考生需要结合表格中的数据分析出砍伐强度和生物量之间的关系。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
7、通过F1的性状表现可以判断性状的显隐性,通过F2 的性状分离比,初步推测性状受几对基因控制
R1不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
的转录, 但抑制不育蛋白的产生或积累;R2抑制不育基因的转录,或在转录后降解不育基因的mRNA;R1、R2基因的共同作用抑制了不育基因的表达,使育性恢复正常。
【解析】
1、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2、基因分离定律和基因自由组合定律适用于细胞核遗传。
【详解】
(1)具有相对性状的水稻纯合子杂交,可以通过F1的性状表现判断性状的显隐性,并通过F2 的性状分离比,初步推测性状受几对基因控制,以及通过比较正、反交结果可推断控制该性状的基因是否位于细胞核中。
(2)分析题中信息:用S 表示细胞质不育基因,N 表示细胞质可育基因。
用R(R1、R2)表示细胞核中可恢复育性的基因,其等位基因r(r1、r2)无此功能。
只有当细胞质中含有S 基因,细胞核中r 基因纯合时,植株才表现出雄性不育性状。
综上可知,基因型为S(r1r1r2r2)的个体表现为雄性不育性状(雄蕊异常,不能产生有功能的花粉;雌蕊正常,接受外来的正常花粉能受精结实),在杂交中可用作母本;其他类型的基因组合,如:N(R1-R2-)、N(r1r1r2r2)、S(R1-R2-)等均为雄性可育。
想要通过杂交一得到可生产的杂交种子,即利用雄性不育株S(r1r1r2r2)生产可育的F1 种子,供生产使用,则应选用的杂交组合为S(r1r1r2r2)♀×N(R1R1R2R2)♂;通过杂交二用来繁殖不育系,每年繁殖出基因型相同且雄性不育的植株,即纯合的雄性不育植株S(r1r1r2r2),应选用的杂交组合为S(r1r1r2r2)♀×N(r1r1r2r2)♂,可知杂交过程如下:
(3)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可知,S(R1R1r2r2)与S(r1r1r2r2)相比,不育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相同,但不育基因编码的蛋
白质减少,说明R1不影响线粒体不育基因的转录, 但抑制不育蛋白的产生或积累;S(r1r1R2R2) 与S(r1r1r2r2)相比,不育基因转录的mRNA含量和不育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均减少,说明R2抑制不育基因的转录,或在转录后降解不育基因的mRNA;S(R1R1R2R2) 与S(r1r1r2r2)相比,水稻育性恢复正常,说明R1、R2基因的共同作用抑制了不育基因的表达,使育性恢复正常。
【点睛】
本题难度较大,通过杂交水稻育性的内容,考查考生从题干中获取信息、设计遗传实验的能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要对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掌握全面,且对细胞质遗传和细胞核遗传有一定了解,能够进行知识迁移,用所学遗传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8、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脂酶酶制剂开水使血渍或奶渍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温度和酶的抑制剂需要设置,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就可以作为对照,即设置相互对照化学结合法
【解析】
果胶酶能够分解果胶,瓦解植物的细胞壁及胞间层,使榨取果汁变得更容易,而果胶分解成可溶性的半乳糖醛酸,也使得果汁变得澄清。
【详解】
(1)果胶酶是分解果胶的类酶的总称,包括多聚半乳糖醛酸酶、果胶分解酶和果胶脂酶等。
(2)加酶洗衣粉是指含有酶制剂的洗衣粉。
对于衣服上的血渍和奶渍,清洗时不能使用开水,因为开水可使血中的蛋白质变性而沉淀,难以清洗。
(3)酶反应速度可以用单位时间内、单位体积中反应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来表示。
影响酶活性的外界条件包括pH、温度和酶的抑制剂等。
在探究温度或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需要设置对照实验,不同的温度梯度之间或不同的pH梯度之间就可以作为对照,即设置相互对照。
(4)工业生产中,若把酶固定在不溶于水的载体上可以被反复利用。
一般来讲,酶更适合采用化学结合法和物理吸附法固定化。
【点睛】
使用加酶洗衣粉时,需要用温水洗涤,水温过高会导致酶失活,影响洗涤效果。
9、神经递质受体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解析】
1、突触的结构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
2、当神经末梢有神经冲动传来时,突触前膜内的突触小泡受到刺激,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结合,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变化,神经冲动从一个神经元传递到下一个神经元。
【详解】
(1)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后,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特异性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神经元兴奋。
(2)由于TTX作用于钠离子通道,阻断了Na+内流,导致突触前动作电位变化明显减弱,进而导致突触前膜递质释放减少或不能释放,使得突触后膜难以兴奋。
(3)第二组中,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发生结合,从而抑制神经递质的释放,因此注射BAPTA,接着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能检测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但是由于神经递质无法释放,不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第三组中,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笼锁钙”,然后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由于没有在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电刺激,因此检测不到突触前动作电位的发生,“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促进神经递质释放,故能检测到突触后电位的变化。
【点睛】
本题考查神经调节中兴奋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机理,该内容是高考中常考知识点,考查通过对题干和图片信息的分析,建立与教材知识的联系,来解决生物学问题的能力。
10、单细胞、繁殖快、遗传物质较少逆转录cDNA文库体外DNA克隆不需要解旋酶(高温变性解旋)DNA双链完全解开后再复制(不是边解旋边复制)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连接(质粒和质粒之间、目的基因和目的基因之间的连接)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抗原-抗体杂交
【解析】
基因工程是在分子水平上对基因进行操作的复杂技术,是将外源基因通过体外重组后导入受体细胞内,使这个基因能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翻译表达的操作。
基因工程四步骤包括:目的基因的获取、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目的基因的检测与表达;
分析题图可知,过程①表示逆转录;过程②表示PCR中的变性阶段,使模板DNA变为单链;过程③表示PCR中的退火和延伸阶段,使引物和模板DNA结合形成新的DNA;过程④表示新合成的DNA继续作为模板DNA参与复制扩增;
【详解】
(1)大肠杆菌因其具有单细胞、繁殖快、遗传物质较少的特点被用作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mRNA经过反转录可以获得cDNA;如果用人体发育某个时期的mRNA获得多种cDNA片段,与载体连接后储存在一个受体菌群中,这个受体菌群体叫做cDNA文库;
(2)②③④表示PCR技术的DNA克隆,与体内DNA复制相比,体外DNA克隆不需要解旋酶,而是利用高温变性解旋;DNA克隆是将DNA双链完全解开后再复制,而不是边解旋边复制;
(3)常用两种限制酶切割DNA片段和质粒的目的是防止质粒和目的基因的自身连接;用Ca2+处理大肠杆菌是为了使其能吸收周围环境中的DNA分子的生理状态,称为感受态细胞;导入目的基因并提取蛋白质后,采用抗原-抗体杂交技术检测目的基因的表达。
【点睛】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过程以及PCR体外DNA克隆技术的流程。
要求学生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并且结合题干与题图所示的信息分析各个操作流程,同时掌握检验目的基因表达的各项方法和检验对象。
11、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饲养场中的能量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农产品输出会带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粪尿等不足以将元素都归还农田,因此需要施用化肥以维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平衡
【解析】
1、生态农业:是按照生态学原理和经济学原理,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成果和现代管理手段,以及传统农业的有效经验建立起来的,能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现代化农业。
2、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物质循环再生原理(如无废弃物农业)、物种多样性原理(提高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生物与环境的协调与平衡,考虑环境容纳量)、整体性原理(考虑自然系统、经济系统和社会系统的统一)、系统性和工程学原理(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考虑系统内部不同组分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改善系统功能的目的;系统整体性原理:实现总体功能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效果)。
3、该生态工程以沼气工程为中心,各类植物的秸秆用来生产饲料喂养畜、禽、鱼,人、畜、禽粪便作为原料生产沼气,沼渣沼液返还农田、鱼塘,体现了生态工程的物质循环再生原理。
该生态工程建设中,该生态系统把鱼塘、农田、饲养场等有机地组合在一起,优化了系统结构,遵循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
【详解】
(1)流经该生态农场的总能量指的是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和人工投入饲养场中的能量;从能量流动的角度分析,构建生态农场的实践意义是实现对能量的多级利用,从而大大提高能量的利用率。
(2)生态农田中的蝗虫、螳螂、青蛙之间相互传递着大量信息,这体现了信息传递具有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的作用。
(3)除沼渣和粪尿等外,管理者还需向生态农田施用一定量的化肥,才能使其正常运转和长期发展,其原因是农产品输出会带走大量的元素,沼渣和粪尿等不足以将元素都归还农田,因此需要施用化肥以维持输出量与输入量的平衡。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考查生态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及营养结构,掌握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意义和信息传递的作用,能结合图中信息准确答题,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