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第二单元知识点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中学政治必修四其次单元学问点
2019中学政治必修四其次单元学问点
其次单元探究世界与追求真理
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
1.物质的含义?
物质是不依靠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2.为什么说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
(1)自然界是物质的。

(2)人类社会的产生、存在、发展及其构成要素,也具有客观的物质性。

(3)人的意识一起先就是社会的产物,它是在劳动中伴随着人和人类社会一起产生的。

因此,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3.如何理解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人是由古猿转化而来的;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人类社会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基本要素是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生产方式。

这三者都是客观的物质要素。

这些要素的客观性,集中体现了人类社会的物质性。

4.什么是运动?
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改变和过程。

5.物质和运动的关系?
①物质是运动的物质,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改变之
中。

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担当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物质和运动是不行分割的。

6.什么是静止?
辩证唯物主义所讲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状态。

它主要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说事物在它发展的肯定阶段和肯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发生改变;
二是说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或者说物体在肯定条件内没有进行某种特别的运动。

7.运动和静止的关系?
①区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改变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无条件的、永恒的和肯定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别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短暂的和相对的。

②联系:物质世界是肯定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
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肯定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

8.什么是规律?规律具有哪些特征?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的方法论要求是什么?
(1)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定的、稳定的联系。

(2)规律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
意志为转移的,它既不能被创建,也不能被歼灭。

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在其运动改变和发展的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规律。

(3)方法论要求:
①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需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反规律。

违反规律就会受到规律的惩处。

②在规律面前,人并不是无能为力的。

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相识和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第五课把握思维的奥妙
1.什么是意识?如何理解意识的本质?
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①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一切物质都具有的反应特性是人类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生物的反应形式,是人类意识产生的前提,人的意识是从动物的心理发展而来的。

(2)意识一起先就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

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更重要的还是社会发展的产物。

②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人脑结构的困难性和组织的严密性,确定了它具有产生意识的生理基础。

③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2.意识的能动作用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人能够能动的相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安排性,主动创建性和自觉选择性。

意识活动的主动性和创建性,是人能
够相识世界的重要条件。

②人能够能动的改造世界。

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整和限制作用。

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及其方法论要求?
世界观:
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确定意识。

即物质第一性,意识其次性。

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种特别物质的机能,是客观物质对象在人脑中的反映。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1、意识能够正确相识客观事物。

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意识一经产生就反作用于物质,加速或延缓客观事物的发展进程。

正确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能够推动人的实践活动顺当开展,从而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歪曲地反映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从而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
物质和意识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一方面要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依据客观事实确定我们的工作方针、安排方案等主观的东西,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另一方面,要充分重视和发挥意识的能动作用,重视精神的力气,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用正确的思想和科学理论指导人们相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反对两种错误倾向:
既要反对只承认物质确定意识,否认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又要反对片面地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否认物质的确定作用的唯心主义。

4.什么是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哲学依据是什么?
①就是做事情要敬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动身,经过调查探讨,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②哲学依据: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确定意识,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客观性、普遍性。

5.如何做到一切从实际动身,实事求是?
①要求我们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坚持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②要求我们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敬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要把高度的革命热忱同严谨踏实的科学看法结合起来。

第六课求索真理的历程
1.什么是实践?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

它有两层基本含义:①凡是实践,都是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对象的物质性活动。

②实践是一种干脆现实性活动,它可以把人们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2.实践具有哪些特点基本形式?
特点: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的特点。

基本形式:
①改造自然的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②变革社会的实践
③探究世界规律的科学试验活动。

3.实践和相识的辩证关系?
(1)实践是相识的基础。

①实践是相识的来源,②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相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相识的目的和归宿。

(2)相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正确的相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相识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则阻碍事物的发展。

4.实践是相识发展的动力,表现在哪些方面?
①相识产生于实践的须要;②实践的发展为人们供应日益完备的相识工具;③实践熬炼和提高了人的相识实力。

5.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相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正确的相识是与客观事物相符合的相识。

只有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比照的东西,才能检验主观相识与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①实践处于主观和客观的交汇点上;
②通过实践,人们可以把自己头脑中的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把指导自己实践的相识和实践所产生的结果加以比照,从而检验相识是否正确地反映了客观事物。

6.什么是真理?
真理是标记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7.如何理解真理是客观的详细的有条件的?
(1)真理是客观的。

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

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产生的多种不同的相识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相识,即真理只有一个。

真理面前人人同等。

(2)真理是有条件的。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假如超出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是详细的。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详细的历史的统一。

假如人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改变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是照搬照抄、生搬硬套,真理都会转化为谬误。

8.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
(1)世界观原理:相识具有反复性,相识具有无限性,从实践到相识,从相识到实践的循环是一种波浪式的前进或螺旋式的上升。

(2)方法论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相识和发觉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