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新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上册重点作家文学常识整理
一.作家文学常识
作家
郭沫若:原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
当代著名文学、史学界权威人士,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
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和中国历史学、考古学等领域享有崇高的地位。
在文学方面,被官方现代文学史教科书列为“鲁郭茅巴老曹”的第二位。
代表作诗集有《女神》、《瓶》等,戏剧有《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他是我国新诗的奠基人,是继鲁迅之后革命文化界公认的领袖。
闻一多:1899年11月24日-1946年7月15日),字友三,生于湖北省黄冈市浠水县,毕业于清华大学,中国近代爱国主义者,民主战士,中国民主同盟早期领导人。
1916年开始在《清华周刊》上发表系列读书笔记,总称《二月庐漫记》,同时创作旧体诗,并任《清华周刊》《新华学报》的编辑和校内编辑部的负责人。
1920年4月,发表第一篇白话文《旅客式的学生》。
同年8月,发表第一首新诗《西岸》。
1921年11月,与梁实秋等人发起成立清华文学社。
1922年3月,写成《律诗的研究》,开始系统地研究新诗格律化理论。
1923年9月出版第一部诗集《红烛》,把反帝爱国的主题和唯美主义的形式典范地结合在一起。
1928年1月出版第二部诗集《死水》,在颓废中表现出深沉的爱国主义激情,标志着他在新诗方面所取得的进步和成就。
1945年12月1日,昆明发生国民党当局镇压学生爱国运动的一二一惨案,闻一多亲自为死难烈士书写挽词:“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
出殡时,他拄着手杖走在游行队伍前列,并撰写了《一二一运动始末记》,揭露惨案真相,号召“未死的战士们,踏着四烈士的血迹”继续战斗。
拓展:在创建格律体时,闻一多提出了具体的主张,就是三美:诗的实力不独包括着音乐的美,绘画的美,并且还有建筑的美。
音乐美是指诗歌从听觉方面来说表现的美,包括节奏、平仄、重音、押韵、停顿等各方面的美,要求和谐,符合诗人的情绪,流畅而不拗口——这一点不包括为特殊效果而运用声音。
绘画美是指诗歌的词汇应该尽力去表现颜色,表现一幅幅色彩浓郁的画面。
建筑美是指针对自由体提出来的,指诗歌每节之间应该匀称,各行诗句应该一样长——这一样长不是指字数完全相等,而是指音尺数应一样多,这样格律诗就有一种外形的匀称均齐。
雪莱:19世纪英国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
虽然诗人的生命只有短短30余载,但是他的存在像一颗是绚烂的星。
他的一些“个性最鲜明”的抒情诗,一直是英国文学史上最美的精品。
雪莱的妻子玛丽·雪莱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科幻小说《弗兰肯斯坦》的作者;其岳父葛德文是著名的政治学家,对当时的欧文派空想社会主义产生了巨大影响;其岳母玛丽·沃斯通克拉夫特是著名的政论家以及西方女权主义思想史上的先驱。
这样的家庭氛围无疑对雪莱的思想以及创作产生了不可磨灭的痕迹,其另一代表作《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就是一首反抗暴政,歌颂革命的史诗。
雪莱的诗歌美学主要体现在他的《诗辨》中,雪莱认为,一个真正的诗人就犹如上帝,也就是他必须拥有无限的创作能力。
作为一首抒情诗,《西风颂》是“想象的代表”,此刻,自然界的一切生物,包括西风,都是有生命的,这同时也是诗人自己的“独白之诗”。
所以“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一句极有力量的话,诗人不仅在说自然季节的简单交替,而且对生命与新生命重新充满的希望。
也就是这样的诗句,才会一直闪耀着美,闪耀着智慧,带着人们美好,治愈与希望。
诗人在读者心中,生命与灵魂犹存。
曹操:字孟德,一名吉利,小字阿瞒,沛国谯县人。
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三国中曹魏政权的奠基人。
曹操的文学作品大体上可分三类。
一类是关涉时事的,一类是以表述理想为主的,一类是游仙诗:与时事有某种关联的作品有《薤露行》《蒿里行》《苦寒行》《步出夏门行》等,抒发自己的政治抱负,并反映汉末人民苦难生活,气魄雄伟,慷慨悲凉。
《薤露行》《蒿里行》二诗,作于建安初年。
前一篇反映何进谋诛宦官事败,董卓入洛阳作乱;后一篇写关东各州郡兴兵讨卓,又各怀野心,互相杀伐,在内容上紧相承接。
诗篇以简练的语言,高度概括地写出了这一段历史过程,因此被誉为“汉末实录,真诗史也”。
拓展:历史评价:
时将乱矣,天下英雄无过曹操。
夫略不世出,能总英雄以拨乱反正者,君也。
曹公忧国家之危败,愍百姓之苦毒,率义兵为天下诛残贼,功高而德广,可谓无二矣。
其惟杀伐小为过差,离间人骨肉以为酷耳,御将自古少有。
太祖承运,神武应期,征讨暴乱,克宁区夏;协建灵符,天命既集,遂廓弘基,奄有魏域。
魏武赫以霆震,奉义辞以伐叛,彼虽众其焉用,故制胜于庙算。
大丈夫当为汉高、魏武,呼韩邪何足效哉!
昔魏武,达政之主也;荀文若,功臣之最也。
魏太祖机变无方,略不世出。
昔曹操、曹丕上马横槊,下马谈论,此于天下可不负饮矣!
曹公古直,甚有悲凉之句。
陶渊明: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入刘宋后改名潜。
东晋末期南朝宋初期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
东晋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相关作品有《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等。
南朝时期,陶渊明的文学地位,虽得不到应有的肯定,但他的诗文作品,流传越来越广,影响越来越大。
到了隋唐时期,有越来越多的诗人喜欢陶渊明的诗文,对陶渊明的评价越来越高。
初唐王绩是位田园诗人,他像陶渊明一样,多次退隐田园,以琴酒自娱。
唐朝的山水田园诗人孟浩然,对陶渊明十分崇拜。
陶渊明的不朽诗篇,陶渊明的伟大人品,影响了李白、杜甫、白居易、苏东坡、辛弃疾等几代文人的思想和创作。
为中国文学的发展和繁荣,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贡献。
陶渊明的诗文,重在抒情和言志。
他的语言,看似质朴,实则奇丽。
在平淡醇美的诗句中,蕴含着炽热的感情和浓郁的生活气息。
陶渊明的《归园田居五首》,是田园诗的精品或极品。
其中《少五适俗韵》,曾编在中学生的语文课本中。
诗的抒情沁人心脾;诗的写景,豁人耳目。
拓展:习作欣赏
一簇簇幽幽香菊在院子里静放,娇美的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山涧清泉一直流过家院门口;早上,雾色渐渐散去,透过微薄的阳光,一位老人拿着锄头,提着竹篮,向院中走去。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他吟唱诗句,步履悠闲地跨进了院子??他便是陶渊明。
幽幽香菊与他为伴,下地耕耘自给自足。
闲暇时,便以清泉沏上菊花茶,细细品味;农忙时,便与菊花枕相依,乐在其中。
陶渊明的确生活得自在,他的身上处处洋溢着清闲与旷达! 可是,他真的活得像世人所说的那样:处于桃源之地,与世隔绝,别有洞天?有多少人又能理解他离开了人人都认为是幸福生活的官场情怀?能体悟出他那处在世俗纷争、虚伪污浊的官场中的苦痛?他明白,一个人无力挽回历史潮流,既然这样,他只有愤然出世。
也只有他自己明白,他走得无奈,走得悲伤,走得落寞,他痛恨自己的志向竟被这浑浊的世俗掩埋。
他只有内在心理矛盾,派生出外在的“菊花”人生。
于是希望自己“入”则清闲、自在,忘记一切,超凡脱俗,回归自然;“出”则兼济贫穷百姓,以文穿透社会,抒写人生情怀。
或许正因为他的抑郁和极度挣脱,使得他在与自己的拼搏中,给了世人一种惊世骇俗的超然,一种出乎寻常、回归自然的超越自我的静美。
“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出乎”的,便是外在豁达潇洒;”入乎”的,似乎就几近于闲情、雅致。
我们常常只看到陶渊明简单的怡然自得、情趣盎然的“外乎”,却不知,他的思想挣扎、心情苦闷而复杂的“内乎”。
或许有人说他超然,或许有人说他超傻,这些相对他而言并不重要。
在陶渊明的眼中,重要的是菊花是其真爱,是他人生的全部诠释。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分明地看到超凡脱俗的陶渊明,端一盅菊花茶,悠然地品味着他的菊花“出入”的人生!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据《新唐书》记载,李白为兴圣皇帝李暠九世孙,与李唐诸王同宗。
其人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交友。
李白深受黄老列庄思想影响,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明堂赋》《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拓展:写作素材
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
“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
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
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殆遍。
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
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
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
是黄沙漫天,北风吹雁中骑驴高歌的歌者么?是以霓为线,以虹为钩的海上钓鳌客么?是遍访青山绿水、且歌且行的游者么?在那个烟花三月的时代,人们对你的期望是歌功颂德,取悦帝王换取高官厚禄;而你,偏偏要独上高楼,在朝要高力士脱靴磨墨,在野要放白鹿于青崖之间。
于是你注定要孤独,“举杯邀明月,对饮成三人”,然而你傲然,“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而当我们回望唐朝,站在盛唐中间的不是帝王,而是你啊!
酒入豪胸,七分酿成了月光,剩下三分啸成了剑气,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
你说你要“举杯邀明月”,只有天际的一轮圆月才读懂你的情思。
别人都以为你豪放不羁,写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你,还会有什么让你眉头紧锁?他们不知道你心中的热情——入仕,像普通的读书人一样,达则兼济天下。
可当你还来不及感谢如愿以偿,一颗热忱的心就开始冰凉,他们不需要你的治国贤才,他们只不过是打着惜才的幌子,只要你在后宫写些“云想衣裳花想容” 的艳歌。
…
昨日不可留,一个王朝的背影在你朦胧的醉眼中逝去。
一个逗号慢慢缩成了句号,一具腐朽的尸体就有了一个传颂千古的名字。
杜甫:(公元712-公元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后人称其为“杜少陵”,又因官至“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后人尊称其为“诗圣”,其诗歌被称为“诗史”。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拓展:名句与风格
1.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3.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8.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9.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10.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11.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1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语言:“语不惊人死不休”
意象:“意匠惨淡经营中”
结构:“毫发无遗憾,波澜独老成”
诗律:“思飘云物动,律中鬼神惊”
境界:“凌云健笔意纵横”
风格:“沉郁顿挫”
白居易: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圭(陕西渭南)人,一说太原人。
他诞生于河南新郑县一个小官僚家庭。
十二三岁,避乱越中(浙江)。
后来曾一度去长安谋出路,未获结果。
父亲去世后,家境窘迫,家人散居各地,白居易往来奔走,居无定所。
白居易从小刻苦学习。
“及五六岁,便为学诗。
九岁谙识声韵。
十五六始知有进士,苦节读书。
二十已来,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
以至口舌成疮,手肘成胝。
既壮而肤革不丰盈,未老而齿发早衰白,瞥瞥然如飞蝇垂珠在眸子中也,动以万数,盖以苦学力文所致。
”十六岁,写《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应考的习作。
白居易留下诗歌近三千首,在唐代诗人中首屈一指。
他将自己的诗分为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杂律诗四大类。
讽喻诗为首,为民生疾苦呼吁,170多首,如《卖炭翁》(苦宫市也)、《杜陵叟》(伤农夫之困也);感伤诗,如《长恨歌》《琵琶行》;闲适诗,宣扬及时行乐的消极思想;杂律诗,如《古原草》《钱塘湖春行》《暮江吟》
白居易是唐代新乐府运动的倡导人。
他采用新乐府形式铺写时事,为改良政治服务。
他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
“仆常痛诗道崩坏(指形式主义诗风泛滥),忽忽愤发,或食辍哺、夜辍寝,不量才力,欲扶起之。
”白居易的诗力求平易通俗。
写出来,念给不识字的老妈妈听,听懂了,才拿出去。
他的诗歌,流传很广。
“自长安抵江西三四千里,凡乡校、佛寺、逆旅、行舟之中,往往有题仆诗者;士庶、僧徒、孀妇、处女之口,每每有咏仆诗者。
”
“然而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至于缮写模勒,煊卖于井市,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白氏长庆集序》
传至少数民族,契丹、回纥、日本、朝鲜。
“童子解吟长恨曲,胡儿能唱琵琶篇。
”
白居易继承了《诗经》到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
苏轼: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汉族,眉州(今四川眉山,北宋时为眉山城)人,祖籍栾城。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其诗,词,赋,散文,均成就极高,且善书法和绘画,是中国文学艺术史上罕见的全才,也是中国数千年历史上被公认文学艺术造诣最杰出的大家之一。
其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
辛弃疾:1140年5月28日-1207年10月3日),字幼安,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他词的基本思想内容。
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
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
著名词作《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等。
辛弃疾的豪放词内容丰富,思想深刻,风格多样,技法高超,特色鲜明。
一、意境宏大,气势雄壮,风格慷慨豪的。
把坚定的抗战决心,炽热的爱国热情,顽强的斗争精神,豪迈的英雄气概,熔铸在宏大的意境中,构成了他爱国词最突出的基调。
如〈破阵子〉中,先听其声“梦回吹角连营”;“马作的卢飞快”等等,再看其势“五十弦”言其多;“天下事”言其大,真正是磅礴气势,气吞山河,威势凛然,将苏轼以来的豪放词风推向了高峰。
二、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以特殊的精神和性格,寄托自己雄伟壮美的理想。
如“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骑来无数”这种浪漫主义笔调,不仅给他的词增添了雄奇瑰丽的色彩,而且使词人在现实的愤懑中获得了精神上的慰藉与解放,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三、善于运用具有特色的语言和各种不同的手法,打破词固有的传统形式和格律束缚,表现出大胆的创新精神,继承了苏轼“以诗为词”的革新精神,使词的艺术形式更加解放,更加丰富多采。
这种创新精神,突出表现在语言个谋篇布局上。
如“些底子,误人哪,不成真个不思家”。
四、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使婉约词与豪放词有机结合成为一体,浑然无痕。
如〈摸鱼儿〉总之辛弃疾笔下没有不可描绘的事物,没有不可表达的意境,没有不可运用的手法,他以大胆创新的精神赋予了词抒情,状物,记事,议论的多种功能,使词这种文学样式获得了空前的艺术力量,从而使辛词成为雄视词坛的典范。
韩愈: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字退之,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谥号“文”,又称韩文公。
他与柳宗元同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主张学习先秦两汉的散文语言,破骈为散,扩大文言文的表达功能。
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韩愈还是一个语言巨匠。
他善于使用前人词语,又注重当代口语的提炼,得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语句,其中有不少已成为成语流传至今,如“落井下石”、“动辄得咎”、“杂乱无章”等。
在思想上是中国“道统”观念的确立者,是尊儒反佛的里程碑式人物。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具有很高的造诣,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千古佳作,在中国的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创作理论上他认为道(即仁义)是目的和内容,文是手段和形式,强调文以载道,文道合一,以道为主。
提倡学习先秦两汉古文,并博取兼资庄周、屈原、司马迁、司马相如、扬雄诸家作品。
主张学古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坚持“词必己出”、“陈言务去”。
重视作家的道德修养,提出养气论,“气
盛则言之短长与声之高下者皆宜”(《答李翊书》)。
提出“不平则鸣”的论点。
认为作者对现实的不平情绪是深化作品思想的原因。
在作品风格方面,他强调“奇”,以奇诡为善。
韩愈的散文、诗歌创作,实现了自己的理论。
其赋、诗、论、说、传、记、颂、赞、书、序、哀辞、祭文、碑志、状、表、杂文等各种体裁的作品,均有卓越的成就。
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为豫才,我国现代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世界十大文豪之一。
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正式用笔名——鲁迅。
被誉为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诗歌集《野草》,杂文集《热风》《华盖集》《华盖续集》《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坟》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1、(中国历史上只有)一,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二,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
……而创造这中国历史上未曾有过的第三样时代,则是现在的青年的使命!——《灯下漫笔》
2、救救孩子!——《狂人日记》
3、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纪念刘和珍君》
4、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纪念刘和珍君》
5、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自嘲》
6、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故乡》
7、让他们怨恨去,我也一个都不宽恕!——《死》
8、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9、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秋夜》
10、时间就是生命。
无端地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
——《门外文谈》
史铁生:(1951年1月4日—2010年12月31日),原籍河北涿县,1951年出生于北京,196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去延安一带插队。
因双腿瘫痪于1972年回到北京。
后来又患肾病并发展到尿毒症,需要靠透析维持生命。
自称是“职业是生病,业余在写作”。
史铁生创作的散文《我与地坛》鼓励了无数的人。
2002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杰出成就奖。
曾任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残疾人协会评议委员会委员。
2010年12月31日凌晨3点46分因突发脑溢血逝世。
史铁生著有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我们的角落》《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命若琴弦》《第一人称》《别人》《老屋小记》;中篇小说《关于詹牧师的报告文学》《插队的故事》《礼拜日》《原罪·宿命》《一个谜语的几种简单的猜法》《小说三篇》《中篇1或短篇4》等;散文《好运设计》《我与地坛》《墙下短记》《足球内外》;长篇小说《务虚笔记》《我们的生活》《在一个冬天的晚上》《山顶上的传说》。
曾先后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鲁迅文学奖,以及多种全国文学刊物奖。
一些作品被译成英、法、日等文字,单篇或结集在海外出版。
史铁生多年来与疾病顽强抗争,在病榻上创作出了大量优秀的、广为人知的文学作品。
他的作品多次获得国内外重要文学奖项,多部作品被译为日、英、法、德等文字在海外出版。
他为人低调,严于律己,品德高尚,是作家中的楷模。
李煜:原名李从嘉,南唐中主李璟第六子,善诗文、工书画,丰额骈齿、一目双瞳,年少时自号「钟隐」、「钟峰隐者」、「莲峰居士」,以表明自己志在山水,无意争位。
后主李煜的前期作品主要反映宫廷生活和男女情爱,题材较窄,这个时期的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长相思·一重山》便是这个时期的代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