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尔扎克葬词正式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读关键语句
(1)对我们来说,Baidu Nhomakorabea一切虚构都消失了。 从今以后,众目仰望的将不是统治者, 而是思想家。(P101三、1)
重点把握“虚构”这个词。这里 可能包含两个意思:一是巴尔扎克的 逝世,表明他创作的结束,他不能再 给人们创造小说这一“虚构”世界了; 二是巴尔扎克的逝世,是一件真实的 事情,而不是他在虚构小说。这一句 话,雨果沉痛宣告文学大师的逝世, 提醒人们直面这一伟大的死亡。
欧洲文学的的两座高峰
巴尔扎克
雨果
巴尔扎克
现法 实国 主十 义九 文世 学纪 大批 师判
雨果
浪十 漫九 主世 义纪 文法 学国 巨积 匠极
巴尔扎克
巴尔扎克 (1799-1850) 是19世纪法国伟 大的批判现实主 义作家,欧洲批 判现实主义文学 的奠基人和杰出 代表。
巴尔扎克
1831年《驴皮记》的出版使其名声大震,决 定创作宏伟的《人间喜剧》。从1829至1848 年,他勤奋写作,努力完成这一庞大计划,最 终写出91部小说,《高老头》是《人间喜剧》 中最杰出的一部。《人间喜剧》有“社会百科 全书”之誉。巴尔扎克注重具体、详尽的环境 描写和细节描写,善于通过人物的言行揭示人 物的灵魂。《人间喜剧》塑造了两千四百多个 人物,一个人物往往在多部小说中出现。
一、一般葬词包括哪些内容?本文有 那些独特的地方?
二. 谈谈本文的主题思想。 三、全文的基本思路,感情脉络 是怎样的? 四、找出课文中评价巴尔扎克的 句子,然后概括雨果从哪几个方面评价了 巴尔扎克? 五、讨论本文表达了怎样的思 想情感和深邃的哲理?两者是如何融合在 一起的?
一、一般的葬词应包括哪些内容?而这 篇文章还有哪些独特的地方?
提示:思想情感:悲壮、激越和无限敬仰 之情。哲理:通过写巴尔扎克的死给人们 带来的影响和思考,提出了生死观的问题。
本文情理的结合表现得很突出。巴尔扎 克的逝世,使雨果感到无限的悲痛,这在 本文字里行间都表现出来了。但我们批文 入情,对文章进行理性分析,就会得到一 种理的启示,无论是巴尔扎克的评价,还 是作者阐述的生死观,都是一种理,正是 这种包含在“情”中的“理”,使读者受 到长久的情感震撼和理性教益。
(3)一部了不起的书,他题作“喜剧”, 其实就是题作“历史”也没有什么……
雨果把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看作一部 书,并比喻成一部历史著作。雨果在这里高度评 价《人间喜剧》的现实主义精神,把它看作一部 浓缩的历史,使 人们从中看出“整个现代文明 的走向”,看出作者给人们揭示的“现实”。这 是巴尔扎克研究中第一次提出的独创性见解,它 启发了恩格斯对巴尔扎克的评论。恩格斯在《致 玛·哈克奈斯》的信中说:“巴尔扎克……在 《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 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 史……在这幅图画的四周,他展现了法国社会的 全部历史……”可见雨果这句话是在高度评价巴 尔扎克作品的现实主义精神的。
(7)这不是黑夜,而是光明!这不是结 束,而是开始!这不是虚无,而是永恒!
作者用排比句,语调铿锵,激昂慷慨地 提出巴尔扎克逝世的深远影响。巴尔扎克逝世 固然让人悲哀,使人们觉得似乎是黑夜的来临, 某种无言的结束,一切似乎消失,但它给人们 更多的是悲痛之后的无穷力量,它预示着光明 的到来,代表了一个新时代的开始,象征着一 种永恒。雨果在这里以诗人的激情,给巴尔扎 克作出这样的评价,实在比“永垂不朽”的话 具体、生动得多。也体现了一种伟大的辩证法。
解读关键语句
(2)就像文明发展中,出现了一种规律, 促使武力统治者之后出现精神统治者一 样。
这句话表面是在揭示社会发展中 的一个规律,即每一大变动时代先出 现武力统治者,然后才出现精神统治 者。实际上作者在这里是赞誉巴尔扎 克,把他当作一个比武力统治者更伟 大的精神统治者。这印证了本段开头 的一句话,巴尔扎克作为精神统治者, 他不仅属于这一时代,而且属于千秋 万代。
者。(人格) 3、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的,作品
比岁月还多。(作品) 4、唉!这位惊人的、不知疲倦的作家,这位哲
学家,这位思想家,这位诗人,这位天才。(成就)
归纳: 作者从巴尔扎克的人格、作品、
成就、影响四个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五、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和深
邃的哲理。两者是如何融合在一起的?
伟 大 的 死 亡
感悟人生
谈谈你的生死观
(6)上天在让人们面对崇高的奥秘,并对死亡
加以思考的时候,知道自己做的是什么;死亡 是伟大的平等,也是伟大的自由。
面对巴尔扎克这样的伟人的 辞世,雨果在这里感慨万千,不 由思考生与死这样重大而沉重的 主题,他认为在死亡面前人人都 是平等的,人人也是自由的,巴 尔扎克的逝世,触动了许多人去 思索生死问题,把巴尔扎克当坐 标,思考活着的真义。
(4)他的一生是短促的,然而也是饱满 的,作品比岁月还多。
这是诗化的语言。先要注意作者使拿“短 促”与“饱满”对比,意为巴尔扎克生命不长, 作品却多;再要注意“饱满”一词,它意接前句, 意为巴尔扎克一生是饱满的,不是空虚的,这样 的评价就更为形象,表明巴尔扎克的生命和生活 是充实的,他做的大量工作对人类是有益的;最 后注意“作品比岁月还多”这句话,“作品”与 “岁月”相比,出人意料,作品可以计算,岁月 如何计算?以“天”计?以“年”计?这样行文 是对巴尔扎克的独特评价,更是对巴尔扎克的崇 高评价。
雨果
1823年发表第一部小说《冰岛魔王》, 1827年在剧本《克伦威尔》的序言中猛烈 抨击古典主义,这篇序言被看成浪漫主义 运动的宣言。1830年上演的剧本《欧拉尼》 一反古典戏剧的戒律,打破悲、喜剧的界 限,采用大量奇情剧手法,被称为划时代 作品。 《巴黎圣母院》(1831)是雨果 第一部大型浪漫主义小说,它以离奇和对 比手法写了一个发生在15世纪法国的故事, 揭露了宗教的虚伪,宣告禁欲主义的破产, 歌颂了下层劳动人民的善良、友爱、反映 了雨果的人道主义思想。《悲惨世界》最 能代表雨果的思想艺术风格,他以卓越的 艺术魅力展示了资本主义社会奴役劳动人 民、逼良为娼的残酷现实。
(5)在我们这样的一个时代里,一个伟 人的逝世,不时地使那些疑虑重重受怀疑 论折磨的人对宗教产生动摇。
在雨果生活的时代里,有数不清的 黑暗与罪恶,也因此有数不清的对现实 不满的人们;而伟人的逝世,将进一步 警醒和启迪进步的人们,使他们对现存 世界的一切产生怀疑和动摇。这句话包 含对巴尔扎克的赞誉,意为巴尔扎克以 其高尚的人格和伟大的作品,唤醒了一 批人。
三、全文的基本思路、感情脉络是什么
提示: 基本思路:
悼念 ——评价——讴歌
感情脉络: 悲壮——激越——景仰
四、找出课文中对巴尔扎克评价的句子,并 归纳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对其进行了评价?
评价语句: 1、巴尔扎克先生属于19世纪拿破仑之后的强有
力的作家之列。(影响) 2、在最伟大的人物中间,巴尔扎克是名列前茅
巴尔扎克在政治上拥护王室,属保皇党,但 创作中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描写了贵族阶级 的注定灭亡,揭露了资产阶级的贪婪、掠夺和 一切建立在金钱基础上的社会关系。
雨果
雨果
雨果(1802-1885),是 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 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 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 阶级民主作家。贯穿他 一生活动和创作的主导 思想是人道主义、反对 暴力、以爱制“恶”。 代表作是:《巴黎圣母 院》、《悲惨世界》等 长篇小说。
写作背景
巴尔扎克和雨果是欧洲现实主义文学和浪 漫主义文学两座并峙的高峰。 两位文学大师由于对文学的执著和共同拥 有的崇高声望,又在同一城市,使这两位文 学大师交往甚密并成为朋友。 巴尔扎克的逝世使整个法国陷入了悲痛之 中。雨果痛悼一代伟人的永不复生,为巴尔 扎克在并不长寿的生命中的巨大创造而骄傲, 同时他也思考人活着的意义、死后的荣辱等 问题。1850年8月20日,天气阴晦,细雨霏霏, 巴尔扎克葬礼在拉雪兹公墓举行,雨果在太 阳西沉的时候,面对前来送葬的法国公众, 发表这篇著名的演说。
提示:一般的葬词,其内容不外 乎是叙述死者的生平,评价死者的功 德,寄托人们的哀思。雨果的这篇演 说稿也做到了这一些,不过,我们还 分明感到除悲伤、怅然之外的另一种 力量的存在,那就是崇高和激动。
主题思想
这是一篇文艺性很强的散文体演说稿, 作者用高亢的语调、诗化和哲理性的语言, 讲述了巴尔扎克的伟大贡献,表达了对死者 的无限悼念之情,言之切切,令人感动。这 篇演说稿不仅评说死者,而且阐述自己的观 点。带上作者自己的生死观。 雨果认为, 象巴尔扎克这样的“精神统治者”,人民会 永远记住他;它的逝世,“不是黑夜,而是 光明”,“不是结束,而是开始”,“不是 虚无,而是永恒”。整篇演说稿,给读者的 不是压抑,不是眼泪,不是哀伤,而是悲壮、 沉痛化成的巨大力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