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数学课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都江堰市沿江小学:黄丽霞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有了问题,思维才有方向;有了问题,思维才有了动力;有了问题,思维才有创新。
”一个良好的数学问题情境,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诱发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引起学生更多的联想,容易调动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感受和兴趣,从而更加主动参与知识的获取过程、问题的解决过程。
“问题情境”就是把学生置于未知的问题气氛之中,使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数学。
课堂问题情境,不仅仅包含着问题,包含着教师对问题的设计方式,教师的启发、鼓励、点拨,还包含着学生对问题的应激状态,是一种最初由问题引起,却远远胜过问题的整个课堂的动态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精心设问置疑,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可以使学生因疑生趣,由疑激思,以疑获知,从而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的目的。
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创设有质量的问题情境呢?现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谈谈自己的作法和体会。
一、把问题情境故事化
小学低年级到中年级的学生更多的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
因此,学习素材的选取与呈现及学习活动的安排都应当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生活背景,使他们感觉到学习数学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从而愿意学习数学。
小学生对故事非常感兴趣,百听不厌。
创设故事化情境就是一条非常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形式,把教材中一幅幅画面所反映的问题情境编成简短的故事,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增加课堂教学的乐趣,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下”概念时,我先投影出示一棵拟人化的老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接着再给学生讲故事:“在大森林里住着一位树爷爷,他善良慈祥,与森林里的小动物们相处得很好,每天,森林里的小动物都来帮树爷爷干活,陪他聊天,树爷爷也经常给小动物讲故事。
瞧,今天都有谁来了?”师边说边投影出示小动物(小鸟在树枝上,小松鼠在树杈上,小兔在树下)。
学生抢着要回答,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
抓住这一契机,我提出
问题:谁能说说这三只动物谁在谁上?谁在谁下?进一步把学生的情绪推向高潮。
创设这样的问题情境,使学生在一种愉快的氛围中,不但学到了知识,而且感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把问题情境活动化
数学的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现实的数学实践活动中理解和掌握,而不是单纯的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学生对自己通过数学实践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印象最深刻,记得最牢。
教学中,把问题情境活动化,就是让学生投身到问题情境中去活动,使学生在手操作、眼观察、口表达、耳倾听、脑思考的过程中去获取知识,提高数学能力。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这一内容时,课前让学生准备收集一些积木、牙膏盒、魔方、鞋盒、易拉罐、乒乓球、小球、茶叶罐等。
课堂上组织学生分小组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先让学生用小组内的东西搭一搭,感知物体是有不同的形状的;再引导学生把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依次观察这些物体,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直观图形,初步认识这些形状;再让学生分别摸一摸再次感知每类物体的主要特征,并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每类物体的特征,形成不同物体形状的表象;最后再让学生用这些物体进行拼摆图形,进一步提高对这四种形状的物体的认识。
整个课堂活而不乱,兴趣盎然,学生都在玩中学,学中乐。
三、把问题情境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教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就是把问题情境与学生的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学生置身于生活问题情境中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来源于实际,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初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如在教学“元、角、分的认识”时,我创设一个“购物商店”,由几位小组长当“售货员”,其他同学当“顾客”,进行模拟购物活动。
学生买1元的笔记本时,就会想:可以怎样付钱呢?可以一张1元,也可以两张五角,还可以5张两角,还可以10张一角。
明白了“1元=10角”。
“顾客”手里有10元,买了一个6元5角的文具盒,“售货员”该怎样找钱呢?学生在取钱、换钱、付钱、找钱等的过程中,认识并熟悉了人民币,学会了简单计算,感受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为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做好了准备。
四、把问题情境开放化
把问题情境开放化,就是把学生投身于一个思维策略与解题方法不惟一的问题情境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去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如数学中常见的购物问题,乘船问题等:
教材中呈现了一下信息:篮球35元一个、足球42元一个、排球23元一个、小皮球8元一个。
先让学生收集信息,再自由提问并试着解答。
如:5个足球多少元?2个篮球和3个排球共多少钱?一个足球比一个小皮球贵多少钱?
接着师问:有50元,最多可以买几个小皮球?有100元,可以买哪些球呢?还剩多少钱?
有40名同学要坐船,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大船租金10元,小船租金8元,如果你是领队,可以怎样租船?怎样租船才最便宜呢?
解决这些问题,先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再让他们充分的交流想法。
同时,借助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生活经验去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总之,数学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激发和拨动学生的思维之弦,使学生以最佳的状态参与问题的解决,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