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高考语文模考作文题+审题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3高考语文模考作文题+审题指导+参考立意+优秀范文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近日,网上一则视频,江苏昆山某公司一名男员工在发放员工证件时,随手扔在地上,导致员工不得不弯腰拾起。

从视频看,这名男子在发放证件时姿态和动作相当随意,而扔出的动作也非常“娴熟”,旁边的两名工作人员也没有阻止。

对此,昆山某公司发布了一则“关于网传负面视频的说明”,称公司新人培训单位因招工旺季、场地受限,现场管理不到位,工作人员发放员工证件时方式不当,致使新进同仁感到不受尊重,公司深表震惊和遗憾,并表达万分歉意。

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事件的认知和思考,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材料中讲述了昆山某公司员工在发放证件时姿态随意,毫无尊重,从而引发负面新闻,公司出面致歉的事件。

不难看出,材料中的主角是一位随意乱扔员工证件的男子,而“尊重”则应该是本题的主旨。

男员工随手乱扔员工证件,究其根源,实则是自己对他人的蔑视、老员工对新员工的蔑视,是无视他人尊严、践踏他人人格的行为。

将员工证件随手丢在地上,除了表明此人欠缺教养之外,
更显示此人出平日的不可一世、耀武扬威。

而这些不仅仅是个人的问题,从中也可看出此人所处公司环境及企业文化的滞后,正因为公司一味追求经济利益,轻视尊重,忽略尊严,无视人格,才会发生这种将证件随意扔到地上的事件。

从公司的反应来看,公司通告称此次事件是因为“招工旺季、场地受限、现场管理不到位”所致,那么招工淡季、场地宽裕、管理到位时,这种随手扔新员工证件的事情就不会发生了吗?即使不随手扔员工证件,其它工作时间,其它工作场合,这种不尊重员工的现象就不会发生了吗?可见,公司的道歉并没有涉及到问题的实质,没有深挖原因、直击中心,没有对问题的本质作出真正的反思,资本强权的傲慢根深蒂固,道歉的态度比较敷衍,流于一种形式而治标不治本,不能令人信服。

因此,材料可以从三个维度进行分析。

一是分析如何对待新进员工、资方和劳方的和谐关系,一是分析怎样的企业文化会受到大众的抵制,一是分析事件的影响力,从企业涉及到社会大众,说明它反映了哪些民众心理,具有什么文化意义等。

行文时可以任意选择一个维度,如将“尊重他人”当作中心论点,就可以在剖析材料的基础上,从正反两方面对“尊重”与“蔑视”的内涵进行论述,进而分析尊重他人的积极影响,恰当引用论据,最后总结全文。

1.尊重他人,平等以待。

2.建设积极健康的企业文化。

3.加强监督力度,提高舆情效应。

4.道歉需诚恳,不可敷衍了事。

随手扔出的岂止是证件
一则发放员工证件的视频竟能引发网友热议,为何?其实,发证件没什么值得围观的,但是一个随手扔在地上的动作却惹怒了万千网友,看着新员工们弯腰捡拾的画面,瞅着发证人“娴熟”扔证件的动作和一脸傲娇的姿态,瞬间一个词语被放大——“尊严”!弯腰拾证的丧失了尊严,傲慢扔证的践踏着尊严。

当我们失去对他人尊严的尊重时,岂不知自己的尊严也在瞬息坍塌。

随手扔出去的岂止是一纸证书,那是一种对他人尊严的蔑视,是一种高高在上的傲慢,甚至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肆意妄为。

道德的沦丧往往始于一件不经意的小事,一个不易察觉的动作,一句无伤大雅的玩笑。

是的,由于招工旺季应聘者众多,工作场地狭窄,种种不便导致了现场管理不到位,导致工作量加大,导致时间紧迫,导致身心疲惫……我们可以给那位随意乱扔他人证件的工作人员找到
各种“合适”的理由,然而,这“娴熟”的动作表明,这种做法绝非偶然一次,而是“训练有素”;绝非临时起意,而是“冰冻三尺”;绝非个人行为,而是环境使然。

且看事后公司的回应,轻描淡写,避重就轻,空话满篇。

事件调查流于形式,既没有对当时情况的具体说明,也没有对当事人
的惩罚办法,更没有对今后整改的具体措施,一句“万分歉意”根本看不出公司对这件事到底吸取了何种教训,对受伤害的员工进行了何种补偿。

冠冕堂皇的说明岂能消除已经造成的负面影响?
究其原因,当一家企业的文化以追求利益至上为最高目标时,必然是从上到下的“傲慢与偏见”,老员工可以不尊重新员工的尊严,企业可以不尊重员工的尊严。

只有资本的尊严,而绝无人格的尊严。

此时,不由得想起夏衍先生的名篇《包身工》来,当把从菜市场捡来的菜叶子洗洗倒在能当镜子用的稀饭中时,那些老板们是多么的快乐,因为这是他们的“仁慈”啊。

熟悉的画风,只是换了不同的场景。

想想采访小朋友时主动蹲下身子的何炅,(欢迎关注“作文素材宝库”)想想为报到新生守护行李的季羡林,想想“俯首甘为孺子牛”的鲁迅,其实当你尊重他人,主动放低姿态时,形象却远远高大于那些傲慢无礼的“大佬儿”。

随手一扔,看似快捷方便,然而,这一随意的动作,扔掉的绝不仅仅是一个人的素质,也绝不仅仅是一家企业的声誉。

如果我们由着这种行为任意发展,那么我们的道德大厦真得是岌岌可危。

蔑视他人,必将遭人蔑视。

只有尊重他人的尊严,才能换得自己的尊严。

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毛姆说:当人们请你批评时,其实要的不过是赞扬。

对此,你怎么看?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1)自拟题目;(2)不少于800字。

材料只有一句话,那就是毛姆的名言,意思就是当人们请你批评指正的同时,其实他的内心还有一个渴望需要被看见,那就是赞扬。

这则材料,看似简单,实际上体现着赞扬和批评的关系,却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生活智慧。

从请求批评的人的角度来说,当他请求批评的时候,其实他内心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这是人类一种非常普遍的心理。

一个人做事,不是想得到别人的否定和指责,而是更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扬,这样可以让他更有自信,更有动力,能够更加努力地去做完甚至做好一件事情。

从被要求批评的人的角度来看,当别人请你批评的时候,你首先应该看到他所做事情中的闪光点和值得认可的地方,并给予及时中肯的赞扬,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地激发他身上的创造力和积极性,也有利于事情的完成和他未来的发展。

在赞扬的基础上,再对其不足和错误给予委婉的点评,这样别人更容易接受,于人于事都有益。

也就是说,批评也要从赞美和谦卑开始,这是一个人人格魅力的体现,也是一种有效的批评,否则只能适得其反。

从“谈谈你的看法”可知,文体是议论文。

考生可以运用层进式结构谈真正的批评应该是先从赞扬开始,这样做的意义和好处是什么,如何将赞扬和批评融合在一起。

考生也可以就其中一个方面运用并列式结构来谈。

总之,观点要明确,脉络要清晰。

1.求批评的背面是求赞扬,在认可中更有前进的动力。

2.求批评的潜在需求是求认可,这也是对自信的一种求证。

3.批评,也要从赞美和谦卑开始。

4.一味批评只会适得其反,赞美中的提醒才会事半功倍。

表扬与批评并举
毛姆说:当人们请你批评时,其实要的不过是赞扬。

中国也有句谚语:好孩子是夸出来的。

足见人们对表扬的充分肯定,但爱默生却这样说:“非难比赞美安全。

”可见爱默生更看重批评的作用。

而我认为,表扬和批评都不可少!
表扬,可以激起人们的信心,使人们看到自己的长处,从而更好地保持自己的优势。

但是单纯的表扬,不加批评,则容易使人自以为是,变得骄傲自大,失去判断是非的能力。

历史上有此等经历的人不在少数,唐玄宗就是其中的一个。

执政前期的唐玄宗知人善任,虚怀纳谏,使唐朝步入“开元盛世”,社会经济、军事、科技、文化都达到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水平。

于是,大臣们的歌功颂德的奏章如雪片般飞来,坐在龙椅上的玄宗皇帝开始飘飘然起来,再也听不进任何批评意见。

他开始不理朝政,任用奸
相李林甫,使得忠臣遭到罢黜,小人受到重用,朝纲败坏,终于酿成了“安史之乱”,一个强大的唐王朝走向了衰落。

这也许正如科尔顿所说的,“赞扬,像黄金钻石,只因稀少而有价值”,那么,批评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批评,可以使人们看到自己的不足,激发人们的斗志,使人们勇于向自己挑战。

但是如果只是批评,则容易使人信心不足,认为自己一无是处,情绪低落,最终一事无成。

(欢迎关注“作文素材宝库”)从古至今,这样的例子不也是举不胜举么?三毛不正是因为老师对自己的怀疑和批评而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吗?在当今的校园中,又有多少学生因为老师的批评而变得好学上进呢?
由此看来,表扬与批评,谈不上谁比谁更好,两者的结合才是最好的。

面对真诚的表扬不骄傲,面对客观的批评不恼火,就像齐威王那样善于听取大臣的意见,闻过则喜,才能最终“战胜于朝廷”;就像唐太宗那样,能够接纳魏征的直谏,并能真诚地褒奖魏征,才有了“贞观之治”。

如果他们一味沉迷于大臣的歌功颂德声中,或者永远板着面孔冷对所有的真诚的表扬,他们也不会成为贤明君王。

而现代的教育,更需要表扬与批评的完美结合:单纯地夸奖培养不了好孩子,一味地批评,也不能造就人才。

只有两者并用,才是最好的选择。

表扬是必需的,它能使人们树立信心,鼓起勇气;批评,也必不可少,它让人们懂得不断完善,不断进取。

不要轻信“表扬总比批评好”,也不要偏听“非难比赞美安全”,只有表扬与批评并举,才能不断拥抱成功,走向辉煌。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张家界是我国首批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

美国电影《阿凡达》在国内热映后,影片中悬浮山“哈利路亚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随即更名为“哈利路亚山”。

此举引起人们网上广泛热议——。

网评1:表示张家界已经走向世界。

网评2:张家界善于“借势”,提升自己。

网评3:张家界能透视人的心理且顺应之。

网评4:这种更名是文化的无知,缺乏文化的自信。

网评5:改的是名字,改不掉的是浮躁、短视、逐利。

这一“更名”事件你怎么看?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诗歌除外,不透露个人信息)
本题材料选取了生活中的一个事件,即美国电影《阿凡达》在国内热映后,影片中悬浮山“哈利路亚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随即更名为“哈利路亚山”,面对这一事件,网友给出了不同的评论,这些评论代表不同的观点主张。

网友1、2、3是从正面对这件事进行评价,网友1认为张家界的做
法已经和国际接轨,走向了世界;网友2认为张家界善于借助外界来提升自己;网友3则认为张家界能够善于抓住人的心理并且顺势而为。

立意时可以把这三个角度结合起来,也可以分别从每个角度立意,对张家界的作风做出评价。

而网友4和网友5则是站在不赞同的角度对张家界的做法予以评价,网友4认为张家界的行为是缺少文化自信的表现,张家界本身就是我国首批5A级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并没有必要跟风来改名;网友5怎认为这种做法是中国人的浮躁、短视、逐利的表现,究其根源也是没有认清自己的优势所在,所以我们还可以从网友4和忘忧5的角度进行立意,批判张家界的行为。

这件事情客观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没有情感倾向,又多角度呈发散状,考生可以住一个角度或综合多个角度独立思考,发表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并且不要脱离材料内容(要求)。

1.要善于“借势”而提升自己
2.要重拾文化自信
3.经济发展不能只顾眼前利益,要有长垣眼光
1.习总书记曾多次在会议中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当下党正带领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砥砺奋进,如何提高文化
软实力,建立文化自信成为了我们首要迫切解决的问题,为此需要国家、社会、人民各方的协同配合。

2.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

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

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

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

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
3.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

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

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
4.刘邦称帝后问百官:“你们老实告诉我,为何我能得天下,而项羽却失去天下,请不要保留!”底下的人答道:“你平常虽然傲慢无礼,动不动就发脾气,但是你赏罚分明, 属下攻城掠地之后,你都会论功行赏,所以将士都愿意为你效命。

反观项羽,他虽然表面上非常仁慈,可是事实上他却是刚愎自用。

他将所有的好处往自己身上揽,最后弄到众叛亲离。

这是你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理由。

”刘邦说:“你们只知其一却不知其二。

就运筹帷幄这类策略规划工作而言,我的能力远不如张良;就安抚民心,提供粮饷供前线官兵作战这类行政作业而言,我的能力远不如萧何;再就统率大军,冲锋陷阵的带兵术而言,我的能力远不如韩信,这三人都是人中豪杰。

我之所以能得天下,那是因为我能器重他们的专长。

至于项羽,他连一个范增都不能重用,这是他失去天下的主要理由!”
重拾文化自信
美国电影《阿凡达》在国内热映后,影片中悬浮山“哈利路亚山”的原型——张家界“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随即更名为“哈利路亚山”。

对于张家界改名的做法我认为是错误的,就像网友4所说的那样,这种更名是文化的无知,是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所以我们要重拾文化的自信。

文化有共性有个性,但对于民族文化来说,正如鲁迅所说“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

是的,一个民族要立足于世界之林,
文化是基石,是一个国家实力强盛的标志,是每一个国人的自信之源。

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近些年来,许多国家的母语都渐渐被英语所代替。

就拿中国来说吧,上小学的娃娃,自己的母语还没有学利索,便学习英语,让中国人从起跑线上就丢失了自己国家的文化,持续到初中到高中到大学,英语各种考试等同于母语,甚至超越母语。

(欢迎关注“作文素材宝库”)就拿大学来说吧,好些专业没有了大学语文,但却先要有英语过级考试,才能获得文凭。

如果细心地作一下调查,不知道有多少学子因为学英语困难而产生了厌学情绪,或考不上理想的大学。

可是,毕业之后,又有多少人真正运用上了英语呢?能不能将已经成为“规矩”的英语过级考试改为选考呢?又能不能将大学语文纳入必学科目,将母语的考试列入过级必考而成为“规矩”呢?
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犹为重要了。

不久前,网友陆续把一些中华民族的传统老规矩搬上了网络,希望它能重新走上文化舞台,有人说这是封建思想在作祟,在这个人人平等的世界,那些老掉牙的思想早应该被淘汰掉了。

而有的人又说,中国的文化古老而又死板,不像外国文化先进。

如果说前者的思想有激进之处,那么后者却是一种极度缺乏文化自信的表现。

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只觉得异族的文化更优秀,于是放弃自己的文化而依附在别人的文化下度日,那是典型的失去了文化自信。

如此,迟早有一天,这个国家会像它的文化一样,从此消失在世间。

因此,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自己的,都应该保留。

对于那些过时了的,可以陈列在博物馆,对于那些还适应时代需要的就好好发扬。

如果说“笑不露齿,话不高声”过于拘束,但我们可以在特定场合不要目中无人地放肆,让言行举止午休总该可以吧?如果在公开场合“站有站相,坐有坐相”实在太累,你可以在家里随意放松。

因此,不要说这些“老规矩”是死板的文化,我们是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将它变得更加灵活,更加的富有时代内涵的。

记住,民族要有自信心,必须要有文化自信。

张家界本身就是我国首批5A级景区,是世界文化遗产,真的没有必要因为一部《阿凡达》而把经典改名,名是改了,但从中却丢了文化的自信,因此我们必须重拾文化自信,再造中华文明的复兴。

第一层:由材料引出重拾文化自信的观点。

第二层:阐释观点,进一步指出重拾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第三层:举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指出面对日趋激烈的经济竞争和那些渐渐被取代的传统文化,很多人对此都感叹不已。

第四层:进一步举例子,指出在这个充满竞争的世界,重拾文化自信显得就更为重要。

第五层:最后总结全文,联系材料来说明重拾文化自信的重要性。

根据下面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 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本题所给材料出自顾城的《门前》。

“草在结它的种子”为静之美,“风在摇它的叶子”为动之美,“我们”是静静的旁观者,“美好”是积极肯定的价值取向。

考生在明白这些之后,可以从生命的成长与创造,去阐述对“美好”内涵的理解;也可以从草和风这些自然之美去解读天性的美好,无拘无束的生命个体的美丽;也可以去从人的角度,阐述静观无言给人带来的享受,静观自然之美,“万物静观皆自得”、无言之美、诗意人生境界、和谐之美等。

材料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可以对于“美好”“自然”“爱情”“静观”等方面进行个体解读。

1.生活之美处处有
2.珍惜生命中的美好
3.用心发现平凡之物的美
4.静默之美
1.大画家列宾要为著名诗人马雅可夫斯基画像。

到了约定的那天,他将原来的漂亮头发剃掉了,成了一个大光头。

询问之后列宾才明白,原来马雅可夫斯基认为,一个人的内在美比外在的相貌更重要;剃光头就是为了让画家能够将自己的内在性格气质更加鲜明突出地描绘出来。

2.日本学者今道友信曾经从“义、善”的角度考察美的价值。

在《论语》中有“告朔之讫羊”之说。

“义”字是指一个人在祭祀中双肩扛着羊献给神。

“善”是把羊放在盘中献上去。

这就达到了义和善的境界。

但如果不仅如此,而且献上的羊比其他人的更大,则就达到了“美”,也就是说贡献更大,“美”更在义和善之上。

后引申到人遵守社会的道德规范,勇于牺牲个人利益来保存社会利益,这就是美。

所以说美比义和善在价值上来得更高了。

3.周总理也非常喜爱海棠花,他白天常常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抽几分钟散步观赏;夜间工作劳累了,有时散步走到甬道旁的海棠树前,总是抬头看了又看,从它那里得到一些花的美色和花的芬芳,得以稍稍休息,然后又去继续工作。

4.培根说:仔细考究起来形体之美要胜于颜色之美,而幽雅行为之美又胜于形体之美。

最高的美是画家所无法表现的,因为它
是难于直观的。

这是一种奇妙的美。

曾经有两位画家——何皮雷斯和丢勒滑稽地认为,可以按照几何比例,或者通过摄取不同人身上最美的特点,作画合成一张最完美的人像。

其实像这样画出来的美人,恐怕只有画家本人喜欢。

美是不能制订规范的,创造它的常常是机遇,而不是公式。

有许多脸型,就它的部分看并不优美,但作为整体却非常动人。

大美而无言
草结籽,风摇叶,伫立静默,自有岁月的静美。

细碎的美好常打落于纷繁的尘世俗物中。

当阳光初拂大地,轻化开草叶尖的露水,青涩的籽粒开始饱满,新黄,脱落,风声轻轻在草叶厮磨,我们人总是在忙碌着,忙碌着供养自己的生活。

我们感受不了美,在这种日常中!——有人这样叫喊着。

于是旅行,出走,远足是每个人梦中的梦,彼方是最滋润灵魂的净壤。

一时,西藏不只是朝圣者的圣地,更是被俗世缠身者的极乐世界。

哦,西藏,你看那人的脸,由精侩变成了暂去尘俗的愉悦。

然而,即使你的手拂过那圣洁的转经筒,匍伏于石塔之下,你的心仍是停不住叫嚣的。

抵达目的地,先两张自拍,再“咻”地传上微博朋友圈,此时的你,注重的哪是灵魂的洗涤呢,难道不是外人歆羡的眼光与评论带给你的小小骄傲吗?
伫立于静默中,倾听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这样简单而美好的享受,竟然在很多人的生命中不知所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