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地理实习报告-婺源古村落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理坑
理坑村位于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沱川乡北部,建村于北宋末年,一条小溪绕理坑村而过,山环水绕,傍山而居,小溪在当地称为“坑”,所以取名理坑。而理坑原名“理源”,顾名思义,理学渊源之地。理坑是一个以余姓为主的血缘村落。现存明清古建筑达余幢,都是典型的徽派建筑。由于理坑村相对闭塞且交通不便,在近代社会发展快速的情况下,也很少大拆大建,故而古民居建筑及整体人居环境均保存较好。
实习学生签名:年月日
指导教师评语:(不少于100字)
实习报告成绩(五级制):
指导教师签名:
年月日
四、实习总结及体会:
(要求条理清楚、逻辑性强;着重写出对实习内容的总结、体会和感受,特别是自己所学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的差距和今后应努力的方向,600字左右)
从婺源的地理环境来说,婺源耕地少,促使当地人外出经商;徽州人宗族观念强,有强烈的乡土情节。徽州还是程朱阙里、理学之邦,将“仁义礼智信”的价值观秉承在商业经营和乡村建设中。徽商在外地经商互相照应,慢慢形成了商帮团体,商帮强化了徽州商帮内部的凝聚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徽商不断发展壮大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三大商帮之一”,涌现了富商大贾。
徽商之所以成为称雄商界,与其“贾而好儒”重视 教育有着必然联系。许多徽商衣锦还乡后捐资广建书院,其雄厚的经济实力 带动了教育,教育也对商贸经营产生了积极影响。虽然徽商称雄商界,大部分人从事营商,但仕途才是第一追求。拥有政治全力才可以保护资产,扩大经营规模,许多富商投资教育希望宗族内能有人考取功名进入仕途。也有不少商人买官,但买官大部分徒有其名,没有实权。最高光宗耀祖的还是考取功名,当官的人家会把牌匾悬挂在厅堂,门口放置旗杆石,旗杆石的制式也有讲究:文方武圆买八角。
沱川也是我们这几天实习住宿的地方,对当地的风土民情接触的比较多。走进理坑村,村口有一座桥,桥面上有一个亭子不少人在亭内闲坐纳凉;跨过小桥,便能看见清澈见底的小河与两岸白墙黑瓦的徽派传统民居。理坑游客较少,悠闲的沉浸在这僻静的古村落中;理坑是全国著名是写生基地,古村的许多美景都被美术生们用油墨给记录了下来。理坑学风盛行人才辈出。我们还探访了许多理坑村至今仍保存完好的明清古建筑,有明代万历年间的“尚书第”、 清代顺治年间的“司马第”、明代天启年间的“天官上卿”、还有苏州园林式的“花厅”等,观赏雕刻工艺精湛的雕梁画柱与牌匾。
第三、虹关村水口的虹关古樟,被誉为“江南第一古樟”,树高 26 m,胸径 3.4 m,历经千年,承载着绵长的历史记忆。古樟旁楹联所书:“试问几何年曰宋曰唐 古樟自晓,溯回多少事论荣论辱浙水长流”。
在古村我们还碰见了一位老者在与其它学生讲解,我和另外两名同学凑过去听,他很热情的向我们打招呼,为我们讲述了詹氏家族的许多名人和建筑历史,还领我们参观了自家的祖宅。进门见到那贴在墙上的报纸才知道老先生就是最美乡村守望者——詹庆德先生,已有九十岁高龄,身体仍如此硬朗!他还用六行诗句概括了虹关的特色:
实习期间已经过霜降,山上的梯田光秃秃,如果在其他时候来,漫山遍野的菊花或油菜花别有一番风味。山上游客众多,基础设施完善,天街颇为繁华,古建筑整旧如新。山上空地较少,许多民居屋檐上都有几条常常的杆子用于晾晒农作物,形成了独特的晒秋文化。
四、月亮湾
月亮湾位于秋口镇,是河中一座狭长的小刀,形状犹如一道弯月,河对岸是一片片的油菜花田与徽派民居,有山有水,是摄影的好地点。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介绍:
(要求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着重介绍实习岗位的情况,200字左右)
婺源位于赣东北,与皖、浙两省交界,地形主要为丘陵山地。自古文风昌盛,人杰地灵,素有“书乡”之称。从宋朝到清代,整个婺源县共有进士552人,朱熹是婺源文化的精髓。婺源文化渗透了朱熹创建的理学精神,在这种精神熏陶下,人才倍出。文化积淀厚重而丰富的古村落,具有典型的徽派文化特质。数量众多的宗祠、豪邸、官宅、廊桥、民居、石拱桥、戏台、石木砖三雕、石碑等等徽派古建筑,共同演绎了古村落文化特质,是乡土文化的“活化石”。
山清水秀人厚道,资源共享自由行。
虹关古樟天下秀,徽派建筑古韵存。
街坊整齐人高寿,长生水圳活水流。
之所以是资源共享,是指虹关村不需要门票,且没有商业化,还能保证如此街道整洁。
三、篁岭
篁岭是婺源最具人气的旅游景点,是古村落开发和宣传极为成功的案例。篁岭村有着500多年的历史,房子依山而建,村庄对面的高山上是层层叠叠的梯田,山间沟渠里发育了一条小溪,游览时已将近枯竭,山中生活十分艰辛,且还位于地质灾害点。十几年前,篁岭篁岭古村的整村搬迁,并对古民居进行了修复和旅游开发。
五、分析和建议:(结合自己现有的专业知识,谈谈实习单位或实习岗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实习管理工作的意见和建议。400字左右)
1.清华镇到沱川乡路段年久失修,交通不便,不过有一条高速公路马上就要开通了。但山顶有一个采石场,开采石头运输过程中掉落许多灰尘凝结成为块,导致公路坑坑洼洼更加颠簸,更多碎屑灰尘颠簸出来,道路两旁植被都是白色。
2.许多古村都是旅游公司统筹管理,居民在自己的古宅内经营。旅游发展使得房屋地理位置成为了影响旅游收益多少的重要因素,不可避免产生恶性竞争,对古建筑进行违规改造和扩建。另外旅游开发提供的就业机会有限有些居民积极从事旅游生意,并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经济收益,而部分居民只能继续从事农业劳作,进一步加剧了他们的心理不平衡。与旅游开发前相比,现在的社区状况变得更加糟糕,具体表现有村落环境被污染;村落习俗、传统和文化被破坏;邻里关系恶化,社区冲突不断;闲暇的生活方式被打破;不便继续从事农业劳作;交通拥挤;部分游客存在盗窃等不良行为等等。个人认为篁岭的开发模式较好。
一、实习目的:(要求言简意赅,点明主题,100字左右)
本课程通过对婺源的实习考察,以项目的形式,推动学生去了解婺源地区的徽文化、徽派民居、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产业的发展历程和现状,从而推动学生思考区域文化、区域经济演变和发展的地理学根源。使学生更好的巩固、掌握和运用人文地理学基本理论与研究方法,提高广大学生综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综合素质。
六、水墨上河
水墨上河景区位于婺源县秋口镇上河村,距县城近,交通便利,是最近才开发的景区。上河村年久失修,长期无人居住,许多建筑进行了重建。景区内有上河酒店、滨湖木屋、古宅民宿、禅意小筑、 家居别院等五种特色的住宿设施,接待能力强。景区内还有一佛塔,到塔内烧香拜佛后,登上塔顶,整个景区的美景映入眼帘,塔顶还悬挂着一个大钟,撞击九下,福禄呈祥;在撞击时,声音纯厚绵长,圆润洪亮,响彻景区。
相较于其它村落,虹关村有三点出类拔萃:
第一、虹关村规模较大,一条由青石板铺设而成的徽饶古驿道贯穿全村,村中道路三纵三横垂直相交,还有25条小巷穿插其中,街巷全部都是青石板路面,这是虹关古村街坊建设的骨架。
第二、虹关村水圳设计巧夺天工,宏村水圳建于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1423年),至今已有近600年历史,总长1200多米,绕过为方便,是古代村落的“自来水”。
五、李坑和思溪延村
这两个古村落也是傍水而居,离县城较近,交通便利,游客较多,商业开发程度较高。不少居民仍住在古宅内。相较于虹关村,这两个景点就要收取门票。相较于李坑是开发比较早的村落,是婺源到访游客最多的村落之一,其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致常见于各婺源旅游宣传品。但相较于篁岭的异地搬迁,这种开发方式容易引起开发商与居民的矛盾,众多的游客及严苛的卫生要求给村民的生活带来了不便,村民为了更多的盈利发生不规范的恶性竞争等。
许多富商衣锦还乡,但当时重农抑商,碍于森严的等级制度,虽然贵为大富,宅邸面积上不能达到官造的标注。明代就有庶民庐舍“不过三间、五架,不许用斗拱、 饰彩色”。另外徽州大部分年轻男子都外出经商,家里的妻儿父母是徽商们最为挂念与担忧的,于是家宅的安全就成了头等大事,在外经营的徽商们往往将过半财力倾注在家宅的建造上,同时徽州建筑多木质结构,不防火,促成了马头墙的诞生。马头墙为砖石结构,使各院保持相对独立,能有效隔断火灾。同时,马头墙墙高壁厚难以逾越,形象上具有威慑感,窗户高而小,可以防御盗贼出入。徽派建筑墙高宅深,天井担起了采光、通风和集水的作用。婺源古村落往往是以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同姓同族为依据聚族而居,村落、住宅时还考量了很多风水要素。婺源古建筑中,无论民宅 还是宗祠,都避讳正南向开门;不仅如此,各家门户忌互开,忌对巷口、瓦头、墙 角等。
二、虹关
虹关是此行令我最印象深刻的地方。虹关村位于婺源县浙源乡,也是傍水而居的古村落,虹关在历史上还是繁华的集镇商贸中心和交通枢纽物流中心,素有“吴楚锁钥无双地,徽饶”古道第一关”之美誉。旧时,虹关村以制墨闻名江南。此村以詹氏家族为首的制墨业前后传承了十五代以上。村中仍存有明代古建8幢,清代古建60余幢。
三、实习内容及过程:(要求内容详实、层次清楚;侧重实际动手能力和技能的培养、锻炼和提高,但切忌记帐式或日记式的简单罗列,1800字左右)
在这几天的实地考察中,我们的足迹踏遍婺源的众多古村落和景区。我们来到了婺源最具人气的篁岭,考察傍山而居的晒秋人家;大山最深处原汁原味的古村落理坑和虹关村;商业开发比较成功的水墨上河,李坑和思溪延村;还有自然景观月亮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