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2017学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 异域人生 7为世界工作练习 粤教版选修《传记选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异域人生
7 为世界工作
1999年9月,英国广播公司(BBC),评选“千年第一思想家”,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

汇集全球投票的结果,马克思位居第一。

马克思,他创立了马克思主义,领导了国际共产主义运动。

他的思想、他的实践改变了世界,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首先在于她曾经拥有过的人物,她的不朽只能来自人文的光辉。

士比亚的、狄更斯的,也曾经是马克思的。

但今天的旅游指南上,只有文学家的伦敦,没有共产主义者的伦敦。

无论如何,我还是很自然地想起了那位居住伦敦三十多年的思想家,那位学者和
【课内挖掘】
1.马克思的一生是为世界工作的一生。

他为了正义事业曾屡遭打击: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资产者——无论保守派或极端民主派,都竞相诽谤他,诅咒他。

他对这一切毫不在意,把它们当作蛛丝一样轻轻拂去,只是在万不得已时才给以回敬。

现在他逝世了,在整个欧洲和美洲,从西伯利亚矿井到加利福尼亚,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和悼念,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2.1844年,马克思在巴黎认识了恩格斯,共同的信仰使彼此把对方看得比自己都重要,马克思长期流亡,生活很苦,常常靠典当,有时竟然连买邮票的钱都没有,但他仍然顽强地进行他的研究工作和革命活动。

恩格斯为了维持马克思的生活,他宁愿经营自己十分厌恶的商业,把挣来的钱源源不断地寄给马克思,他不但在生活上帮助马克思,在事业上,他们更是互相关怀,互相帮助,亲密地合作。

马克思和恩格斯合作了40年,建立起了伟大的友谊,共同创造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

[写作运用]适合“奉献”“忘我工作”“追求”“毅力”“理想”“友谊”等话题。

【课外运用】
示例:
理想就是事业的种子,再伟大的事业也是源于起初的一个理想。

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是马克思的理想。

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耐力攻读前人留下的皇皇巨著,以至把大不列颠图书馆的地面磨出一道深痕;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忍受得了贫穷和饥饿,写出了《资本论》这一旷世杰作;有了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有勇气和智慧,战胜了来自各方面的敌人。

总之,正是因为有了为全人类的幸福而工作这一理想的种子,马克思才能构建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学说,并成为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第一位巨人;也正是因为有了共产主义这一理想,才有了我们今天千树万树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奋斗的花蕾。

成为一个发明家,为改善人类的生活方式而工作,就是爱迪生的理想。

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爱迪生就能在他卖报的火车上做实验,就能在被人打伤耳朵留下残疾的情况下坚持不辍,就能在几百次几千次的失败后继续探索,就能在工厂和实验室被大火吞噬后从头再来。

正是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他才能搞出两千多项发明;正是有了这颗理想的种子,世界各地的街道两旁,才能在夜空里开满火树银花。

朋友,人类的理想是一颗更加神奇的种子,只要有了它,我们身边就可以开出数不尽的花,结出数不尽的果,人类社会就会成为一个更美丽的大花园,一个四季飘香的大花园,你说对吧?
——《满树花朵一粒种》
一、基础巩固
1.下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教唆.梭.镖疏浚.崇山峻.岭
B.婉.言惋.惜宛.转莞.尔一笑
C.谦.虚歉.收赚.钱寡廉.鲜耻
D.茁.壮拙.劣罢黜.相形见绌.
解析:A项,suō,suō,jùn,jùn;B项,都读wǎn;C项,qiān,qiàn,zhuàn,lián;D项,zhuó,zhuō,chù,chù。

答案:B
2.下列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争辩废寝忘食渡假欢度春节
B.圆满夸夸其谈茁壮弄巧成拙
C.深邃奴颜婢膝遂心抢劫未遂
D.娇柔矫揉造作反应反映情况
解析:A项,“渡”应为“度”。

答案:A
3.下面语段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举国上下,对于工业明胶流入食药领域的追问已成愈演愈烈之势。

随着媒体报道的深入,人们发现,不但与毒明胶沾染的药品、食品种类越来越多,个中内幕也更加触目惊心。

试图息事宁人的可能并不仅仅是一些不良企业,或许还包括与工业明胶利益链紧密相关的地方政府。

因为一旦上级部门开始追责,地方政府也难辞其咎。

A.愈演愈烈B.触目惊心
C.息事宁人D.难辞其咎
解析:难辞其咎:难以推脱其过失。

A项,愈演愈烈:(事情、情况)变得越来越严重。

“追问”不能“愈演愈烈”。

B项,触目惊心:看到某种严重的情况引起内心的震动。

一般表达为“令人触目惊心”。

C项,息事宁人:从中调解,使争端平息,彼此相安;在纠纷中自行让步,减少麻烦。

此处应为“平息事端”。

答案:D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水生植物之所以能够生活在水里而不腐烂,是因为它们能在水中呼吸,有抗腐烂的能力才不腐烂的。

B.1932年,他的专著《中国南部二叠纪地层》不仅填补了国内地质学领域的空白,还一跃成为国际领先地位。

C.现代生活产生了许多文明病,这些问题往往都是因为我们过度使用生命,不懂得节制与生生不息的道理。

D.余华的《兄弟》不惜笔墨地渲染暴发户李光头的种种劣迹:玩世不恭,下作,粗俗,丑陋。

作家对此态度很暧昧,是客观展示还是玩味?
解析:A项,重复累赘,应删去“才不腐烂的”;B项,“成为国际领先地位”搭配不当;C项,成分残缺,应在最后加上“造成的”。

答案:D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现实中,我对一些生活的真相,真的不明白,有时明白了也不敢面对。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于是,我便用自己的键盘,通过自己的书写来极力探寻、揭示一些真相。

①但也不能说穿②真相和快乐是不能并存的③有时对一些真相识穿了④面对真相的生活是不快乐的
⑤真相比谎言更可怕⑥面对真相我们有时会说谎,会唯唯诺诺,顾左右而言他
A.⑥⑤③①④②B.②④⑥⑤③①
C.④②⑥③①⑤D.③①⑤⑥②④
解析:整个语段是说现实中不敢面对真相才需要在作品中表达真相。

④②承接“不敢面对”讲原因,⑥③①接着说现实中的表现,⑤强调严重性和紧迫性。

答案:C
二、迁移发散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杨振宁三救邓稼先
1971年的夏天,“文革”的“红色恐怖”已经席卷了中国大陆的每一个角落。

常年工作于大西北核武器实验基地的邓稼先也未能幸免,这天上午被所谓的“革命造反派”揪斗了。

邓稼先是谁?那些所谓的“革命造反派”,倒是在“揪斗词”中透露了邓稼先的身份:“邓稼先是‘美帝特务’!我有证据。

他于1950年8月获得美国印第安纳州普渡大学的物理学博士学位,9月就回到北京了。

他嘴上说是为了建设新中国。

实际上,他是潜回新中国的‘美帝特务’……”
“邓稼先是‘苏修特务’!我也有证据。

他虽然于1958年8月就参加了我国研究核武器的工作,虽然反对过‘苏修’跨国工作组的‘霸王言论’,但他又说人家那个工作组里面也有实干的工程师。

所以,他是背叛新中国的‘苏修特务’……”
“邓稼先是‘学术权威’!证据是明摆着的。

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让整个世界都惊叹了。

同志们呐,这是我们全国革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啊。

他邓稼先,凭什么做了理论设计方案的主持人,占据了全国人民的功劳?还有,1967年6月17日,我国成功爆炸了第一颗氢弹,再一次让整个世界都惊叹了。

同志们呐,这也是我们全国革命人民共同努力的成果啊。

他邓稼先,凭什么又做了理论设计方案的主持人,占据了全国人民的功劳?对于这样藐视全国人民的‘学术权威’,我们必须将其打倒在地,再踏上专政之脚,令其永世不得翻身……”
揪斗现场,夏阳炎炎似火烧,“造反派”打着革命旗号的“虐待狂综合症”越发如火如荼了。

邓稼先的处境十分危险。

因为前不久,实验基地已有几位像他一样的核物理学家,要么被揪斗致残了,要么被揪斗致死了。

此刻,已被“造反派”绑成“喷气式”的邓稼先,不仅汗如雨下,而且泪如雨下。

他流泪,并非因为害怕很快将被“造反派”刑讯得非死即残了。

他流泪,是因为想起了三年前含冤辞世的二姐邓茂先,至今还戴着“畏罪自杀”的“反革命”帽子。

二姐若有在天之灵,眼看自己的弟弟被“红色恐怖”整得非死即残,一定也会泪洒滂沱啊。

“亲爱的二姐,你一个文弱的女子,都能从容面对死亡。

小时候,我常常在你面前自诩为勇敢的男子汉。

我现在已是四十七岁的人了,屡经忧患,决不会害怕死亡的威胁。

何况,说到死,我早已死过两次了。

那两次能够化险为夷,都是有幸得到了学兄杨振宁的救助。


的远在美国的振宁兄,以及所有的朋友,此刻,我在中国大陆的‘红色恐怖’中已经命若悬丝了。

但我决不会怕死,决不会丧失男子汉的志气!我想念你们,想念从前友谊的时光……”邓稼先在心里为自己念了一遍无声的“临终遗言”。

其中提到的杨振宁,是已荣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美籍华裔科学家。

他俩的友谊,开始于少年时期就读的北平崇德中学。

杨振宁生于1922年,比邓稼先大两岁,而且在同学里面素以能言善辩著称,常常照顾生性憨厚的邓稼先。

杨振宁第一次救助邓稼先摆脱死亡,是在1940年的春天。

当时,杨振宁已经就读于抗日大后方的云南昆明西南联合大学,邓稼先还留在北平的崇德中学。

因为崇德中学是英国人开办的,已经侵占北平的日本鬼子,只得任其继续上课。

爱国至上的邓稼先,由于公开反对日伪“北平市政府”强迫学生参加“庆祝日本皇军”的活动,被“日伪”们列入了伺机逮杀的“黑名单”。

紧要关头,邓稼先得到了杨振宁从昆明托付同学捎来的亲笔信。

信中,杨振宁督促邓稼先尽快离开阴霾四布的北平,到昆明报考西南联合大学,以做抗日救国的长远之计。

至于邓稼先具体的上路方案,杨振宁又请捎信的同学给予尽可能的协助。

如此这般,邓稼先和大姐邓仲先一起告别了在北平深居简出、洁身自好的父母,及时地踏上了安全奔赴抗日大后方的求学之路。

杨振宁第二次救助邓稼先摆脱死亡,是在1941年的秋天。

当时,杨振宁、邓稼先分别是西南联合大学物理系四年级和一年级的学生。

西南联合大学所在的云南昆明,虽然地处抗日的大后方,但仍常遭日本鬼子轰炸机的空袭。

所以,学生与市民就常有“跑警报”的生活内容。

不过,有时关于敌机来袭的警报并不准确,以至于懈怠了一些人跑避敌机轰炸的防范意识。

看起书来常入迷的邓稼先,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次,警报拉响了。

邓稼先懒得躲避,仍然坐在学校门口附近的露天木凳上看书。

杨振宁跑进防空洞,迟迟不见邓稼先的踪影,也就猜了个八九不离十,赶忙出来找他,将他拽到了防空洞。

仅仅过了半个小时,邓稼先刚刚看书的地方,就被敌机的炸弹炸得尘土横飞。

事后,邓稼先还幽默地向杨振宁开玩笑说:“常言道: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

振宁兄堪称在我身边建造浮屠的专家了。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

1971年夏天的中国大西北,邓稼先即将被“文革”的“造反派”们“打倒在地,再踏上专政之脚”了。

已于无奈中做好了死亡准备的邓稼先,还能得到杨振宁的救助么?
事情真是凑巧啊:杨振宁又一次——亦即第三次,救助邓稼先摆脱了死亡。

原来,已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的杨振宁,首次应邀从美国回到中国大陆访问的时候,向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表示:想在北京晤见老同学邓稼先。

善解人意的周恩来很快同意了,遂派专人赶赴大西北的核武器实验基地,将邓稼先从“造反派”的揪斗现场,接到了北京钓鱼台国宾馆的贵宾席上,与杨振宁重温阔别已久的友谊。

数月之后的1972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任命邓稼先为国家核工业部核武器研究院的副院长。

“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邓稼先又升任该院的院长。

1986年7月,已为新中国核事业奋斗了二十八年的“两弹”元勋邓稼先,病逝于北京。

当时远在美国的杨振宁,给邓稼先的夫人许鹿希发来唁电称:“稼先为人忠诚纯正,是我最尊敬的挚友。


6.“文革”期间,革命造反派加给邓稼先的罪名有哪些?证据确凿吗?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美帝特务”“苏修特务”“学术权威”。

证据当然不确凿,那是强词夺理,捕风捉影,无中生有的事。

7.有人说“文人相轻”,而杨振宁和邓稼先两人为什么不但不相轻,杨振宁反而出手相救多达三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文人相轻是心胸狭窄的人的观点,并不代表所有文人的处世方式。

杨振宁出手相救三次,因为两人既是中学时代的同学,又是搞科研的同事,他们互相倾慕,志趣相同,感情深厚,心胸开阔,忠心爱国。

8.作为传记文章,它一定会有传主。

你认为杨振宁是传主,还是邓稼先为传主,或者这两个人同为传主?请结合本文内容和传记的相关知识作答。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邓稼先为传主。

①因为文章记述的主要内容为邓稼先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的遭遇,提及杨振宁是为了从侧面说明邓稼先为我国核研究做出的重大贡献和为人忠诚纯正,因而赢得他人的尊重和保护。

②传记有很多种,其中有一类为选取传主生平的某个片断进行叙述。

此文就属于这一类。

三、创新语用
9.仿照下面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示例相同。

种子如果害怕埋没,那它永远不能发芽;
雏鹰如果害怕折翅,那它永远不能高飞;
钻石如果害怕琢磨,那它永远不能生辉。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做好此题要注意两点:一是句式要一致,并且是三句之间构成排比。

这道题的句式是“……如果害怕……,那它永远不能……”。

其中第一个省略号处应选一名词,第二和第三个省略号处是动词。

答案:鲜花如果害怕凋谢,那它永远不能开放;矿石如果害怕焚烧,那它永远不能成钢;
蜡烛如果害怕熄灭(燃烧),那它永远不能发光。

10.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按要求作答。

要求:至少使用一种修辞手法,不超过35个字。

(1)概括漫画所反映的一种社会心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写一段劝诫的话。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概括社会心理时,要针对漫画中人物的表情、语言;写劝诫话语时,要针对漫画中的现象,劝诫闯红灯者。

答案:(1)示例:可以集体违规,因为法不责众。

(2)示例:红灯停,绿灯行,安全意识定要有;你一言,我一行,规则底线要紧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