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社会现实生活实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这个书名很长,似乎也是一种国际学术书籍的命名方式之一。
提出要研究的命题,然后附着一句表明研究领域内容和时间跨度的句子。
我在书店随手拿下这本书的时候,肯定也是因为他的名字比较长。
但我决定买下他的原因就不是因为名字了。
他说的“一个中国村庄”就在我生活的这片土地上,黑龙江省的双城市下岬村,和我现在居住的城市相距50 多公里,和我的家乡相距200多公里。
1971年8月,一个男孩,在山东开往东北的列车上,很饿。
他身上是抽去了棉花的棉袄面儿,脚上一双破鞋开了口,他就是这本书的作者阎云翔。
父亲在文革时期被划作资本家,全家人被红卫兵从北京押至山东德州的农村,此后,阎云翔就被饥饿折磨着。
最后,他决定与其饿死还不如逃跑,拼出一条人生路来。
他偷偷的登上了北上的列车,路上还被收容了两次,途中还听到了林彪出逃飞机失事的消息。
最终,来到了双城的下岬村。
如今已经在美国工作的阎云翔教授,在回忆起那一段时光的时候,还说道:对下岬村当时收留我,我充满感激,视这段经历为精神财富。
在这样一个偏远的农村他一呆就是七年,一个只有小学五年级文化的年轻人不得不适应村里的劳作,插秧、种地从事着各种各样的农活。
七年之后,恢复高考后,他凭借着惊人的毅力刻苦复习功课,用6个月的时间复习了全部功课,考取的北京大学中文系。
在中文系读到研究生的时候,他突然意识到文学对于现实生活总是有些隔阂,不能真正的认识中国这个处在强烈变化中的社会,于是他未来的设计中选择了“民俗学”这门学科。
也就是毕业留校工作一段时间后,他申请去读哈佛人类学系的博士。
1989年2月,告别11年之后,35岁的阎云翔重返下岬村。
这一次,他带着一个研究课题,并且从这之后,为了这个课题,八次回访下岬村,进行了长达15年的田野调查工作。
听起来,这更像一个传奇故事。
《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是一本学术著作,我很久没有看这种理性分析见长的学术性书籍了,买了这本书除了书中描写的村庄和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差不多,能够追寻一定生活的痕迹之外,更重要的是我们已经离开那片土地太长时间了,那里先前的历史我们没有来的总结,那里正在进行的历史我们没有参与,将来它将走向何方,对于许多人来讲根本不是关心的重点。
可以说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尤其到了九十年代之后,城市生活的流光溢彩,便淹没了农村生活的波澜。
在这个几乎被人们遗忘的角落里,阎的研究成果则更会让人珍惜。
私人生活是一个相对于公共生活提出来的概念,它存在每个人的生活之中,但是农村人由于历史,现实的诸多原因,私人生活领域的活动长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重视。
祖荫下中国人,希望生活在四世同堂的大家族中,家长的权威是毋庸置疑的。
新的社会制度的建立彻底的摧毁了传统的农村社会生活秩序,父权开始衰落……新的社会实行的社会制度也进一步的在法和国家政策层面控制了农民的生活,如财产的平均以及按照劳动的多少挣取工分等等。
尤其是按劳动能力赚取报酬,便提升了家庭中年轻劳动力在的地位。
年轻人的分家单过更为私人生活
的隐私化创造了空间条件。
私人生活的变迁最主要的表现在于农村人的婚姻观念的转变以及妇女在家庭中地位的提升以及孝道的衰落。
包办婚姻的绝迹,介绍婚姻的实质意义淡化,年轻人自由恋爱的风气盛行,这是农村恋爱的最主要体现。
我的家乡的一个邻居,小男孩初中毕业之后,没有在继续上学,到城市里打工几年后,便带回来一个少女,要结婚,说不结婚,那女人就把孩子生下来了。
于是父母开始给孩子操办婚礼。
我在高中念书的的时候,常常听见母亲和邻居谈话的之中谈到一些人家结婚的彩礼钱数额惊人,爹妈为给儿子结婚不惜债台高筑。
我还听说儿子结婚之后,婆媳不和的事例,实在太多了。
这些内容在这本《私人生活的变革:一个中国村庄里的爱情、家庭与亲密关系1949-1999》中均有更加详细的例子,以及精辟的理论分析,它可以透视一个村庄中,私人生活的历史变迁。
社会生活是流动的沙滩,在对过去历史的总结的同时,当下的生活也在不断的变化。
终究在这些基础之上还会出现更新的现象,我们如何去解释他呢,我们的学术对当下性的考察不能总处在一种失语状态。
然后那些人便转变了视野,开始拿历史开涮,水煮,麻辣等各种做法一应俱全,同时也造就了一批学术明星,弄得这些老家伙上街还要带墨镜,生怕人认出来(易中天说的)。
比较而言,阎教授这种深入田野,实地调查的作风,更值得我们去尊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