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陌上桑》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陌上桑》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乐府诗常识。

2.积累文言词语。

3.朗读、背诵,了解课文内容,理解中心思想。

4.体会罗敷形象的特点和侧面描写的作用。

5.学习侧面描写的方法,体会夸张、排比等修辞方法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利用书下注释和工具书识字解词,积累文言词语。

2.反复朗读,熟读成诵。

3.研讨争论,理解诗中的人物形象和主题思想。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引导学生在分析人物形象的过程中得到有益于人生的思想昂收获。

【教学重点】积累词语、熟练诵读课文、解读人物形象。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解读人物形象的过程中进行个性化思考,有自己的见解。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内容】

一、简介“乐府”导入:

乐府本是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官署,职责之一是搜集民间俗曲和歌辞。汉代人把乐府机关收集整理、编录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后人称为“乐府”或“乐府诗”。乐府诗既包括来自民间的诗歌,也包括一些文人创作的诗歌。这些诗,一般都配乐歌唱。宋人郭茂倩编有《乐府诗集》,我们曾学过南北朝时北朝乐府民歌《木兰诗》。今天学习汉代乐府诗《陌上桑》。

解题:“陌上桑”的“陌”是“路”的意思。“桑”是桑树。标题的意思是:路边的桑树。在男耕女织的时代,采桑养蚕、纺纱织布是女子的主要工作之一,本首诗就叙述了一个绝代佳人采桑期间发生的故事。

二、朗读:

1.教师范读、学生听读;教师提示注意以下字音:

陌(mò)隅(yú)敷(fū)笼系(xì)倭(wǒ)堕(duò)髻(jì)

缃(xiāng)绮(qǐ)襦(rú)捋(lǚ)髭(zī)著(zhuó)帩(qiào)踟(chí)蹰(chú)姝(shū)宁(nìng)载(zài)不(fǒu)骑(jì)

婿(xù)骊(lí)系(jì)马尾络(luò)皙(xī)鬑(lián)盈(yíng)冉(rǎn)趋(qū)

2.学生反复朗读练习,读准字音,熟悉字形。

要求学生在习字本上,把这些词语写两遍,达到会读、会写、会加拼音的目的。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注意特殊强调的字音。

4.学生做各种形式的朗读训练,把课文读准、读熟,为背诵做准备。

三、了解课文内容,学习写作方法:

(一)第一段:

1.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内容,就不懂的地方质疑,师生共同解疑。

教师准备:*好女:美女。*自名:本名。*喜,也做“善”:擅长,很会。*蚕桑:养蚕采桑。*为:做成。*行者:过路人。*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由于看罗敷,耽误了手中的活,回来后彼此抱怨。但,只是;坐,因为。

3.通读第一段,如果用一个字概括罗敷的特点,你想用什么?

——美

教师追问:(研讨:学习描写手法)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罗敷很美?

(学生结合文本回答)

——容颜美丽

除了外在的装饰之外,你还有什么发现?

——“罗敷喜蚕桑”可以看出她乐于劳作。

——从“行者”、“少年”、“耕者”、“锄者”的行为举止可见其美貌绝伦。

我们平时在描写人物的时候,常常会写这个人的鼻子、眼睛、头发、

脸型等方面来写。不光我们,很多名家也是这么写的。

——身长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三国演义》关羽)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红楼梦》黛玉)

——这来的便是闰土。虽然我一见便知道是闰土,但又不是我这记忆上的闰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圆脸,已经变作灰黄,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皱纹;眼睛也像他父亲一样,周围都肿得通红,这我知道,在海边种地的人,终日吹着海风,大抵是这样的。他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手里提着一个纸包和一支长烟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记得的红活圆实的手,却又粗又笨而且开裂,像是松树皮了。” (鲁迅《故乡》中年闰土)

你想象一下,你心目中的罗敷,眉目唇齿什么样。

肯定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把我们对罗敷的直接描写和本首诗中对罗敷的侧面描写,你觉得哪一种写法更妙?

——侧面描写。它不直接写罗敷眉目唇齿什么样,而是通过写观者的行为举止来表现罗敷的无与伦比的美丽,这种艺术空白给读者无限想象的空间,也给我们再创造的机会。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5.学生齐读、背诵这一段。

(二)第二段:

1.指名朗读,教师指导。

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教师准备:*谢:请问。*宁可:愿意。*共载:一道乘车而去。*不:同“否”。

3.探讨:你怎样看使君对罗敷提出的要求?使君的表现和第一段中的“行者”“少年”“耕者”“锄者”有什么不同?

——使君要求和罗敷“共载”,这是一个无礼、又无耻的要求。他仗着自己的有权有势,垂涎于罗敷的美貌,而忘记了礼义廉耻。而“行者”“少年”“耕者”“锄者”则是“发乎情,止乎礼”,他们只是情不自禁地对罗敷的美貌表示欣赏,而没有任何非礼的要求。

4、你怎样看罗敷的回答?

——罗敷对使君的无礼要求严词拒绝。可见其坚贞和勇敢,不畏权势。

5.齐读、背诵。

(四)第三段:

1.指名朗读,再齐读。

2.学生质疑,师生解疑。

教师准备:*前:动词,向前。*置词:致词。*十五、二十、三十、四十:指年龄。*为人:指外表。*冉冉:缓慢的样子。*趋:慢步走。*坐:同“座”。3.从罗敷的口述中,你看到罗敷的丈夫是个怎样的人?

——风度翩翩、仪表堂堂、威仪赫赫、仕途通达、品貌兼优的美男子。

4.前文写“二十尚不足,十五颇有余”,后文写她的丈夫“鬑鬑颇有须”,罗敷真的有丈夫吗?罗敷为什么要盛赞自己的丈夫?

——可能真的结婚了,因为古代女子多早婚;也可能根本没有,只是脱

身之计,是拒绝使君无礼要求的一个巧妙的方法。

——罗敷面对的是使君,必须用机智才能取胜。她向使君表明自己的丈

夫也是当大官的,这是为免受侮辱而用的脱身之计,意在压倒对方,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