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运动学》复习资料整理总结
1、人体运动学是研究人体活动的运动规律。

通过人体或人体特定部位的位置、速度、加速度等物理量描述,研究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经过的轨迹或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理量。

温度、时间、能量、质量等物理量是标量。

3、矢量:有大小并有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矢量。

速度、加速度和力等是矢量。

4、张量:有大小并有不止一个方向的物理量叫张量。

5、人体简化后的运动形式:(1)平动(2)转动(3)复合运动
6、人体关节的运动形式:(1)屈曲与伸展(2)内收与外展(3)内旋与外旋(4)旋前和旋后(5)内翻和外翻
7、人体的基本运动形式:(1)上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推、拉和鞭打。

(2)下肢的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缓冲、蹬伸和鞭打。

8、全身基本运动形式主要包括摆动、躯干扭转和相向运动。

9、杠杆包括:支点、阻力点和力点第一类杠杆:又称平衡杠杆。

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中间。

第二类杠杆又称省力杠杆。

阻力点在力点和支点中间。

第三类杠杆又称速度高。

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中间。

10、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开链(OKC):运动链的末端环节是可以自由运动的。

11、闭链(CKC):一个运动链的两端都被固定住。

12、开链运动:近端固定,远端游离的活动
13、闭链运动:指肢体或者躯干远端组成环状或者踏在物体上运动时,髋,膝,踝等多个关节运动时组成一个闭合的环。

14、人体平衡的条件:合外力为0,合外力矩为0。

15、骨重建过程的五期
休止期:此期既无骨吸收也无骨形成
激活期:破骨细胞的前驱细胞分化成破骨前细胞,并附着于骨表面上,此期为激活期。

吸收期:破骨前细胞与暴露表面接触,融合、分化成破骨细胞,进行骨吸收。

在破骨细胞吸收一定数量的骨质后即消失,该段时间称为吸收期。

正常人约持续1个月,在吸收期骨表面形成一个陷窝,称为吸收陷窝。

转换期:吸收期结束,破骨细胞移向其他部位。

形成期:成骨细胞在陷窝表面上相继出现并分化、增殖,形成类骨。

随后,类骨成熟并骨化成骨。

待陷窝接近填平时,成骨细胞失去成骨活性,成为表面上的衬托细胞,此期为形成期。

16、骨的承载能力(1) 骨的强度骨在承载负荷的情况下抵抗破坏的能力。

(2) 骨的刚度骨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变形的能力。

(3) 骨的稳定性骨保持原有平衡形态的能力。

17、拉伸载荷: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18、压缩载荷:大小相等、方向相对
19、弯曲载荷:弯曲载荷是使骨沿其轴线发生弯曲形变的载荷。

20、剪切载荷:表现为在骨的表面受到一对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相距很近的力的作用。

21、扭转载荷:加在骨上并使其沿轴线发生扭转的载荷
22、复合载荷:人体在运动时,往往使骨处于两种或多种载荷的状态 23、静力性运动(等长收缩、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不变,肌张力改变,但不引起关节运动。

24、动力性运动(等张收缩、运动)肌肉收缩时,肌纤维的长度改变而肌张力保持不变,产生关节的运动。

25、动力性运动(等张运动)(1)向心运动: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缩短,起止点间的距离相互靠近。

主要作用是促发主动的肌肉收缩。

(2)离心运动:肌肉收缩时,肌肉的长度变长,起止点间的距离相互靠近。

作用是促发拮抗肌的收缩,以稳定关节、控制肢体动作或肢体坠落的速度。

26、运动单位:肌肉收缩必须有完好的神经支配。

一个前角细胞,它的轴突和轴突分支,以及它们所支配的肌纤维群,合起来称为运动单位。

27、肌力,是肌肉收缩时所表现出来的能力,以肌肉最大兴奋时所能负荷的重量来表示
28、肌耐力:是指肌肉在一定负荷条件下保持收缩或持续重复收缩的能力,反应肌肉持续工作的能力,体现肌肉对抗疲劳的水平。

29、影响肌力的因素主要包括(1)肌肉的生理横断面(2)肌肉的初长度(3)肌肉的募集(4)肌纤维走向与肌腱长轴的关系(5)杠杆效率(6)肌肉的收缩形式(7)年龄和性别(8)心理因素
30、超量恢复:是指产生疲劳后,机体在运动时消耗的能量及各器官、系统的机能不仅得
以恢复甚至超过原先水平,保持一段时间后,又回到原有水平。

31、代谢当量(MET):是指单位体重、单位时间内的耗氧量。

32、有氧运动特点 a. 运动强度:中、小强度为主 b. 运动时间和距离:运动持续时间较长,完成较长距离 c. 运动形式:周期性、节律性活动为主 d. 全身大肌群参加的动力性活动
33、运动处方组成:运动形式、运动强度(核心)、运动持续时间、运动频率、运动注意事项。

34、有氧运动的作用:提高机体心肺功能,调节代谢,改善和提高机体氧化代谢能力,这也是有氧运动或心肺功能训练的主要目的。

35、肩袖的作用:肩胛下肌、冈上肌、冈下肌和小圆肌组成肩袖。

这些肌肉在关节的主动运动中起主要的稳定作用。

这些肌肉的功能:①调节盂肱关节动态稳定②控制盂肱关节的运动
36、盂肱关节的运动是前屈和后伸、内收和外展、外旋和内旋
37、肩关节组成:盂肱关节、肩锁关节、肩胛胸壁关节、胸锁关节
38、肩肱节律:在正常的肩关节,盂肱关节外展和肩胛胸壁关节上旋之间存在有运动节律或时间顺序。

39、肘关节组成:(1).肱尺关节(2).肱桡关节(3).上桡尺关节(4).下桡尺关
40、腕管为一骨性纤维管,其桡侧为舟状骨及大多角骨;尺侧为豌豆骨及钩状骨;背侧为头状骨、舟状骨及小多角骨;掌侧为腕横韧带。

41、腕管综合征:(1)腕管容量受到挤压或缩小(2)腕管内正中神级受压,并出现相应症状
42、神经支配(1)正中神经:猿手(2)尺神经:瓜型手(3)桡神经:垂腕征。

43、骨盆的组成:骨盆由骶骨、尾骨和左右髋骨组成。

44、颈干角:股骨头借股骨颈与股骨干相连。

股骨颈与股骨干纵轴所形成的角为颈干角
45、前倾角:股骨的第二个角称前倾角,即股骨颈的轴线与股骨内外髁的髁间连线间有一向前扭转的角度,为10度~30度锐角。

46、臀大肌的作用:后伸和外旋髋关节。

47、臀小肌的作用:外展、内旋和屈髋。

48、臀中肌的作用:外展髋关节。

49、足弓:人类进化过程中为了负重行走和吸收震荡,足跗骨和跖骨借助韧带牢固相连,构成具有少许活动度的凸向上方的弓形骨骼结构
50、足弓的组成:前后方向的纵弓和内外方向的横弓。

纵弓分为内侧纵弓和外侧纵弓;内侧纵弓由跟、距、舟三块楔骨及第一至第三跖骨组成,外侧纵弓由跟、骰骨及第四、五跖骨构成,弓的最高点在骰骨。

横弓,由骰骨、三块楔骨与跖骨排列而成。

最高点在中间楔骨。

51、足弓的功能:(1)支持体重(2)缓冲震荡(3)保护作用(4) 增强适应(5)推进作用
52、步态周期是指完成一个完整步行过程所需要的时间。

53、步长:行走时一侧足跟着地到紧接着的对侧足跟着地所行进的距离称为步长,又称单步长
54、步宽:在行走中左、右两足间的距离称为步宽。

55、步幅:行走时,由一侧足跟着地到该侧足跟再次着地所进行的距离称为步幅,又称复步长或跨步长。

56、肱二头肌:(1)起止点:长头肱二头肌的起点和止点:起点有两个,分别为长头和短头,长头从肩胛骨盂上隆起处为起点,短头从肩胛骨的喙突处起始。

后侧为肱三头肌。

长短两头,下行于肱骨,二者共同合为肱二头肌肌腹。

行至肱骨远端结束。

其止点位于桡骨粗隆和前臂筋膜内。

(2)作用:屈肩,屈肘及使前臂旋后
57、肱三头肌:(1)起止点:起点:肱三头肌的长头起于肩胛骨盂下结节,外侧头起于肱骨上段后面桡神经沟外上方骨面,内侧头起于肱骨体后面桡神经沟内下方骨面。

终点:虽然肱三头肌有三个起点,但是却只有一个终点,肱三头肌的三个头合成一个肌腹,以腱性部分止于尺骨鹰嘴处。

(2)作用:伸肘关节
58、足偏角:身体前行的方向与足的长轴之间的夹角。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