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的笔算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点滴体会
商洛市商州区第二小学袁新华
计算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数学学科工具性的重要体现。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贯穿于教学全过程,计算能力的培养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但小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常受到学生的习惯、兴趣、态度、意志、等因素的影响。
在做计算题时,学生普遍有轻视的态度,一些计算题并不是不会做,而是由于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不进行验算而造成失误。
如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呢?经过长期地实践总结,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1.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文字叙述的应用题,大多数学生还能认真审题,但对于计算题,有的学生却提笔就算.加上计算比较单调枯燥,可能引起心理疲劳,这时遇上相似或相近的数字、符号,往往出现运算顺序错误,抄错符号或抄错数据.因此,在教学中,应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
我们在教学中,可以分三步走:一要审清数字和符号,并观察它们之间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内在联系;二要审清运算顺序,明确先算什么,再算什么;三要审清计算方法的合理、简便,分析运算和数据的特点,联系运算性质和定律,能否简算,不能直接简算的可以通过分、合、转换等方法使运算简便,然后再动手解题。
2。
培养学生打草稿的习惯。
学生在计算时,不喜欢打草稿,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师布置了计算题,有的同学直接口算,有的在书上、本子背面或者其他地方,写上一两个竖式,算是打草稿,这些都是不良的计算习惯。
大多数的计算题,除了少数学生确实能够直接口算出结果以外,大多数学生恐怕没有这个能力.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必须要求学生准备专门的草稿本,认认真真地打草稿,同时教师必须要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严格督促学生落实,久而久之学生慢慢地会养成这一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检查、验算的习惯。
很多学生做作业就象完成任务,不管三七二十一,写完了就行,这就导致了计算错误率高。
那么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随时提醒学生检查,如:数字看错了没有,运算顺序错了没有,数字写错了没有等,无法口
算的还应该验算,看结果是否正确。
每次作业都提醒、强调,亲自督促、落实,久而久之学生也就慢慢养成了自主检查、验算的习惯了。
4.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
作业和练习的书写要工整,不能潦草,格式要规范。
对题目中的数字、小数点、运算符号的书写必须规范、清楚。
数字的大小、数字间的间隔要适宜,草稿上排竖式也要条理清楚,数位要对齐。
二、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
随着社会的发展,很多学生对于学习的动力不足,对计算更是觉得枯燥,这也是导致计算错误的重要原因之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让学生乐学、乐算。
1。
枯燥的计算融入生动的情境。
一提到计算,学生马上会与枯燥联系起来,简单的符号、枯燥的运算。
在日常的计算教学中,教师应想方设法地创设生动的情境,以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如做改错题时,可以创设“小马虎"学数学的情境:小马虎学数学,这是他做的数学题,请各位小老师们帮他检查检查,看他做得对不对?每个学生都是热心而好胜的,他们会充满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检查的行列当中。
随着多媒体、电子白板等现代教学设备的普及,充分发挥这些先进的教学手段的积极作用,声情并茂,资源共享,也能使计算教学形式多样,趣味横溢。
2.单一的计算融合丰富的活动。
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兴趣,可以设计丰富的活动,如视算、听算、抢答、开火车、小组竞赛、闯关、游戏等,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
3.设立形式多样的奖励机制。
就计算本身,是比较枯燥乏味的,对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和鼓励,能更加有效地发挥了学习评价的激励作用,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提高计算的能力。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想方设法刺激学生,激发学生的计算兴趣,使之心动,继而行动.
三、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教学中基础知识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
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加强和落实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学是提高运算能力的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具体要求做到: 1。
加强口算训练,夯实计算基础.
俗话说得好,熟能生巧。
计算的正确、迅速、合理、灵活,离不开扎实、有效的持续训练。
计算能力是小学生必备的基本素质,而口算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笔算、估算及简便运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
笔算是在准确、熟练的口算能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没有一定的口算基础,笔算就成了无源之水。
因此,口算要持之以恒,天天坚持训练。
2。
重视算理教学,注重策略优化。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
计算依据法则,而法则是根据数的性质以及有关运算定律、运算性质推断得来的.充分重视算理,驭理入法,方能使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计算能力的提高也就有了切实的保证。
课堂上,教师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想、去做、去发现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之法。
同时,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几种算法,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理清解决问题的思路。
及时对“多样化”进行“优化",寻求简洁、容易、快速的方法。
要引导学生进行比较和交流,感受不同策略的特点,领悟不同方法的优劣,做出合理的判断和价值评价。
3。
练习抓住重点,逐层深入.
计算教学在练习的设计上一般要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变式的发展顺序.一般先是例题模仿练习,然后是形成性练习(相对于模仿练习而言,题量稍大,且题目由浅入深,层次明显,一般评析时突出提高练习题)、变式练习(一般以判断、选择、匹配的形式,帮助学生正确理解知识点的外延与内涵,从而使学生深层次地把握知识)和综合运用(一般通过解决一组数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运用知识的同时也体验到数学知识的价值)。
通过练习的逐步递进,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基本上“跳一跳,就能摘到苹果”,借助于练习的多形式、多角度,使大家都能体验到成功解题的快乐,进而以更饱满的热情参与
到学习活动中。
4。
注重知识迁移,适当延伸拓展。
迁移所依赖的主要条件是不同知识间的共同因素,共同因素越多,越容易产生正向的迁移。
在新课教学时,我们要善于挖掘新旧知识的共同因素,并充分利用这些共同的因素,创设迁移情境,以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逐步提高学生学习和探索新知识的能力。
比如说,由三位数乘以一位数竖式计算法则,迁移到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竖式计算,由两位数乘两位数乘法计算法则,迁移到后面学习三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
总之,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是一项复杂而又细致的工作,学生的计算能力的提高不能靠一朝一夕,需要结合教学实际长期进行培养和训练。
作为教师,我们在教给学生正确的计算方法的同时,还应激发学生计算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并持之以恒地练习,只要我们有信心、有恒心,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那一天不会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