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版《故都的秋》教案(精选)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句运用比喻手法,将秋蝉的嘶叫比作家虫的叫声,形象地表现出秋天的萧瑟与寂寥。
11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30
12
朗读法、讨论法实施过程
2024/1/30
朗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故都的秋》中的情感与意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 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文本。
《故都的秋》教案(精选 2024)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30
3
《故都的秋》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
任务驱动法
设计一系列与《故都的秋》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布置 阅读任务、写作任务、探究任务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解决与《故都的秋》相关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 生相互协作、分享资源、交流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7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8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以总起开头,中间分别描述 故都秋天的不同景象,最后以总
结收尾,形成完整的结构。
2024/1/30
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 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 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 受到作者的情怀。
语言优美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语言既具 有形象性,又富有抒情性。
9
描绘秋天景象及表达情感
2024/1/30
秋天景象的描绘
文章中描绘了秋天的天空、槐树、 秋蝉、秋雨、秋果等景象,通过细 腻的笔触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
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 者对故都秋天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落 寞。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探讨《故都的秋》中的主 题、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 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信息技术应用及多媒体辅助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故都的秋》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 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 辅助课堂教学。
阶段性评估
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老师对学生 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 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实时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 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 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2024/1/30
25
结果性评价方案设计和执行
考试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等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内容应涵盖所 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难度适中,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作品评价
让学生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品,如读后感、文学评论等,通过 评价作品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合评价
将考试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得 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2024/1/30
26
反思总结,持续改进提高
1 2
教学反思
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分析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 略。
学生反馈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持续改进
3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
2024/1/30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28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 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精通五门外 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 《迟桂花》《怀鲁迅》等。
2024/1/30
22
当代社会中秋天意义再思考
2024/1/30
01
秋天与环保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秋天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人们
开始更加关注秋天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如减少碳排放、保护森
林等。
02
秋天与旅游
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之一,许多地方的秋天景色十分美丽,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游览。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
交流。
03
秋天与心理健康
秋天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情感波动的季节之一,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
失落等负面情绪。因此,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价方式与标准 制定
2024/1/30
24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观察记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 题的深度、与同学的合作情况等。
2024/1/30
21
秋天主题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文化中的秋天
在中国文化中,秋天常常与丰收、团圆、 思念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如中秋节、重阳 节等传统节日都发生在秋季。同时,秋天 也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季节之一,留下 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散文。
VS
西方文化中的秋天
在西方文化中,秋天也有丰收、感恩等主 题,如美国的感恩节就发生在秋季。此外, 西方的秋天还常常与万圣节、南瓜、落叶 等元素联系在一起。
2024/1/30
17
个性化阅读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计划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目 标、时间安排、阅读方式等。
执行计划
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阅读,同 时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和收获。
2024/1/30
18
课外阅读资源推荐和分享
2024/1/30
2024/1/30
6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024/1/30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品味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感受作者 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和仿写,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提 高写作能力。
资源推荐
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故都的秋》相关 的课外阅读资源,如其他描写秋天的 文学作品、作者的其他作品等,鼓励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分享交流
学生将自己阅读的课外资源与同学分 享,可以是书籍、文章、视频等,同 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拓展 视野,丰富文学素养。
19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2024/1/30
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 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 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
路的苦闷心境。
2024/1/30
5
教材分析与处理
• 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 翅膀,领略大自然,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这篇文章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 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以情动人,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 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多媒体辅助
通过展示与《故都的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 为直观地感受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1/30
14
创新性教学方式探索
2024/1/30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故都的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教师 可以组织学生编排与文本相关的短剧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会文本内涵。
10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认为北国的秋天具有一种特别的清、静和悲凉之美。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此句通过对落蕊的细腻描绘,表现出秋天的静谧与柔美。
2024/1/30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
20
相关文学作品比较阅读
《秋声赋》与《故都的秋》比较
两篇作品都以秋天为主题,但《秋声赋》更注重对秋声的描绘和抒发个人情感,而《故都的秋》则更侧重 于对故都秋天景象的描写和文化的思考。
《秋思》与《故都的秋》比较
两篇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但《秋思》是一首诗歌,更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而《故都 的秋》则是一篇散文,更注重对秋天景象和文化的深入挖掘。
2024/1/30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 一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散文 “形”与“神”的关系;掌握散 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
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朗读、 赏析、讨论,品味作者笔下故都 的秋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审美取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
04 学生活动设计与 实践
2024/1/30
16
小组合作讨论与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故都的秋》中的主题、情感、文学手法等,鼓励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互相交流。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成果向全班展示,可以是PPT、口头报告、海报 等形式,展示内容要包括主题理解、情感体会、文学手法分析等。
11
03 教学方法与手段
2024/1/30
12
朗读法、讨论法实施过程
2024/1/30
朗读法
通过教师范读、学生自读、集体朗读等方式,引导学生深入体 会《故都的秋》中的情感与意境。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应注重 语音、语调、停顿等朗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 感受文本。
《故都的秋》教案(精选 2024)
2024/1/30
1
contents
目录
2024/1/30
• 课程介绍与背景 • 文本解读与赏析 • 教学方法与手段 • 学生活动设计与实践 • 知识拓展与延伸思考 • 评价方式与标准制定
2
01 课程介绍与背景
2024/1/30
3
《故都的秋》背景及作者简介
背景
任务驱动法
设计一系列与《故都的秋》相关的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和技能。例如,教师可以布置 阅读任务、写作任务、探究任务等,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合作探究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学习,共同解决与《故都的秋》相关的问题。在合作探究过程中,教师应鼓励学 生相互协作、分享资源、交流看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7
02 文本解读与赏析
2024/1/30
8
文章结构与写作特点
总分总结构
文章以总起开头,中间分别描述 故都秋天的不同景象,最后以总
结收尾,形成完整的结构。
2024/1/30
情景交融
作者通过对秋天景象的细腻描绘, 将自然景色与内心情感融为一体, 使读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 受到作者的情怀。
语言优美
运用丰富的词汇和生动的修辞手法, 如比喻、拟人等,使文章语言既具 有形象性,又富有抒情性。
9
描绘秋天景象及表达情感
2024/1/30
秋天景象的描绘
文章中描绘了秋天的天空、槐树、 秋蝉、秋雨、秋果等景象,通过细 腻的笔触展现出秋天的独特韵味。
情感的表达
通过对秋天景象的描绘,表达了作 者对故都秋天的热爱与怀念之情, 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落 寞。
讨论法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讨论,探讨《故都的秋》中的主 题、情感、人物形象等方面的问题。在讨论过程中,教师应鼓 励学生积极发言、交流看法,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13
信息技术应用及多媒体辅助
信息技术应用
利用网络资源搜集与《故都的秋》相关的背景资料、图片、音频等,为学生提 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多媒体课件, 辅助课堂教学。
阶段性评估
在每个教学阶段结束后,老师对学生 进行评估,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 握情况,以便调整教学计划和策略。
实时反馈
老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反馈, 肯定学生的优点,指出需要改进的地 方,并给出具体的建议。
2024/1/30
25
结果性评价方案设计和执行
考试评价
通过期中、期末等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考试内容应涵盖所 学的知识点和技能点,难度适中,能够真实反映学生的水平。
作品评价
让学生完成与课程内容相关的作品,如读后感、文学评论等,通过 评价作品的质量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综合评价
将考试评价和作品评价相结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综合评价,得 出最终的评价结果。
2024/1/30
26
反思总结,持续改进提高
1 2
教学反思
老师对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经验,分析 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和策 略。
学生反馈 听取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了解学生的学习 需求和困难,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持续改进
3
根据教学反思和学生反馈,对教学计划、教学内 容、教学方法等进行持续改进,提高教学质量和 效果。
2024/1/30
27
THANKS
感谢观看
2024/1/30
28
1934年7月,郁达夫“不远千里”从杭州经青岛去北平,再次饱尝了故都的“秋味”,并写下了优美的散文—— 《故都的秋》。作者在对北平秋的“色”“味”“意境”和“姿态”的描绘中,寄寓了眷恋故都自然风物的情愫 和对美的执著追求,流露出一种沉静、寡淡的心境。
作者简介
郁达夫,原名郁文,字达夫,幼名阿凤,浙江富阳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散文家、诗人。郁达夫精通五门外 语,分别为日语、英语、德语、法语、马来西亚语。代表作《沉沦》《故都的秋》《春风沉醉的晚上》《过去》 《迟桂花》《怀鲁迅》等。
2024/1/30
22
当代社会中秋天意义再思考
2024/1/30
01
秋天与环保
随着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的日益严重,秋天的意义也在发生变化。人们
开始更加关注秋天的气候变化和环境保护问题,如减少碳排放、保护森
林等。
02
秋天与旅游
秋天是旅游的好季节之一,许多地方的秋天景色十分美丽,吸引了大量
游客前来游览。同时,旅游业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增长和文化的
交流。
03
秋天与心理健康
秋天是一个容易引起人们情感波动的季节之一,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孤独、
失落等负面情绪。因此,关注心理健康问题价方式与标准 制定
2024/1/30
24
过程性评价策略及实施方法
观察记录
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观察学生的表现, 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思考问 题的深度、与同学的合作情况等。
2024/1/30
21
秋天主题在不同文化中的体现
中国文化中的秋天
在中国文化中,秋天常常与丰收、团圆、 思念等主题联系在一起,如中秋节、重阳 节等传统节日都发生在秋季。同时,秋天 也是文人墨客喜欢吟咏的季节之一,留下 了许多优美的诗篇和散文。
VS
西方文化中的秋天
在西方文化中,秋天也有丰收、感恩等主 题,如美国的感恩节就发生在秋季。此外, 西方的秋天还常常与万圣节、南瓜、落叶 等元素联系在一起。
2024/1/30
17
个性化阅读计划制定和执行
制定计划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阅读能力, 制定个性化的阅读计划,包括阅读目 标、时间安排、阅读方式等。
执行计划
学生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进行阅读,同 时做好阅读笔记,记录自己的阅读感受 和收获。
2024/1/30
18
课外阅读资源推荐和分享
2024/1/30
2024/1/30
6
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对故都秋景的特点进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
教学难点
理解作者在文中流露出来的主观感情,学习以情驭景、借景抒情的写法。
2024/1/30
课时安排
两课时。第一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品味作者笔下故都的秋的特点,感受作者 的思想感情;第二课时主要引导学生通过赏析和仿写,学习并掌握抒情散文的写作特点,提 高写作能力。
资源推荐
教师向学生推荐与《故都的秋》相关 的课外阅读资源,如其他描写秋天的 文学作品、作者的其他作品等,鼓励 学生进行拓展阅读。
分享交流
学生将自己阅读的课外资源与同学分 享,可以是书籍、文章、视频等,同 时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和收获,拓展 视野,丰富文学素养。
19
05 知识拓展与延伸 思考
2024/1/30
体会作品的感情色彩同当时的时 代背景的内在联系,理解一个正 直文人不满于现实又无法找到出
路的苦闷心境。
2024/1/30
5
教材分析与处理
• 教材分析:《故都的秋》是人教版必修二第一单元第2课。这个单元学习写景状物的散文,主要目的是引领学生展开想象的 翅膀,领略大自然,感受作者心灵的搏动,由此而进入一种审美境界。这篇文章是郁达夫一篇颇具特色的散文,体现了他 的艺术个性和审美追求,全文紧扣“清、静、悲凉”,以情驭景,以景显情,以情动人,将自然的“客观色彩”(故都的 秋色)与作家内心的“主观色彩”(个人心情)自然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多媒体辅助
通过展示与《故都的秋》相关的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素材,帮助学生更 为直观地感受文本中所描绘的场景和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 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024/1/30
14
创新性教学方式探索
2024/1/30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故都的秋》相关的情境,让学生在模拟的环境中感受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例如,教师 可以组织学生编排与文本相关的短剧或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在表演中深入体会文本内涵。
10
经典语句欣赏与解读
“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
此句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认为北国的秋天具有一种特别的清、静和悲凉之美。
“像花而又不是花的那一种落蕊,早晨起来,会铺得满地。…
此句通过对落蕊的细腻描绘,表现出秋天的静谧与柔美。
2024/1/30
“这秋蝉的嘶叫,在北平可和蟋蟀耗子一样,简直像是家家…
20
相关文学作品比较阅读
《秋声赋》与《故都的秋》比较
两篇作品都以秋天为主题,但《秋声赋》更注重对秋声的描绘和抒发个人情感,而《故都的秋》则更侧重 于对故都秋天景象的描写和文化的思考。
《秋思》与《故都的秋》比较
两篇作品都表现了作者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但《秋思》是一首诗歌,更注重意象和意境的营造,而《故都 的秋》则是一篇散文,更注重对秋天景象和文化的深入挖掘。
2024/1/30
4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与技能
了解文章“景”和“情”和谐统 一的写作特点,进一步掌握散文 “形”与“神”的关系;掌握散 文的阅读方法,陶冶学生性情,
提高审美能力。
过程与方法
引导学生通过圈点勾画、朗读、 赏析、讨论,品味作者笔下故都 的秋的特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
情和审美取向。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5
04 学生活动设计与 实践
2024/1/30
16
小组合作讨论与成果展示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故都的秋》中的主题、情感、文学手法等,鼓励 学生自由发表观点,互相交流。
成果展示
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将本组的讨论成果向全班展示,可以是PPT、口头报告、海报 等形式,展示内容要包括主题理解、情感体会、文学手法分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