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概论》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资料
《传播学概论》(课程代码00642)
第一大题:单项选择题
1、人们常常比较容易回忆起在报刊、广播、电视报道中占显著位置的新闻,这一现象印证了( D )
A.认识连贯论
B.认知不和谐论
C.实用论
D.可获得性(易得性)论
2、“上限效果”假设,大众传播活动的结果将使社会“知识沟”的宽度( D ) A维持在上限 B扩大 C.维持在下限 D.缩小
3、麦奎尔在分析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时增加了一种功能,即( C )
A.娱乐功能
B.信息功能
C.动员功能
D.整合功能
4、按照传播学的观点,文艺作品中人物的内心独白属于( A )
A.自我传播
B.狭义的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广义的人际传播
5、针对信息革命实质的问题,美国学者贝尼格尔提出了( A )
A.控制革命的观点
B.第三次浪潮的观点
C.媒介一人体的延伸
D.信息革命与信息爆炸
6、按照卢因的观点和施拉姆的说明,下述人员中属于把关人的是( D )
A.记者
B.教师
C.编辑
D.A、B、C都是
7、传播活动是一种( D )
A.客观现象
B.主观现象
C.心理现象
D.社会现象
8、“二级传播理论”的创立者是( C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9、把关人所处的位置,就是卢因指出信息在传播渠道中流通必经的( C )
A.地区
B.门户
C.门区
D.枢纽
10、以心理学“刺激—反应”模式为基础的受众理论是( A )
A.个人差异论
B.社会分类论
C.个人情绪论
D.社会关系论
11、会分散和冲淡受众对重大问题注意力的传播内容是( B )
A.新闻性信息
B.娱乐性信息
C.消息性信息
D.维持性信息
12、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主要是乱数表法和( B )
A.等距法
B.抽签法
C.分层法
D.定额法
13、有关自然灾害和战争威胁的报道,体现了大众传播社会功能中的( C )
A.社会动员
B.社会规范
C.环境监测
D.社会协调
14、大众传播的信息传向受众有若干“关卡”,其中“第一关”是( B )
A.选择性记忆
B.选择性注意
C.选择性理解
D.选择性暴露
15、传播学批判学派关注的是( C )
A.如何传播
B.传播方法
C.为何传播
D.传播什么
16、在调查问卷上,适宜于放在前面的问题是( C )
A.有难度的
B.敏感性的
C.容易回答的
D.反映主要情况的
17、在研究方法上,霍夫兰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C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18、大众传播基本上是信息的( C )
A.双向沟通
B.多向传递
C.单向流动
D.循环往复
19、下述传播模式中属于传统线性模式的是( B )
A.德福勒模式
B.申农—韦弗模式
C.马莱茨克模式
D.奥斯古德—施拉姆模式
20、批判学派可以追溯到( D )
A.霍夫兰学说
B.功能主义
C.信息论
D.法兰克福学派
21、传播可以分为若干层次,其中最基本的层次是( A )
A.人际传播
B.群体传播
C.组织传播
D.大众传播
22、在“使用与满足”的早期研究中,使用的方法主要是( A )
A.面访记录法
B.心理实验法
C.实地调查法
D.内容分析法
23、“沉默的螺旋”理论认为,舆论的形成是三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这三个因素是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 D )
A.劣势意见的沉默
B.社会公众对事务的“理性讨论”
C.优势意见的疾呼
D.人们对“意见环境”的认知心理
24、20世纪30-40年代改进舆论调查方法,并取得研究成果的代表人物是( C )
A.李普曼
B.卢因
C.盖洛普
D.拉斯韦尔
25、赖特把拉斯韦尔提出的社会遗产传递功能称为( A )
A.社会化
B.信息化
C.系统化
D.知识化
26、从说服传播的长期效果来说,最终起决定作用的是( D )
A.信源的可信性
B.媒介的权威性
C.传播对象的自身属性
D.内容的说服力
27、内容分析法的操作程序由若干步骤组成,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C )
A.制定分类标准
B.实施统计分析
C.确定分析单元
D.抽取分析样本
28、杂志在传播媒介的竞争中采取的主要对策是( C )
A.增插静态图像
B.注意扩版
C.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D.模仿报纸的做法
29、纠正怀特把关研究中“单一化”缺陷的是( C )
A.拉斯韦尔的五W模式
B.巴斯的“双重行动模式”
C.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D.布里德的“潜网”模式
30、创新与普及的研究表明,“知识沟”的根源在于不合理的( B )
A.社会政治结构
B.社会经济结构
C.社会教育结构
D.社会文化结构
31、传播学和新闻学的研究对象( D )
A.区别很大
B.完全相同
C.各不相同
D.有重合之处
32、赖特认为传播除了具有拉斯韦尔提出的三种功能之外,还具有( C )
A.信息功能
B.文化功能
C.娱乐功能
D.协调功能
33、“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 A )
A.霍尔
B.萨尔瓦焦
C.贝尔
D.罗杰斯
34、“你认为本市报纸和电视的新闻是否及时?”这种提问违反了问卷设计的( C )
A.合理性原则
B.艺术性原则
C.科学性原则
D.准确性原则
35、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 B )
A.社会分类论
B.个人差异论
C.社会分化论
D.社会关系论
36、传播学有许多分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分支是( D )
A.自我传播学
B.人际传播学
C.组织传播学
D.大众传播学
37、如果要想使接受者在潜移默化中完全赞同传播者的主张,最好使用( B )
A.直接性谋略
B.积累性谋略
C.连续性谋略
D.集束式谋略
38、按照传播学批判学派的观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工业,关注的首先是( A )
A.经济效益
B.艺术价值
C.思想价值
D.社会效益
39、下列四个概念按其外延逐步扩大的排列应该是( B )
A.信息、数据、知识、讯息
B.数据、信息、知识、讯息
C.数据、知识、信息、讯息
D.数据、讯息、信息、知识
40、受众收听、收看轻松愉快的信息内容,主要的动机是( B )
A.满足信息需求
B.追求娱乐与消遣
C.获取知识
D.交往的需要
41、使受众的判断能力和主动精神受到不利影响的是( C )
A.文化传递的功能失调
B.授予地位的功能失调
C.社会协调的功能失调
D.娱乐功能失调
42、申农和韦弗注意到传播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因此他们提出的传播模式中出现了一个新的环节,这个环节是( A )
A.噪音
B.信号
C.反馈
D.信道
43、美国政府在60年代为缓解贫富儿童受教育机会的不平等而制作的著名的儿童启蒙教育电视片是( C )
A.《米老鼠与唐老鸭》
B.《猫和老鼠》
C.《芝麻街》
D.《汤姆历险记》
44、麦克鲁汉把媒介分成热媒介和冷媒介两大类,下面四种传播媒介中属冷媒介的是( B )
A.照片
B.电影
C.印刷品
D.电视
45、互联网是( D )
A.单一型媒介
B.复合型媒介
C.第三媒介
D.传统媒介
46、把人类出现在地球上的历史假定为100万年,而后将其比作只有24小时的一天来说明人类的古老和传播的年轻,这种“传播学时钟”的巧妙比喻,其提出者是(D )
A.卡尔·塞根
B.菲尔浦·列伯曼
C.罗伯特·芬
D.威尔伯·施拉姆和威廉·波特
47、在控制研究领域中,探讨传播者究竟为谁传播、为什么传播等重大问题的是( D )
A.耶鲁学派
B.哥伦比亚学派
C.传统学派
D.批判学派
48、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 B )
A.卢卡奇
B.葛兰西
C.哈贝马斯
D.马尔库塞
49、“有限效果论”注重考察的是具体传播活动的( A )
A.微观效果
B.宏观效果
C.长期效果
D.潜在效果
50、个人与个人之间的面对面的信息交流,通常被称为( B )
A.自我传播
B.人际传播
C.群体传播
D.组织传播
51、在研究方法上,拉斯韦尔的贡献是倡导并亲身实践了( B )
A.实地调查法
B.内容分析法
C.控制实验法
D.个案研究法
52、媒介的“高清晰度”指的是( C )
A.字迹清晰
B.声音清楚
C.信息的明确度高
D.画面清晰
53、传播的定义为( B )
A.就是精神内容的传播
B.就是通过讯息进行社会互动
C.就是传受两者分享信息
D.就是传受信息以期发生相应变化的行为
54、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 C )
A.流行文化
B.通俗文化
C.大众文化
D.商业文化
55、传播学批判学派认为,大众传播媒介巨大的政治影响力主要源于其特有的( B )
A.信息传递功能
B.议题设置功能
C.精神麻醉功能
D.培养分析功能
56、《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出版于( B )
A.1950年
B.1956年
C.1960年
D.1966年
57、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宣传手法作了系统研究并写出《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一书的学者是( A )
A.拉斯韦尔
B.卢因
C.拉扎斯菲尔德
D.霍夫兰
58、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 A )
A.人际传播
B.自我传播
C.群体传播
D.网络传播
59、1940年,拉扎斯菲尔德等就竞选宣传对美国选民投票意向的影响作了一次调查。
这次调查也叫( B )
A.佩恩调查
B.伊里调查
C.伊利诺调查
D.俄亥俄调查
60、编制问卷首先需要设计提问项目,这种设计包括若干步骤,其中第一个步骤是( B )
A.确定指标
B.课题分析,提出假设
C.测定指标
D.寻找变项,编制提问
第二大题:多项选择题
1、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是(BC )
A.提出了大众传播科学的概念
B.创建了二级传播理论
C.亲身实践了实地调查法
D.对传播的技巧进行了总结
E.将他人的成果系统化
2、奥斯古德和施拉姆认为,每个传播单位都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ABDE )
A.编码
B.译码
C.控制
D.发信
E.受信
3、下述选项中属于贝雷尔森提出的内容分析基本单元的是(ABCDE )
A.主题
B.段落
C.特质
D.篇目
E.关键词
4、麦奎尔认为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BCDE )
A.传递文化的功能
B.娱乐功能
C.发展个性的功能
D.信息功能
E.与社会整合的功能
5、在各类大众传媒的竞争中,报纸求生存与发展的对策是( CDE )
A.加强时效性
B.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C.增加分析性报道
D.注意新闻的“可读性”
E.在信息容量优势上做文章
6、传播学批判学派的研究,大致有三个方向,即( ABC )
A.意识形态
B.政治经济
C.文化理解
D.研究方法
E.社会道德
7、拉扎斯菲尔德等认为大众传播具有若干功能,它们是( BDE )
A.使社会遗产世代相传
B.授予地位
C.与社会整合成一体化
D.麻醉精神
E.促进社会准则的实行
8、按信息内容的性质,信息可分为(ABCDE )
A.精神信息
B.教育信息
C.娱乐信息
D.商业信息
E.说服性信息
9、上世纪40年代至60年代的传播效果研究,主要课题和领域是( ADE )
A.传播流程研究
B.潜移默化的效果研究
C.信息社会阶层研究
D.说服性传播的效果研究
E.“使用与满足”研究
10、传播效果研究提出的一些理论大多与大众传播的社会效果有关,例如( ABCDE )
A.“沉默的螺旋”理论涉及舆论的形成
B.“培养”理论涉及人们对现实社会的看法
C.“知识沟”理论涉及信息社会的阶层分
D.“两级传播”理论涉及社会效果的制约因素
E.“议程设置”理论涉及人们对社会环境的认知
11、在大众传播中,来自受众的信息反馈是( BC )
A.及时的
B.有限的
C.滞后的
D.大量的
E.真实的
12、口语传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 BCD )
A.缺乏亲切感
B.传播距离有限
C.不利于信息的保存
D.传播范围有限
E.表达不自然
13、巴斯的把关模式中,“双重行动”是指( AE )
A.新闻加工
B.新闻编辑
C.新闻策划
D.新闻报道
E.新闻采集
14、非随机抽样的主要形式有( BD )
A.等距随机抽样
B.判断抽样
C.整群抽样
D.雪球抽样
E.多阶段抽样
15、格伯纳将大众传播比喻为现代社会的(ABC )
A.故事讲解员
B.熔炉
C.文化武器
D.镜子
E.看不见的手
第三大题:名词解释题
1、知识:知识又是以高度概括的形式或代码形成的对自然和社会运行状态与规律的认识
2、守门人:是指那些在新闻媒介系统中居于决断性的关键位置,对信息进行过滤和加工的人或组织。
3、传播学:是研究人类一切传播行为和传播过程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传播与人和社会的关系的学问。
4、反馈:传播过程中的受者对收到的信息所做出的反应。
5、参照群体:个人未必置身于其中,但以其为参照系而建立或改变自己的信念、态度和行为的群体。
6、意见领袖:在传播学中,活跃在人际传播网络中,经常为他人提供信息、观点或建议,并对他人施加个人影响的人物,称为意见领袖。
作为媒介信息和影响的中继和过滤环节,意见领袖对大众传播效果产生重要影响
7、简单随机抽样:又称为纯随机抽样,是按照随机原则从总体中不进行任何分组划类、排序等先行工作,直接抽取样本
8、信息:是指能消除事物的不确定性,从而获得确知的信息或关于该事物的确定状态
9、文化传递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又称为社会遗产传递功能,它是指大众传播能够把文传递给下一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促成社会成员共享同一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而增加社会的凝聚力。
10、控制研究:专门考察传播者(包括个人与组织)及其活动特征,揭示传播者同所处时代与社会之间关系的研究,是传播学理论探讨中的一个主要领域。
11、内容分析法:内容分析法是传播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之一,是文献研究的一种类型,是对印刷文字
影片、广播、电视等传媒中的显性内容进行客观、系统和定量描述的一项研究技术。
12、个人社会化:指大众传播通常能够潜移默化地使个人接受或者认同社会公认的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从而使个人和社会取得协调一致。
13、中间性反应:受者收到符号后,懂得其意义并把它还原为讯息所产生的某种反应
14、共识:这是“培养分析”的基本内容之一,是社会作为一个统一整体存在的前提,是由社会传播提供的对客观存在的事物、重要的事物以及社会社会的各种事物、个个部分的相互关系的大体一致或接近的认识,是人们的认识、判断和行为的共同的基准,是社会生活实现协调的基础。
15、传播现象:
传播现象是一种包括传播行为、传播活动的社会现象。
与人类历史同步,早就存在于人类社会生活之中。
第四大题:简答题
1、关于传播的定义,大体上可分为哪几种类型?
答:传播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
这是指通过传播共享一则信息、一种思想或态度,目的在于建立彼此之间认知的共同性。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这是指甲方传递信息给乙方时,希望或要求乙方相信、接受并采取同一态度,而乙方原先并没有这种意向。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这是指信息只有从传播者传递到接受者那里,传播行为才算初步完成(还有接受者作出反馈的回传)
2、拉斯韦尔5W模式对传播研究的贡献是什么?
答:第一次比较科学、详细地分解了传播的过程;把模式中提岀的五个环节规定为传播硏究的五个领域。
第一次为传播学搭建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框架。
3、控制实验法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控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对实验环境的控制,主要表现在对实验环境在模拟现实时所做的简单化处理。
(2)对研究变量的控制,主要表现在研究人员能明确有序地控制和选择自变量,从而准确地特定自变量的加入及其强度对因变量的影响。
(3)对被测对象的控制,主要表现在研究人员可以对参加实验的被测对象的人数、类型、构成进行合目的的选择、确定,使实验结果更有效。
4、概述“双重行动模式”的主要内容以及该模式在把关研究中的历史地位。
答:由巴斯提出。
认为信息流通过程中把关环节虽多,但是最关键的把关人还是传播媒介而传播媒介的把关活动又可分成两个阶段,即他所说的“双重行动”,其一是新闻采集,其二是新闻加工。
该模式对以往把关研究中的麦克內利模式作了修正,宣告了“镜子理论"的终结。
5、为什么说大众传播的反馈几乎总是延迟的?
答:大众传播的反馈之所以几乎总是延迟的,是由受众和传播者两方面原因造成的。
受众难以在接受信息的同时把自己的反应传递给传播者,所以他们向传播者表达自己的意见往往是事后的行为,传播者对受众意见的处理往往是迟缓的,根据受众意见对传播行为的调整也是迟缓的。
6、问卷调查的答案设计有哪些形式?
答:共六种。
(1)二选一;(2)多项选择;(3)排序式;
(4)等级式;(5)炬阵式;(6)量表示。
7、简述传播个人功能的社交性和自我中心性。
答:这是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的研究成果。
他认为,社交性的谈话是试图影响对方或者实际上是在和对方交换意见。
而自我中心性的谈话则是在对他自己谈话,或者是为了同恰好在那里的任何人发生联系而感到高兴。
也就是说,这种谈话是为了满足自己。
8、报刊的四种理论对传播研究的意义何在?
答:报刊的四种理论,实际上就是有史以来形成的四种大众传播的控制概念以及与之适应的四种控制
模式。
四种理论所涉及的传播概念及体制,基本上包括了大众传播兴起以来的主要控制模式。
从传播实践看,社会范围的传播控制机制主要也不外乎这四种。
9、信息流量失控会造成什么危害?
答:信息流量失控包括两个方面:信息匾乏和信息超量。
下面分别述之。
信息匾乏的危害如下:
(1)会阻碍社会发展,使经济停滞不前,无法分享各国已开发出来的丰富的新闻资源。
(2)导致科学技术落后,民族处于愚昧状态。
(3)文化素质、教育水平下降。
(4)会让一些不健康的信息乘虚而入。
信息超量的危害如下:
(1)受众在大量不需要的信息冲击下,会恐慌不安,也会漠然置之,逐渐形成了逆反心理和冷漠感。
(2)超量信息也可以看做是与传播目的、传播主体无关的信息干扰,即超出了需要输出信息的那部分信息,这也是一种人为的噪音。
(3)对社会而言,部分信息的超量不仅会抑制和限制另一部分信息的流通,而且会产生社会群体压力,造成负面的影响
10、简述“沉默的螺旋”理论对传播效果研究的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
答:首先这这种理论对于传播效果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它把对舆论形成过程的考察从现象论的描述引向了社会心里分析的领域,
强调了社会心理机制在这个过程中的作用,这真是传统的舆论学所忽略的一个重要方面。
(2)它强调了大众传播对舆论的强大影响,并正确地指出了这种影响来自于大众传播营造“意见环境"的巨大能力。
但这种理论也存在一些问题。
(1)假说中所强调的对社会孙每亲节特惠惧”不应是一个不变的常量,而应是一个受条件制约的变量。
(2)“多数意见“的压力以及对它的抵制力,按照问题的类型和性质应有程度上的不同。
多数意见“社会压力的强弱受到社会传统文化以及社会发展阶段的制约。
由于它在说明舆论的形成过程之际,极力强调“多数"或“优势"意见的压以至于忽略了舆论的变化过程和“少数作用。
11、从经济角度简要分析传播媒介的主要作用。
答:两个方面:(1)传播媒介以其传播的大量经济信息特别是广告,构成社会化
大生产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2)为各种企业服务的传播媒介本身也成为一种企业
从而创造出丰厚的利润。
12、简述德福勒模式的主要特点。
答:{1}加入并突出了反馈的机能
{2}提示了大众媒介对传播过程的介入
{3}传播的双向性,循环性均被表现出来
13、在组织传播中,组织的权威性和传播内容的可信性之间有什么关系?
答:在组织传播中,组织是否具有权威性,往往表现为传播内容是否具有可信性。
组织的威望越高,传播的信息越被人们所信任,反之,传播内容越可信,组织也就越具有权威性。
14、新闻与非新闻信息相比有哪些特殊性?
答:主要有以下特殊性:(1)新闻要求强烈的时效性,而非新闻信息如历史档案文件等,并无时效性可言。
(2)新闻要求对某一事件、人物或事件性的问题做比较
完整、全面的反映和表达,并通过连续报道,运用各种体裁来配合事物总体的发展过程。
(3)新闻是一种公开的、“大传播”的信息而其他非新闻性信息在公开的程度和传播的覆盖面上都属于“小传播”性信息。
(4)新虽然和其他信息一样,由语法信息构成最基本的信息层次,但在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上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和鲜明的倾向性。
15、什么是阿特休尔有关控制研究的基本观点?
答:他的基本观点是:一切媒介都不是独立的、自为的,媒介历来都是受某种权势
控制的工具,都是为某种权势卖力的“吹鼓手"。
这些摆布媒介的权势可能是宗教性的,也可能是世俗性的;可能体现为政治上的党派集团,也可能显示为经济上的利润指标。
第五大题:判断改错题
1、在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早提出“文化霸权”理论的学者是马尔库塞( X(葛兰西) )
2、“编码与释码”理论的提出者是贝尔 ( X(霍尔) )
3、“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共享性( X(扩散性) )
4、各人的心理差异影响他们对信息刺激物的挑选及其对信息刺激物意义的解释,这种看法出自个人差异论( √ )
5、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大众文化( √ )
6、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用“文化工业”这个术语指称大众文化(√)
7、成功的媒介讯息总是多义性和多价性的。
( √)
8、“小道消息”不胫而走,造成信息的误传和混乱,这说明了信息富于共享性。
( X(扩散性) )
9、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被称为自我传播。
( X(人际传播) )
10、大众传媒的授予地位功能,可使个人和集体的地位规范化。
( X(合法化) )
11、符号的功能是靠讯息来传播观念。
( √ )
12、符号是传播文本的最小单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