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不良率控制在50PPM具体措施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不良率控制在50PPM具体措施

将不良率控制在50PPM范围内,该目标设定相对较高。实现该目标,需要公司全体人员的努力,建立全面品质管理系统,导入适用性的先进管理工具,减少并杜绝各个过程变异,方有可能实现,具体建议如下:

一、建立全面质量管理体系,规范从“客户—设计—供方—输入—过程—输出—客户”管理过程;

二、控制变异(品质管理根本是控制变异),所以必须通过各种管理方法减少并杜绝各个过程变异,包括:人、机、料、法、环、测等各类因素,通过系统的方法管理,以达成该目的;

三、通过全面导入6Sigma管理,以达成预定目标;

四、本方案,将依上述三点思路与要求,结合制造工厂本身特点,将制定如下措施:

1. 建立并严格落实全面质量管理体系:

1) 规范各个过程,并不断优化与改进过程,使其环环相扣;

2) 进行定期及不定期的内审、管理评审,以确保体系有效运行。

2. 确定目标并分解目标,建议如下:

1)设计开发致使失效次数0次,不能因产品设计缺陷造成量产的报废;

2)进料合格品率100%;

3)制程不良率50PPM;

4)成品合格率100%;

5)客户投诉0次/月,产品满意度100%。

3. 规范“客户—设计—供方—输入—过程—输出—客户”过程,具体如下:

A.规范“客户”过程:

1)客户要求识别:

a)应充分识别客户要求(包括有形与无形,法律法规要求等);

b)通过管理工具(CTQ),分析并展开客户要求。

2)客户要求评估:

a)针对客户要求,结合我司质量管理水平,以确保我司具体客户需求的管理能力;

b)通过以往的制造数据为基础,计算出我司制程能力指数,以确定符合预定目标,包括不良率控制在50PPM目标;

c)当客户要求与我司质量能力有偏差时,应改善我司质量水平,以确定符合要求。

3)客户要求转化与落实:

a) 将客户要求转化为内部要求;

b) 展开设计与开发,并进行评审与失效分析;

c) 品质验证产品符合情况并完善各类资料后,展开量产。

B.规范“设计”过程:

1)应明确“设计”目标,杜绝可能的生产、使用等过程失效,并确保量产过程不因设计原因造成产品的报废;

2)规范各个设计开发过程,包括产品设计和开发进行策划和控制、输入、输出、评审、验证、确认、变更的控制;

3)利用必要管理工具与手法,以加强对设计与开发阶段控制:

a) FMEA(潜在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工具应用;

b) DOE(实验设计)工具应用;

c) QFD(品质功能展开)工具应用。

4)进行必要的设计和开发、生产等成本与能力分析;

5)输出所需要的相关资料。

C.规范“供方”管理:

1)设定进料合格目标,确保供方进料合格率100%;

2)建立供应商评估和质量控制程序与要求,主要包括:

a) 供应商基本要求调查;

b) 样品测试与规格书的承认;

c) 供应商评估;

d) 供应商批量交货前标准的沟通与确定;

e) 进料产品品质(还包括QCDS)跟进;

f) QCDS定期评估;

g) 供应商管理基本原则(如:至少两个以上同种物料供应商、录入A VL原则、淘汰原则、辅导原则等);

h) 供应商改善与辅料管理;

i) 记录保持。

D.规范“输入—过程—输出”管理:

1)进料、制程(首件、巡检、全检)、成品、出货产品品质控制与检验,应控制以下过程:

a) 检验流程与文件制订(包括控制计划、QC工程图等);

b) 检验方法与标准,抽样方案制订;

c) 检验工具确定;

e) 检验规格书、图纸、承认书、样品、BOM表、客户要求等准备;

f) 检验人员培训与上岗;

h) 检验场所、条件提供;

i) 检验过程的执行与监督,判定与物料重审;

j) 检验分析、改善、总结;

k) 导入品质管理工具,对品质状况进行有效监控,及时发现变异;

l) 记录保持。

2)制订质量标准和确定产品规格,包括:

a)应制订产品标准(包括作业指导书、操作指导书、验收标准、QC工程图、控制计划等),从供方、来料、制程、成品、客户验收等各个环节;

b)确定各类产品规格、样品、承认书、图纸等必要的检验依据,以利于检验工作的开展。

3)客诉处理、分析与改善;

4)建立不合格品处理程序;

5)建立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控制程序。

6)研究质量控制和检验方法;

a)全过程标准化工作推行;

b)确保质量信息、标准有效传达与实施;

c)计量工具控制与应用;

d)抽检方法应用;

e)标识与区域划分;

f)质量责任制与绩效考核的规划与实施。

7)进行工序能力研究;

a)工序质量状态分析,包括:

*工序质量状态控制,确保生产过程中质量波动体现是工序质量特性值的波动;

*排列图法分析质量状态

#因果图法分析质量状态

#相关图法分析质量状态

b)控制工序质量

*质量波动的规律

*直方图法

*控制图法

c)工序能力分析与判断

*工序能力分析

*工序能力指数

*SPC应用

4. 控制变异:

1)建立事先预防变异的方法:

a) 采用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与控制计划)方式,对产品所有过程进行先期策划,并制定控制计划。

b) 在设计过程中,利用DOE(实验设计)、FMEA(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QFD(品质功能展开)、可靠性实验等工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