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千克和克》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共4课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千克和克的认识》教材分析及全部教案
(共4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通过观察、操作、推算等活动,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
2.结合实际问题,初步掌握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质量单位进行交流和表达;知道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合理估计一些物体的质量,初步形成估计能力,发展估计的意识;
3.在相关的学习活动中,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体会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乐趣,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前后知识联系: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初步建立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探索并掌握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教学难点】:合理估计物体的轻重。

第一课时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8~30页例1、“试一试”、“想想做做”的1-4题和你知道吗?
教学目标:
1.认识常用的秤,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了解用秤称物体质量的方法;通过掂一掂、称一称、估一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初步建立“千克”的概念,初步学会用“千克”作单位称简单的物品有多重,会用“千克”表示物体的质量。

2.体会认识千克是计量物体轻重的需要;在感受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常见的1千克实物有多少,感受1千克的轻重,初步形成单位质量“千克”的概念。

3.在参与感知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千克,建立质量单位千克的概念。

教学难点:了解1千克是多重和估测物体重多少千克。

课前准备:
教师:课件、台秤一个、两袋质量不一样的食品、若干重1千克的物品、若干其他重量的物品。

学生:称好自己的体重、带1千克重的物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创设情境:同学们,你们都喜欢去商店买东西吧!你买过些什么?这是老师昨天在超市买的两袋东西(出示:两袋不同重的食品)
猜一猜:哪一袋重一些?
掂一掂:哪一袋重一些?
要知道食品准确的重量该怎么办呢?(用秤称一称)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用秤称物品。

揭题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用眼睛观察,猜一猜,再用手来掂一掂,初步感知物体的重量。

改:1、你认为老师和这位同学的谁更重?说说你的依据是什么(你的数学
理由是什么)?
2、那老师手中的两袋物品谁重?说一说你的数学依据是什么?(出示两袋不同重量且大小有一定差异的物品)
3、那老师手中的苹果和梨谁重?(出示两个基本一样大小的水果,学生无法从外形上比较出大小)
4、当掂一掂、估一估的方法不能很准确地分辨谁重谁轻时,你有什么好方法比较他们直接地重量关系?
设计意图:通过掂一掂、估一估感受估计的方法在生活中的作用,用相近的物品来引出估计方法的局限性,意识到精确测量的必要性。

2.课件演示:认识台秤
这是台秤,(出示台秤)这上面的盘叫托盘,(板书托盘),她是用来放要称的物品的,下面有指针的圆盘是秤面刻度盘,(板书:秤面),是用来看有多重的。

像物体的长度单位是米一样,物品重多少也有他的单位,国际上通用“千克”来作它的单位(板书:千克),千克常用字母kg表示。

(板书:kg)3.学习使用台秤称物品的方法
(1)引导:请同学们仔细看,现在指针指着0kg,表示托盘里没有物品,托盘里放上物品,指针就从0kg开始转动,指针停在刻度1上,表示这样物品重1千克。

你能在秤面上找出2千克、3千克、4千克、5千克吗……
5千克相对比较困难,它和0千克时候的指针指向同一处。

引导孩子们仔细观察,大家都能认识到5千克的指针位置。

二、操作体验,认识千克
1.活动一:掂一掂
(1)学生示范
(2)小组体验:每组都准备了1千克的物品,像刚才的同学一样,用心体验1千克有多重。

活动二:拎一拎
引导:学生对1千克已经有了初步体验,现在继续感受1千克的重量,这次要先学会先称再掂了。

请一位小组长到上面来称出1千克大米,并用小口袋装好!其他同学看称的对不对,有不对的要及时指出并纠正。

考虑大米在操作中容易掉出,所以请大家在家中称好1千克大米,一个小组有一份就可以,然后小组内轮流掂一掂,拎一拎。

感受1千克的重量有多少。

再次感受1千克有多重,每个学生轮流拎一拎,一袋苹果(5个左右)有多重,放下后再拎一拎,用心体验手中1千克有多重。

设计意图:课前让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准备一些一千克的物品,有大米,有盐,有一袋苹果等。

同学们每人带一份到学校,然后小组合作,大家轮流掂一掂,拎一拎,通过直观操作,感知1千克的重量。

体会数学和生活的深刻联系,提升数学学习兴趣。

2.活动二:估一估
引导:几本数学书大约是1千克呢?我们来称一称看。

先放一本,看刻度,再估计!接着再放!说一说:几本数学书的重量大约是1千克?现在把这几本数学书叠在一起,请学生再上来掂一掂,继续感觉一下1千克的重量。

设计意图:四人小组的四本数学书合起来正好接近1千克,进一步感受1千克,为千克的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

3.活动三:称一称
称书包:提问:刚才两次称1千克都是怎么做的?从秤上哪里看出1千克的?你能称一称这个书包大约重几千克吗?请一人上来秤,其他同学看。

要想这个书包重大约2千克,你觉得是要取出一些物品,还是要放进一些物品?按照你的想法做一做,让秤出的结果大约是2千克。

称大米:请学生上台拎一拎,估一估,老师准备好的这袋米比1千克重,还是比1千克轻,估计有多重(5千克)
提问:我们刚才认识的是质量单位(千克),为什么要认识千克?我们在哪些活动中认识了1千克有多重?你现在对1千克有哪些认识?
设计意图:用经验去判断,借助工具来比较,进一步帮助学生感知1千克和几千克的轻重,为今后的数学知识学习和生活中的运用奠定丰富的认识基础。

三、练习操作,加深体验
1.想想做做1
引导:请看左边的一袋盐水鸭,你知道袋子里的盐水鸭有多重吗?你是怎么知道的?(板书:净含量1kg,说明字母kg就是千克)介绍:净含量是指包装袋内物品实际有多重,也就是包装袋的重不包括在里面。

你认为整袋的盐水鸭是比1千克轻还是比1千克重呢?说说你的依据。

认识净含量。

2.想想做做2
学生读题。

提问:你知道“载重量”是什么意思?(载重量是指能承受的最大重量,超过这个重量,就负担不了,或者会出现危险)
引导:请你说说这里电梯和液压车的载重量各是多少?
3.想想做做3
学生观察秤面说出各种蔬菜的重量。

交流反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看出秤面上所表示的物品重量的。

追问:说这个西瓜有多重为什么用“大约4千克”?(指针接近4),而这个冬瓜重8千克,指针是刚好指向8。

让学生集体看图填一填。

4.想想做做4
引导:老师拿出课前准备好的苹果、橘子、番茄等,估一估1千克各有多少个?再称一称、数一数,把结果填在表格中。

5.回顾扩展
刚才哪些物体的中用到了千克?我们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要用到千克的?
6.“你知道吗?”
在日常生活里经常要了解物体有多重,这就要用秤称一称,那你能说出见过的哪些不用的秤吗?(学生说一说)
让学生进行阅读,然后交流:介绍了哪些秤,为什么会有不同的秤?
四、全课总结,交流收获
回顾一下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知道了比较物体的轻重时,可以用(掂一掂)或(称一称)的方法,称一般物体有多重,通常用千克做单位,千克可以用字母kg表示,在生活中我们也经常把千克称作公斤,我们还知道了像1个西瓜大约重4千克,23个果冻大约重1千克,5个大苹果或者8个小苹果大约重1千克等。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课后跟家长和超市、菜场等地进一步感知千克)
六、板书设计
千克的认识
猜一猜掂一掂拎一拎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
千克(公斤) kg
生活中斤 1千克=2斤
课后反思:
千克的认识是本单元的第一节课,是孩子们第一次认识重量单位。

在生活中,学生对于重量有了初步的认识,但是对于生活中常见物品具体重量的感知比较弱,头脑中没有形成参照物意识,不会通过比较物体之间的大小来估计物品的重量,所以,本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感知物品的重量以及运用比较估计的方法感受物体的轻重。

本节课的教学,主要和孩子们一起来认识千克,先估计一下,再来掂一掂,拎一拎,称一称,再来估一估,称一称,看一看。

让孩子们对于千克有一个比较科学的认识,同时也要给孩子们对于千克的重量的感知,也能够估计重量,能够判断合适的单位名称。

来源于生活的课,最终的回归点还是生活,所以,课后还是需要孩子们继续去估计、称重、进一步地感知重量。

第二课时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31页至33页:克的认识
教学目标:
1.认识小型电子秤,通过掂一掂、称一称、数一数、说一说等活动,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初步学会用克做单位称简单的物品有多重,会用克表示物体的重量,认识千克和克之间的进率,并能进行简单的换算。

2.体会称比较轻的物体的质量,需要认识克,在感受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联系现实的1克实物有哪些,感受1克是计量轻重时很小的单位,初步形成质量单位克的概念。

3.在参与感知物体有多重的活动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与他人合作交流的作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认识克,建立单位质量克的观念。

教学难点:把握1克的轻重。

教学准备:
台秤一架,小型电子秤一个,天平,膨化食品、两袋共重1千克的盐、2分、1角、1元的硬币、尺子、橡皮筋、树叶、水果等若干。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千克,能举例说说哪些物体大约重1千克吗?
拿出一包膨化食品,估一估,(比1千克轻),称一称,看看离1千克有多少?再看看包装说明,看看会有什么发现?
引导:这袋食品不到1千克,一般不用千克作单位,而是用比千克小的多的质量单位“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另一种表示轻重的单位“克”。

(板书课题)
二、具体感知,直观体验
1、初步了解
说明:刚才我们看到了,称比较轻的物品要用克作单位,克可以用字母g 表示。

(板书:g)
2.认识小型电子秤。

(1)介绍小型电子秤的使用方法。

1克到底有多重?我们可以先通过小型电子秤称出来。

大家看这就是小型电子秤,使用非常简单,我们只要将要称的物体放在托盘上,电子显示屏就会显示出物体的重量。

(2)用电子秤称不同面值的硬币。

分别称出2分、1角、1元硬币重量。

再让学生分别用手掂一掂,初步感知“克”。

改:(1)用天平向学生展示1克物体有多重,通过调节游标卡尺让天平右边重量为1克,左边放上物品,当天平两边平衡时,表示两边一样重,这是左边物体的重量就是1克。

(2)让学生演示,再称量一个1克重的物体后,把游标卡尺归零,在天平的右边放上之前的1克的物品,发现天平再次保持平衡。

设计意图:通过天平右边用1克的物品代替砝码重量的活动,让学生初步感受等量代换的数学思想,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3.认识1克。

(1)称一称硬币,感受1克重
引导:先用小型电子秤称一称2分硬币和1角、1元硬币,看看大约各有多少克,小朋友看好称的结果,并且记下来。

(改:用天平称一称2分硬币)体验:小朋友把一枚2分硬币掂一掂,用心体会1克有多重。

你左手掂一掂,右手掂一掂!说说你对1克的感受。

再掂一掂一枚1角的硬币,1元硬币,一边掂一边想各大约有几克重。

追问:大约1克的是哪种硬币,大约3克、6克的呢?
(2)数一数黄豆,感受1克重
1克很轻,大约是一枚2分钱重,那么黄豆大家见过吧!你感觉黄豆大不大?重量怎么样?那你估计下几粒黄豆的重量是1克?派出一名代表到讲台上称一称,看看几颗黄豆接近1克。

小朋友按颗数数出1克黄豆,在手里掂一掂,再次感受1克的重。

(3)掂一掂物品,感受大约1克重
1克黄豆、一枚硬币、一根羽毛、一片树叶、一把尺子。

比一比哪些物品比1克重?哪些物品比1克轻?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大约重1克,哪些物品比1克轻,并用小型电子秤称一称。

生活中在哪些地方要用到“克”这个单位?举例说明。

(4)估一估学习用品,感受大约几克重
一本数学本大约有多少克?先让学生掂一掂,估计出数值,然后用电子秤称一称看看估得准不准。

然后再让学生估一估文具盒的重量。

一块橡皮的重量呢?一支铅笔的重量呢?
4.巩固、内化
(1)想想做做1
让学生看图说说每种食品一袋有几克,体会克是很小的计量物体轻重的单位。

(2)想想做做2
让学生先看图中台秤的秤面刻度,说说上面的是千克还是克,为什么?再说说刻度是怎么排列的,同桌互相按序指一指,读一读刻度。

学生看图里橙子、哈密瓜、大约各重多少克,通过相互说一说。

注意:生活中,这些物品的大小和重量可能会相差的比较多(因为本身的度量值是克),所以在估计和判断的时候要注重一个合理的范围。

提问:这样的一个橙子大约有多重?这样的一个哈密瓜呢?
设计意图:相对千克来说,克对于学生来说,更加抽象,生活中见到的可能更加少一些。

所以课堂上,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认识克。

三、观察思考,认识千克与克之间的关系
1.出示袋装食盐
提问:一袋盐重500克,2袋这样的食盐重多少克?(板书:1000克)
2.用台秤称一称(师演示)把这两袋盐放到以千克为单位的台秤上称一称。

问:这个台秤上的刻度是以什么为单位的?看一看这两袋盐有多重?
你有什么发现?(板书:1千克=1000克)
小结:克与千克之间的进率是1000。

注意读法:读作“1千克等于1000克”
在读的时候,注意区分一下:1 千克 = 1000 克。

在适当的地方断句,帮助孩子理解1千克和1000克的相同与不同。

学生齐声朗读,学会断句区分两者。

3.想想做做4
单位换算:学生先独立填空再说说每题是如何思考的。

四、动手实践,综合运用
1.想想做做5
让学生读题,了解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是什么?
引导:那5克盐有多少呢?用小型电子秤称一称,称出5克盐,看看一天能摄入的盐最多有多少?
2.想想做做6
(1)提问:能明白题里做了一件什么事吗?
请同桌小朋友仔细观察秤面上表示各有多重?互相说说杯子里的一杯水重多少克?
3.了解“你知道吗?”
让学生自己阅读,看看能知道什么?说说为什么要注意饮食搭配,怎样搭配比较好。

请回家跟爸爸妈妈爷爷奶奶也介绍一下。

五、全课小结,交流体会
小朋友,课前提出的问题都弄明白了吗?回顾一下,我们在哪些活动中认识的?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学到了哪些知识?还有什么体会?
六、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和家人一起去超市找一找克,有意识地记忆一些物体的重量)
七、板书设计:
克的认识
克 g
1千克=1000克
课后反思: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于重量单位的学习有了自己的经验和方法,但是对于克这样称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单位,对称重的精确性要求更高,对学生估计的精确性要求也更高了。

孩子们在学习的时候,估计是比较困难的,所以,我们准备了丰富的素材,让孩子们估一估,称一称。

在这些活动中,逐步积累丰富的感性经验。

这样的学习才能让学生在填写质量单位时有个参照,会与掂过物品的实际重量来作比较,然后选择用克或是千克作单位,从而帮助学生会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填空,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

课后,
还需要引导学生在平时生活中能多观察,估一估,掂一掂,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

第三课时:克与千克的认识
教学内容:第34~35页练习五
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千克和克的实际意义,建立单位质量千克和克的概念,加深对千克与克之间的进率的认识;能解决有关千克和克的简单实际问题,并能进行一些简单的估计。

2.提高千克和克在生活实际中的应用能力,能根据实际问题的条件分析数量间的关系并正确解答,能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合理估计。

3.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应用意识,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解决问题的思考过程,发展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千克和克的应用
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正确选择质量单位
教学准备:学生课前每人称一称体重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题
谈话:我们这一单元学习了什么内容?(板书:千克和克)
说说你现在对于千克和克有哪些认识?或者说说你知道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多少?
二、基本知识练习
1.激活知识
提问:1千克有多重,你能举例说一说吗?1克呢?
千克和克哪个单位要大一些?
称物体轻重,一般在什么时候用千克作单位,什么时候用克作单位?举例说一说。

指出:像两袋食盐是1千克,一袋红枣是1千克,5个苹果大约是1千克,18个鸡蛋大约也是1千克;像1枚2分硬币、几颗黄豆这样的大约是1克重,可见千克这个单位比克要大,称一般物体有多重,常用千克做单位。

称比较轻的物品,一般用克作单位。

追问:称羽毛球、铅球各用什么单位?称一只鸡和一个鸡蛋、一碗米和一袋米呢?
2.做练习五第1题。

根据给定的数据选择适当的计量单位,说说你的想法。

例如:一个篮球的质量是640克,如果是640千克的话,那就相当于是二十个同学的重量了,怎么可能是一个篮球的重量呢?
3.做练习五第2题。

(1)估一估:一只小麻雀大约有多重?一只山羊大约有多重?一只母鸡大约有几千克?一头头大约多少千克?
(2)用线连一连,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4.做练习五第3题。

(1)回顾进率:我们知道,千克和克是大小不同的两个单位,那请大家回忆一下,千克和克之间有什么关系?(板书:1千克=1000克)
(2)理解题意:指出比较单位不同的两个量,可以统一单位。

例如:800克和8千克(8千克=8000克,800克<8000克,所以800克<8千克,也可以想800克其实1千克还不满1千克,所以小于8千克)(3)学生独立完成
(4)交流比较结果和比较方法。

三、综合应用练习
1.做练习五第4题。

提问:知道什么条件,要解决哪些问题?多少袋这样的奶糖是1千克?
你是怎样想的?(1千克=1000克,是10个100克)
请小朋友列式算一算,买1千克应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

组织交流汇报:汇报时主要对自己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解释。

2.做练习五第5题。

学生独立独立读题,列式解决。

交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做练习五第6题。

(1)理解题意: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画,你从图画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2)提问:你能算出2号杯里的橙汁重多少克吗?怎样算?
(3)学生算出2号杯中橙汁的重量。

(为什么用减法)
(4)提问:你能估计出3号杯和4号杯里的橙汁大约各重多少克吗?说说你
的想法。

4.做练习五第7题。

(1)课前向体育老师要一份刚刚体检称过的体重。

(2)选取几组代表性的同学,请学生先估计,再宣布!考考学生的眼力。

(3)引导理解“标准体重“的含义,说明标准体重的的计算公式和计算方法。

(4)让学生按公式算一算,和自己的实际体重比一比,在小组里说说自己比标准体重重还是轻,是胖得多还是瘦得多,要注意什么(如锻炼、活动、饮食、睡眠等)
5.完成思考题
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寻找方法在表格里得出结果,在小组交流想法。

小结:因为每个菠萝同样重,每个苹果也都同样重。

从天平的两侧各拿去相等重量的水果(1个苹果和1个菠萝),发现2个菠萝的重量等于6个苹果的重量,由此推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重量的3倍。

四、全课练习小结
1.全课总结
提问:这节课练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
2.拓展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说过哪些表示轻重的单位,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吗?
学生自己阅读(你知道吗?)
交流板书:1斤=10两;1斤=500克;1两=50克;1千克=2斤)
五、课堂作业
完成补充习题相关内容
六、板书设计
练习五(千克和克练习)
1千克=1000克
1kg=1000g
第四课时:补充练习
教学内容:补充练习。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进一步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建立千克、克的质量观念。

2.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千克和克的认识。

教学难点:会进行简单的换算,能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填一填。

出示:4千克=()克 7000克=()千克
5000克=()千克 2千克=()克
指名回答。

2.填上合适的单位。

菠萝老虎排球方便面2() 300() 450() 100()
出示水果店的一角:
苹果桃子香蕉西瓜草莓500克2元500克1元 500克4元500克3元 500克7元师出示问题:买3千克苹果应付多少钱?草莓比西瓜每千克贵多少元?(指明学生回答)
师:你们还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学生自由提出问题,并解答。

二、解决问题
1.实物投影出示补充练习题。

引导学生理解题意:空杯重240克,1号杯重300克。

师:1号杯里的水重多少克?你是怎样想的?
出示3号、4号杯
师:根据你的猜测,3号杯、4号杯大约重多少克呢?能说说你的想法吗?
2.智慧乐园。

师:小朋友有信心挑战下面的题吗?
出示题目:小组讨论,1个菠萝的重量是1个苹果的几倍?(反馈交流时,教师可对方法进行小结。


由图上可以看出,2个菠萝等于6个苹果,那么1个菠萝就等于3个苹果。

3.5个菠萝重1kg,1个菠萝重量是多少?
4.一枚2分硬币约重1克,多少枚2分硬币约重1千克?
5.阳阳重22千克,比小明轻8千克,小明重多少千克?
6.一条鲤鱼重800克,5条这样的鲤鱼共重多少克?合多少千克?
拓展提升(出示PPT,千克和克的思维拓展应用题)
1、一桶水连桶重20千克,桶里的水倒出一半后,连桶重11千克。

空桶多少千克?原来水一共多少千克?
水+ 桶=20千克一半的水+ 桶=11千克
倒掉了桶里一半的水,桶的重量没有发生变化,少了的重量是桶里一半的水的重量,所以想要知道全部水有多重,可以先算出一半的水有多重,再乘2就是全部的水的重量。

桶里一半的水:20-11=9(千克)
桶里所有的水: 9×2=18(千克)
因为所有的水加上桶一共重20千克
所以一个桶重:20-18=2(千克)
答:空桶重2千克,原来的水一共18千克。

2、用一个小桶向一个大空桶里倒水。

如果倒了2小桶水后,连大桶重13千克。

如果倒了6小桶,连大桶重37千克。

一个空大桶重多少千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