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河北省高中新课改:学分制不唯“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7⽇,省教育厅正式发布《河北省普通⾼中课程改⾰实施⽅案》。
此前我省有关部门已公布,按照教育部普通⾼中新课程实验推进计划,经省政府同意,报教育部批准,从今年秋季开始,我省普通⾼中进⼊新课程改⾰实验。
我省即将实施的⾼中新课改将带来哪些新变化?本报记者⾛访了省教育厅有关⼈⼠,对《实施⽅案》进⾏了解读。
变化⼀:
增设实践、技术课学⽣选修有主动权
实施⽅案
⾼中新课程由过去基于学科本位的单层结构改为多层次复合结构。
专家解读
在此次新课改《实施⽅案》中,普通⾼中新课程由学习领域、科⽬、模块3个层次构成。
⾼中课程设置了语⾔与⽂学、数学、⼈⽂与社会、科学、技术、艺术、体育与健康和综合实践活动8个学习领域;每⼀个学习领域由课程价值相近的若⼲科⽬组成,总共设置了13⾄15个学习科⽬。
这些学习科⽬除了通常有的数学、语⽂、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物、体育与健康、艺术(或⾳乐、美术),增加了技术(包括信息技术和通⽤技术)与综合实践活动(包括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社区服务)。
这些学习科⽬在模块设置上都由必修和选修两部分组成,模块之间既相互独⽴,⼜反映学科内容的逻辑联系。
这种课程结构打破了学科本位狭隘的视野,更加重视了学科间的相互联系和认知⾏为的相互影响和迁移,为学⽣选择学习提供了可能。
这种课程设置⽅式既兼顾到学⽣的全⾯发展,⼜照顾到学⽣个性特长的发展。
变化⼆:
引⼊⼤学学分制修满144分⽅可毕业
实施⽅案
新课改实施后将通过学分描述学⽣的课程修习状况。
课程⽅案中设计的学分管理是规定修习年限的学分制管理模式。
专家解读
同⼤学⼀样,新课改后,⾼中学⽣每学习完⼀个模块的内容,通过相应考核,即可获得⼀定的学分。
学⽣通过三年学习,共获得116个必修学分(包括研究性学习15学分、社区服务2学分、社会实践6学分),在选修Ⅱ中⾄少获得6学分,总学分达到144分⽅可毕业。
应该说“此分⾮彼分”,学分是描述学⽣学习量的⼀种⽅式,反映的是学⽣的学习量以及学时,关注的是学⽣的全⾯发展和综合素质。
新政策⿎励学有余⼒或希望多⽅⾯发展的学⽣修习更多的选修课,获得更多学分。
但我省规定,通常情况下,学⽣三年内总学分不超过180学分。
变化三:
选课制不再分⽂理同班也可不同课
实施⽅案
新的普通⾼中课程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部分构成,必修课程是全体学⽣都必须修习完成的课程,是对接受普通⾼中教育学⽣共同的基本要求。
专家解读
据了解,课程改⾰以后的必修课内容⽐课程改⾰前有较⼤幅度减少,除必修学分外,学⽣还要修习满最低要求的选修Ⅰ课程的学分和选修Ⅱ课程的学分。
选修Ⅰ课程,是根据社会对⼈才多样化的需求,适应学⽣不同潜能和发展的需要,在共同必修的基础上,各科⽬课程标准分类别、分层次设置若⼲选修模块,供学⽣选择学习。
选修Ⅱ课程也叫校本课程或学校课程,是学校根据当地社会、经济、科技、⽂化发展的需要和学⽣的兴趣,⾃主开设的若⼲选修模块,供学⽣选择学习。
选修课程的设置是这次⾼中课程改⾰的重⼤变化。
这将意味着学⽣不必局限于“发什么课本念什么书”的被动式学习,“盒饭将变成⾃助餐”,学⽣可根据⾃⼰的兴趣爱好选择相应的课程。
此前各⽅争议不断的“⽂理分班”现象也将在新政策实施后⾃然消失,“⾛班制”等新的班级模式也将逐步得到推⼴。
也就是说,班级将根据学⽣选择课程的具体情况⾃然划分为⾏政班和教学班。
变化四:
学知识更要学动⼿技术课含开汽车做家务
实施⽅案
普通⾼中新课程删减了原来教学⼤纲中⼀些“繁难偏旧”的教学内容,增加了许多与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科技进步紧密结合、息息相关的内容,更加强调学习内容的基础性、时代性和实践性,注重培养学⽣“学、思、知、⾏”的统⼀。
专家解读
多年来,社会各界总在反映⾼中课本内容陈旧,跟不上时代变化。
此次新课改后,教学⼤纲内容“换新”旨在让学⽣不仅要学会知识,还要学会动⼿,学会动脑,学会做事,学会⽣存,学会与别⼈共同⽣活,着⼒培养学⽣的⾃主意识和创新精神,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本质要求。
此外,新课程在学习内容安排上有突出的两⼤亮点:⼀个亮点是将综合实践活动作为⼀个新的必修课,学⽣每学年必须参加1周的社会实践,三年中,学⽣必须参加不少于10个⼯作⽇的社区服务;另⼀个亮点是新开设了通⽤技术课程。
简易机器⼈制作、家政与⽣活技术、汽车驾驶与保养等内容都将被纳⼊课程之中。
变化五:
学⽣好坏指标多⾃我评价也重要
实施⽅案
探索⾼中学⽣发展性评价体系,建⽴学⽣学业成绩与综合素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式。
专家解读
以往评价学⽣好坏,除⾮学⽣有类似“舍⼰救⼈”等⼗分超群的表现,基本以⼀纸试卷的分数为判断标准。
新课改后评价内容分为模块修习评价、学业⽔平评价、综合实践活动评价、基础素质发展评价四个部分,变单⼀评价维度为多个评价维度。
这种评价⽅式要求学校要从基础性发展⽬标的七个维度来评价学⽣,既要关注基础性发展⽬标,⼜要关注学科学习⽬标,对学⽣的评价既注重结果,更注重学⽣平
时的学习过程和平时表现。
评价采取学⽣个⼈⾃评与同学间互评、家长评价、教师评价相结合的⽅式进⾏,提⾼了学⽣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改变了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的⼿段。
变化六:
学校课程设置活城乡各地可不同
实施⽅案
学校课程⼜称“校本课程”,是学校根据所在地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化传承特点,依据学校⾃⾝课程开发能⼒,充分体现学校办学特点和办学⽬标追求的由学校⾃⾏开发或联合开发的课程。
专家解读
设置学校课程也是这次课程改⾰的⼜⼀突出变化。
实施⽅案规定,学校课程的开设最少应满⾜学⽣修习6个学分的需要。
学校课程的设置灵活多样,评价也是多种形式,认定学分的办法和标准也有别于传统的学科模块的学分认定。
这就要求学校课程开发要注意从学校和当地资源的实际出发,努⼒开发富有地⽅特⾊的学校课程,为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如农村地区的⾼中学校要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发展的实际开发学校课程。
设置学校课程改变了过去课程计划中国家课程⼀统天下的局⾯,为不同地域,不同⽂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平的地⽅,为不同⽣源和不同办学⽬标追求的学校的个性化发展在课程管理上创造了条件和可能。
也可以说,新的⾼中课程管理制度的设计更加⿎励不同的地⽅,不同的学校办出各⾃的特⾊。
这是对学校校长领导和管理能⼒的⼀次挑战,作为⼀校之长,需要⾃⼰根据学校客观情况搭配课程,将⾃⼰的办学理念和学校的⽂化底蕴加⼊到课程设置中来。
实践学分超过数理化:⾼中⽣⾄少10天服务社区
在新课改确定的8⼤学习领域中,综合实践活动作为独⽴领域之⼀引⼈注⽬。
新设⽴的综合实践活动领域课程有三种实施形态,⼀是研究性学习活动,⼆是社区服务,三是社会实践。
这三项科⽬分别在必修学分中占到15分、2分和6分,总分达到23分,超过数学(10分)、物理(6分)、化学(6分)三科⽬学分之和。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处长曾超敏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旨在打破学科本位的传统课程观念,通过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增加学⽣的学习体验,让学⽣在“研究、实践、服务”中去体验学习的快乐,体验⼈⽣的价值,回归认知的基本规律。
根据新课改要求,研究性学习活动学⽣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每1学分不少于12学时。
学⽣必须提供完整的学习活动材料:开题报告或活动⽅案;过程记录;活动成果;学⽣⾃评、学⽣互评及教师评价记录。
社区服务科⽬要求学⽣三年内参加社区服务不少于10个⼯作⽇,并提供完整的服务活动材料,如学⽣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以及社区提供的证明材料。
社会实践科⽬要求学⽣每学年参加时间不少于1周。
同样应提供完整的实践活动材料:学⽣的活动计划、记录、总结,学校或相关单位提供的证明材料。
此外,以学期为单位,学⽣每次综合实践活动结束后,由辅导教师或班主任组织填写“河北省普通⾼中学⽣综合实践活动记录表”,其中“体验与收获”栏由学⽣本⼈⽤描述性的语⾔填写。
在学⽣⾃评的基础上,进⾏⼩组评价、辅导教师评价、服务对象评价,由班主任或辅导教师认定学分。
现场
记者“尝鲜”新教材—空⽓质量周报上课本
“当你阅读报纸、收听⼴播、收看电视时,可以获得有关空⽓质量的信息,在空⽓质量报告中,有⼆氧化硫和⼆氧化氮的指标,它们是什么,从哪⼉来?空⽓是多种物质的混合体系,为什么要选择这两种污染物?这是⼀个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
硫是⼀种重要的⾮⾦属元素……”
这段⽂字并⾮出⾃科普读物,⽽是来⾃即将⾛进我省⾼中课堂的新版《化学》教科书。
“新版教材在各个层⾯都着⼒体现探索性、实⽤性,许多知识点都和实际⽣活息息相关。
”省教科所教研员郑永信指出,以往⾼中课程在内容设置和教学⽅式上有着不少弊端,⽐如“重学会、轻会学”、“重知识、轻智⼒”、“重继承、轻创新”,⽽新课改的理念则与以前恰恰相反,课程设置和课本内容的改变就是要让学⽣实现从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从死记硬背到探索性研究的转变。
“新课程就是要⿎励学⽣多想为什么,多问为什么。
”从事地理科⽬教学研究的研究员王勤告诉记者,“备受关注的厄尔尼诺现象等地理新知识以往在教材中⼀笔带过,⽽现在则成了选修课的重要章节。
”王勤介绍,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的原理及使⽤等内容也⾛进地理课,根据教学要求,全省每所学校都将配备GPS定位仪。
声⾳
新课改与⾼考(论坛)
“新课改的实施⽅案已经出台,现在我们最关⼼的就是三年后⾼考会有什么变化。
⾼考改⾰的⽅案不出来,⽼师们在进⾏课改教学时,可能很难把握正确的⽅向。
”
——— ⽯家庄⼀中⾼级教师马瑞华
“让孩⼦上⾼中,最终的⽬的就是能考⼀所好⼤学,新课改的结果怎么样,还得看⾼考。
就怕孩⼦会成为试验品。
”
——— 学⽣家长李先⽣
“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考试,考试内容必须是以课程内容设置为基础的,不可能出现本末倒置的情况,新课改中体现出的学⽣学分、综合素质评价等等内容都将在⾼考和⾼校招⽣环节中得到体现。
我省将组织⼒量开展对新课程背景下的⾼校招⽣制度改⾰的研究,制定《河北省普通⾼等学校招⽣考试改⾰⽅案》。
”
———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