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应用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 要:古筝作为我国独具魅力的民族乐器之一,是我国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一定的审美价值。
学习古筝,学生不仅需要熟练地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还要体味古筝所带来的艺术享受。
本文首先从高校古筝教学的审美价值入手,深入探究了古筝学习具有的不同美学特征,然后重点阐述了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价值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高校古筝教学;审美教育;美学特征
审美教育主要是将艺术和各种美好的形态作为主要的媒介手段,通过展示对象的丰富价值,作用于受教育者的思想情感世界。
对大学生进行有组织、有目的的审美教育活动,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从而塑造其完美的人格。
一、高校古筝教学的审美价值
(一)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教育必不可少
审美教育的历史几乎同人类文明的历史一样悠久。
审美教育分为学校美育、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
美育既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又能塑造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1]。
在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审美教育主要通过以情感人、潜移默化、寓教于乐这三大特点满足学生的审美需要,进而提高学生认识美、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审美教育是美学与教育学的有机结合,是高校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校古筝教学如果存在美育缺失的现象,将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
因此,在高校古筝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融入审美教育,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审美观。
审美教育的融入能使单纯的技能技巧学习变得更有乐趣,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演奏古筝的兴趣。
(二)引导学生感受美
古筝又名“秦筝”,是中国传统的民族乐器之一,分布范围极广。
古筝主要采用五声音阶定弦,发出的声音清脆悦耳,如山泉一般流畅。
20世纪80年代以来,古筝作为“国琴”的代表,成为与国外文化艺术交流的首选乐器,受到了国内外众多人士的喜爱。
作为一门音乐表演课程,古筝教学与审美教育紧密相连[2]。
古筝的音色晶莹、明亮,左手按滑吟揉所产生的韵味,独具特色。
古筝曲中的人物形象多种多样,这些人物形象通过音乐语言的塑造,凸显出不同的人物性格,从而加深了学生对乐曲内容的理解。
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也要注重演奏时的仪容仪态、肢体律动等,并让自己全身心地融入音乐中。
(三)帮助学生鉴赏美
鉴赏美是反映学生审美能力的一种活动。
对于美的鉴赏,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审美能力与审美见解。
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审美教育不但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古筝的演奏技巧,而且可以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和水平。
高校古筝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审美教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欣赏美、追求美及创造美的能力大有裨益[3]。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加深学生对美的理解,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使学生不仅能熟知古筝的音韵之美,还能深刻理解并热爱国乐文化,从而培养学生的认知情感。
此外,教师还应以独特的课堂形式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将美融入每个学生的内心,唤起学生的情感体验,营造浓厚学习的氛围,从而达到唤醒学生的认知活动及鉴赏美的能力的目的。
(四)启发学生创造美
学习古筝,学生需要通过听觉、视觉、触觉等多感官感知教师的实际示范和演示过程。
教师的示范演奏是重模仿、轻讲解的过程。
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演奏,学生能感知作品所蕴含的内在美,这即是欣赏。
这种欣赏是全方位的,也是最直接的感官感受。
学生感知到古筝演奏的美,必然会急于了解和模仿教师的演奏技法,甚至想要完全驾驭该部作品,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创造美的激情。
审美教育的三个核心要素就是感受美、发现美和创造美。
想象力的激发对于高校的学生而言比知识的学习更重要。
有限的知识、无限的想象,想象可以超越时空的限制,这也是学生创造美的核心内容。
在古筝演奏的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演奏筝乐作品,在情感上与观赏者进行交流,从而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情感体验。
而这种感知能力也会迁移到学生的生活中,使其更加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的发展[4]。
二、高校古筝教学具有的不同美学特征
(一)明显的地域差别
古筝在其两千多年漫长的传播过程中,受到了不同地域、不同语言、不同文化及不同风俗习惯的影响,使其呈现出了不同的风格特点和美学特征。
传统的古筝乐曲受地域特征的影响有不同的风格和派别。
艺术教育Art education107
例如,河南筝曲受到地域特色及河南人豪爽性格特点的影响,曲调大多高亢激昂,在演奏上充分体现了地域特色,其主要将大指的旋律音和左手按颤技法的有机结合。
山东筝曲大多以粗犷有力、乡音浓郁为主要特点。
这种地域特色的形成主要是受山东人爽朗耿直性格的影响。
在演奏技巧上,快板筝曲注重右手的技巧,慢板筝曲则注重左手的技巧。
陕西筝曲最具代表性的曲调就是苦音腔,旋律上行跳进下行级进,在演奏技巧上突出左手的“吟、揉、按、滑”的技巧。
(二)丰富的曲调题材
筝乐曲目丰富多样,体裁广泛,从古至今有众多优秀的演奏家,他们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之上又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筝曲。
传统古筝作品在题材方面多是摹写山水、吟咏花鸟自然的乐趣,从中寄托人们对自然的一种情怀。
例如,从自然风光中取材的《高山流水》,以历史故事为题材的《林冲夜奔》,体现地域特色和文化差异的《庆丰年》,还有意境深远、充满幻想的《幻想曲》,等等。
现代筝乐作品将最现代的音乐配器与古筝进行有机结合,营造出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官体验。
音乐表达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渴望,丰富多样的古筝题材的音乐作品促进了古筝艺术的蓬勃发展。
(三)更多流行化元素的加入
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古筝音乐也不断展现出现代的气息,加入许多西方现代音乐元素,演奏形式也突破了独奏的形式,在协奏、重奏等方面不断地进行尝试。
在与其他乐器合作的过程中,古筝凸显出自身的艺术价值。
例如,古筝与吉他二重奏的《长相思》等作品不仅受到广大听众的喜爱,也激发了学生学习古筝艺术的兴趣。
三、高校古筝教学中审美价值的具体应用
(一)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教师的主要职责就是传道、授业、解惑。
在发展迅速的现代社会,为了提高学生的审美观,高校教师在古筝教学的过程中要凸显审美教育的重要作用,将审美教育作为古筝教学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将学生日常的古筝练习和审美能力的有机结合,进而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促进学生全方位、可持续的发展。
学生具有向师性和可塑性,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行为习惯。
因此,高校古筝教师应发挥教师的辐射作用,以提高古筝教学的审美教育为重点,及时了解古筝教学的新资源、新信息及前沿动态。
(二)讲授与古筝作品密切相关的文化
教师要重视古筝教学过程中的情感表达,要对所教授古筝作品的相关文化和思想内涵进行深入的了解,深入探究古筝作品创作的背景、时代特征及作者的生平和创作特点,如此才能更为深刻地为学生讲授演奏曲目的思想和文化内涵。
不同地区的古筝作品存在地域差异和区域特色,随着社会的发展,古筝艺术也出现了不同的功能特点。
许多民间的古筝艺术表演作品更具灵活性特点,突破了传统的时间、表演形式的限制,为传统的古筝注入了新鲜血液,为古筝艺术的表演增添了一抹生机。
学生在进行古筝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深入民间,了解与之相关的地域特色和思想文化。
(三)注重学生古筝艺术作品的实践
高校学生学习古筝艺术大多是听取教师的讲解,缺乏舞台实践的机会。
实际上,要想让学生真正掌握并学习好古筝这门音乐表演艺术,教师在讲授完理论知识后,要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消化。
学生只有通过不间断的反复弹奏和练习才能熟练地掌握古筝艺术的表演技艺和手法。
学生如果只是单纯地听取教师的讲解和观看教师的演奏示范容易在演奏的过程中因过度追求模仿效果而出现僵化和死板的现象。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舞台表演机会,这样才能真正提升学生的古筝演奏水平和审美情感。
这种亲身的实践可以让学生发现自己表演的不足,找出与其他同学之间存在的差距,进而及时改正自己的缺点。
这样,学生在学习古筝的过程中,不仅能掌握相关知识,还能提高表演能力和审美水平。
结 语
综上所述,高校古筝教师要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主导作用,注重讲述与古筝作品密切相关的文化背景,注重提高学生古筝艺术作品的实践能力,将古筝的演奏技艺与审美教育有机结合,将审美教育融入古筝教学的过程中,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容邵.高校古筝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J].艺术评
鉴,2017(23):110-111.
[2] 崔璨.新时期古筝艺术的文化审美属性探究[J].艺术科
技,2017(01):209-210.
[3] 罗燕.论古筝教学中的审美教育[J].北方音乐,2016(06):141-142.
[4] 张磊.古筝课中人文素养渗透教学研究[J].北方音
乐,2016(14):144-145.
作者简介:马媛媛(1982),女,河南巩义人,硕士学位,讲师三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