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
作者:孙旭东
来源:《作文周刊·中考版》2022年第47期
技法指津
1.强化诵读,提高兴趣,理解内容。

古诗文的语言特征主要表现为三点:
一是节奏感强。

古诗词在这一点上表现尤为突出。

诵读时,可先根据诗句表达的具体内容划分节奏,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二是有韵律美。

具体指诗句中平仄、重音、押韵带来的音乐美。

诵读原则是平长仄短和韵脚重读,如诗句“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中。

“田”和“山”分别为阳平和阴平,属平声,读起来声音可适当拉长;“水”和“闼”分别为上声和去声,属仄声,读起来需短促。

“来”是韵脚,应重读。

三是单音节词居多。

现代汉语中大多是双音节词,而文言文中大多是單音节词。

诵读时,需要字字落实,注意适当放缓语速,关注每一个词的意思。

如“过中不至”,“过”“中”“不”“至”四个字,其实是“过了”“中午”“没有”“到达”四个词,读的时候每个字适当顿开,可以更好地理解句义。

增强学习古诗文的兴趣,读通语句,有利于同学们理解古诗文的内容、感知其中的思想情感。

2.积累词汇,把握句式,补全成分。

要读懂古诗文,必须要理解词汇、把握句式,关键之处有三:
一是积累实词与虚词,重点关注一些词在现代文中不常用的词义。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服”“窥”“孰”“私”分别是“穿戴”“照(镜子)”“仔细”“偏爱”的意思,这些词义积累下来,阅读其他文言文时再遇到,就会逐渐减少文字障碍。

同时还要关注古今异义词、通假字以及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陈涉世家》里“今亡亦死”中的“亡”,古义是“逃跑”,现在意思多指“死亡”;“为天下唱”中“唱”就是通假字,同“倡”;“置人所罾鱼腹中”中的“罾”就属于词类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用网捕”。

二是正确把握文言句式,包括判断句、被动句、语序等。

如判断句式“……者,……也”应转化成“……是……”来理解;《愚公移山》一文中“帝感其诚”是被动句,应理解为“天帝被愚
公的诚心所感动”。

调整语序在理解诗句时尤为重要,诗词为了格律考虑,经常会调整词语的顺序,如“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正常的语序为“天外七八个星,山前两三点雨”。

三是补出文言语句中的省略成分。

如“召令徒属曰”一句就省略了主语“陈胜、吴广”。

古诗词由于受到字数限制,省略成分是普遍现象。

如“九曲黄河万里沙”一句就没有谓语,意思是“万里黄河弯弯曲曲挟带着泥沙”。

补上了“挟带”,理解诗句就容易多了。

积累文言词汇、把握文言句式、补全文言语句中的省略成分,是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的关键步骤。

3.检索信息,感受人情,讨论事理。

尽管古诗文与现代文在语言形式上有种种区别,但所用的材料与要表达的主旨却大同小异,都是通过写景、叙事表达“人情”与“事理”。

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通过描写西域八月飞雪的壮丽景色,抒写塞外送别、雪中送客之情,表现离愁和乡思,充满奇思异想;《曹刿论战》通过写曹刿向鲁庄公献策的语言和行动,表现曹刿的思维敏捷和临战的坚定和自信。

检索、提取古诗文主要信息方法有三:
一是检索主要人物的主要言行。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要重点关注邹忌与齐王的言行,反复诵读“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

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等内容,便可把握二人鲜明的人物形象。

二是检索诗文中表达中心、题旨或论点的句子。

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头三句写潼关雄伟险要的形势,四到七句写作者西望长安的无限感慨,秦汉两代,都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表现了怎样的主题,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只要检索到“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这一关键句便可。

三是检索诗文中值得讨论的句子,反复诵读,从正反两方面展开讨论,使古诗文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

如《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结尾对齐王纳谏令下达之后的叙述,有人认为是齐王纳谏去蔽,使齐国国力强盛,威震诸侯的结果;有人却认为,用常情常理衡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有夸大事实之处。

4.结合背景,知人论世,把握思想。

这里的“背景”,一方面指作者的人生经历,如《出师表》,为了实现全国统一,诸葛亮在平息南方叛乱之后,决定北上伐魏,临行之前上书后主,以恳切委婉的言辞劝勉他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远佞,以此兴复汉室;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以身许国,忠贞不二的思想。

另一方
面指诗文反映的社会现实,如《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因关中旱灾被任命为陕西行台中丞以赈灾民,路过潼关时,他亲眼目睹人民的深重灾难,感慨叹喟,愤愤不平,写下了这首散曲,表达了自己对人民的深切同情和对封建统治者的无比愤慨。

一、阅读下列诗文,完成第1-3小题。

【甲】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选自《板桥全集》)
【乙】爱莲说(节选)
◎〔北宋〕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选自《周敦颐集》)
训练
1.甲诗通过一个“还”字表现了竹怎样的品行?
答:
2.乙文通过一个“独”字表现了作者对莲怎样的情感?
答:
3.甲诗写“竹”,乙文赞“莲”,但两位作者所表现的思想修养有一点是相同的,请具体分析。

二、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第1-3小题。

【甲】曹刿论战(节选)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左传》)
【乙】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

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括母问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

使赵不将括即已,若比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训练
1.解释下列黑体字在句中的意思。

(1)公将鼓之()
(2)既克,公问其故()
(3)秦悉坑之()
2.根据乙文内容,用一个成语做乙文的标题,填在横线上,并说说成语的意思。

3.根据这两段文字的内容,你认为曹刿的“论战”与赵括的“谈兵”有什么不同?说说你的看法。

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