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教案--肥料
认识化肥幼儿园科学教案
认识化肥幼儿园科学教案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发幼儿对化肥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帮助幼儿初步了解化肥的概念。
教学内容:1. 讨论化肥的定义和用途。
2. 展示一些常见的化肥样本。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什么是化肥吗?化肥有什么作用呢?2. 老师介绍化肥的概念和用途。
3. 展示化肥样本,让幼儿观察和触摸。
第二章:化肥的种类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不同种类的化肥。
2. 培养幼儿对化肥分类的能力。
教学内容:1. 介绍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概念。
2. 展示不同种类的化肥样本。
教学活动:1. 讲解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的概念。
2. 展示不同种类的化肥样本,让幼儿观察和区分。
3. 进行一个小游戏,让幼儿将化肥分类。
第三章:化肥的作用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培养幼儿对化肥作用的理解。
教学内容:1. 讲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包括提供营养、促进生长等。
2. 展示化肥作用的具体例子。
教学活动:1. 讲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结合具体例子进行说明。
2. 进行一个小实验,观察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讨论化肥作用的重要性和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第四章:化肥的使用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了解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2. 培养幼儿对化肥使用的意识。
教学内容:1. 讲解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讨论化肥使用的合理性和过量使用的危害。
教学活动:1. 讲解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进行一个小游戏,让幼儿学习化肥的使用技巧。
3. 讨论化肥使用的合理性和过量使用的危害,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总结与反思教学目标:1. 帮助幼儿总结所学内容,加深对化肥的认识。
2. 培养幼儿的反思和总结能力。
教学内容:1. 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化肥的概念、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
2. 引导幼儿反思化肥使用的重要性和合理性。
教学活动:1. 老师引导幼儿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化肥的概念、种类、作用和使用方法。
初中化学备课化肥教案人教版
初中化学备课化肥教案人教版
1. 了解化肥的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化肥的配方和使用方法。
3. 能够分析化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重点:
1. 化肥的概念和分类。
2. 化肥的配方和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 化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分析。
教学准备:
1. PPT课件。
2. 实验用化肥和作物样本。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通过展示丰收作物和谈论土壤养分不足的问题引入本节课的话题。
二、讲授(15分钟)
1. 什么是化肥:化肥是一种人工合成或天然提取的肥料,可以为植物提供所需的养分。
2. 化肥的分类:有机肥和无机肥。
3. 化肥的配方和使用方法:根据作物和土壤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化肥种类和施肥量。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用实验演示展示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如分别使用不同配方和量的化肥对作物进行施肥,观察作物生长情况。
四、讨论(10分钟)
学生分组讨论化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及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五、总结(5分钟)
总结化肥的概念、分类和使用方法,并强调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撰写一份关于化肥的小结,并思考如何合理使用化肥以提高作物产量。
评价:
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和讨论,学生能够初步了解化肥的种类、配方和使用方法,并能够意识到合理施肥的重要性,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化肥的简介教案
化肥的简介教案
教案标题:化肥的简介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了解化肥的定义和分类。
2. 了解化肥的作用和应用范围。
3. 掌握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化肥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难点: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种类的化肥,引发学生对化肥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2. 讲解化肥的定义和分类:介绍化肥是指供给作物营养元素的一种农业生产资料,根据其成分和功能可分为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等不同类型。
3. 探讨化肥的作用和应用范围:讲解不同类型的化肥在作物生长中的作用,以及不同作物对化肥的需求量和适用范围。
4. 演示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通过实际操作或案例分析,教授化肥的施用方法、施用时间和施用量等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使用化肥时要注意环保和安全。
5. 练习与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化肥施用的实际操作练习,并进行讨论和总结,加深对化肥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6. 总结与展望: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激励
学生对农业生产和化肥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
四、教学评估:
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对化肥知识的学习和理解情况。
2. 组织学生进行小测验,检验学生对化肥知识的掌握程度。
3. 鼓励学生就化肥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讨论,评价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反思:
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加深对化肥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初中化学常见化肥教案
初中化学常见化肥教案
教学内容:常见化肥种类及其作用
教学目标:了解常见化肥的种类和用途,掌握其正确使用方法
重点难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其作用
教学准备:幻灯片、常见化肥样本、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话题:化肥在种植业中的重要性,并询问学生对化肥的了解程度。
2. 使用幻灯片展示常见的化肥种类和包装,让学生快速了解化肥的形态。
二、讲解(10分钟)
1. 介绍化肥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植物需要化肥。
2. 分别介绍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三种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其作用。
三、实验演示(15分钟)
1. 展示不同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实验结果。
2. 分析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总结使用不同化肥的效果。
四、讨论分享(10分钟)
1. 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化肥的认识和使用经验,互相学习交流。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根据植物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化肥。
五、总结(5分钟)
1. 总结化肥的种类及其作用。
2. 强调正确使用化肥的重要性,避免过量施肥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作业:整理常见化肥种类及其作用的知识点,写一篇文章或制作海报展示。
2. 提醒学生及时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教学延伸: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户外考察,观察周围植物的生长状况,并分析可能存在的施肥问题。
教学反思: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更深入地理解化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化学肥料教案5篇
化学肥料教案5篇化学肥料教案5篇化学肥料教案1 本课题分为两局部,一是化肥简介,简要介绍化肥的种类和作用,这局部内容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有利的一面,以常用的氮、磷、钾肥为例,进一步详细介绍氮、磷、钾在植物生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展现化学价值。
另一方面讲使用化肥所带来的问题——化肥对环境的污染,同时从环境角度简单提及了农药的使用,让学生理解到科学开展已经解决的问题,同时理解科学开展中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局部以活动与探究和资料的形式分别探究和介绍了氮、磷、钾肥的区分及不同氮肥的鉴别。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能(1)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学惯用分析^p 、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展加工。
(2)学会自学,进步自己组织语言的才能。
(3)擅长用辩证的方法对待问题。
(4)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为进步人们生活程度、维护人体安康而好好学习化学的决心。
教学重点能初步区分氮肥、磷肥、钾肥。
教学难点归纳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自学,学生讲解,实验,分析^p ,归纳,应用实际。
教具准备老师用具:投影仪。
学生用具:仪器:药匙、烧杯、玻璃棒、天平、铁片、酒精灯、三角架、试管;药品:氯化铵、碳酸氢铵,磷矿粉、过磷酸钙、硫酸钾、氯化钾、硫酸铵、熟石灰。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引言]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人类对农产品需求量增大,增施化肥逐渐成为农作物增产的最有力措施。
农作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大,因此氮肥、磷肥、钾肥是最主要的肥料。
[板书]1.氮肥、磷肥、钾肥是重要的肥料。
[学生讲课](根据学生自己的预习情况及搜集资料的情况,归纳常见氮肥及作用、常见磷肥及作用、常见钾肥及作用,老师适当补充)1.氮肥:常见的氮肥有尿素[CO(NH2)2〕、氨水(NH3H2O)、铵盐(如:NH4HCO3、NH2Cl)、硝酸盐(如:NH4NO3、NaNO3)等含氮化合物。
教案示例[化学肥料
教案示例[化学肥料]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培养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化学肥料的定义:化学肥料是指用化学方法制成的,含有植物生长所需营养元素的肥料。
2. 化学肥料的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
3. 化学肥料的作用:补充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作物品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肥料的作用,引出化学肥料的概念。
2. 讲解:讲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结合实物或图片进行展示。
3. 互动:分组讨论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分享彼此的见解。
4. 总结:强调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珍惜资源、保护环境。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化学肥料定义、分类和作用的理解。
2.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互动环节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和沟通交流能力。
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题目,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资源:1. 课件:展示化学肥料的图片、分类和作用。
2. 实物:展示不同类型的化学肥料。
3. 参考资料:提供有关化学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的资料。
六、教学活动:1. 实践操作:让学生参与化学肥料的配制过程,学会根据作物需求合理搭配肥料。
2. 参观农场:组织学生参观农场,了解化学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和正确使用方法。
七、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创设农业生产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学习化学肥料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2. 案例分析:分析农业生产中化学肥料使用不当导致的实例,引导学生引以为戒。
八、教学拓展:1. 对比实验:设计实验,对比使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2. 主题讨论:组织学生讨论化学肥料对环境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九、教学反馈:1. 学生自评:让学生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包括知识掌握和技能运用。
初中化学《肥料》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肥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肥料的分类和作用,知道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2.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3. 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农业发展的思想情感。
二、教学内容1. 肥料的分类及作用2. 氮肥、磷肥、钾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3. 复合肥和有机肥的特点及应用4. 肥料施用的注意事项5. 化学肥料与环保的关系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肥料的分类、作用以及施用方法。
2. 难点:不同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具体影响及合理施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肥料的奥秘。
2. 利用实验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肥料的作用。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利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农田景象,引导学生关注农业发展,引出肥料的重要性。
2. 讲解肥料的分类及作用:介绍氮肥、磷肥、钾肥的特点和作用。
3. 实验演示:分别用氮肥、磷肥、钾肥灌溉植物,观察植物生长的变化。
4.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复合肥和有机肥的应用。
5. 小组讨论:讨论合理施用肥料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6. 总结拓展:强调化学肥料与环保的关系,引导学生关注可持续发展。
7.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8. 布置作业:设计一份合理的施肥计划,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六、教学评估1. 课堂提问:通过提问了解学生对肥料分类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观察能力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团队合作中的表现,以及对合理施肥方法的理解。
4.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对肥料施用注意事项的掌握,以及施肥计划的设计合理性。
七、教学反思1. 课程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2. 教学方法是否有效,能否激发学生的兴趣?3. 是否有足够的实践机会让学生操作和体验?4. 教学评估是否全面,能否准确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八、教学调整1. 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化肥教学课程设计
化肥教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理解化肥的定义、分类及作用,掌握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其化学式。
2. 使学生了解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认识到合理使用化肥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3. 帮助学生了解化肥施用不当可能导致的土壤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等问题。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化肥知识分析农业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能正确进行化肥的识别和施用方法。
3. 培养学生通过查阅资料、进行实验等方式获取化肥知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关注农业可持续发展,树立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使用化肥的重要性。
2. 激发学生学习化肥知识的兴趣,培养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3. 培养学生尊重劳动、珍惜粮食的观念,认识到化肥在提高农作物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中的重要作用。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化学学科与农业生产的结合,旨在通过化肥知识的学习,提高学生对农业生产中化学技术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环保意识。
学生特点: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他们对化肥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认识,好奇心强,喜欢动手实践。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问题分析能力。
通过多样化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及时进行教学评估和调整。
二、教学内容1. 化肥的定义与分类- 化肥的概念、作用及重要性- 按照元素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化肥与农药”2. 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化学式- 氮肥:尿素(CO(NH2)2)、硝酸铵(NH4NO3)等- 磷肥:磷酸钙(Ca3(PO4)2)、磷酸二氢钙(Ca(H2PO4)2)等- 钾肥:氯化钾(KCl)、硫酸钾(K2SO4)等- 复合肥:硝酸钾(KNO3)、磷酸二氢铵(NH4H2PO4)等-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化肥与农药”3. 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化肥的作用机理- 合理施用化肥的方法- 化肥施用不当导致的副作用及防治措施-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三节“化肥与农药”4. 化肥与环境的关系- 化肥对土壤、水体环境的影响- 农业可持续发展与环保意识- 教材章节:第二章第五节“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教学安排与进度:第一课时:化肥的定义与分类,了解化肥的作用及重要性第二课时:常见化肥的种类及化学式,学习化肥的识别方法第三课时: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掌握合理施用化肥的方法第四课时:化肥与环境的关系,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教学内容确保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化肥知识体系。
初中化学教案肥料
初中化学教案肥料主题:肥料一、教学目标:1. 了解肥料的定义和作用。
2. 掌握不同类型的肥料及其成分。
3. 了解肥料对作物生长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肥料的定义和作用2. 常见的肥料类型:有机肥、无机肥、复合肥3. 肥料的成分及其作用:氮、磷、钾等元素的作用4. 肥料的选择和施用方法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不同类型的肥料,引起学生对肥料的兴趣。
2. 讲解:介绍肥料的定义和作用,以及常见的肥料类型和成分。
重点讲解氮、磷、钾等元素的作用。
3. 实验:进行肥料与作物生长的关系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加深对肥料的理解。
4. 练习:让学生分组讨论,选择适合不同作物的肥料,并设计合理的施肥方案。
5. 总结: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巩固学生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1. 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教学辅助工具。
2. 有关肥料的资料和实验操作指导书。
五、教学评价:1. 口头提问: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肥料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让学生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过程和结果。
3. 小组讨论:评价小组讨论的结果,给予一定的评价。
六、拓展练习:1. 自行研究一种新型肥料的成分和作用。
2. 观察家庭或学校周围的植物生长情况,思考需要施用哪种肥料。
七、作业布置:1. 完成相关练习题。
2. 撰写一份关于肥料的研究报告。
八、教学反思:本教案重在引导学生了解肥料的基本知识和作用,通过实验和讨论,深化学生对肥料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与实际生活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实践肥料的选择和施肥方法。
初中教案化学肥料
初中教案化学肥料教学目标:1. 了解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2. 掌握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能够正确使用化肥,促进农作物增产。
教学重点:1. 化肥的分类及作用。
2. 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教学难点:1. 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教学准备:1. 课件:化肥的种类、作用及正确使用方法。
2. 实验材料:不同种类的化肥、植物标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植物,提问:你们知道植物生长需要什么吗?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植物生长需要水、阳光、空气和肥料。
二、化肥的分类及作用(15分钟)1. 介绍化肥的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2. 讲解各种化肥的作用:a. 氮肥:促进植物茎叶生长,使叶色浓绿。
b. 磷肥:促进植物根系生长,提高植物的抗旱、抗寒能力。
c. 钾肥:促进植物生长健壮,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
d. 复合肥: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肥成分,综合促进植物生长。
三、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0分钟)1. 讲解化肥对植物生长的积极作用:a. 提高作物产量。
b. 改善作物品质。
c. 促进植物生长。
2. 讲述过量使用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危害:a. 导致土壤盐渍化。
b. 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
c. 造成环境污染。
四、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10分钟)1. 讲解化肥的施用时期:a. 基肥:在作物播种前施用,为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
b. 追肥: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需要补充养分。
2. 介绍化肥的施用方法:a. 撒施:将化肥均匀撒在土壤表面,然后翻入土壤。
b. 冲施:将化肥溶解在水中,冲施到作物根部。
c. 点施:将化肥直接施用在作物根部附近。
3. 强调化肥施用的注意事项:a. 遵循适量施用原则,避免过量施用。
b. 施用化肥前,要先了解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
c. 合理搭配施用不同种类的化肥,避免单一施用。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总结化肥的分类、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及正确使用方法。
初中科学化肥教案
教案:化肥的分类和作用教学目标:1. 了解化肥的分类和各种化肥的作用。
2. 掌握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1. 化肥的分类。
2. 各种化肥的作用。
教学难点:1. 化肥的分类和作用的理解。
教学准备:1. 实验室用具:烧杯、试管、滴定管等。
2. 化肥样品: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
3. 课件和教学素材。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化肥?化肥有什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化肥是指含有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的肥料,它可以提供植物所需的大量元素(如氮、磷、钾)和微量元素(如铁、锌、硼等),促进植物生长,提高产量。
二、化肥的分类(15分钟)1. 教师介绍化肥的分类,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等。
2. 学生观察化肥样品,了解各种化肥的外观特征。
3. 教师讲解各种化肥的成分和作用。
三、化肥的作用(15分钟)1. 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化肥对植物生长的作用。
2. 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教师讲解化肥的正确使用方法,包括施用时间、施用量、施用方式等。
四、化肥的合理使用(15分钟)1. 教师讲解化肥的合理使用原则,如适量施用、配合施用、避免污染等。
2. 学生讨论如何合理使用化肥,避免浪费和污染。
3. 教师总结并强调化肥的合理使用对环境和农业生产的重要性。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化肥的分类、作用和合理使用方法。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和感受。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实验和讨论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化肥的分类、作用和合理使用方法。
在实验环节,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在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整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对化肥的认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化学肥料教案
化学肥料教案化学肥料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化学肥料的定义和作用;2. 了解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和成分;3. 掌握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教学内容:一、化学肥料的定义和作用1. 定义:化学肥料是通过化学方法合成的供植物吸收养分的物质。
2. 作用: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和发育。
二、常见的化学肥料种类和成分1. 氮肥:主要成分为氨态氮、硝态氮和尿素。
氮肥可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加叶片绿色素含量。
2. 磷肥:主要成分为磷酸二氢钠和磷酸三氢钠。
磷肥可以促进植物的根系发育和开花结果。
3. 钾肥:主要成分为氯化钾和硫酸钾。
钾肥能增加植物的抗病能力和抗寒能力。
三、化学肥料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1. 施肥时间:根据植物的需要选择适当的施肥时间,一般在生长旺季进行,避免高温天气和雨天施肥。
2. 施肥方法:适量均匀撒播在植物周围的土壤上,不能直接撒在植物上,以免烧伤植物。
3. 施肥量:根据植物的需求和土壤条件确定适当的施肥量,避免施肥过量或不足。
4. 注意事项:使用化学肥料时要佩戴口罩和手套,避免直接接触皮肤和吸入过多肥料粉尘。
教学方法:1. 课堂讲解:通过PPT、图片、实物等展示化学肥料的种类、成分和使用方法,并解释其作用和注意事项。
2. 实验演示: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演示不同种类化学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提问、讨论,加深对化学肥料的了解和应用。
教学评估:1.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总结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并分析使用化学肥料的优缺点。
2. 进行小测验:出几道选择题或简答题,检查学生对化学肥料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初中化学备课化肥教案
初中化学备课化肥教案
教材:初中化学教科书
教学目标:
1. 了解化肥的定义和分类;
2. 掌握化肥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3. 能够分析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缺点;
4. 能够正确选择和使用化肥。
教学准备:
1. 初中化学教科书;
2. 化肥样品;
3. 实验器材。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教师简单介绍化肥的定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讨论化肥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二、讲解化肥分类(10分钟)
1. 有机肥和无机肥的定义和特点;
2. 无机肥的种类和主要成分;
3. 有机肥和无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和适用场合。
三、实验与观察(15分钟)
1. 制作两个种类的化肥溶液,观察其反应情况;
2. 对比有机肥和无机肥的效果和营养成分。
四、讨论(10分钟)
1. 学生分组讨论有机肥和无机肥的优缺点;
2. 汇总讨论结果,比较两者的适用性和使用限制。
五、应用练习(10分钟)
学生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并说明适合使用有机肥或无机肥的场合,并给出理由。
六、小结与作业(5分钟)
学生总结化肥分类和使用方法,布置作业:选择一种化肥,调查其成分和用途,并写出使用体会。
教学反思:
本课通过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深入了解化肥的分类和作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选择合适化肥的能力。
后续可根据学生反馈调整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化肥
初中化学教案人教版化肥
一、教学目标
1.了解化肥的概念和分类;
2.掌握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3.理解合理施肥对环境保护和农业发展的重要性。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掌握化肥的分类和作用;
2.理解化肥施用的原则。
三、教学准备
教材、投影仪、实验器材等。
四、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投影仪展示一些植物生长不良的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可能的原因。
2.讲解:介绍化肥的概念和分类,包括有机肥、无机肥和微生物肥等,并讨论它们的作用和适用场合。
3.实验:进行一次化肥施用实验,观察不同种类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4.总结:总结化肥施用的原则,强调合理施肥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的重要性。
5.拓展:讨论有机农业和生态农业对化肥的利用和开发。
五、课堂作业
1.整理化肥的分类和作用;
2.写一篇关于化肥施用原则的小议论。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化肥的基本概念和分类,掌握化肥的作用和施用原则,以及了解合理利用化肥对环境和农业的重要性。
同时,通过实验的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化肥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加深他们对化肥的认识和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初中化学学肥料教案
初中化学学肥料教案
年级:初中
课时:1课时
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肥料的作用和分类。
教学内容:
1. 肥料的定义;
2. 肥料的作用;
3. 肥料的分类。
教学步骤:
1. 引入:教师引入肥料的概念,让学生思考农作物为什么需要施肥。
2. 探究:学生分组讨论肥料的作用和分类,并汇报讨论结果。
3. 教学:教师介绍肥料的作用包括提供植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和pH值、促进植物生长等,并介绍主要的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量元素肥料等分类。
4. 演示:教师进行肥料的分类演示,让学生观察不同种类的肥料的外观和性质。
5. 操练:学生分组讨论如何选择适合不同植物种类和生长阶段的肥料,设计实验方案。
6. 总结: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肥料的作用和分类,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学评价: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情况和思维深度,评估学生对肥料作用和分类的理解程度。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和实验设计进行评价。
教案设计初中化学肥料
教案设计初中化学肥料1. 知道化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 了解不同类型的化肥;3. 学会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4. 掌握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教学重点:1. 化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2. 不同类型的化肥;3. 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
教学难点:1. 如何选择合适的化肥;2. 如何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2. PPT课件;3. 化肥样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幅农田图或相关图片,引导学生讨论农田为什么需要施肥以及化肥的作用。
二、讲解化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10分钟)1. 介绍化肥的主要成分是氮、磷、钾等元素,并解释它们在植物生长中的作用;2. 讲解化肥对提高农作物产量、改善土壤肥力和促进作物生长的重要性。
三、介绍不同类型的化肥(15分钟)1. 硝酸铵、尿素、三种氮肥的区别和特点;2. 磷肥、钾肥的作用和适用范围。
四、如何选择合适的化肥种类(15分钟)1. 根据土壤条件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化肥;2. 简单介绍了解化学肥料等级的方法和常见规律。
五、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15分钟)1. 合理施肥,避免化肥过量;2. 根据作物生长期、土壤状况和气候环境调整施肥次数和量。
六、总结与评价(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并对学生掌握程度进行评价。
教学延伸:1. 可以通过实地考察农田或种植实验,让学生实际操作施肥,提高他们对化肥使用的认识和技能;2. 指导学生自行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更多种类和用途的化肥。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和认识化肥的主要成分和作用,还能培养学生合理使用化肥的意识和方法,提高其农业生产实践能力。
化肥的简介教案
化肥的简介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一课时,主要介绍化肥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具体内容包括:化肥的概念、氮肥、磷肥、钾肥的特点和作用,以及如何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肥。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肥的定义、分类和作用,知道氮肥、磷肥、钾肥的特点。
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教育学生关爱环境,合理使用化肥,提高农业产量。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化肥的作用和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
2. 教学重点:化肥的分类和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化肥样品、土壤样品。
2. 学具:笔记本、彩笔。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农田景象,提问农民为什么要使用化肥,引出本节课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化肥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3. 课堂讲解:讲解氮肥、磷肥、钾肥的特点和作用,并通过化肥样品进行直观展示。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肥。
6. 课后作业:设计一道关于化肥选择的实践题目,让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完成。
六、板书设计化肥简介1. 定义:化学肥料的简称,用于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元素。
2. 分类:氮肥:提供氮元素,促进植物茎叶生长。
磷肥:提供磷元素,促进植物根系发达。
钾肥:提供钾元素,增强植物抗病能力。
3. 作用:补充土壤中缺乏的营养元素,提高农业产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小明家的农田最近产量不高,他想使用化肥来提高产量,请问他应该选择哪种化肥?请列出你的理由。
2. 答案:小明应该选择适合他家农田土壤的化肥,例如如果土壤缺乏氮元素,可以选择氮肥;如果缺乏磷元素,可以选择磷肥;如果缺乏钾元素,可以选择钾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讲解化肥的定义、分类、作用以及合理使用化肥的方法,使学生掌握了化肥的基本知识。
在实践环节,学生能够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化肥,达到了学以致用的目的。
初中化学《肥料》教案设计
初中化学《肥料》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肥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2. 使学生掌握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含量。
3. 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 肥料的分类及作用。
2. 主要元素(氮、磷、钾)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三、教学难点1. 肥料分类的判断。
2. 主要元素含量的测定方法。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肥料的奥秘。
2. 利用实验、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各种肥料,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肥料?为什么植物需要施肥?2. 知识讲解:讲解肥料的定义、分类和作用。
重点介绍氮、磷、钾等主要元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及含量。
3. 实验演示:进行肥料实验,让学生观察肥料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如:氮肥使植物叶色浓绿,磷肥使植物根系发达,钾肥使植物抗倒伏等。
4. 小组讨论: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分析肥料的作用及主要元素含量。
5. 知识拓展:介绍环保型肥料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6. 课堂练习:发放练习题,检测学生对肥料知识的掌握程度。
7. 总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肥料的作用和主要元素含量的重要性。
8. 作业布置:让学生结合家庭周边实际情况,调查不同作物所需肥料的类型及用量。
六、教学内容与要求1. 了解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区别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2. 掌握肥料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 能够分析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内对肥料的需求差异。
七、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农田图片,询问学生是否观察到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施肥现象,引出肥料的使用话题。
2. 知识讲解:讲解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的定义、区别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重点强调合理施肥的重要性。
3. 案例分析:分析不同作物生长周期内对肥料的需求案例,如水稻、小麦、蔬菜等。
4. 实验演示:演示如何正确施用肥料,包括施肥的时间、地点和数量的控制。
肥料及合理利用教案
肥料及合理利用教案第一章:肥料的概述1.1 肥料的定义与作用介绍肥料的概念阐述肥料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分析肥料对土壤质量的影响1.2 肥料的分类有机肥料动物粪便植物残体厨余垃圾无机肥料化学肥料矿物肥料1.3 肥料的施用方法基肥追肥叶面喷施灌溉施肥第二章:有机肥料的制备与施用2.1 有机肥料的制备方法堆肥化发酵厌氧消化2.2 有机肥料的优势与局限性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促进微生物活动环境污染问题2.3 有机肥料的施用技术施用量与施用时机施用方法与技巧与其他肥料的配合使用第三章:化学肥料的选择与施用3.1 主要化学肥料的种类与作用氮肥磷肥钾肥中量元素肥料微量元素肥料3.2 化学肥料的选择原则根据作物需求选择考虑土壤肥力状况环保与安全3.3 化学肥料的施用技术施用量与施用时机施用方法与技巧防止肥料流失与污染第四章:合理施肥的原则与技术4.1 合理施肥的原则满足作物需求保持土壤肥力平衡经济合理性4.2 合理施肥的技术确定施肥量确定施肥时期施肥方法与技巧4.3 施肥计划的设计单一作物施肥计划复合作物施肥计划第五章:肥料资源利用与可持续发展5.1 肥料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保护土壤资源5.2 肥料产业的发展与政策产业发展现状与趋势国家政策与法规产业技术创新5.3 可持续发展的肥料利用策略推广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学肥料发展绿色农业生产第六章:施肥对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6.1 施肥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氮、磷、钾等元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肥料种类和施用量对作物生长的影响6.2 施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单产和总产的变化肥料利用率的研究6.3 施肥对作物品质的影响蛋白质、淀粉等品质指标的变化施肥对农产品安全的影响第七章:施肥对土壤环境的影响7.1 施肥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变化土壤结构的变化7.2 施肥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微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变化土壤生物活性的变化7.3 施肥对土壤污染的影响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的积累土壤盐渍化的趋势第八章:施肥对水环境的影响8.1 施肥对地表水的影响氮、磷等营养物质在水体中的迁移和转化富营养化的影响8.2 施肥对地下水的影响营养物质在地下水中的迁移和污染地下水硝酸盐含量的变化8.3 施肥对水资源的利用效率的影响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施肥策略节水灌溉与施肥的结合第九章:施肥管理与环境友好型农业9.1 施肥管理的原则和技术优化施肥时期和施用量施肥方法和技巧的改进9.2 环境友好型肥料的研究与应用生物肥料的开发和应用功能性肥料的研究和推广9.3 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土壤侵蚀的控制退化土地的恢复与重建第十章:肥料与农业可持续发展10.1 肥料在农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保护农业生态环境10.2 农业可持续发展策略发展绿色农业推广循环农业模式10.3 未来肥料发展趋势高效、环保肥料的研究和应用智能化施肥技术的展望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一:肥料的分类和作用解析:肥料的分类和作用是理解肥料及合理利用教案的基石。
大学肥料教案
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肥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掌握肥料的生产过程和施用方法。
3. 培养学生关注农业科学,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重点:1. 肥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
2. 肥料的生产过程和施用方法。
教学难点:1. 肥料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肥料的合理施用。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展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生长所需的元素。
2. 提问:农作物生长过程中,需要哪些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从何而来?二、新课讲授1. 肥料的基本概念:肥料是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营养物质的物质。
2. 肥料的分类:a. 按照营养成分分类:氮肥、磷肥、钾肥、复合肥。
b. 按照来源分类:有机肥料、无机肥料、生物肥料。
3. 肥料的作用:a. 提供农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
b. 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c. 促进农作物生长,提高产量和品质。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性。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回顾上节课所学内容,提问:肥料有哪些分类?各自的作用是什么?二、新课讲授1. 肥料的生产过程:a. 有机肥料:通过动物粪便、植物残体等有机物质发酵、堆肥等方式制备。
b. 无机肥料:通过化学合成或矿石提取等方式制备。
c. 生物肥料:利用微生物发酵、生物转化等技术制备。
2. 肥料的施用方法:a. 播种前施用:将肥料施于土壤中,为农作物生长提供充足的营养。
b. 追肥:在农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需要补充肥料。
c. 叶面喷施:将肥料喷施于农作物叶片上,直接为农作物提供营养。
三、课堂活动1.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合理施用肥料?2. 学生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四、小结1. 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强调肥料施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肥料的基本概念、分类和作用的理解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2学时)导入:由植物的组成,可知灰分元素包括几十种矿质元素,提出问题,从而切入主题。
7.1.1植物营养基本内容:一、植物的组成采用图片及多媒体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一般新鲜植物含有 75-95 %的水分和5-25%的干物质,干物质由90-95%的有机物质和5-10%的灰分元素所组成。
灰分元素包括磷、钾、钙、镁、钠、铁、锰、锌、硼、钡、铜、钼等几十种灰分元素,只占1-5 %。
二、植物的必需的营养元素1 .植物的必需的营养元素问题的提出这几十种灰分元素是否都是高等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由此提出植物必需营养元素的三条标准:①如缺少某种营养元素,植物就不能完成其生活史(必要性);②必需营养元素的功能不能由其他营养元素所代替(专一性);③必需营养元素直接参与植物代谢作用(直接性);根据以上三条原则,确定了以下16种高等植物必需营养元素: C、H、O、N、P、K、Ca、Mg、S、Fe、Mn、B、Cu、Z、Mo、Cl。
2 .植物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分组一般以元素含量占干物质重量的0.1%为界线,分为大量营养元素和微量营养元素。
大量营养元素含量占干物重的0.1%以上,包括C、H、O、N、P、K、Ca、Mg、S等9种;微量营养元素含量一般在0.1%以下,包括 Fe、B、Mn、Cu、Zn、Mo、Cl等7种。
3)必需营养元素的来源碳(C)和氧(H)来自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氢(H)和氧(O)来自水其它的必需营养元素几乎全部是来自土壤。
由此可见,土壤不仅是植物生长的介质,而且也是植物所需矿质养分的主要供给者。
3. 肥料的三要素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量较少;同时以根茬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是归还比例最小的元素,一般不足10%。
因此,氮磷钾元素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补充给土壤,通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的三要素,而把氮磷钾肥称为三要素肥料。
需要注意的问题——十六种营养元素同等重要,具有不可替代性4.有益元素非必需营养元素中一些特定的元素,对特定植物的生长发育有益,或为某些种类植物所必需,这些元素为有益元素。
如:硅(Si)、钠(Na)、钴(Co)、硒(Se)、镍(Ni)。
硅——水稻和禾本科植物必需的;钴——豆科植物必需;钠——藜科植物生长所需。
三、必需营养元素的主要功能第一类:C、H、O、N、S1. 组成有机体的结构物质和生活物质2. 组成酶促反应的原子基团第二类:P、B1.形成连接大分子的酯键2.储存及转换能量第三类:K、Mg、Ca、Mn、Cl1. 维护细胞内的有序性,如渗透调节、电性平衡等2.活化酶类3. 稳定细胞壁和生物膜构型第四类:Fe、Cu、Zn、Mo、Ni1. 组成酶辅基2. 组成电子转移系统总结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7.1.2植物根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一、植物的根部营养养分离子从土壤转入植物体内包括:养分向根表面的迁移;养分在细胞膜外表面聚集;养分跨膜吸收过程;根系吸收养分向地上部运输。
1.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养分离子向根部迁移,一般有三个途径:即截获、扩散和集流。
重点掌握这三种途径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影响因素。
2.养分在细胞膜外表面的聚集到达根系表面的养分必须穿过自由空间,才能进入细胞膜。
需要掌握以下概念:①质外体-指细胞原生质膜以外的空间,包括细胞壁、细胞间隙和木质部导管。
②共质体-指原生质膜以内的物质和空间,包括原生质体、内膜系统及胞间连丝等。
③胞间连丝--相邻细胞之间的原生质丝,是细胞之间物质运输的主要通道。
④自由空间--是指根部某些组织或细胞能允许外部溶液通过自由扩散而进入的那些区域,包括细胞间隙、细胞壁到原生质膜之间的空隙。
水分自由空间--是指被水分占据并能和外部介质溶液达到物理化学平衡的那部分质外体区域杜南自由空间--是指质外体中因受电荷影响,养分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和的那部分区域扩散3.养分跨膜吸收过程养分需要通过原生质膜才能进入共质体①被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顺浓度梯度(分子)或电化学势梯度(离子)、不需消耗代谢能量而自发地(即没有选择性地)进入原生质膜的过程。
简单扩散:如亲脂性分子(O2、N2)、不带电极性小分子(H2O、CO2、甘油)特点:吸收养分不需消耗能量,属物理化学过程;吸收养分无选择性;顺浓度梯度。
杜南扩散:原生质的蛋白质分子带负电荷,且固定在细胞内成不扩散基,引起了膜内外阴、阳离子分布的不平衡。
主要是阳离子在根细胞内的累积。
②主动吸收定义:膜外养分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势梯度、需要消耗代谢能量、有选择性地进进入原生质膜内的过程。
特点:吸收养分需要消耗能量,属生理过程;吸收养分有选择性;逆浓度梯度吸收。
吸收机理为载体学说和离子泵假说。
载体假说一般认为在生物膜上,存在被称为载体的分子,其主要载体对一定的离子有专一的结合部位,能有选择性地携带某种离子通过膜。
载体假说以酶的动力学说为其理论依据,把载体与养分的关系比作酶与底物的关系。
Km值:反映载体和离子的亲和力,其值为载体和离子的亲和力的倒数。
Km值小,载体和离子的亲和力大,吸收离子速率快;反之,吸收离子速率慢。
b.离子泵假说认为在细胞膜上,存在一种运转离子的特殊复合体(蛋白复合体),这种复合体能类似水泵般地将介质中的离子泵入细胞膜内。
4.根系吸收①养分由根的外表皮穿过皮层进入中柱的过程。
包括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
了解质外体途径和共质体途径的概念及离子迁移的方式。
②养分和水分通过木质部和韧皮部的薄壁组织由根系向地上部或由地上部向根系的运输过程。
包括:a.木质部运输b.韧皮部运输c.木质部和韧皮部间的养分转移二、植物根外营养或叶部吸收植物的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叶面和嫩茎吸收养分,维持其正常生长的过程,为植物营养的辅助方法。
1.特点①可直接供给植物吸收营养物质,防止土壤固定和转化,达到经济用肥的目的。
②叶部对养分的吸收、转化比根部快,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
③ 直接影响植物代谢,可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
④用量少,效益高2.吸收的部位、途径及时期① 吸收部位:叶片角质层、气孔② 吸收途径:气孔扩散,如CO2、H2O、SO2等。
角质层渗透如N、P、K、Ca、Mg等。
3.影响因素①叶面积大小,角质层厚薄。
② 营养液组成③营养液浓度与反应(pH值)④喷施时间、次数和部位。
7.1.3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部条件植物吸收养分因外界条件的不同而不同,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条件主要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和元素间的相互作用等方面。
1、光照:作物根部吸收养分所消耗的能量,由呼吸过程供给,凡是能影响根部呼吸的外界因素,也都能影响根部对养分的吸收。
(1)根部呼吸作用是依靠分解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有机养分来释放能量的,而光照直接影响着光合作用的强弱,也就是说光照的充足与否,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根对养分的吸收。
(2)根部对养分的吸收也直接影响着作物地上部分生长的好坏。
一般根部吸收能力较强,地上部分生长也稳健,则能更多利用光能,提高光能的利用率。
2、土壤温度温度影响:1)土壤养分的有效性,2)微生物的活性,3)根系的活力和吸收能力。
根系生长的最适温度15-25℃。
在一定的范围内随温度提高,呼吸作用增强,吸收养分的速率增加,吸收数量也增加。
当温度下降时植物的呼吸作用减弱,养分的吸收数量也随知减少。
但温度超过40℃,根系老化,酶蛋白的活性下降,养分吸收数量就明显减少。
但需要说明的是:低温对阴离子吸收的影响大于阳离子。
温度对磷钾吸收的影响比氮明显。
土壤温度低于10℃时,根系对磷的吸收比较困难。
因此,越冬类作物上要增施磷钾肥、特别是磷肥,以提高其抗寒能力。
另外,不同植物对温度的反应也不同。
3、土壤水分水分是生命活动的重要因素,其对植物吸收养分的影响是多方面的:1)土壤水分是根系生长的必要条件2)土壤水分是养分和施入肥料的溶剂,只有溶解在土壤水分中的养分才能被作物根系吸收及土壤中迁移3)土壤水分是土壤中有机养分矿化和无机养分转化的必要条件4)土壤养分在土体内的迁移、植物的被动吸收与土壤水分密切相关5)土壤水分影响土壤中离子的溶解度、土壤氧化还原状况,也间接影响离子的吸收4、土壤通气条件1)根系的呼吸作用2)有毒物质的产生3)土壤养分的形态和有效性5、土壤酸碱度1)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2)影响阴阳离子的吸收泰山职业技术学院授课教案(2学时)一、肥料合理施用的基本原理包括:1、养分归还学说2、最小养分率3、报酬递减率4、因子综合作用率5、同的重要率和不可代替率等具体为:1、养分归还学说植物以不同方式从土壤中吸收矿质养分,使土壤养分逐渐减少,连续种植会使土壤贫瘠,为了保持土壤肥力,就必须把植物带走的矿质养分和氮素以施肥的方式归还给土壤。
2、最小养分律作物产量受土壤中相对含量最少的养分所控制,作物产量的高低则随最小养分补充量的多少而变化。
3、报酬递减律随着投入的增加,作物产出增加,但单位投入的产出是逐步减少的。
7.2.2:肥料合理使用的方法和技术二、施肥方式:基肥,种肥,追肥。
(一)基肥基肥定义:播种或定植前结合土壤耕作翻入土中的肥料,亦称底肥。
基肥作用: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建造良好环境;提供养分,满足植物整个生长期要求。
基肥用量:总施肥量一半肥效持久。
用肥种类:有机肥(主)化学肥料(辅助)施肥方法:结合深耕,集中施用,混合施用。
(二)种肥种肥定义:播种或定植时施于种子、幼苗附近或与种子混播、幼苗混施的肥料。
基肥作用:提供营养,创造环境,满足苗期养分需求。
基肥用量:适量。
用肥种类:腐熟有机肥、速效化肥。
施肥方法:拌种、醮根、浸种、条施、穴施、盖种肥(三)追肥追肥定义:作物生长发育期间施用的肥料。
追肥作用:补充营养,促进生长,提高作物产量与品质。
追肥用量:适量。
用肥种类:腐熟有机肥、速效化肥(硫酸铵,硝酸铵,尿素)施肥方法:深施覆土、撒施灌水、随水浇施、根外施肥小结施肥技术1、基肥的施用技术: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有针对性的补充微量元素;适当深施,全土层施用与集中使用相结合;基肥无害化处理(堆腐消毒)。
2、种肥施用技术:严格控制用量;严格肥料品种选择;严禁与种子直接接触。
3、追肥施用技术:选准追肥时期;选准追肥品种;选准追肥用量;选准追肥方法。
7.2.3:植物的营养特性三、植物的营养特性(一)植物营养的多样性共性:高等植物生长发育必需16 种营养元素,这些营养元素是所有高等植物生活所必需的,高等植物营养的共性,个性:不同植物,或同种植物在不同的生育期,所需的养分也是不同的,甚至个别(二)植物不同生育期的营养特性营养期:植物根系从介质中吸收养分的整个时期。
作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营养元素的种类、数量、比例都有不同的要求,这个特性叫植物营养的阶段性。
掌握 2 个关键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