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教学大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
土壤学部分教学大纲
总学时:30 理论24 实验实习6 课程学分:1
课程面向专业:蚕学本科专业、农学本专科
Ⅰ课程的性质、地位和任务
《土壤肥料学》课程是为农学类各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土壤学和肥料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基本的操作技能,以达到对学生的实际工作起一定的指导作用。
Ⅱ课程的教学基本要求
一、理论知识方面
要求学生了解掌握土壤的组成、性质及其与水、热、气、肥耕作等方面的关系。
特别是土壤粘土矿物类型与电荷、离子交换、土壤结构的形成、土壤水、肥、气、热等性质的动态变化关系。
二、能力、技能方面
通过实验分析、野外观察等环节。
要求学生掌握测定土壤水、质地、酸碱度、有机质、土壤养分等到方面的技术,初步掌握野外认土和剖面观察方法,并将所分析观察结果与生产问题进行综合解释,提出解决方法和途径。
Ⅲ选用教材的基本依据
虽然已有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统编教材,一是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吴礼树主编;还有由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陆欣主编的教材。
但由于我国南方、北方农业生产的特点有较大的差异,为结合实际,各个学校使用的教材也不相同。
如中国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采用陆欣主编的,面向21世纪的《土壤肥料学》教材;南京农业大学使用的是《土壤肥料学通论》,沈其荣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出版。
西南大学、四川农业大学采用的是谢德体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年出版的《土壤肥料学》,湖南农业大学、贵州农业大学以及广西大学也有采用此教材。
Ⅳ课程讲授大纲(24学时,1学分)
绪论(2 学时)
教学目的:1、明确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了解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学的地位以及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土壤学研究的对象和方法;2、土壤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3、土壤在农业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性;4、土壤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 5、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第一章土壤的形成与演变(4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土壤母质的来源;2、明确土壤形成的基本方式。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母质与母岩的相关性,土壤形成的基本方式。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课堂讲授:1、土壤母质的形成;2、土壤的形成。
第二章土壤的物质组成(6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2、明确各类物质在土壤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的物质组成、质地层次肥力、有机质对土壤的影响、土壤水的主要化学过程。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课堂讲授;1、土壤矿物质组成;2、土壤有机质;3、土壤生物;4、土壤水;5、土壤空气。
第三章土壤基本性质(6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土壤基本性质的概念、种类;2、掌握土壤性能与作物生产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和难点:土壤的阳离子交换、土壤的生产性能。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土壤吸收性;2、土壤酸碱性和氧化还原性;3、土壤孔隙性、结构性、耕性;4、土壤热性质;5、土壤生产性能。
第四章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改良利用(4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土壤形成的条件及分布;2、掌握主要土壤的特征。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土壤的分布规律、主要土壤的改良和利用。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土壤的形成条件及分布;2、我国土壤的形成过程;3、我国主要土壤类型及利用改良。
第五章土壤管理(2学时)
教学目的:1、了解我国土地资源现状;2、弄清土壤的退化、及培肥途径。
教学重点和难点:我国土地和土壤资源现状、土壤的退化及土壤的培肥。
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
讲授要点:1、我国土地资源;2、土壤退化与防治;3、土壤培肥。
土壤学实验实习教学大纲
一、实验大纲
实验一土壤机械分析及质地速测(2学时)
1、了解土壤颗粒分析的基本原理。
2、掌握土壤机械分析的基本方法。
3、学会手测质地方法。
实验二土壤有机质测定和腐殖质速测(2学时)
1、了解土壤有机质测定的基本方法和原理。
2、掌握测定方法和基本计算。
3、熟悉腐殖质速测方法,了解其用途。
实验三土壤养分速测诊断(2学时)
1、了解测定的目的和意义。
2、学会养分速测的基本方法。
3、学会诊断壤养分丰缺状况。
二、教学实习大纲解(野外实习二天)
1、目的要求
•理论联系实际,巩固课堂所学知识,增加感性认识。
•认识成土环境因素与土壤形成的关系。
•初步掌握野外调查研究土壤的基本方法。
•学习土壤生产性能的观察和农情访问。
•结合成土因素、土壤剖面、土性等,综合评价土壤肥力。
2、实习内容
•校区附近紫色土观察:了解地形、母质与土壤厚度、质地结构、耕作等的关系。
(1天)
•实验室标准剖面观察,观看教学幻灯片。
(1天)
•实验室内,综合评土比土,测定土壤性质。
(1天)
肥料学部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地位及任务
《肥料学》研究植物、土壤和肥料及其相互关系,其中心任务是解决合理施肥的问题。
它由植物营养与施肥基本理论和肥料特性与施肥技术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主要讲述植物营养成分、植物根系和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等内容;后一部分主要讲述常用各种化学肥料的成分、性质及合理施用技术,有机肥料的特性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各种有机肥料的积制方法、肥料成分、性质和合理施用技术,施肥与大气、水体、土壤环境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系。
《肥料学》是种植类各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它直接服务于各类种植业,是种植业各课程的重要基础。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了解和掌握植物营养的基本原理和规律,如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方式、养分在植物体的迁移、运转规律、环境条件对养分吸收的影响等,施肥对农产品产量、品质的影响,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2.掌握氮、磷、钾化肥主要品种的性质、特点,在土壤中转化过程,以及肥料合理分配和有效施用技术。
3.了解各种中、微量元素的营养特点,及有效施肥范围、条件、技术。
掌握复合肥的特点、性质及合理配方的依据,掌握复肥高效施用技术。
4.认识有机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有机肥与化肥配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掌握开发、综合利用有机肥源的途径,了解各种有机肥的合理积制方法。
5.了解施肥与环境的关系和防治施肥对环境的副效应,认识施肥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直接作用和提高农产品品质的技术措施。
三、课程讲授大纲(20~25学时)
第6章植物营养与施肥原理(4~5学时)
讲授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植物的营养成分、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施肥与植物产量品质的关系、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本章重点
植物对养分的吸收、植物叶片对养分的吸收、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和植物营养特性与施肥原则。
第7章大量元素肥料(5~6学时)
讲授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植物氮、磷、钾的营养作用,土壤中氮、磷、钾的循环,主要氮、磷、钾肥种类、性质和施肥技术,氮、磷、钾的合理分配与施用。
本章重点
植物氮、磷、钾的营养作用,主要氮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主要磷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主要钾肥的种类、性质和施用技术。
第8章中、微量元素肥料和复混肥料(4~5学时)
讲授内容
本章主要讲授植物中量元素硫、钙、镁和微量元素硼、锰、钼、铁、锌、铜、氯的营养作用,土壤中中量和微量元素的循环,主要中量和微量元素肥类种类、性质和施肥技术;复混肥料的基本概念、复混肥料的品种、性质和合理施用以及肥料的混合技术。
本章重点
植物中、微量养分元素的营养作用,主要中、微量养分元素肥料的种类、性质和施肥技术,复混肥料的品种、性质和合理施用。
第9章有机肥料(3~4学时)
讲授内容
本章主要讨论有机肥料的特性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粪尿肥、堆沤肥、饼肥、城市垃圾等农业废弃物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技术,绿肥种植的意义、绿肥的种类、绿肥植物的栽培方式、主要绿肥作物生长习性和栽培要点以及绿肥的合理利用,泥炭和腐植酸类肥料的成分、性质和合理施肥技术。
本章重点
有机肥料的特性和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农业废弃物肥料的成分、性质和施用技术。
第10章施肥与生态和食品安全(1~2学时)
讲授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施肥与大气、水体、土壤环境的关系,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施肥与农产品品质和安全,提高农产品品质和保证食品安全的对策与措施。
本章重点
防治施肥对环境影响的对策与措施,施肥与农产品品质。
肥料学部分实验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肥料学》课程英文名称: Fertilizer Science
总学时:20~25学时课程总学分:2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
课程性质:独立设课
适用专业:农学、园林本科专业、农技、园林花卉等专科专业
考核方式:实验成绩占总成绩的30%。
实验教材:西南农业大学农化教研室主编《农业化学实验指导》,西南农业大学印刷厂。
实验项目及学时分配:
实验一无机肥料的识别与鉴定
一、实验学时:2学时
二、实验类型:验证实验
三、实验目的:
通过实验,了解肥料的定性鉴定,以确定肥料的种类和名称,避免错用,造成损失浪费、降低肥效,甚至发生有害作用。
化学肥料的定性鉴定,在运输、贮存和施用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四、实验原理:
各种化学肥料都具有其特殊的外表形态,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通过外表观察,溶解于水的程度、在火上直接灼烧反应和化学分析检验等方法,鉴定出化肥的种类、成分和名称。
五、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1 主要仪器
普通天平;试管;白瓷比色盘;酒精灯等。
2 试剂
10%及1%HCl;1:3及1:10醋酸溶液;5—10%氢氧化钠溶液;四苯硼钢溶液;饱和草酸铵溶液;二苯胺试剂;2—5%氯化钡溶液;2%硝酸银溶液;浓硝酸(比重1.42);0.5%硫酸铜溶液;2.5%氯化亚铵溶液;钼酸铵溶液;37%甲醛溶液;混合指示剂;l0%硫酸镁溶液。
六、实验步骤:
(一)外表观察,首先根据肥料的各种物理性质的签定即可将未知的肥料初步分为两类(氮钾肥和磷肥、石灰肥料等)。
其物理性质签定主要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1.结晶状况
2.颜色
3.气味
3.吸湿伏况
(二)加水溶解
(三)加碱或酸溶液的反应
(四)灼烧反应
(五)化学定性检定
七、实验报告
实验二作物缺素症状的外形诊断
一、实验学时:1学时
二、实验类型:幻灯片
三、实验目的:
作物生长发育所需的营养元素有:碳、氢、氧、氮、磷、钾、钙、镁、硫、硼、锰、锌、钼、铜、氯等。
其中某一元素缺乏或过剩,作物都不能正常生长,并在外形上明显地出现生长异常、如植株矮小,生长停滞,分枝(或分蘖)少,失绿、发红(或紫),叶色苍老,叶片畸形、顶芽萎缩、开花受精受阻,茎裂根寓等等缺素生理病症。
统称为作物缺素症状。
有些缺素症状由于典型,一般较易识别。
如作物缺氮发黄,棉花缺硼叶柄呈环带,果树缺铁的“黄化症”、苹果缺锌的“小叶病”等。
有些缺素症状由于并非缺素所独有,则往往不易判断,如油菜叶发红,缺磷、缺氮;受冻,受旱都能引起,这时就必须注意凋查研究和进厅测试诊断。
为了便于掌握作物缺素的典型症状,现将通过幻灯片介绍如下,以加深对作物缺素症状的直观性。
四、缺素症状
(一)、缺氮症状
氮是植物蛋白质的主要组成或物质,是生命的基础。
氮又是叶绿素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缺氮,植株生长矮小、瘦弱、直立、分蘖分枝都少,叶色淡绿,但失绿较为均一,一般不出现斑点。
较老的叶片、叶柄、茎秆呈淡黄或橙黄色,有时呈红色或暗紫红色,叶片易脱落,花少、籽实(果实)少而小,提早成熟。
(二)、缺磷症状
磷是植物细胞原生质的重要组成,对植物体内的物质合成转化与转移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缺磷时,除生长矮小、瘦弱、直立外,还表现分蘖、分枝少,叶色暗绿缺乏光泽,下部老叶或茎秆呈紫红色,开花结果少,且延迟成熟,产量低,质量差。
磷素过量,可能加重或引起锌的缺乏。
(三)、缺钾症状
钾在植物体内是一钟生理活动很强的元素,含量也较高,主要集中不幼嫩的生命活动旺盛的组织和器官。
缺钾时,植株叶片暗绿紫兰,缺少光泽,随着缺钾的加重,老叶的尖端和边缘开始失绿,发黄焦枯,以及脉间失绿并出现褐斑,叶缘曲或皱缩,禾本科作物缺钾,茎叶柔软,易倒伏和受病虫害为害,早衰,根茎生长不良,色泽黄褐,早衰坏死。
(四)、缺钙症状
钙是细胞壁的重要组成都分,故钙有加固细胞壁的作用,从而增加植株的坚硬性。
缺钙植株软弱无力,呈凋萎状。
症状通常先在新生叶,生长点和叶尖上出现。
新生叶严重受害,叶尖与叶尖粘连而弯曲,叶缘向里或向前卷曲,并破损呈锯齿状,严重时,生长点环死,老叶尖端焦枯,有时出现焦斑,根系发育很差,根尖坏死发褐,分泌胶状物。
(五)、缺镁症状
镁是叶绿索的重要组成成分,镁还参与体内各种主要含磷化合物的生物合成。
缺镁出观叶色退淡,脉问失绿,但叶脉仍呈现清晰的绿色。
症状先在中下部老叶上出现,并逐步向上发展。
禾本科的叶片开始往往在叶脉上间断地出现串珠状的绿色斑点,阔叶作物如棉花、油菜除脉间失绿外,还会出现紫红色的斑块。
钙、钾养分过量时,会控制对镁的吸收;将加重镁的缺乏。
(六)、缺硫症状
硫是蛋白质、氮基酸和维生素等的组成元素,与作物体内的氧化还原、生长调节等生理作用有关,同时,硫还与叶绿素形成有关,故缺硫时植株呈现淡绿色,幼嫩叶片失绿发黄更为明显,有些作物的下部叶缘出现紫红色斑块,开花和成熟期推迟,结实少。
(七)、缺硅症状
硅素对水稻、甜菜等作物有一定的作用,硅素可以增加水稻的硅质化,增加茎叶的硬度,防止倒伏,抵抗病虫的侵害,当水稻硅素不足时,水稻茎叶软弱下披,不挺直易感染病害。
(八)、缺铁症状
铁虽然不是叶绿紫的成分,但它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叶绿体和叶绿素的生物合成,因此缺铁时出现失绿症状,同时铁在植物体内较难移动,因此失绿症状首先在幼嫩叶片中出现,开始时,叶脉间失绿,如症状进一步发展,叶脉也随之失绿而整个叶片黄化。
植株上呈现均一的黄色,严重缺铁时,叶色黄白或出现褐色斑点,铁素过量时,则植株中毒,叶尖及边缘发黄焦枯,并出现褐斑。
(九)、缺硼症状
硼对植物的生殖过程有很大的影响,能加速花粉的分化和花粉管的伸长,硼素缺乏时,开花结实不正常,蕾、花易脱落,花期延长,硼还能加速体内糖类物质的转化和运输,提高根和茎中淀粉和糖的含量,硼与细胞壁中果胶物质的形成有关,故无硼时,细胞壁较软弱,茎和叶柄易破裂,硼在植物体内很难移动,因此,缺硼症状,首先是新生组织生长受阻,如根尖、茎尖生长受阻或停滞,严重时生长点矮缩或坏死,叶片皱缩,根茎短,茎萎缩呈褐色心腐或空心.硼素过重时,易引起毒害,使其叶尖及边缘发黄焦枯,叶片上出现棕色坏死组织。
(十)、缺锰症状
锰和铁一样,参与体内氧化还原过程,并能促进硝态氮的还原,对含氮化合物的合成有一定的作用。
锰还对叶绿素的形成有良好作用。
因此,缺猛时,幼嫩叶片上脉间失绿发黄,呈现清晰的脉纹,植株中部老叶呈现渴色小斑点,散布于整个叶片,叶软下披,脆弱易扩,根系细而弱。
但锰过多时也会使植物产生失绿现象,叶缘及叶尖发黄焦枯,并带有褐色坏死斑点。
(十一)、缺锌症状
锌影响到体内生长素的合成,所以植物缺锌时,生长受到抑制,植株矮小,叶子的分化受阻,而且畸形生长,很多植物幼苗缺锌时,会发生“小叶病”,有时呈簇生状。
叶片脉间失绿黄化,有褐色斑点,并逐渐扩大成棕褐色斑点的环死斑点,玉米缺锌会发生“白芽病”。
生育迟,锌过量易中毒,新生叶失绿发黄,发皱卷缩。
(十二)、缺钼症状
钼对植物体内的氮素代谢和蛋白质的合成,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缺钼植株叶色淡,发黄,严重时,叶片出现斑点,边缘焦枯卷曲,叶片畸形,生长不规则,同样,钼对生物固氮作用也是必须的,因为固氮酶,就包含有钼铁蛋白成分,所以自生固氮菌和根瘤菌缺钼时便失去固氮能力;如缺钼的大豆根系,几乎没有根瘤生长,钼过剩易引起中毒。
(十三)、作物营养缺素症状检索说明
从外形上鉴定作物营养缺素症状时,首先看症状出现的部位,如果症状首先在老叶出现,说明所缺乏的元素是可以再利用的营养元素。
能再利用的营养元素有氮、磷、钾、镁、锌等,如果症状首先在新组织出现,说明所缺乏的元素是不能再利用的营养元素,如钙、硼、硫、铁、锰、钼、铜等。
在老叶出现症状的情况下,如果没有病斑,可能是缺氮或磷;如果有病斑,则可能是缺钾或缺镁或缺锌。
缺氮老叶黄化、焦枯,新生叶淡绿,提早成熟:而缺磷时则叶色暗绿或茎叶呈紫红色,叶与茎呈锐角,成熟延迟。
缺钾和缺锌均易出现棕褐色斑点及组织坏死;但缺钾的斑点多先在老叶尖及边缘出现症状,并随生长发育的进展而加重,以至早衰;而缺锌则叶片窄小,斑点可在中下部整个叶片出现。
顶部新叶脉间失绿,生育期延长。
缺锌时主脉间明显失绿,并出现有各种色泽的斑点或斑块,但一般不易出现组织坏死。
在病症从新组织先出现时,如果出现顶芽枯死,则可能是缺硼或缺钙;而缺铁、硫、钼、铜则不易出现顶芽枯死。
缺硼时,易出现“花而不实”或“蕾而不实’或“穗而不克”,生育延迟;缺钙时,叶片发黄枯焦和早衰;缺铁时,新叶黄化,脉间失绿,严重时
整个叶片淡黄或发白;而缺硫时新叶呈较为均一的淡绿色,生育期延迟;缺钼时新叶畸形,斑点散布在整个叶片上;缺铜时,幼叶萎蔫状,叶片往往出现白色斑点,穗子发育不正常;缺锰时脉间失绿,呈现斑点。
斑点组织易出现坏死。
五、实验所需仪器设备:
幻灯仪;录音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