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肥料的学科,它涉及土壤的肥力学功能,其任务是在土
壤的资源利用及农业环境保护方面,提供科学的肥料管理路径。
在深入研究土壤肥力学功能机理过程中,主要聚焦于利用肥料管理,以实现土壤有效氮素。
在研究过程中,土壤肥料学将充分考虑土壤中施肥物质的有效性、土壤-作物系统结构和运移、土壤外加负荷及其作用等。
通过研究土壤肥力学功能,有助于制定合理、可行的肥料应用技术,以提高可持续高产的农作物、抑制污染的发生及蔓延。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将紧密结合农业生产实践,以满足生物产量及质量要求,进
一步优化施肥结构及施用率。
有效施肥需充分考虑土壤微生物功能多样性,不仅要把握植物营养物质的适度吸收,而且还要考虑土壤容重、有机质积存及微生物活性,以及土壤的结构和力学性质等。
以可持续使用和保护土壤的目的来考虑施用肥料,它不仅能改善土壤物质循环和调节土壤环境条件,还能改善植物根系的生理生化功能,促使植物营养养分的有效吸收和利用,最终达到良好的作物生长发育和高质高产的目的。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绪论1.土壤,土壤肥力,肥料的含义?土壤: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出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2.土壤的基本物质构成?从形态学的观点来研究土壤,无论哪一种土壤其基本物质组成都是由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分及土壤空气5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
3.土壤肥力和肥料的区别?土壤肥力是指土壤在某种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发育的必须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而肥料是指凡能直接供给植物正常发育的必须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二者有本质的差别。
4.植物矿物质营养要点和意义。
要点;土壤中矿物质是唯一绿色的植物养料。
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于植物生长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不是由于有机质而是其分解的形成矿物质。
意义(1)理论上否定了当时流行的“腐殖学说”说明了植物营养本质;是植物营养学新旧时代的分界线和转折点,使维持土壤肥力的手段从施用有机肥向施用无机肥料的转变有了坚实基础。
(2)实践上促进了化肥工业创立和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第一章土壤矿物质土粒1:风化作用的概念,类型,特点概念: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类型:(1)物理风化作用 (2)化学风化作用 [(1)溶解作用(2)水化作用(3)水解作用(4)氧化作用] (3)生物风化作用2.试述岩石,母质,土壤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岩石主要是由一种或数种矿物质组成的天然集合体。
而裸露的岩石经过风化作用而形成的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
是形成土壤的母体且母体经过再一次的风化形成了覆盖地表而又具有肥力,能够供给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的矿物层。
联系;岩石经一次风化成母体,再次的风化成土壤。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资料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土壤肥力: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水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土壤有效肥力:把在一定农业技术措施下反应土壤生产能力的那部分力称为土壤有效肥力,又称经济肥力。
肥料: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须的营养元素的物料,称为肥料。
土壤矿物质:岩石分化形成的矿物颗粒统称为土壤矿物质。
土壤粒级:根据各个土粒的当量粒径的大小,可将土粒分为若干组,称为粒级,一般将土粒分为石砾、砂砾、粉粒和粘粒四级。
土壤质地:把土壤中各个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百分率的组合。
土壤有机质: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质化合物的总称。
毛管悬着水:只当地下水埋藏较深时,降雨或灌溉水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上层未能下渗的水分。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是的土壤含水量就是田间持水量。
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中水分的质量与干土质量的比值,又称重量含水量。
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土壤水吸力:质土壤水的负压力。
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允许气体扩散的流动的性能。
土壤热容性:指单位容积或单位质量的土壤在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所吸收或释放的热量。
土壤氧化还原电位:之土壤中氧化剂和还原剂在氧化还原电极上所建立的平衡电位。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相对密度:单位容积的团体土粒(不包括粒间孔隙)的干重与4℃时相同体积水重之比。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土体(包括孔隙在内的原状土)的干重。
土壤耕性:指土壤在耕作时所表现的特性。
土壤胶体:土壤中最细微的颗粒,胶体颗粒的直径一般在1—100nm。
土壤吸收性能:质土壤吸收和保留土壤溶液中分子和离子悬液中的悬浮颗粒、气体以及微生物的能力。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阳离子交换量(或吸收容量)是指在一定PH条件下1000g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里摩尔数。
土壤肥料学
2. 肥料的三要素植物对氮、磷、钾的需求量较大,而土壤中含有的、能被植物吸收的有效量较少;同时以根茬归还给土壤的各种养分中氮磷钾是归还比例最小的元素,一般不足10%。
因此,氮磷钾元素需要以肥料的形式补充给土壤,通常把氮磷钾称为肥料的三要素,而把氮磷钾肥称为三要素肥料。
1、质流定义:由于植物的蒸腾作用,根系吸水消耗根表土壤水分,引起土体中的水分携带养分离子由土体向根表迁移的过程。
特点:质流方式迁移养分的距离较长,是土壤养分向根表移动、特别是土体中长距离养分迁移的主要方式。
NO3-、Ca2+、Mg2+、SO42-、Cl-等养分离子主要是以质流方式向根表迁移。
影响因素:受作物蒸腾量和土壤溶液的养分浓度的影响。
一般,作物蒸腾量大、土壤溶液的养分浓度高,养分以质流的方式迁移的量就大。
根质流、扩散和截获供应玉米养分情况养分每公顷9500公斤玉米产量所需要的养分(kg/hm2)供应量(kg/hm2)质流扩散截获N 190 150 38 2P 40 2 37 1K 195 35 156 4Ca 40 150 0 60Mg 45 100 0 15S 22 65 0 12、扩散定义:由于根系吸收养分,使根表附近的养分与土体养分存在养分离子的浓度差而引起土壤养分离子由高浓度向低浓度迁移。
特点:养分离子迁移的距离较短。
阴离子扩散较快(磷酸根除外);阳离子扩散较慢(阳离子易被土壤胶体吸附)。
50%以上的磷钾离子以扩散方式到达根表影响因素;离子的种类、土壤养分离子浓度、土壤含水量、根系活性等因素影响养分扩散。
3、截获定义:根系在土壤中伸长、并与土壤紧密接触,使根系释放的H+和HCO3-与土壤胶体的阴阳离子直接交换而到达根表而被吸收。
特点:一般根系表面积仅为土体中的1-3%,所以靠截获吸收的养分仅占总养分吸收量的0.2-10%。
氮占7%、磷24%、钾7%。
钙和镁通过截获吸收的较多。
影响因素:截获量的多少取决于根系的阳离子代换量。
土壤肥料学
土壤基础理论肥力四要素:水、肥、气、热土壤基本组成物质: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生物。
成土因素主要包括:气候、生物、母质、地形、时间。
原生矿物分为四类:硅酸盐类、氧化物类、硫化物类、磷化物类。
岩石的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化学风化作用包括:溶解作用、水化作用、水解作用、氧化作用土壤母质类型: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黄土状沉积物、冰渍物。
土壤质地:砂土、壤土、粘土。
土壤空隙类型可划分为:非活性空隙、毛管空隙、通气空隙。
土壤质地的改良方法:客土法、耕翻法、引洪漫淤法、增施有机肥。
土壤有机质的转化过程:矿质化过程、腐殖化过程。
含氮有机物质的转化:水解过程、氨化过程、硝化过程、反硝化过程。
腐殖质三组分:黄腐酸(富里酸)、褐腐酸(胡敏酸)、黑腐酸(胡敏素)。
土壤结构体的类型:似立方体型、条柱形、扁平型、粒状结构体。
耕性好坏三项标准: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益耕期的长短。
土壤三相的热容量从大到小顺序是:水分>固相>空气;土壤三相的导热率从大到小顺序是:固相>水分>气相.土水势包括: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在非饱和土壤中压力势为零,在饱和土壤中基质分势为零。
土壤水分三种类型:吸湿水、毛管水、重力水。
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光照、水分、温度、通气、反应、养分浓度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土壤中的胶体物质主要有:矿质胶体、有机胶体、有机矿质复合体。
土壤胶体电荷产生的原因:同晶置换、表面分子解离、断键、胶体表面从介质中吸附粒子。
肥料基础理论土壤养分到达根部的三种方式:截获、质流、扩散。
化学氮肥按照含氮基团分为:铵态氮肥、硝态氮肥、酰胺态氮肥。
磷肥按其中所含的磷酸盐溶解度不同可分为:水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难溶性磷肥。
钾的生理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酶的活化、提高光合速率、同化产物的运输、促进蛋白质和脂肪合成,维持细胞彭压,增强植物抗性。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一.土壤定义: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二.土壤的基本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分,土壤空气三相五种物质组成的多相多孔分散体系。
三.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风化作用的类型:1.物理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2.化学风化作用:是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3.水解作用:指水的部分解离所成的氢离子,与矿物中的碱金属或碱土金属起置换作用,而使岩石矿物遭受破坏。
四.裸露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形成疏松的,粗细不同的矿物颗粒的地表堆积体,是形成土壤的母体,称为母质。
(按风化产物搬运动力与沉积特点的不同,可将成土母质分为以下几个主要类型:1.残积物 2.坡积物3.洪积物4.河流冲积物5.湖积物6.海积物7.风积物8.黄土状沉积物9.冰碛物。
)五.卡庆斯基制:大于1mm的划为石砾;小于1mm的划为细土部分;1~的粒级称为砂粒;0.05~0.001的粒级称为粉粒;小于的粒级称为粘粒。
简制:物理性砂粒:1~0.01.物理性粘粒:<0.01.六.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质量分数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也称颗粒组成。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
土壤质地的类型和特点主要继承了成土母质的类型和特点,又受人类耕作,施肥,灌溉,平整土地的影响。
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
质地是土壤的一种十分稳定的自然属性,反映母质来源及成土过程某些特征,对肥力有很大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确定施肥用量与种类,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将土壤划分为砂土类,壤土类,粘土类三大类。
第二章一.土壤有机质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所有含碳的有机物质。
它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
土壤肥料学
结冰岩石在水、氧、二氧化碳等大气因素参与下,所发生一系列化学分解作用的过程。
溶解作用:岩石溶解与水的作用。
水化作用:矿物与水化合成为一种含水矿物的作用。
水解作用:水分子解离出的氢原子与矿物中的盐基离子所引起的置换作用。是化学风化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作用。
腐殖质的主要元素组合是碳、氢、氧、氮、硫,少量的钙、镁、铁、硅等灰分元素。腐殖质的主要功能团是羧基、醇羟基、酚羟基、醌基、羰基和甲氧基。
腐殖质属于两性胶体。
腐殖质是一种亲水胶体,有强大吸水能力。胡敏酸不溶于水,富里酸有相当大的水溶性。
腐殖质有很高的稳定性,包括化学稳定性和抗微生物分解的生物稳定性。
腐殖质整体上呈黑色。胡敏酸颜色较深,为棕黑色至黑色,富里酸呈浅黄色。
(1)自然肥力:在土壤母质、气候、生物、地形等自然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土壤肥力。
人为肥力:又称为人工肥力,是指在土壤自然肥力的基础上,经过长期耕作、施肥、灌溉和其它农业措施、土壤改良措施等培育形成的肥力。
经济肥力:土壤肥力和人为肥力的统一,是在同一土壤上两种肥力相结合而形成的。
(2)潜在肥力:土壤肥力在生产上没有发挥出来产生经济效益的部分。
变质岩:岩浆岩或沉积岩,受到地壳运动或岩浆运动造成的高温高压的作用,引起结构、构造、化学成分或矿物组成的改变而重新形成的岩石。特点:定向排列性。
4.岩石风化作用:在大气、水、温度变化和生物活动等外界因素的作用下,坚硬的岩石逐渐崩解破碎成块和细粒,同时岩石矿物成分和化学组成发生改变,形成新的矿物。
(1)物理风化:岩石崩解而不改变其矿物成分和化学成分的过程,主要是由温度变化、水分冻结、碎石劈裂以及风力、流水、冰川的摩擦力等物理因素的作用所引起的。
土壤肥料学
1、土壤保肥能力最强的是砂土壤土酸性土2、将N、P、K称为肥料三要素”是因为土壤中这三种元素的供应量最少这三种元素的营养价值最大土壤中这三种元素常常供不应求3、石灰性土壤上发生缺磷现象时,采用解决较好。
匚增加磷肥用量施用生理碱性肥料施用中性肥料配合施用有机肥料4、与其他氮肥相比,特别适合作根外追肥。
-一硫酸铵尿素硝酸铵氯化铵5、当其他环境条件适宜时,作物产量总是受到土壤中2一总养分含量的制约绝对和相对含量都很低的养分制约相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绝对含量最低的养分制约6、人粪尿是以为主的肥料。
匚磷钾氮微量元素7、作物缺是从新叶开始出现症状。
匚氮钾镁铁8、常温下能分解放出氨气的是硝铵尿素硫铵9、耕作土壤中养分的主要来源是生物固氮施肥降雨秸秆还田10、作物缺钾从开始表现缺乏症状。
匕上部叶片中部叶片下部叶片新叶11、碱化过程是不断被吸附到土壤胶体上的过程。
匕交换性钙交换性镁交换性钠交换性钾12、在时间上的同步性及疏松土质是土壤沙化和沙漠化的自然因素。
!一干旱季节与大风大雪与大风大雨与大风13、铁铝土纲主要分布在我国。
口热带、亚热带地区青藏高原温带东北三省14、土壤盐渍化和碱化过程主要发生在。
1—干旱、半干旱地区热带亚热带高山15、土壤类型在地球表面由南向北呈有规律更替,这种分布规律为id土壤的经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垂直地带性分布规律土壤的非地带性分布规律16、土壤中的阴离子与土壤胶体之间不可能发生的现象是"由正电胶体静电引力吸附被负电胶体排斥,即负吸附由不带电的胶体产生专性吸附由于静电引力吸附,可使土壤胶体负电荷增加17、土壤物质中最细小的部分,具有胶体的性质,常称为id粘土矿物原生矿物次生矿物胶体矿物18、土壤中所有的大小孔隙都充满水时,水分流动的推动力是。
!一重力势和压力势基质势和重力势基质势和压力势基质势、重力势和压力势19、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是。
土壤肥料学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肥料:凡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产发育所必需营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料的总称。
河南省三大主要土壤类型是:褐土、潮土、砂姜黑土。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2.物理风化: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
物理风化只能引起岩石形状大小的改变,而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
特点:岩石由大块变成小块再变为细粒;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没有发生改变。
**3.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H2O、O2、CO2)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特点:不仅使已破碎的岩石进一步变细,更重要的是岩石发生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改变,产生新的物质。
**4.生物风化:指岩石矿物在生物及其分泌物或有机质分解产物的作用下,进行的机械破碎作用和化学分解过程。
**5.土壤质地:是根据土壤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6.机械组成: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含量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填空题:1.风化作用的类型包括: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2.三大土壤质地包括:砂质土、粘质土和壤质土。
3.土壤粒级的分类标准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和中国制。
土壤有机质:土壤中一切含碳有机物质的总称,包括土壤中的各种动、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微生物体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2.矿质化过程: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发生分解,逐渐转化为简单矿物质的过程,同时放出热量,为植物和微生物提供养分和能量。
其实质:养分和能量的释放过程。
3.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的合成或在原植物组织中的聚合转变为组成和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这一过程称为腐殖化过程。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一、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24分)1.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
2.根外营养:植物通过地上部器官吸收养分和进行代谢的过程。
3.土壤经度地带性:地球表面同一纬度从东到西,土壤类型有规律的更替。
4.普钙中磷酸的退化作用:过磷酸钙吸湿后,其中的磷酸一钙会与过磷酸钙所含的杂质硫酸铁、铝等发生化学反应,形成溶解度低的铁、铝磷酸盐。
5、化学风化作用:指岩石、矿物在水、二氧化碳等因素作用下发生化学变化而产生新物质的过程。
6、腐质化系数:每克干重的有机物经过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7、氮的利用率:作物吸收利用的氮素占施入土壤氮素的百分率。
8.养分的主动吸收:消耗能量使养分有选择的透过质膜进入到细胞内部的吸收。
二、填空题(每空0.5分,共16分)1、肥料的混合原则是:肥料混合后不能降低任何一种养分的肥效;不能使物理性质变差;有利于提高肥效和施肥工效。
2、土壤有机质转化是在微生物作用下的矿质化过程和腐殖质化过程两个过程。
3、高温堆肥的堆制腐熟过程可分为发热阶段、高温阶段、降温阶段和后熟保肥阶段四个阶段。
4、影响植物吸收养分的外界环境条件有光照、温度、水分、通气、反应、养分浓度或离子间的相互作用等。
5、植物缺氮时,植株植株矮小、瘦弱、直立而叶片小而少,叶色淡绿或淡黄严重时叶片变成黄色。
6、微量营养元素从缺乏到过量之间的临界范围小,因此,在施用微肥时必须注意施用浓度和施用均匀。
7、钾在作物体内的特点是钾在作物体内含量较高;钾在作物体内主要以离子态存在;钾在作物体内移动性强,再利用程度高。
8、土壤胶体是指那些大小在1-1000毫微米的固体颗粒。
自然界土壤通常带有正和负的电荷,除少数土壤,在强酸条件下可能带正电荷外,一般土壤带负电荷。
9、土水势由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四个分势组成,在非饱和土壤中压力势分势为零。
在饱和土壤中基质势分势为零。
三、选出正确的答案(单选题,每题1分,共10分)1、一般微量元素的缺素症状首先表现于A、老叶B、幼叶C、老叶和幼叶D、根部。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2012级园艺土壤:土壤是覆盖于地球陆地表面,具有自动供肥机能和自动调节热水气肥功能的,能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固体(体积约50%):包括矿物质土粒、土壤有机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土壤组成物、动物。
空隙(体积约50%):储藏水、气。
一般情况下气体和液体不稳定,其比例为气体占15%~35%。
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发育所需要的热、水、肥、气等因素的能力。
土壤肥力的类型:①自然肥力:是由自然因素形成的土壤具有的肥力。
②人为肥力:是由耕作、施肥、灌溉、改土等人为因素形成的土壤所具有的肥力肥料:是指能为植物直接或间接供给养分的物料。
矿物:指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 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性质、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
矿物硬度划分:滑石,石膏,方解石,萤石,砱灰石,正长石,石英,黄玉,刚玉,金刚石。
矿物分类:①原生矿物:起源于岩浆的矿物。
如石英、长石、云母、辉石、角闪石等。
②次生矿物:经风化作用使原来矿物的性质、组成发生改变,新形成的矿物。
如方解石、高岭石等。
岩石:经地质作用形成的,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
岩石的类型①岩浆岩: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特征:A流纹状构造B气孔状构造C杏仁状构造②沉积岩: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特征:A、层理状构造B、波痕状构造C、结核状构造D、化石③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
风化作用:地球表面或近地球表面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圈中受热量、水分、空气、生物等各种营力作用下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变化。
风化作用的类型:①物理风化:岩石仅发生结构、构造的改变(疏松、崩解等机械破坏),不发生化学成分、性质变化的过程。
②化学风化:岩石和矿物在大气,水及生物的相互作用下发生的化学成分和矿物组成的变化。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土壤肥力:土壤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要的养分和水、空气、热的能力。
植物营养元素的同等重要律和不可替代律:植物必需的营养元素在植物体内不论数量多少都是同等重要的;任何一种营养元素的特殊功能都不能被其它元素所代替。
腐殖化过程:动植物残体被嫌气性微生物分解又合成,从而形成新的、较稳定的、大分子的、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4、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子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5、氮肥利用率:氮肥利用率是指氮肥中氮素被当季作物吸收利用的百分率。
6、土壤容重:土壤容重是指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烘干重量。
单位g/cm 或t/m1、土壤退化:土壤退化是指在各种自然和人为因素影响下,导致土壤生产力、环境调控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下降甚至完全丧失的过程。
或指土壤数量减少质量降低的过程。
2、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重量)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3、限制因子律:增加一个因子的供应,可以使作物生长增加,但是遇到另一生长因不足时,即使增加前一因子也不能使作物生长增加,直到缺乏的因子得到补充,作物才能继续增长。
4、土壤分布的垂直地带性:土壤垂直地带性分布是指山区的土壤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呈现有规律的更替的现象。
5、土壤盐基饱和度:土壤吸附的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性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称为盐基饱和度。
6、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的最大量称为田间持水量,是在自然条件下,使土壤孔隙充满水分,当重力水排除后土壤所能保持的最大含水量。
2、3、4、化学风化:成土岩石在各种因素作用下,改变其化学组成或内部构造的过程3、腐殖质:进入土壤的有机质在微生物的参与下被转化成的结构更复杂、性质更稳定的高分子含氮有机化合物。
4、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烘干土壤的质量。
5、土壤热容量:单位数量的土壤温度升高或降低1℃所需吸收或放出的热能。
土壤肥料学
学习引导1、熟记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1、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2、土壤及肥料的作用。
1、土壤及土壤肥力的概念。
(一)土壤与肥料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1.土壤是农业的基础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种植业)和动物生产(畜牧业)两大部分。
土壤是植物生产的基地,也是动物生产的基地,因而是农业的基本生产资料。
2.土壤是农业生产三大环节的根本农业生产包括植物生产、动物生产和土地利用管理三大环节,三大环节的基础在于有良好的土壤,否则,植物生产会降低,动物生产无保证,土壤愈种愈瘦。
农业生产中必须重视对土壤的投人。
3.土壤是农业生产技术设计与实施的基本依据农业生产技术可概括为土、肥、水、种、密、保、工、管,土是各项技术设计与实施的基础。
农业生产最根本的原则是因地制宜,在一个地区,种植、耕作、排灌植物病虫发生规律和耕作机具的选择都与土壤有关,较大区域的农业区划和规划,更应在土壤调查和土壤区划基础上进行。
4.肥料是农业增产的物质基础农谚“有收无收在于水,收多收少在于肥”,说明了肥料在粮食生产中的地位。
世界银行的报告认为,全世界平均40%的粮食增产来自增施肥料。
肥料用量的增加和施肥技术的改进,对于提高农业生产起了很大作用。
(二)土壤是一种再生自然资源土壤作为资源,在农业生产上发挥其资源作用是不应有时间限制的,只要用养合理,肥力就不断提高,创造的物质就不断增多。
(三)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环境。
而非生物环境又包括大气、土壤、水和岩石,可见土壤是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之一,土壤具备植物的着生条件,和供应植物水分、养分的能力,是生物同环境间进行物质和能量交换的活跃场所,是生态系统的门户,对生态系统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四)土壤肥力的概念土壤是在自然因素的作用下由岩石逐步演变而成的,并被覆于地球陆地表面成为一个疏松层,简而言之,土壤是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作物并能获得收获的疏松表层,其本质是土壤肥力。
土壤肥料学
土壤肥料学1. 引言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和肥料的科学,旨在优化农作物生长和增加农作物产量。
了解土壤的特性以及如何选择和使用合适的肥料对于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土壤肥料学的基本概念、土壤特性和肥料的选择和应用。
2. 土壤的基本特性土壤是农作物生长的基本媒介,它由矿物质、有机质、水分、空气和微生物等组成。
了解土壤的基本特性对于合理管理土壤肥力至关重要。
2.1 土壤质地土壤的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粒的比例和大小。
根据矿粒的大小,土壤可以分为粘性土、壤土和砂土。
土壤质地对于保水性、透气性和保肥性都有很大的影响。
2.2 土壤pH值土壤的pH值是指土壤的酸碱性程度。
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pH值有不同的要求。
大多数作物适宜生长在中性土壤(pH值在6.0到7.5之间)。
需要根据具体作物的要求来调节土壤的pH值,以提供最适宜的生长环境。
2.3 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中养分的丰富程度。
土壤中的主要养分包括氮、磷、钾等。
了解土壤中各种养分的含量和比例对于选择合适的肥料和施肥方法非常重要。
3. 肥料的种类和选用肥料是用于补充土壤中养分的物质。
根据肥料的来源和成分,可以将肥料分为有机肥料和无机肥料。
3.1 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由动物粪便、植物残渣、厨余废物等有机物质制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并且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和保持土壤水分。
有机肥料的使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减少对化学肥料的依赖。
3.2 无机肥料无机肥料主要是指化学合成的肥料,它们通常含有高浓度的氮、磷、钾等元素。
无机肥料可以根据所含养分的比例来选择。
不同的作物在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有所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无机肥料很重要。
3.3 肥料的施用方式肥料的施用方式有很多种,包括根部施肥、叶面喷肥和水培等。
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施肥方式可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和作物的产量。
4. 肥料的管理和使用技巧正确的肥料管理和使用技巧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保护环境都非常重要。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
《土壤肥料学》课程笔记第一章:绪论与土壤的物质组成一、土壤肥料学绪论1. 土壤肥料学的定义土壤肥料学是研究土壤与植物营养、土壤肥力、肥料及其作用机理和施用技术的学科。
它涉及土壤学、植物营养学、肥料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领域。
2.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内容(1)土壤的组成、性质和分类;(2)土壤肥力的形成、评价和提升;(3)植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吸收、运输和利用;(4)肥料的种类、特性、效果和施用技术;(5)土壤环境保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3. 土壤肥料学的研究方法(1)实验室分析:化学分析、物理测量、微生物学检测等;(2)田间试验:肥料试验、土壤改良试验、作物栽培试验等;(3)模型模拟:土壤过程模拟、作物生长模拟等。
4. 土壤肥料学的重要性(1)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2)促进作物生长,提高农产品品质;(3)保护土壤环境,防止土壤退化;(4)指导合理施肥,减少环境污染。
二、土壤矿物质-上1. 土壤矿物质的来源土壤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母岩的风化产物,包括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
2. 原生矿物(1)定义:未经化学变化的母岩矿物;(2)种类:石英、长石、云母、角闪石、辉石等;(3)特性:稳定性高,化学成分变化小。
3. 次生矿物(1)定义:原生矿物经化学风化形成的矿物;(2)种类:高岭石、蒙脱石、伊利石、绿泥石等;(3)特性:稳定性较低,化学成分和结构多样。
三、土壤矿物质-下1. 土壤矿物质的粒径分布(1)砂粒:粒径大于0.05mm,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性;(2)粉粒:粒径介于0.002mm至0.05mm,对土壤肥力有重要影响;(3)粘粒:粒径小于0.002mm,对土壤的保水和养分保持能力至关重要。
2. 土壤矿物质的化学成分(1)硅酸盐矿物:最常见的土壤矿物,含有SiO2、Al2O3、Fe2O3等;(2)碳酸盐矿物:如方解石、白云石,影响土壤的pH值和肥力;(3)氧化物矿物:如氧化铁、氧化铝,影响土壤的颜色和性质。
土壤肥料学
总体上说,上述观点尽管有一些缺点和错误,但是其 基本观点是正确的,或者说抓住了事物的主要矛盾, 为土壤学科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竺可桢(右三)、李庆逵(左 一)等1957年在南方考察橡 胶宜林地
解放后,我国土壤肥料学 的发展迅速,1957年中国 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开 展了第一次全国肥料试验 网的工作,1958年开展了 全国第一次土壤普查, 1984年开展了全国第二次 土壤普查,并相继开展了 全国化肥试验网的工作。
距今6600年至距今4600年
犁地,铜器时代中央印度红色崖壁画
土者,吐也。壤者,从土, 从襄;襄者,助也。
土壤
20世纪30年代,前苏联土壤学 家威廉斯根据近代土壤学知识 给土壤所下的定义是:土壤是 地球陆地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 物的疏松表层。 陆地表层→土壤的位置、疏松 →土壤的物理状态,具有通气、 透水性,以区别坚硬、不透气、 不透水的岩石,能生长植物收 获物→土壤的本质,具有肥力, 光秃秃的岩石,没有肥力,不 能生长植物。
(二)土壤肥力
什么是土壤肥力?长期 以来,国内外的学者有着 不同的见解: 美国土壤 学会1989年出版的《土壤 科学名词汇编》把土壤肥 力定义为土壤供应给植物 生长所必需的养分的能力, 从植物营养的角度讲,这 种认识显然不全面,养分 只是肥力的一个因素,它 不能代表土壤肥力的全部 含义。
威廉斯认为“土壤肥力是土壤 在植物生活的全部活动过程中, 同时不断地供给植物以最大限 度的有效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这种观点,当时被大多数的土 壤学家所接受,但是随着科学 的发展,人们认识到影响植物 生长的不仅仅有水分和养分, 其它因素比如:温度、通 气……等、也会影响到植物的 生长和产量的提高。
(一)农业化学土壤学派
以德国化学家李比希为创始人,1840年出版 了名为《化学在农业和生理学上的应用》一书, 指出了大田产量随施入土壤的矿质养分的多少 而相应变化,土壤是植物养分的贮存库,植物 靠吸收土壤和肥料中的矿质养分而滋养,植物 长期吸收消耗土壤中的矿质养分,会使土壤库 中的矿质养分越来越少,为了弥补土壤库养分 储量的减少,可以通过施用化学肥料和轮栽等 方式如数归还给土壤,以保持土壤肥力的永续 不衰。这就是农业化学土壤学派的主要观点。
土壤肥料学
土壤是指覆盖于地球露地表面,具有肥力特征的,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物质层。
土壤基本组成:矿物质、有机质、土壤生物、土壤水分、土壤空气。
土壤肥力:土壤在某处程度上能同时不断地供给和调节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统称为肥料。
农业化学派,德国李比希;土壤发生学派:俄国道库恰耶夫矿物是一类天然产生于地壳中且具有一定的化学组成、物理特性和内部构造的化合物或单质。
原生矿物:直接来自火成岩或变质岩的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物理、化学风化作用,组成和性质发生化学变化,形成的新矿物称次生矿物。
岩石:是一种或几种矿物组合而成的自然集合体。
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岩浆岩是地球内部岩浆侵入地壳或喷出地表冷凝形成的岩石。
沉积岩是由地壳表面早期形成的岩石经风化、搬运、沉积、压实、胶结硬化而形成的岩石。
变质岩:原来存在的岩石在新的地壳变动或岩浆活动产生的高温、高压下,使岩石的矿物重新结晶,重新排列,改变其结构、构造和化学成分,而形成的新岩石,称变质岩。
风化作用:地球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变化的过程。
风化作用的类型: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成土母质的类型:残积物、壤积物、坡积物、洪积物、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黄土状沉积物、冰碛物。
粒级(粒组):土粒大小不同,性质也随之而异。
可按照土粒粒径的大小及其性质分成若干粒级(或粗细)。
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粗细不同的土粒在土壤中占有的不同的比例,这种大小不同土粒的比例组合,叫矿物质土粒的机械组成。
土壤质地:根据机械组成的一定范围划分的土壤类型叫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分类:砂土、壤土、粘土。
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征:砂质土:粒间孔隙大,毛管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性弱,水气易扩散,易干不易涝: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物质;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效快,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松散易耕,耕作质量差。
土壤肥料学
3)2S达0.07mg/kg,水稻枯黄, 稻根发黑。
▪ 4、5、6、
▪ 二、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 1. 影响植物根系的生长发育
不同植物适宜根系生长土温不同 小麦12-16℃ 玉米24-28℃ 豆类22-26℃ 水稻30-35℃ 温度低,受冻害,呼吸作用弱,根生长受抑制, 吸收养分能力低。 温度高,呼吸作用旺盛,不利碳水化合物积累, 根系发生木质化至根尖,根毛区减少,降低水分、 养分吸收。 西瓜为什么昼夜温差大,甜
土壤热量
2.土壤热量状况 土壤热量状况是指在周年或一日内上下土层间的温 度变化情况。
①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②土壤温度的日变化 最高温度出现在下午2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 夜间,表层土壤温度低,热量向表层传导 白天,表层土壤温度高于深层,热量向深层传导。
北京郊区土壤温度的年变化
最高温度 出现时间 最低温度 出现时间 变幅
三、土壤热平衡及其热量状况 1.土壤热量平衡
当土壤表面吸收辐射热后,部分以辐射形式再返回大气, 另一部分传给下层土壤,以用于土壤水分蒸发的消耗, 余下的热量才用于土壤本身的升温。 土壤热量平衡是指土壤热量在一年中收支情况,可用下式 表示:
S=W1+W2+W3+R
式中:S—土壤表面接受的太阳辐射能 W1—地面辐射所损失的热量 W2—土壤增温的热量 W3—土壤水分蒸发所消耗的热量 R—其它方面所消耗的热量
有何影响? 3、为什么粘土的含水量高于砂土?
一、名词解释
土壤热容量
二、填空
1. 土壤空气与大气交换方式: 和 .
2. 土壤热量的来源 、
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肥料学土壤部分绪论1、土壤的概念:土壤是地球表面能生长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形成—组成—功能)土壤是在地球表面生物、气候、母质、地形、时间等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能够生长植物的、处于永恒变化中的疏松矿物质与有机质的混合物。
2、土壤的本质—肥力指土壤经常地适时适量的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分、养分、空气、温度、扎根条件和无毒害物质的能力。
四大肥力因子:水、肥、气、热3、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是由固、液、气三相物质组成的多相分散的复杂体系。
固体部分:矿物质、有机质。
粒间空隙:空气、水分。
多种生物体4、土壤的特性:是一个剖面体;是植物生长繁育、生物生产的基地;是生态系统的基础;地球表层系统的基础;是具有再生作用的自然资源;是一个独立的历史自然体(具有历史继承性)5、现代的水培等基质培养技术能否取代土壤No,不符合实际,6、沙滩与风沙土本质区别;能否生长植物并完成生命周期。
第一章土壤母质及矿物质1、地壳元素组成:O Si Al Fe2、主要的岩石类型: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填空)岩浆岩:非碎屑状的块状结构;无规则层次,不含化石(花岗岩、玄武岩)沉积岩:明显的层理结构,有时含化石,矿物成分复杂并呈碎屑状组织。
(页岩、沙岩)变质岩:一般具有片理及片麻构造,矿物质质地致密,坚硬;不易风化(片麻岩、石英岩、大理岩)3、主要成土矿物质:石英是土壤中砂粒的主要来源;长石,包括正长石、斜长石,是土壤中钾素和黏粒的主要来源;云母:包括白云母、黑云母,是土壤中钾素和黏粒的主要来源;磷灰石:土壤p养分的重要来源。
4、岩石风化作用:概念、类型、特点岩石在地表或近地表受温度、水、空气、生物等外力的作用,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这一过程叫做风化作用。
所产生的疏松物质就是成土母质类型:物理风化作用、化学风化作用、生物风化作用(填空)(1)物理风化作用:特点是使岩石由大块变小块再到细粒没有改变岩石的矿质组成,是岩石获得了通气透水性能。
(2)化学风化作用:特点岩石在物理风化的基础上课进一步破碎成胶体微粒状,使原生矿物成分发生改变,产生在地表条件下比较稳定的次生矿物。
使母质开始有吸附能力,有一定的蓄水力,是植物矿质营养的最初来源。
(3)生物参与风化作用意味着成土作用的开始。
利于根系的呼吸作用和营养物质的分解作用,使母质初步具有调节温度的能力。
5、岩石、母质、土壤的区别、联系母质-岩石:初步具备了水肥气热的条件。
母质-土壤:母质还不具备完整的肥力尤其是植物最需要的N素。
作为土肥要素之一的养分还不能充分保障,母质初步有透水性蓄水性,但还不能完整的统一起来。
原生矿物:指经过不同程度的物理风化,未改变化学组成和结晶结构的原始成岩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经过蚀变后形成的新矿物。
4、土壤粒级:石砾gravel、粘粒sand 粉粒silt 粘粒clay (国际制、美国制、中国制<0\002)5、土壤质地:土壤的机械组成:各级土粒占土壤质量的百分数。
土壤质地:根据肥力特征相近与否,将土壤机械组成分为若干不同的组合,并给每一组合一定的名称,这种命名成为土壤质地按土壤质地分为:沙土、壤土、粘壤土、黏土6、不同质地土壤肥力特点及改良措施(按肥力要点记忆)(1)沙质土类:黏粒<15%透水透气性好,保蓄性差。
潜在养料含量少,养分转化快,土温变幅大;耕性好,耕期长,耕后质量好;沙性土氧气充足,无毒害物质存在,发小苗不发老苗。
适宜种植生长期短耐贫瘠的作物,如高粱芝麻花生等黏质土类:通透性差,保蓄力强,养分含量丰富,土温变化小,耕性差,有毒物质多,发老苗不发小苗。
适宜种植禾本科植物如,小麦,水稻、玉米等。
壤质土类:沙黏适中,大小空隙比例分配较合理,保水保肥,养料含量充足,有机质转化也快,耕性好,土壤中水、肥、气、热以及扎根条件协调,发小苗又发老苗,适应性广(2)客土法(搬沙压黏、搬黏压沙),施用有机肥、耕翻法、引洪放淤、因土种植、生物改良7、土壤质地与肥力间的关系第二章土壤有机质1、土壤有机质(SOM):土壤中各种动植物残体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特殊高分子化合物。
并不是有机质越多就越肥沃2、殖质:结构简单,易被微生物分解,具有明确物理化学性质的物质。
腐殖质: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形成的一类结构复杂、性质稳定的特殊性质的高分子化合物。
3、矿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土壤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成CO2、H2O并释放出其中矿质养分的过程。
腐殖化过程:各种有机化合物通过微生物合成在原生物组织中得聚合转变为组成结构比原来有机化合物更为复杂的新的有机化合物的过程。
转化分为矿质化、腐殖化矿质化:复杂的有机物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分解为简单无机物,并释放矿质养分、能量。
腐殖化分解中间产物又合成更复杂、稳定胶状的高分子聚合物的过程,是有机物、养分存。
腐殖化系数:把每克干重的有机质经一年分解后转化为腐殖质(干重)的克数。
4、有机质的措施,你认为最有效的是哪个?施用有机肥、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合理的耕作制度、5、土壤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作用;提供植物所必须的养分;提高土壤的蓄水保肥和缓冲能力;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质;促进微生物生命活动;促进植物生长发育;缓冲生物酶,增强免疫力,消除重金属,调节盐碱地。
6、水田的腐殖质含量一般比旱田高?为什么?7、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是?(微生物等)土壤生物组成与活性;土壤特性:质地粘粒升高,有机质量高;Ph中性钙质丰富较好;水分,最适温度;植物残体特性:物理状态;c/n比25~30:1最好8、C/N的意义?第四章土壤水分1、土壤水类型:固态水:土壤水结晶形成的冰晶;气态水:存在土壤空气中;液态水:束缚水(吸湿水、膜状水)+自由水(毛管水、重力水、地下水)2、吸湿水:由干燥土粒吸收大气中气态水分子,保持在土粒表面的水分。
膜状水:是土粒与液态水相接触的情况下被吸附在吸湿水之外的水分。
3、萎蔫系数:当植物因根无法吸水而发生永久萎蔫时的土壤含水量,称为萎蔫系数或萎蔫点。
萎蔫系数是植物可以利用的土壤有效水含量的下限。
4、毛管水:依靠毛管力保持在土壤毛管孔隙中的水。
特点:它是土壤中既能被土壤保持又能被植物全部利用的有效水;它有溶解养分的能力;能在毛管作用下向上、下、左、右移动,且速度快;具有输送养分到作物根部的作用。
包括:毛管上升水(与地下水相连,由地下水补给);毛管悬着水(在土表层,由降水、灌溉补给)毛管水是土壤中最宝贵的水5、田间持水量:由于灌溉或降水使田间土壤悬着水达到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有效水的上限)6、土水势与水吸力的区别:定义:土水势:土壤水在各种力作用下,与同样条件下的纯自由水相比势或自由能的变化,(主要是降低)其差值称为土水势。
分势:基质势、压力势、溶质势、重力势。
水吸力:土壤水承受一定吸力情况下所处的能态称为土壤水吸力,简称吸力、张力、负压力。
是正值区别:(1)水吸力只包括基质势和溶质势不包括其他分势;(2)水吸力和土水势在数值上相比,符号相反,是个正值;(3)土壤水是从土水势高处流向低处,用吸力说则从低处流向高处。
7、土壤水分特征曲线:土壤水的能量指标与土壤水的含量做成相关曲线——表示土壤水能量、数量的关系。
特点:8、饱和流、不饱和流的运动特点9、如何合理的调节土壤的水分状况耕作措施:秋耕、中耕、镇压;地面覆盖:薄膜覆盖、秸秆覆盖;灌溉措施:喷灌、滴灌、渗灌;生物节水。
10、10、土壤呼吸:土壤中气体分子因浓度梯度或气体分压不同而产生的气体移动。
土壤空气与大气气体交换的方式:气体扩散、整体交换。
气体扩散是指气体分子由浓度大(或分压大)处向浓度小(或分压小)处的运动,它是由气体分子的热运动(或称布朗运动)引起的土壤通气性:又称土壤空气更新。
指土壤空气与大气进行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通气的能力。
土壤热容量:指单位质量(重量)或容积的土壤每升高(或降低)1℃所需要(或放出的)热量。
土壤导热率:在单位厚度(1厘米)土层,温差为1℃时,每秒钟经单位断面(1厘米2)通过的热量焦耳数( )。
其单位是J.cm-2.s-1.℃-1。
11、土壤空气的组成有何缺特点?(1)土壤空气中的CO2>近地层CO2(2)土壤空气中O2<<近地层中O2(3)土壤空气中水气压高于近地表大气中水汽压(4)土壤空气中含有少量还原性气体12、土壤通气性对土壤肥力有何影响?13、如何调节土壤通透性和热状况?通气性调节:排除过多的土壤水分;调节土壤质地、结构以及土壤孔隙状况;深耕结合增施有机肥。
热状况调节:垄作;以水调温;覆盖;设风障。
14、土壤热量的来源:太阳辐射能、生物热、地球内热(填空)15、土壤孔性:是土壤孔隙的数量、大小及其比例以及孔隙在土层中分布情况的综合反映。
土壤孔隙度:单位容积土壤孔隙容积占整个土体容积的百分数。
土壤比重:单位容积(不含粒间孔隙)固体土粒的干重与4摄氏度时同体积水重之比也称土壤相对密度。
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壤(包括孔隙)的干重量。
土粒密度:16、土壤结构体:一般土粒团聚形成大小、形状不同的团聚体成为结构体。
土壤结构性:指土壤中结构体的形状、大小、排列和相应的孔隙状况等综合性状。
土壤耕性泛指耕作时土壤表现出来的特性。
17、衡量耕性好坏的标准:耕作的难易程度;耕作质量的好坏;宜耕期的长短。
18、土壤孔隙的类型:非活性孔隙、毛管孔隙、通气孔隙第五章土壤化学性质1、土壤保肥性:土壤吸持、保存植物养分能力。
土壤供肥性:土壤向植物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
2、土壤胶体性质,对土壤肥力的影响?胶体有巨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土壤胶体带有电性;土壤胶体有凝聚和分散现象;3、土壤保肥性供肥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如何调节?4、土壤酸碱类型,如何调节土壤酸碱性?土壤酸度类型:活性酸度,碱性酸度。
酸性:施用石灰、碱性、生理碱性肥料。
碱性:石膏、明矾、硫酸亚铁、硫磺的等。
此外,灌溉、排水、园艺植物栽培、土壤耕作等5、土壤氧化还原性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通常把Eh值300ml作为土壤氧化还原状况的分界线,>300ml时土壤呈氧化状态,<300ml 时土壤呈还原状态,eh值过高过低对植物都不利。
当Eh>750ml时土壤中好气条件太强,有机质分解过旺,易造成养分大量损失,而铁、锰完全以高价化合物形式存在。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滨海盐土、碱土、红粘土、风沙土、等生物小循环:重点水田施氨态氮营养部分绪论1、举例说明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直接供应作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如N、P、K肥;间接肥料:施用肥料能改善外界环境条件,特别市作物生长的土壤条件促进作物的生长,如硫酸钙、氧化钙等。
2、矿质营养学说;李比希1840年提出的,土壤中矿物质是一切绿色植物的唯一养料,厩肥及其他有机肥料,对植物生长所引起的作用,并不是其中所含的有机质,二十由于这些有机质在分解时所形成的矿物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