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肥料学知识-土肥要点整理

合集下载

土壤肥料 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 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知识点总结土壤肥料在农业生产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提高产量和品质。

了解土壤肥料的知识对于农民和农业从业者来说至关重要。

本文将就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分类、施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等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1.土壤肥料的定义土壤肥料是供给植物所需的养分和能量的物质,它可以改善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生产力,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

2.土壤肥料的作用土壤肥料的主要作用是为植物提供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同时,土壤肥料还可以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提高土壤的抗逆性。

3.土壤肥料的成分土壤肥料主要由氮、磷、钾等多种元素组成,这些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

此外,土壤肥料中还含有微量元素和有机物质等成分。

二、土壤肥料的分类1.按照来源分(1)化学肥料:是指通过化学方法合成或提取的肥料,如尿素、磷酸二铵等。

(2)有机肥料:是指由植物、动物、微生物等有机物质转化而成的肥料,如腐熟堆肥、畜禽粪便等。

2.按照养分含量分(1)复合肥料:是指含有多种养分的肥料,如NPK复合肥。

(2)单一肥料:是指只含有一种养分的肥料,如硝酸铵、磷酸二铵等。

3.按照施用对象分(1)基肥:是指在播种前或栽植前施用的肥料,主要用于提供作物生长的初期所需的养分。

(2)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间进行的补充施肥,主要用于满足植物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养分需求的变化。

三、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化肥施用(1) 肥料施用量的确定:根据土壤肥力状况、作物品种和生长期需求等因素确定肥料的施用量。

(2) 施肥时间的选择:化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栽植后进行基肥施用,追肥则根据作物生长需求在不同生长阶段进行施肥。

2.有机肥施用(1) 堆肥成熟度的判断:有机肥在施用前需要经过充分腐熟,通过观察肥料质地、气味、颜色等判断堆肥的成熟度。

(2) 施肥方法:有机肥一般在播种前或栽植后进行基肥施用,也可以作为追肥进行施用。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土壤肥料学陆欣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学陆欣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学陆欣知识点总结一、土壤肥料的基本概念1.土壤肥料的概念及作用土壤肥料是指用来增加土壤肥力、改善土壤肥力结构、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肥料的作用主要包括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调节土壤酸碱度、促进植物生长和增强植物的抗病抗逆能力等。

2.土壤肥料的分类根据不同的来源、化学性质和作用方式,土壤肥料可以分为有机肥、无机肥和微量元素肥等。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腐熟的动植物残体、腐熟的粪便等;无机肥包括化肥、矿物质肥料等;微量元素肥则是指对植物的需求量很少的钼、锌、铜、锰等微量元素。

3.土壤肥料的成分土壤肥料的主要成分包括氮、磷、钾等主要营养元素,以及钙、镁、硫等次要营养元素和微量元素。

这些营养元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各种元素之间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4.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是指植物吸收和利用肥料中养分的程度。

它受土壤属性、气候、施肥水平和种植作物等因素的影响。

提高土壤肥料的利用效率是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

二、土壤肥料的施用原则1.合理施肥原则合理施肥是指根据土壤养分状况、作物生长需要和施肥技术要求,科学施用肥料,以提高肥料利用率、减少农业环境污染、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其中包括弥补土壤养分缺乏、根据作物需求施用适量肥料、按照作物生长期施肥。

2.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原则施肥量和施肥时间的确定需要根据土壤类型、作物种类和生长期、气候、水分状况等进行科学调控。

合理的施肥时间可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肥料利用率,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3.施肥技术原则施肥技术原则包括采用精细施肥技术、微生物施肥技术和植物养分供给技术等。

这些技术可以提高肥料利用效率,降低施肥量,减轻对环境的压力。

三、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基础施肥和追肥基础施肥是指在播种或移栽前,将所需的肥料施入土壤中,供植物初期生长和开花结果所需的养分。

追肥则是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根据作物生长需要进行的施肥。

2.滴灌肥料滴灌肥料是通过滴灌技术,将肥料溶液直接输送到植物根系附近,以满足作物吸收养分的需要。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一、土壤的基本概念和组成土壤,是我们脚下那看似平凡却又至关重要的存在。

它就像是地球的皮肤,为植物提供了扎根的基础,为生命的延续默默贡献着力量。

土壤由固体、液体和气体三相物质组成。

固体部分包括矿物质、有机质和土壤生物。

矿物质是土壤的“骨架”,主要由岩石风化而来,它们决定了土壤的质地和孔隙度。

有机质则是土壤的“灵魂”,来源于动植物残体的分解,为土壤提供了肥力和保水保肥的能力。

土壤中的液体就是土壤溶液,它包含了各种溶解的养分,是植物根系吸收营养的重要来源。

而气体部分,主要是氧气和二氧化碳,它们的含量和比例对土壤中生物的呼吸作用和微生物的活动有着重要影响。

二、土壤质地与结构土壤质地指的是土壤中不同大小颗粒的相对含量。

常见的土壤质地类型有砂土、壤土和黏土。

砂土颗粒较大,孔隙度大,通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差;黏土颗粒细小,孔隙度小,通气性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壤土则介于两者之间,兼具了砂土和黏土的优点,是较为理想的土壤质地。

土壤结构则是指土壤颗粒的排列组合方式。

良好的土壤结构,如团粒结构,能够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生长和养分的吸收。

三、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酸碱度(pH 值)是一个重要的化学指标。

大多数植物在 pH值为 60 75 的范围内生长良好,但也有一些植物适应了酸性或碱性的土壤环境。

土壤过酸或过碱都会影响土壤养分的有效性和植物的生长发育。

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如氮、磷、钾、钙、镁、硫等,对植物的生长起着关键作用。

氮是植物生长所需的大量元素之一,它参与植物的蛋白质合成;磷有助于植物的花芽分化和根系发育;钾能增强植物的抗逆性和果实品质。

四、土壤肥力与改良土壤肥力是土壤能够持续供应植物生长所需养分和水分的能力。

提高土壤肥力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合理施肥、轮作、深耕、种植绿肥等。

合理施肥要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和施肥量。

轮作可以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第一章土壤的物质组成四部分组成成分相互混合构成极其复杂的单个土体:矿物质(土壤固相)38%有机质(土壤固相)12%土壤空气(土壤气相)25-30%土壤水(土壤液相)12-25%第一节土壤矿物质1.主体物质——“骨骼”——95%~98%2.土壤母质1经风化成土作用2形成3.对土壤的物理性质3和化学性质4以及生物与生物化学性质5均有深刻的影响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一)主要的成土岩石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一)主要的成土岩石一、土壤矿物质的来源(一)主要的成土岩石沉积岩和岩浆岩通过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

岩浆岩和变质岩通过母岩的风化、剥蚀和一系列的沉积作用而形成沉积岩。

变质岩和沉积岩进入地下深处后,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熔融形成岩浆,经结晶作用而变成岩浆岩(二)岩石的风化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分解和崩解的过程。

可分为:a.物理风化:物理崩解、 T、结冰、水流、风b.化学风化:化学变化产生新物质的过程,H2O, CO2 ,O2c.生物风化:生物作用+分泌+有机产物物理+化学作用▪1. 物理风化▪因温度变化和孔隙中水的冻融以及盐类的结晶而产生的机械崩解过程。

只有物理形状的改变,由大变小,而不会引起岩石的成分和性质的改变。

▪ 1) 热力作用受热因昼夜和季节的不同而变化,因而气温与地表温度均有相应的日变化和年变化。

▪ 2) 冰劈作用在寒冷地带、岩石的孔隙或裂隙中的水在冻结成冰时,由于体积的膨胀,产生960㎏/cm2的压力,使岩石逐渐崩解为岩屑。

▪ 3) 盐崩作用随着水分的蒸发,浓度逐渐达到饱和,对周围裂隙壁产生巨大的压力,使岩石崩裂。

物理风化是机械力作用的结果流水的冲击、风、冰川等自然动力对岩石的磨蚀,树根生长时对岩石造成的挤压作用,均能加速岩石的破碎。

物理风化的结果,产生许多岩石碎屑和细粒,获得了岩石所没有的透水性和通气性。

但由于物理风化只是岩石在机械力作用下的破碎,产生的岩屑一般都大于0.1mm,没有毛管作用,所以对水的保蓄性能很差。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知识点汇总

土壤肥料学通论整理(土壤学部分)第一章绪论1. 土壤:陆地表面由矿物、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肥料:凡是能够直接供给植物生长的必需的营养元素的物料。

分为有机肥料和化学肥料。

3.土壤肥力:在植物生活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与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根据肥力产生的原因,可以将土壤肥力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

四因素:空气、温度、养分、水分。

第二章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1.土壤的三相组成:固相(固体土粒,包括矿物质和有机质)、液相(土壤水和可溶性物质)、气相(土壤空气)。

2.矿物:自然产生于地壳中的具有一定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和内部构造的单质或化合物,是组成岩石的基本单位。

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没有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次生矿物:原生矿物风化和成土过程中经化学变化,或由分解产物重新结合而成的矿物。

2.成土岩石:一种或数种矿物的集合体。

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

3.风化作用: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的过程。

按照其作用因素和风化的特点可以分为物理风化(温度作用、结冰作用以及水流和大风的磨蚀作用)、化学风化(溶解、水化、水解和氧化)、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4.成土因素:气候、母质、地形、生物、时间因素。

成土母质:岩石矿物经过风化破碎形成的疏松堆积物。

5.土壤的机械组成:据机械分析,分别计算各粒级的相对含量。

是划分土壤质地的依据。

土壤质地: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 百分率的组合,及其所表现的粘砂性质。

分为砂土类(透水性强、通气性好、热容量较小、养分少、松散易耕)、壤土类(通气透水性良好、保水保肥、耕性较好、宜耕期较长,理想土壤)和粘土类(透水性差、通气性差、热容量较大、养分较丰富、宜耕期短)。

6.土粒分级:石砾、砂粒、粉砂粒和粘粒。

7.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a. 增施有机肥料:有机质的粘结力比砂粒强,比粘粒弱。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要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复习要点

一、名词解释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的,具有肥力、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复混肥料:含有N、P、K三要素中的任何两个或两个以上要素的肥料。

枸溶性磷肥(弱酸溶性磷肥):不溶于水,能溶于2%的柠檬酸或中性柠檬酸铵溶液的磷肥,如钙镁磷肥、钢渣磷肥。

能被土壤中的酸和作物根系分泌的酸逐渐溶解为作物吸收,肥效慢。

土壤吸附:指土壤吸收保持气态、液态和固态养分物质的能力,即分子和离子或原子在固相表面富集的过程。

分为交换性吸附、专性吸附、负吸附。

土壤容重:自然状态下单位容积(包括孔隙)中干燥土粒质量与标准状况下同体积水的质量比,单位是g/cm3。

土壤肥力: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又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潜在肥力和有效肥力。

有效肥力:可被植物利用并通过土壤的物理学、化学、生物学性状表现出来的肥力。

潜在肥力:在植物生长过程中,土壤中没有被直接反映出来的肥力。

一定生产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效肥力。

土壤保肥性:指土壤吸持和保存植物养分的能力,其大小受土壤对植物养分的多种作用:分子吸附、化学固定、离子交换的影响。

土壤供肥性:土壤在植物整个生育期内为其持续不断提供有效养分的能力,与土壤养分强度因素和容量因素关系密切。

土壤生产力:土壤产出农产品的能力,由土壤本身肥力属性和发挥肥力的外部条件共同决定。

土壤腐殖质:是在微生物作用下,在土壤中重新合成的,结构比较复杂的,性质比较稳定的,疏松多孔的一类高分子混合物的聚合物。

腐殖化系数:每克有机物(干重)施入土壤后,所能分解转化成腐殖质的克数(干重)。

C/N:有机物中C总量与N总量的比。

不仅影响有机残体分解速度,还影响土壤有效氮的供应,通常以25:1较为合适。

根圈(根际):泛指植物根系及其影响所及的范围。

根圈微生物与植物的关系更加密切。

根/土比值(R/S):即根圈土壤微生物与邻近的非根圈土壤微生物数量之比。

土壤肥料学重点的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的重点

1土壤:是陆地表面由矿物质、有机物质、水、空气和生物组成,具有肥力并且能生长植物的未固结层。

2土壤养分:由土壤供给的植物必须的营养元素。

3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的干重。

4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到最大数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5土壤肥力:在植物生长的全过程中,土壤具有能供应和协调植物正常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

6土壤粘土矿物:在风化过程或成土过程中重新形成的层状铝硅酸盐矿物和氧化物。

7土壤净化:是指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作用达到降低或消除土壤中的污染物质和毒素的措施和过程。

土壤本身通过吸附、分解、迁移、转化8土壤阳离子的交换量:每千克干土所吸收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9土壤有机质的矿质化作用:土壤有机质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转化成无机矿质养分的过程。

10养分的被动吸收:指不需要消耗植物代谢能的吸收方式,依电化学势梯度吸收,一般从高浓度到低浓度方向。

11氨化作用:指土壤中有机化合物在微生物作用下分解形成氨(或铵离子)的过程。

12微量营养元素:作物需要量很少,一般占作物干重的千分之几到十万分之几。

13土壤容重:单位容积原状土的干重称为土壤容重14生理酸性肥:通过作物吸收养分后使土壤酸度提高的肥料就叫生理酸性肥料15原生矿物:指在内生条件下的造岩作用和成矿作用[2]过程中,同所形成的岩石或矿石同时期形成的矿物,其原有的化学组成和结晶构造均未改变。

16质流:是因植物蒸腾,根系吸水而引起水流中所携带的溶质由土壤向根部流动的过程17肥料利用率:任何一种肥料施入土壤后都不能全部被作物吸收利用,其中一部分由于淋失、挥发或被土壤固定而成为作物不可利用的形态。

18土壤背景值:未受人类活动明显影响的土壤本身的化学元素组成和含量称为土壤背景值19肥料: 把施入土中或喷洒在作物地上部分,能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养分,增加作物产量,改善产品品质或改变土壤性状,提高土壤肥力的物质称为肥料。

20土壤通气性:指土壤空气与近地层大气进行气体交换以及土体内部允许气体扩散和流动的性能。

关于土地施肥知识点总结

关于土地施肥知识点总结

关于土地施肥知识点总结一、施肥原则1、科学施肥,合理配比科学施肥的原则是根据土壤的肥力状况、农作物的养分需求和生长期的特点,合理配比各种养分,实现养分的均衡供应,从而达到提高产量和改善品质的目的。

合理配比施肥可以减少养分的浪费,并且可以避免因养分不均衡而导致的土壤污染和生态环境的破坏。

2、根据作物需求施肥不同的作物对养分的需求是不同的,所以在施肥过程中必须根据不同作物的需求量来确定施肥量。

一般来说,果树类作物对钾、磷的需求量比较大,而对氮的需求量较小;而叶菜类作物对氮的需求量比较大,对磷、钾的需求量相对较小。

因此,在施肥时必须根据作物的需求情况来确定施肥量和配比。

3、植物施肥周期植物的生长期不同,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也不同。

一般来说,植物的萌芽生长期对氮的需求量较大,而在开花结果期和果实成熟期对磷、钾的需求量较大。

因此,在施肥时必须根据植物的生长期来确定施肥时间和施肥量。

4、坚持有机肥与化肥结合有机肥和化肥各有其优点和缺点,有机肥能够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肥性;化肥能够快速补充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因此,比较合理的做法是将有机肥和化肥结合,在施肥时既能满足植物的即时需求,又能够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

5、合理施肥,不过度、不缺肥合理施肥是指在施肥过程中要根据土地的肥力状况和作物的需求量来确定施肥量,避免过度施肥造成养分的浪费和土壤的污染,同时也要避免缺肥造成作物的生长不良和产量的降低。

二、施肥方法1、基础施肥基础施肥必须在播种前进行,目的是为了保证作物在萌芽生长期能够获得充足的养分供应。

基础施肥的原则是注意施氮肥,适当施磷钾肥。

因为氮肥是植物生长所需的主要营养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的萌芽生长,而磷钾肥可以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发育,增加植物的抗逆性和抗病能力。

2、追肥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期适时对作物进行补充养分的操作。

一般来说,追肥以补充氮肥为主,适当补充磷钾肥。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

1.土壤:植物生长的基地,是地球陆地表面能够生长绿色植物的疏松多孔结构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是土壤能连续地、适时地供给并协调植物生长所需的水分、养分、空气、热量的能力。

3.肥料:凡能直接供给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以提高植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4.岩石的风化:岩石,矿物在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共同作用下,逐渐发生崩解和分解作用。

5.物理风化:指岩石、矿物受物理因素的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的过程,其特点是大块的岩石变成小块或碎屑,而岩石矿物本身的成分和化学性质不变。

6.化学风化:指矿石、矿物在水、氧、二氧化碳等风化因素的参与下,所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分解作用的过程。

7.生物风化:指在生物的作用下,岩石矿物发生机械破碎和化学分解的过程。

8.黏化过程:指土体中黏土矿物的生成和聚积过程。

9.钙化过程:指碳酸钙在土体中淋溶、淀积的过程。

10.盐化过程:指可溶性盐类在土壤表层的聚集过程。

11.潜育化过程:是土壤长期积水,土体中发生的还原过程。

12、潴育化过程:是指土壤干湿下,土体中发生的氧化还原过程。

13、土壤剖面:土壤在形成过程中,由于成土作用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土壤层次,并由上而下按一定顺序排列组合,我们将这种完整的三维垂直土层序列切面称为土壤剖面。

14、土纲:土纲是最高级的分类单元,是一组共性土类的归纳与概括。

15、土类:土类是高级分类的基本单元,反映土壤的不同发育阶段,每一个土类都有独特的形成过程和剖面形态。

16、土壤纬度地带性:是指封随纬度不同而出现变化的土壤分布规律性。

17、土壤经度地带性:指土壤随经度不同而出现变化的土壤分布规律。

18、土壤垂直地带性:是指土壤随地形高度不同而出现的变化规律。

20、原生矿物:是在风化过程未改变化学组成而遗留在土壤中的一类矿物。

21、次生矿物:是原生矿物在风化过程中重新形成的一类矿物。

22、粒级:根据土粒的当量直径把土粒由粗粒到细粒划分成几组,同组的土粒性质基本相近即为粒组或粒级。

土壤肥料学知识-土肥要点整理

土壤肥料学知识-土肥要点整理

△1、铵态氮肥的共性有哪些?1. NH4+可被胶体吸附,可作基肥;2. 易溶速效,可作追肥; 3.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和贮存,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4.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上,可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态氮,造成氮素淋失和流失;5. 氨浓度高时,易损害作物、种子,一次用量不能太大。

2、硝态氮肥的共性有哪些?1.易溶于水,速效养分;2.易流失、不被胶体吸附、只作追肥; 3.吸湿性强、易结块;4.水田及旱田缺氧条件易反硝化N20+N2;5.受热分解放氧,易燃易爆3、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在性质和施用上各有什么异同点?铵态氮素(NH4-N)硝酸态氮素(NO3-N)带正电荷是阳离子;带负电荷,是阴离子;能与土壤胶粒上的不能进行交换吸收而阳离子进行交换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被吸附;被土壤胶粒吸附后在土壤溶液中随土壤移动性减少,不随水分运动而移动流动水流失;性大,易流失;进行硝化作用后转进行反硝化作用后,变为硝酸态氮但不形成氮气或氧化氮气降低肥效。

而丧失肥效。

4、氨水(NH3.H2O)施用原则。

a. 基肥,追肥;b. 深施覆土;c. 耐腐蚀性容器贮存,阴凉干燥保存;d. 施用时注意减少挥发。

△5、NO3-的吸收利用。

NO3-是逆电化学梯度吸收、耗能,是主动吸收。

还原后方可利用:NO3- +NADPH =NO2- +NADP 、NO2- +NADPH =NH4++NADP6、缺氮症状1. 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 叶绿素含量低、叶片变黄,薄而小。

禾本科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分枝少;3.下部叶片首先黄化,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7、氮素过量危害1.降低植物体内糖分含量、作物抗性差;2.机械组织发育差,易倒伏;3.引起作物徒长、晚熟。

8、硼的营养作用1.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2.影响酚类化合物、木质素和生长素的代谢3.影响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4.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5.参与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合成9、缺硼症状1.生长点受害。

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

土壤肥料学重点一、土壤有机质:包括土壤中各种动物、植物残体,微生物体及其分解和合成的各种有机物质,即由生命体和非生命体两大部分有机物质组成的。

土壤有机质的作用与调节土壤有机质的作用:1、供给作物养分;2、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3、促进团粒结构形成;4、增强土壤保肥性与缓冲性;5、其他作用。

土壤有机质的调节:1、坚持给土壤补充新的有机质,包括:大力发展畜牧业,种植绿肥,秸秆还田,广开肥源;2、调节土壤有机质的积累与分解。

二、土壤阳离子交换量和盐基饱和度土壤阳离子交换量:指每千克土壤胶粒能吸附交换性阳离子的总量。

单位用cmol(+)/kg 表示。

土壤阳离子直接反映出土壤的保肥性能、供肥性能和缓冲性能的强弱。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的大小主要受土壤胶体的种类、数量及土壤溶液的PH值影响。

盐基饱和度:就是交换性盐基离子占交换阳离子总量的百分数。

盐基饱和度(%)=交换性盐基离子量/阳离子交换量*100%。

三、土壤酸性土壤酸性的产生:1、生命活动产生的碳酸和有机酸;2、无机酸的作用;3、土壤胶体吸附性铝离子和活性离子的作用;4、土壤胶体吸附性氢离子的作用。

土壤酸度的类型:1、活性酸度;2、潜性酸度。

四、土壤孔隙及孔性的概念土壤孔隙:土粒之间相互连通、大小不等、形状各异的孔洞。

土壤孔性:土壤孔隙的多少、大小和比例。

五、土粒密度、土壤容重和孔度土粒密度:单位体积固体土粒的质量。

单位g/cm3土壤容重:单位体积原状土壤的干土质量,单位是g/cm3或t/m3.土壤孔度:单位体积自然状态的土壤中,所有孔隙体积占土壤总体积的百分数。

土壤孔度(%)=(1-土壤容重/土壤密度)*100六、土壤水分的能量概念土水势:表示土壤水分在土-水平衡体系中所具有的能态。

它是指将单位水量从一个土-水系统移到温度和它完全相同的纯水池时所做的功。

通常用水势()表示。

土壤水分重力势:又称引力势,它是指由于重力场位置不同于参比状态水平面而引起的势能变化。

土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

土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

⼟壤肥料学总结肥料部分重点笔记第六章植物营养概论⼆、植物营养学的主要领域植物营养学:研究植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运输、转化和利⽤的规律及植物与外环境之间的营养物质和能量交换的科学。

植物营养学与多个学科交叉,⽬前其主要领域包括如下:1.植物矿质营养⽣理学2.根际微⽣态系统中的物质环境及其调控3.逆境植物营养⽣理学4.作物产量⽣理学5.植物营养⽣态学6.植物矿质营养遗传学7.植物⼟壤营养8.肥料学与优化平衡施肥三、植物营养学的研究⽅法1.⽥间⽣物⽅法1)最基本的研究⽅法2)接近于⽣产条件3)⽐较客观地反映农业实际4)结果对⽣产更有实际的和直接的指导意义5)其他试验结果在应⽤于⽣产以前,都应该通过⽥间试验的检验2.模拟研究⽅法通常叫盆栽试验或培养试验特点:在⼈⼯严格的控制条件下,在特定的营养环境下对植物的营养问题进⾏研究。

优点:便于调控⽔、肥、⽓、热和光照等因素,有利于开展单因⼦的研究和开展在⽥间条件下难于举⾏的探索性试验。

-----结果都停留在理论阶段,只有通过⽥间试验进⼀步检验,才能应⽤于⽣产。

⽅法:⼟培、砂培和⽔培(溶液培养)等3.植物根系和根际研究⽅法根系:摄取、运输和储存营养物质以及合成⼀系列有机化合物的器官,是植物的地下⽣长部位。

根系研究近年来发展迅速。

主要领域有:根系⽣态学、根系⽣理学、根系解剖学根际是受植物根系⽣理活动的影响,在物理、化学和⽣理学特征上不同于原⼟体的特殊区域,是⼟壤-植物根-微⽣物三者相互作⽤的场所。

根际研究在理论及⽣产实践上都有重⼤意义。

4.⽣物统计和⽣物数学的⽅法在近代植物营养研究中,数理统计已成为指导试验设计、检验试验数据资料不可缺少的⼿段和⽅法。

优点:能正确对试验⽅法进⾏设计和研究试验误差出现的规律性,从⽽确定误差的估计⽅法,帮助试验者评定试验结果的可靠性,能客观地认识试验资料,合理地判断试验结果,从⽽做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近态:计算机技术的应⽤-数学模拟、数学模型其它:p166-1675.近代物理化学、⽣物化学和仪器分析⽅法6.核技术研究⽅法7.酶学诊断法8.植物营养诊断与调查研究法第⼆节植物的营养成分⼀、植物的组成和必须营养元素的概念植物新鲜植物中含⽔分75%—95%,⼲物质含量5%—25%,⼲物质中有机质占绝⼤部分,约占⼲物重的95%,主要元素为C、H、O、N四种,灰分中主要是各种⾦属氧化物、磷酸盐及氯化物等,亦称矿质元素,包括P、K、Ca、Mg、S、Fe、Mn、Zn、Cu、Mo、B、Cl、Si、Na、Se、Al、Hg、Se等,这些化学元素的含量和种类要受到⼟壤的物质组成,植物种类,⽓候条件,栽培技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土壤肥料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知识点总结

土壤肥料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土壤肥料的概念。

土壤肥料是指能够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结构,增加作物产量和品质的物质。

土壤肥料主要用于为农作物提供养分,以保证农作物的正常生长和发育。

土壤肥料的种类多样,根据其成分可以分为有机肥料、无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

有机肥料是指来自于动植物的废弃物和粪便等,通过发酵和腐熟处理后形成的肥料。

有机肥料具有养分全面、有机物含量高、无毒有害等特点,能够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无机肥料是指通过工业化合成或者矿石提炼得到的营养物质,如氮、磷、钾等化肥。

无机肥料营养成分纯度高、效果显著,但容易造成土壤酸碱度失调和土壤生态环境恶化。

微生物肥料是指利用微生物菌剂发酵而成的一种有机肥料,它能够改善土壤生态环境、提高土壤活力和保水保肥效果,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土壤肥料的使用对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不同的农作物对土壤肥料的需求也有所不同。

一般来说,禾谷类作物对氮肥的需求较大,而果菜类作物对磷、钾肥的需求较大,因此在施肥的过程中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需求进行合理选择。

同时,土壤的肥力水平也需要考虑在内,没有施肥能力的贫瘠土壤适合使用有机肥料,而富饶土壤则适合使用无机肥料。

此外,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也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农作物对肥料的吸收主要是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因此肥料需要与土壤混合均匀,以便农作物根系能够充分吸收。

此外,在施肥时也需要注意肥料的施用量和次数,以免过量施用导致土壤营养元素的积累,对环境造成污染。

总的来说,土壤肥料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正确的施用土壤肥料对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在选择肥料、施肥方法和施肥量等方面进行合理安排,以便最大程度地发挥土壤肥料的作用,提高土壤生产力,实现绿色环保的农业生产。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
2.沉积岩 :又称次生岩是裸露于地表的各种类型的岩石经风化作用而破坏,经各种地质动力作用搬运后沉积,再经压力胶结作用重新固结成岩,也有由生物遗体、残骸堆积沉积而成。
沉积岩分为:
机械性沉积岩 指砂粒、粉粒、粘粒等物质机械堆积而成的岩石。
化学性沉积岩 指原先为水溶性物质,后因外界条件改变结晶析出而形成的岩石,如石膏岩、部分石灰岩。
⑤地下水---当土壤深处有不透水层时,重力水就会在上面聚积形成地下水,又称支持重力水。
吸湿系数----吸湿水的最大含量称为吸湿系数,也称最大吸湿量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大道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反映的是土壤保水能力的一个指标
渗透过程—水分进入土壤过程。渗透过程分为两个紧密相连的阶段:渗吸阶段,渗透过程的起始至水分逐渐饱和,水分进入土壤主要靠基质吸力;渗漏阶段,渗透速率趋于稳定阶段,水分进入土壤靠重力作用向下移动。
影响物理风化的因素有如下几种:温度、结冰、风 、流水
(二)化学风化:指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等发生的一系列化学分解的过程.化学风化的结果使岩石、矿物的化学成分、性质发生变化,并释放盐基、磷、铁、硫等养分,同时生成新的次生矿物.
①溶解作用:滴水穿石 ,1份滑石可溶于110000份水中
②水解作用:由于水是弱电解质,更因为水中总是或多或少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因此这种由于水的电离作用和溶于水的二氧化碳所产生的碳酸对岩石的分解破坏作用称水解作用。
1、风化的概念与类型
风化作用是指地壳表层的岩石、矿物,在大气和水的一系列崩解和分解作用.
风化过程是形成土壤母质的先决条件 ,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
(一)物理风化:指在物理因素作用下,岩石,矿物破碎崩解成大小不同的颗粒而不改变其化学成分的过程.它为进一步风化提供了条件。

土壤与肥料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肥料知识点总结

土壤与肥料知识点总结一、土壤的组成1. 土壤的基本组成土壤是地球表面的陆地壳层的一种自然体,是由矿物质颗粒、有机质、水、空气和微生物组成的。

其中,矿物质颗粒是土壤的主要固体部分,有机质则是土壤的有机部分,水和空气在土壤中则占据着孔隙的空间,而微生物则参与了土壤的生物活动。

2. 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的物理性质主要指的是土壤的颗粒分布以及土壤的孔隙结构。

颗粒分布是指土壤中不同粒径的颗粒的分布情况,通常分为砂、粉砂、粉土、壤土和粘土五种。

而孔隙结构则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空间的大小、分布和连通性等,对土壤的水分和空气运移以及植物根系的生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3. 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的化学性质主要包括土壤的酸碱度、养分含量和微量元素等方面。

土壤的酸碱度通常用pH值表示,而养分含量则主要包括土壤中的氮、磷、钾等植物所需的主要元素。

此外,土壤中的微量元素虽然含量较少,但对植物的生长却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4. 土壤的生物性质土壤的生物性质主要指的是土壤中的微生物、动物和植物等生物的活动和作用。

微生物对土壤中的养分循环、有机质分解和土壤呼吸等起着重要的作用,而土壤中的动物和植物则会影响土壤的结构和养分的分布。

二、土壤的分类1. 按成因划分土壤按成因可以划分为天然土壤和人工土壤两大类。

天然土壤是指自然形成的土壤,通常根据土壤的形成过程,可以分为残积土壤、黏土土壤、沉积土壤、风化土壤和盐渍土壤等;而人工土壤则是指通过人工方式建造的土壤。

2. 按物理性质划分根据土壤的物理性质,土壤可以分为砂土、壤土、壤土质地等不同的类型。

3. 按化学性质划分根据土壤的化学性质,土壤可以分为酸性土壤、碱性土壤和中性土壤等。

4. 按养分含量划分根据土壤的养分含量,土壤可以分为肥沃土壤、贫瘠土壤和盐碱土壤等。

5. 按栽培用途划分根据土壤的栽培用途,土壤可以分为耕地土壤、园地土壤、林地土壤和草地土壤等。

三、土壤的改良1. 土壤改良的原则土壤改良的原则主要包括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和调节土壤酸碱度等几个方面。

土地肥料知识点总结大全

土地肥料知识点总结大全

土地肥料知识点总结大全一、土地肥料概述土地肥料是指可以改良土壤、增加土壤肥力、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

它们既可以是天然的有机和无机物质,也可以是人工合成的化学肥料。

正确选用和使用土地肥料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改善土壤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土壤养分成分1. 无机养分:主要包括氮、磷、钾、硫、钙、镁和微量元素(如铁、锰、锌、硼等)。

这些元素是作物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对植物生长起着重要的作用。

2. 有机养分:主要是有机质,它是土壤肥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提供植物生长所需的养分,并且对改良土壤结构,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和提高土壤肥力有重要作用。

三、常见肥料种类及作用1. 有机肥料:主要包括畜禽粪便、秸秆、沼液、腐殖质、生物肥料等。

它们能够有效改良土壤结构,增加土壤有机质,提高土壤保水保肥能力。

2. 化学肥料:包括氮磷钾复合肥、尿素、磷肥、钾肥等。

它们可以迅速补充土壤中的养分,快速提高作物产量。

3. 微量元素肥料:主要包括硼肥、锌肥、铜肥、砷肥等。

作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虽然不多,但是却是植物生长和产量形成过程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四、肥料施用原则1. 量力而行:施肥应根据作物的品种、生长期、土壤肥力等因素确定合理的施肥量。

2. 适时施肥:施肥要注意根据作物的不同生长期合理安排施肥时间,避免施肥浪费或造成土壤肥力紊乱。

3. 种类选择: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选择合适的肥料种类。

4. 施肥方法:可以根据不同作物和土壤状况选择不同的施肥方法,如基肥、追肥、叶面肥等。

五、施肥技术1. 化肥与有机肥混用:化肥能够满足作物生长初期对养分的迅速需求,有机肥则能够长期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

两者混用以弥补各自的不足,对作物生长有好处。

2. 液体肥料配制:液体肥料容易吸收利用,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需要进行配制和喷施,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浪费。

3. 淋溶肥料:淋溶肥料包括氮肥、磷肥和微量元素肥料,它们能够有效减缓土壤中氮磷素的流失速度,保障植物充分吸收有限土壤养分,减少浪费。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

土壤肥料学知识点笔记总结一、土壤养分及其作用1.氮肥氮肥是土壤中养分非常重要的一种,它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

氮肥能够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效率,增加叶绿素含量,促进叶片的形成和生长,从而增加作物的产量。

氮肥还能够增加作物的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抗倒伏能力。

2.磷肥磷肥能够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增加作物的根系生长,促进作物的根系发达。

磷肥还能够增加植物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能力,提高作物的抗逆性,增加作物的产量。

3.钾肥钾肥是土壤中养分的一种,它能够提高作物对干旱的抵抗能力,增加作物的抗倒伏和抗病能力,提高作物的产量。

4.有机肥料有机肥料是土壤中养分的一种,它能够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肥力,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增加土壤中益生菌和微生物的含量,提高作物的产量。

二、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1. 基肥基肥是指在作物种植前施用的肥料,用于为作物的生长发育提供养分,一般在春季作物播种时施用。

2. 追肥追肥是指在作物生长过程中按时按季施用的肥料,用于为作物提供生长所需的养分,促进作物的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

3. 混施混施是指混合不同种类的肥料一起施用到土壤中,用于为作物提供多种养分,促进作物的健康生长发育,增加作物的产量。

三、土壤养分失衡对作物的影响1. 氮肥过多氮肥过多会导致作物叶片过于繁茂,抢夺养分和水分,降低作物的抗病能力,增加作物的倒伏率。

2. 磷肥不足磷肥不足容易导致作物的根系生长不良,影响作物的养分吸收和水分吸收,降低作物的产量。

3. 钾肥不足钾肥不足容易导致作物的干旱抵抗能力不足,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降低作物的产量。

4. 有机肥料不足有机肥料不足会导致土壤贫瘠,失去肥力,降低作物的产量。

本文总结了土壤肥料学的一些基本知识点,包括土壤养分及其作用、土壤肥料的施用方法和土壤养分失衡对作物的影响。

希望对读者有所帮助。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

土壤肥料学复习重点绪论1、土壤:地球陆地上能够生产植物收获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肥力:土壤供给和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所需要的水、肥、气、热等生活因素的能力。

3、土壤肥料:直接或间接供给作物所需养分,改善土壤性状。

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改善作物品质的物质。

第一章1、土壤矿物质:土壤固相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土壤的骨骼。

由岩石和矿物经过极其复杂的风化过程和成土过程而形成。

2、按照矿物的起源,矿物可分为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两大类。

3、根据岩石成因,可将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

4、风化作用:指地壳最表层的岩石在空气、水、温度和生物活动的影响下,发生物理和化学变化,逐渐破碎成疏松物质的过程。

5、按风化作用因素和风化特点,可分为物理风化、化学风化和生物风化三种类型。

(1)物理风化:指岩石因受物理因素作用而逐渐崩解破碎,但不改变其矿物组成和化学成分的过程。

(2)化学风化:指岩石在化学因素作用下,其组成矿物的化学成分发生分解和改变,直至形成在地表环境中稳定的新矿物。

(3)、生物风化:是指岩石和矿物在生物的影响下发生的物理和化学的变化。

6、按土壤母质搬运动力与沉积特点的不同,可分为:残积物、坡积物、洪积物、河流冲积物、湖积物、海积物、风积物、黄土、红土。

7、按土壤质地的不同,可将土壤粗分为砂土、壤土和黏土三类。

土壤腐殖质:黏土>腐殖质>砂质土8、不同质地土壤的肥力特点(1)、砂质土:养分含量少,保肥力弱,肥劲猛,但不持久,易造成作物后期脱肥早衰。

a、水——粒间孔隙大,毛孔作用弱,透水性强而保水力弱,水汽易疏散,易干不易涝。

b、气——大孔隙多,通气性好,一般不会累积还原性物质。

c、热——水少气多,温度容易上升,称为热性土,有利于早春作物播种。

(2)、黏质土:含砂粒少,黏粒多,毛管孔隙特别发达,大孔隙少,土壤通气透水性差,排水不良,不耐涝。

a、水——粒间孔细小,毛管细而折,易产生地表径流,保水抗旱性强,易涝不易干。

b、气——小孔隙多,通气性差,容易累积还原性物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铵态氮肥的共性有哪些?1. NH4+可被胶体吸附,可作基肥;2. 易溶速效,可作追肥; 3. 不能与碱性物质混合施用和贮存,以免造成氨的挥发损失;4. 在通气良好的土壤上,可经亚硝化细菌和硝化细菌作用转化为硝态氮,造成氮素淋失和流失;5. 氨浓度高时,易损害作物、种子,一次用量不能太大。

2、硝态氮肥的共性有哪些?1.易溶于水,速效养分;2.易流失、不被胶体吸附、只作追肥; 3.吸湿性强、易结块;4.水田及旱田缺氧条件易反硝化N20+N2;5.受热分解放氧,易燃易爆
3、铵态氮肥与硝态氮肥在性质和施用上各有什么异同点?
铵态氮素(NH4-N)硝酸态氮素(NO3-N)
带正电荷是阳离子;带负电荷,是阴离子;
能与土壤胶粒上的不能进行交换吸收而
阳离子进行交换而存在于土壤溶液中;
被吸附;
被土壤胶粒吸附后在土壤溶液中随土壤
移动性减少,不随水分运动而移动流动
水流失;性大,易流失;
进行硝化作用后转进行反硝化作用后,
变为硝酸态氮但不形成氮气或氧化氮气
降低肥效。

而丧失肥效。

4、氨水(NH3.H2O)施用原则。

a. 基肥,追肥;b. 深施覆土;
c. 耐腐蚀性容器贮存,阴凉干燥保存;
d. 施用时注意减少挥发。

△5、NO3-的吸收利用。

NO3-是逆电化学梯度吸收、耗能,是主动吸收。

还原后方可利用:NO3- +NADPH =NO2- +NADP 、NO2- +NADPH =NH4++NADP
6、缺氮症状1. 植株矮小、生长缓慢;2. 叶绿素含量低、叶片变黄,薄而小。

禾本科分蘖少,茎秆细长,双子叶分枝少;
3.下部叶片首先黄化,逐渐向上部叶片扩展。

7、氮素过量危害1.降低植物体内糖分含量、作物抗性差;2.机械组织发育差,易倒伏;3.引起作物徒长、晚熟。

8、硼的营养作用1.促进植物体内碳水化合物运输和代谢2.影响酚类化合物、木质素和生长素的代谢3.影响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4.促进分生组织生长和核酸代谢5.参与半纤维素及有关细胞壁物质合成
9、缺硼症状1.生长点受害。

根尖、茎尖生长点停止生长,严重时生长点萎缩死亡。

2 .籽实不能正常形成。

油菜“花而不实”、棉花“蕾而不花”、春小麦“穗而不实”、花生“存壳无仁”。

10、硼过量的症状叶尖及边缘发黄焦,叶片上出棕褐色坏死斑块。

11、作物缺锌症状1、.植株矮小,节间缩短,生长受抑制2. 叶片失绿,光合作用减弱3. 玉米“白芽病”,水稻“矮缩病”,果树“小叶病”。

△12、植物缺铁的典型症状从幼叶开始,典型症状是叶片的叶脉间和细网组织中出现失绿症,叶片上叶脉深绿而脉间黄化,黄绿相间明显;严重缺铁时,出现坏死斑点;根生长受阻,产生大量根毛等。

植物缺铁时根中可能有有机酸积累,其中主要是苹果酸和柠檬酸。

13、复合肥料按制造方法分为化成复合肥、混合复混肥、掺合肥料。

△14、化成复合肥:在生产工艺流程中发生显著的化学反应而制成的复合肥料。

一般为二元型,无副成分。

磷酸一铵、二铵、硝酸钾、磷酸二氢钾。

△15、掺合肥料〔BB(blend bulk)肥〕A、颗粒大小比较一致的单元肥料或化合复合肥作基础肥料,直接由肥料销售系统按当地养分特点和农作物需肥规律要求的配方,经称量配料和简单机械混合而成。

B、随混随用,不做长期存放。

△16、复合肥的发展动向
高效化、复合化、液体化、多功能化、多元化、专业化。

17、掺合肥料优点A、生产工艺简单、投资少、耗能低、直观、农民易于接受;B、配方灵活、针对性强,真正体现了平衡施肥的原则;C、减少了施肥对环境的污染。

18、有机肥的作用1. 提供土壤有机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
2. 提供养分和活性物质;
3. 活化土壤养分,提高养分利用率;
4. 提高作物品质,增强作物抗逆性;
5. 作为无土栽培的优良基质,替代不可再生的泥炭资源;
6. 供肥时间长,减少污染,化害为利。

19、有机肥与化肥特点比较
有机肥料无机肥料
1. 养分全面养分单一
2. 养分含量低养分含量高
3. 肥效缓慢肥效迅速
4. 含有机质,
可培肥改土无
5. 施用量大施用量小
6. 积造施用费力施用省力
20、种植绿肥的意义1. 增加了肥源绿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提供氮磷钾养分(多为豆科植物,可固氮),分解快,肥效持久。

2. 培肥地力,改良土壤♠增加了地面覆盖,防止水田流失;♠有机质使土壤形成良好的结构;♠根系深、密集,富集和转化土壤养分。

3. 促进农业的全面发展♠绿肥植物一般富含蛋白质是优质饲料;♠紫云英、苕子、苜蓿、草木樨花期长,是良好的蜜源植物。

21、不同作物磷素缺乏症状和中毒症状?1. 缺磷症状(1)植株矮小,叶片暗绿。

♣细胞变小程度大于叶绿素减少程度,叶绿素含量相对增加。

♣缺磷时,铁的吸收增加,间接促进
叶绿素合成。

(2)严重缺磷时,茎叶出现紫红色条纹或斑点(糖累积形成花青素); (3)根系小次生根少,禾本科作物分蘖少;(4)症状先从老叶开始;5生长缓慢,延迟成熟。

22、过磷酸钙在土壤中的转化特点及提高其利用率的途径?
1、在酸性条件下溶解后,与磷酸反应形成磷酸盐溶液;
2、中性、石灰性土壤中,在扩散过程中与土壤溶液的钙镁离子、交换性钙镁及碳酸钙、碳酸镁等发生反应,逐渐转化成难溶性钙镁盐。

3、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增加肥料与根系的接触。

23、不同作物钾素缺乏症状。

典型症状:老叶尖端和边缘发黄,进而变褐色,渐次枯萎,但叶脉两侧和中部仍为绿色。

出现褐色斑点或斑块,严重时呈火烧焦状。

24、钾在提高作物抗逆性方面的作用。

1.抗旱:调节气孔开闭,减少蒸腾;细胞汁液含K+高,渗透压升高,提高原生质的持水度及吸水能力。

2.抗寒:钾及可溶性糖类物质含量上升,冰点下降。

抗病、抗倒伏
钾使茎叶中纤维素含量高,厚角组织发达;表皮细胞硅质化程度高,促进酚类化合物形成;游离态养分下降.
25、简述锄头下有水、锄头下有火的道理?
26、土壤发生中普遍存在的基本成土作用:有机质的形成和分解;原生矿物的分解;粘粒矿物的形成及物质的迁移
27、主要成土过程:原始成土过程、有机质积聚过程、粘化过程、钙积与脱钙过程、盐化与脱盐过程、碱化与脱碱过程、富铝化过程、白浆化过程、灰化、隐灰化和漂灰化过程、潜育化和潴育化过程、熟化过程。

土壤肥力:是土壤具有的能同时且不断的供应和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所必须的水肥气热以及其他生长条件的能力。

田间持水量:毛管悬着水达最大量时的土壤含水量。

土壤孔性:是指土壤中的孔隙的数量、大小孔隙的分配,比例以及在各土层的分布情况。

好的土壤孔隙满足量多,大小比例分配适当。

土壤结构性:土壤结构体及团聚体的类型和数量,以及它们的稳定性(力稳性、水稳性、和生物学稳定性),团聚体内外的孔隙分配和它们在生产上的作用等
土壤退化:土壤数量的减少和质量的降低
萎焉系数:植物发生永久萎焉时的土壤含水量
反硝化作用:硝态氮--无氧、反硝化细菌--N2、NO、N2O
地质大循环:岩石经过风化形成母质又沉积形成岩石的循环生物小循环:植物营养元素在生物体与土壤之间的循环
土壤纬度地带性:土壤大致与纬度平行随生物气候带演替的带状分布,又称水平地带性
土壤阳离子交换作用:土壤胶体通常带有大量负电荷,因而能从土壤溶液中吸附阳离子,以中和电荷,被吸附的阳离子在一定的条件下又可被土壤溶液中其他阳离子从胶体表面交换出来,此即阳离子交换作用。

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指在一定pH值条件下每1000 g 干土所能吸附的全部交换性阳离子的厘摩尔数(cmol/kg)。

28、目前采用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七级分类制,其中土类和土种作为基本分类单元。

29、主要森林土壤类型简介暗棕壤、棕壤、褐土、黄棕壤、砖红壤、红壤、黄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