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含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二单元:现代文阅读练习题
阅读《父亲名“荣芳”》,完成下面小题。
父亲名“荣芳”
贾沛文
①这是父亲离开后的第一个清明节,有关父亲的一桩桩往事涌上心头。
②我家祖辈居住在京郊平谷区一个叫安固的村子。
父亲生于日寇侵华的年月,童年自然受了不少苦。
土改时因祖上留下了些田产,被划为“富农”,本就性格内向的父亲,此后更加寡言少语。
婚后,大姐出生,爷爷去世,一家人的吃喝拉撒,全压在了他的肩上。
③多挣工分,便能多分嚼谷。
青壮年男劳力一般一天记10分,因为父亲干活时从不惜力,生产队破
例给他每天记15分。
农村人家建房,都是请关系好的人来帮忙,报酬是管三顿饭。
父亲是最常做帮工的人,因为他不会拒绝,也因为他实在——往往是房主人还没起床,他已经开始干活了。
④我家院里有三棵柿树,秋后柿子红了,便摘下贮存起来,除了我们姐弟偷吃几个外,都卖掉换来全
,
市中,这样亲近土地的机会可不多。
晚上,住在乡下,她又把插秧经历写进拼音日记,笨拙的一笔一画,记下自己的心情,说手伸进泥里很好玩,明天还想再插秧。
③好好有了小弟弟,这小子,上一次来到水稻田才刚会爬。
这次算是第一次下田,并没有像姐姐当年那样挂在爸爸身上不肯下来,而是很有点小男子汉的样子,干脆地糊了一身的泥水。
吃晚饭的时候,这小子还以为,他吃的米饭就是自己当天种出来的呢。
④现在谁还知道水稻什么时节播种,什么时节插秧,什么时节开花,什么时节收获?本来,我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只是想记下父亲一年当中的农事,作为一份社会人文资料。
因我从小在村庄长大,如
今却一点儿都不会种田了。
一转眼,我都已经是做父亲的人了,离了故土,又如何把这些记忆传承下去。
这几年,我一年一年回到乡下,跟着父亲种田,又带着城里大小朋友一起种田,也算是与家乡、与泥土一次亲近的机会吧。
⑤从种稻的劳作里,我们知道了,很多事情不必着急。
水稻生长,一年一季,至多两季,着急也没有用。
何不放慢生活的脚步,让一切自然生长。
从种稻的劳作里,孩子们也知道了,原来大米是从土地里长出来的,原来有一片自己的土地是这样愉快的事情。
⑥今年,“父亲的水稻田”招募了20位“地主”共同参与劳作。
说好了,每个人都可以回到这一片小小的土地上,劳动,或者仅仅只是在田埂上小坐,听听蝉鸣,看看萤火虫,一起喝乡下的茶,夜深时对饮一碗粮食烧(酒),都是好的。
⑦上海的“地主”钱先生,那几天公司里有重要事项走不开,错过插秧,特意写了一幅字,又找人装了框送来——“种稻得道”。
我觉得,这算是一种鼓励吧,或者是目标。
工作也好,生活也好,我们每一个人,都从这些日常当中获得领悟——道在日常,道在一日一日的劳作当中。
(选自《经典美文》)16.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①段中“居然”一词既写出泥巴残留时间长,又表现朋友见它时的惊讶。
B.第②段用对比手法写小女孩下田的不同表现,展现了其由恐惧到享受的巨大变化。
C.第③段对小男孩的一系列描写,生动表现了孩子对自己当日劳动体验的自豪之感。
D.全文以质朴的叙述为主,适当的议论为辅,让人读来感觉亲切而又不觉陷入深思。
17.请围绕“种稻”简要概括本文的写作思路。
18.从全文看,“种稻得道”的“道”具有丰富的内涵,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母亲的菜地
刘泉
①我家门前有一块大约半亩的菜地。
记事起,母亲每年都会在地里种满各种时令蔬菜,夏天有豆角、茄子,冬天有菜花、蒜苗,一年四季菜地里总是生机盎然,瓜菜成畦,青翠欲滴。
②每年春节过后,便是母亲最忙碌的时候。
清晨天未亮,母亲便起床开始了一天的劳作。
翻地、松土、施肥、平整、做菜畦,母亲忙得不亦乐乎;我也没有闲着,放学回家总会帮母亲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农活。
种了一辈子地的母亲,对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了如指掌,什么菜和什么菜搭配、什么菜不能连续种在同一个地方,这头向阳种什么菜长得好,那头离水渠近可以种喜水蔬菜,总之母亲胸有成竹。
不久,半亩大的地里便东一块、西一块,错落有致地种满了各种蔬菜。
正豆、豆角、丝瓜、黄瓜,还有西红柿,这些菜都
属于藤蔓作物,需要搭架子才能生长,它们组合在一块最合适不过了;茄子、辣椒、这些菜不需要搭架子,只需要做好菜哇,合理栽植便可正常生长;玉米、南瓜这些占地多,对水土要求不高的植物种在奋旯里或者地坎上也能生长得很好。
③为了保埔增温,母亲给新栽的菜苗铺了地膜,有的还搭了暖棚,每天早上给暖棚通风,晚上再盖好。
起先,菜苗们蔫蔫的耷拉着脑袋,奄奄一息的模样。
几天过后,经历了风吹日晒的菜苗儿一株株地挺立在地膜上,整整齐齐、一行行、一排排,绿色的嫩叶上挂着露珠泛着点点亮光。
一阵微风吹过,菜苗随风飘动,翩翩起舞。
④我跟在母亲身后,将那一根根茎蔓缠绕在竹竿上,第二天它们便听话地顺着竹竿一圈圈地往上爬,几天时间架子上就爬满了蔓。
随着时间推移菜地里植物们争奇斗艳、蝴蝶翩飞、蜜蜂嗡嗡,好似一个小花园。
⑤母亲种的蔬菜不打农药。
生了蚜虫,她就用农村常用的土方子,把生姜捣烂加入水泡一整天后,喷洒到菜苗叶上,不久蚜虫便消失了;若是生了小青虫,母亲索性不管,任由虫子泛滥。
用她的话说:虫子也是条命啊,得给它留条活路。
⑥每天清晨打开门,满地绿色直射眼帘,菜果的清香也会迎面扑来、沁人心脾。
这时候,母亲总要走进菜地里端详一番,专注地打量着她的庄稼,几场雨过后,菜地里的各种蔬菜陆续上市了
⑦黎明母亲起床摘菜,一筐筐带着露珠,夹杂着泥土气息的新鲜蔬菜便摆在了眼前。
母亲自己留一点,给大哥家拿一些,剩下的便拿去卖。
其实也卖不了多少钱,但这些都是母亲辛勤的劳动果实,不能眼睁睁地看着它烂在地里啊。
⑧平时,母亲一个人在家里吃不了多少菜。
大部分菜除了卖,就是送人。
周末回家,深知母亲太忙没时间做饭,于是我便把她种的菜做成各种好吃的菜肴。
什么凉拌豇豆、豆角炒肉、红烧茄子、辣椒炒香肠等,但我最拿手的还是茄子饼,我做的茄子饼色香味俱全,母亲一次能吃好几个。
看着母亲津津有味地吃着我做的茄子饼,心里多了几分欣慰。
⑨随着立秋的临近,母亲又开始清理杂草、残秧,平整土地,准备耕种秋冬的菜了。
日复一日,年复
参考答案
1.本文通过描写祖孙三代人一起在田野里散步的生活场景(平凡小事),生动地展现出一家人互敬互爱、和睦相处的深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2.(1)“总算”既写出了“我”对春天的急切盼望,又写出了“我”对经历了漫长严冬的年迈母亲的担心(流露出了“我”的欣慰,即庆幸自己的母亲又走到了春天)。
(2)“熬”字既形象地写出了母亲在漫长的冬天所遭受的痛苦,表现了母亲的坚强,又流露
出“我”的欣慰(庆幸自己的母亲“挺住”了严冬)。
3.写出了南方早眷万象更新、生机盎然的景象,表现了春天生命新生的活力。
同时烘托出一家人散步时感受春天之美的幸福愉悦心情。
4.因为母亲、妻子、儿子都听“我”的,一切都取决于“我”,如果“我”处理不好,会破坏家庭的和谐。
体现了“我”(对家庭)强烈的责任感。
5.画线句揭示了文章的主
旨(点明主旨):又揭示了寓意:暗示了中年人承前启后(即对上赡养,对下培养)的重任和对家庭的使命感。
6.(1)双腿瘫痪后,我内心绝望(2)“好吧,就明天。
”(3)“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
”(4)母亲去死后,我自责愧疚,促使我懂得母亲的心愿,懂得了好好儿活的含义。
7.相同点:A句和B句都是“妈妈”建议推我去北海看花,希望我早日摆脱瘫痪给我带来的阴影,重新鼓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看花是母爱的体现;不同点:B句多了一个“吧”,语气更加委婉,更能表现母亲的“央求的神态”和母亲小心翼翼的心态,B句是“看看”,A句是“走走”,也呼应下文“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体现她对“我”细致入微的关爱。
8.C
9.父亲骑车去卖柿子父亲看管果园善待乡亲父亲赞叹今天的幸福生活10.示例一:甲;
写法:对比手法;
所写事件:父亲骑车去卖柿子;
精神品质:吃苦耐劳、疼爱孩子。
示例二:乙;
写法:细节描写;
所写事件:父亲善待偷苹果的少年;
精神品质:善良、细心。
11.①这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父亲比作“一株坚韧而茂盛的花木”,生动形象地写出父亲在艰苦的岁月里辛勤劳动、顽强面对,为家庭付出、善
待乡亲、做护林员等内容,表现出吃苦耐劳、关爱家人、善良细心等可贵品质,流露出作者
对父亲的感激、赞美之情,升华了文章主旨,深深打动了读者。
②示例:我选择杏树比喻文中的父亲。
杏树较其它花木开花早、结果早,不畏早春严寒,
就像文中的父亲在艰苦的年代依然坚韧、顽强地生活。
杏花鲜艳美丽,就像文中的父亲具有勤劳、善良等优秀品质。
杏树为人们献上酸甜可口的果实,就像文中的父亲为家庭、社会无私奉献一样。
12.“我”即将上北京读书,母亲忍着离别的痛苦“我”上路那天,汽车开动前母亲的哭让“我”至今历历在目13.(1)母亲对“我”离家的不舍与担心。
(2)“我”对母亲的哭不理解,只是担心别人的嘲笑。
14.(1)“十分重大”大词小用,突出了“我”去北京读书在当时的乡亲们的眼里是不可思议的事件,侧面突出了到北京路途的遥远和母亲对“我”即将远行的担心。
(2)运用外貌描写,细致地描写了母亲为“我”送行时精心打扮,突出了母亲对“我”去北京
读书的喜悦与自豪之情。
15.母爱是纯粹真实的,因为没有利禄之心掺杂其中;母爱是永恒的,不因时间流逝而流逝;她总是完美无缺,永不褪色。
16.C 17.先从种稻残留的泥巴引发感慨,引出下文;然后回忆了小孩子种稻的趣事;继而交代了发起“父亲的水稻田”活动体验种稻及其结果;最后抒发“种稻得道”的感悟。
18.亲近自然(土地);了解自然规律,传承农耕文化;感悟生活真谛;享受生活乐趣。
19.母亲为保墒增温,铺地膜、搭暖棚母亲为蔬菜搭架防虫20.在结构上,照应文章标题“母亲的菜地”,同时引出下文对菜地的具体描写,为后文写母亲精心照顾这块菜地等内容作铺垫,开门见山地点明了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内容上,写出了母亲的菜地里蔬菜品种丰富、生机盎然的特点,借此衬托出母亲勤劳能干的美好品质。
21.①母亲细
心照看菜地,勤于培养,由此看出母亲的勤劳能干。
②母亲把吃不了的菜送给别人,体现了母亲的善良、大方。
③母亲对农作物的生长规律了如指掌,懂得种菜技巧,体现了母亲的聪慧、有经验。
22.在这块菜地上,母亲辛勤劳作了一生,作者用继续播种的方式,表达对母爱的感激和赞美以及对母亲热爱土地、热爱劳动的美好品质的传承,也说明了母亲的这种品质对作者的教育意义和影响。
(能写出大致意思即可)
23.主要是从色彩上来描绘秋天的树的。
先写发现自家后窗的槭树树叶金黄,再写潭柘寺千年银杏树叶子的金黄,接着写颐和园玉兰树的半绿半黄,最后写滨河公园的树叶金黄一片。
24.引用诗句生动形象地描绘出了玉兰树叶映照在窗户上的影子朦朦胧胧、光影浮动的样子;增强了文章的文学色彩。
25.“逗弄”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秋风和银杏树叶拟人化,
形象而富有趣味地写出了秋风吹过银杏树叶的样子,表现出作者对银杏树叶的喜爱之情。
26.从听觉和视觉的两个感官角度来写,“簌簌飘落,好似金色的雨”是听觉,“满眼是透明的金黄”是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