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的历史经验及其现实启示
孙玉琴教授
后汉王朝在此“列四郡,据两关”,先后设置了武威、张掖、酒泉、敦煌四郡及阳关与玉门关。
设官置守,由此保证了丝绸之路咽喉地带的畅通。
公元前101 年,汉将李广利伐大宛胜利后,汉王朝在西域设置西域使者校尉,由其率领军队在轮台( 今新疆轮台) 、渠犁( 今新疆库尔勒西南) 屯田,以供给和保护往来丝绸之路上的使者和商人。
后又设置“护鄯善以西校尉”,用以维护丝绸之路南道的畅通。
公元前60 年匈奴日逐王降汉,匈奴势力全部退出西域,汉政府任命郑吉为“西域都护”,兼护西域南北两道安全。
隋初,位于青海的吐谷浑人经常进犯河西,大业五年( 609) ,隋炀帝派兵击溃吐谷浑,从而解除了河西的威胁。
唐太宗时西突厥对抗唐廷,阻塞中西贸易,唐朝派出军队迫使西突厥归降,随后唐太宗晓谕中亚各国“西突厥已降,商旅可行矣”,由此“诸胡大悦”。
此后唐朝在高昌设立安西都护府( 后移至龟兹) ,屯驻军队,镇守西域。
此后陆续在西域各地设立都督府、州、县等军政机构。
公元702 年,唐在庭州( 今新疆吉木萨尔) 设立了北庭都护府,负责管理天山以北的广大地区。
这些措施有效地保证了丝绸之路的安全和畅通。
汉唐王朝在以军事打击解除匈奴、吐谷浑及突厥等民族对丝绸之路安全威胁后,一方面设立相应的军事机构,加强安全防卫; 另一方面逐步开展边疆地区的政权建设,在统治政策制订执行中尊重各少数民族习俗和宗教信仰、帮助其发展经济解决生计,同时各边疆民族可自由往来、定居中原地区等手段,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中原汉文化传播,加强了民族间的融合,从而稳固边疆,有效保障了丝绸之路交通的畅达。
( 二) 发展沿线经济,为丝绸之路贸易提供物质基础
丝绸之路沿线经济的发展不仅是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的重要依托,更重要的在于其关系到当地军政人员的供给及沿线社会的稳定。
汉唐时期对丝绸之路沿线重要地域的经济开发不断加强,如丝绸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区,西汉丝绸之路初通时,还是“习俗颇殊,地广民稀”,以畜牧经济为主、农业落后的地区,通过移民、屯垦、修筑道路、兴建水利设施等措施的实施,到东汉初年,河西已是“兵马精强,仓库有蓄,民庶殷富”之地了。
经隋唐的进一步开发,到天宝年间,河西粮食产量已占全国的32. 6% ,成为发达的农业经济区了。
( 三)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善中外贸易的硬环境
汉唐王朝为推动丝绸之路贸易
一、汉唐时期的丝绸之路贸易
政策及其成效
自公元前2 世纪中叶西汉武帝
派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以文功
武略基本清除了中原通往西域的障
碍,丝绸之路由此畅通,中外经常
性的政治经济联系得以建立,丝绸
之路贸易也日趋发展。
自西汉中期
到唐中期丝绸之路贸易兴盛了一千
余年,其间历代封建王朝先后采取
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动丝绸之路贸
易的发展。
( 一) 综合运用军事、行政手
段提高丝绸之路贸易的安全性
从中国汉唐时代的都城长安
( 今陕西西安西北) 到地中海的东
岸,丝绸之路绵延万里,连接众多
民族和地区。
其间各民族、各地区
之间的冲突成为往来丝绸之路商旅
安全的最大威胁,影响着丝绸之路
贸易的开展。
为此,汉唐时期历届
封建王朝均采取了多种措施力图保
障丝绸之路的安全。
汉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匈奴
一度占有整个漠北、河西及西域地
区,严重威胁汉王朝的生存的同时
更阻断了汉王朝通过丝绸之路沟通
域外。
张骞出使西域后,汉王朝派
出军队出击匈奴,公元前121 年,
汉军将匈奴势力赶出了河西地区,
从此“自盐泽( 今新疆罗布泊) 以
东,空无匈奴,西域道可通”。
随
16 国际贸易2014 年第8 期
的发展,注重基础设施的兴建。
一方面,兴修道路及沿途驿馆、驿站; 另一方面,在大都市设立专门的接待外国贡使和商人的宾馆及中外交易市场。
早在西汉武帝时期即沿丝绸之路修筑长城及沿线道路,设立亭障,在保障丝绸之路安全的同时为商旅提供食宿便利。
东汉时期除继续修筑道路外,还在丝绸之路要冲设立了不少邮亭,作为信息传递及商旅住宿之所。
唐代在从长安经河西到西域的广大地带,兴修驿道,遍设驿馆,为过往的商人、使者提供食宿和牲畜的草料。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在其《驿馆使壁记》中称“凡万国之会、四夷之来,天下之道,必出于邦畿之内”,“故馆驿之制,于千里之内尤重”,并详细描述了从长安到河西之间的7 条驿道。
诗人岑参对丝绸之路沿途驿站及丝绸之路畅通状况也有着生动描述: “一驿过一驿,驿骑如流星。
平明发咸阳,暮及陇山头。
”据考证仅从长安到敦煌的驿馆至少有40 余座。
汉唐时期来华外商大多云集于长安及洛阳,相应的服务设施也被逐步建立了起来。
西汉时外国贡使及商人到达长安后由大鸿胪负责接待,在长安藁街专设有接待外国人的宾馆———蛮夷邸。
北魏统一中国北方后,丝绸之路再度畅通。
外国商人、使节纷至沓来,北魏政府特地在都城洛阳城外伊河、洛河之间的御道东,设立接待外国商人、使节的“四馆”———金陵馆、燕然馆、扶桑馆、崦嵫馆,其中崦嵫馆即专门用来接待来自西方的使节和商人。
来到洛阳的外商“乐中国风土,因而宅者,不可胜数”。
于是,
北魏又在御道之西设立“四里”,
供外商侨居。
其中“慕义里”是专
门提供给来自西方的侨居者。
此
外,北魏政府还在洛阳设有专门供
西方商人开展贸易的场所,称为
“四通市”。
这些场所的设立,大大
方便了来华外商的生活和商务活
动,促进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史称
慕义里“门巷修整,闾阖填列( 店
铺众多) ,……天下难得之货,咸
悉在焉”。
隋代洛阳的丰都市及唐
代长安的西市,均为供中外商人进
行交易的专门市场,二者均发挥了
显著的集聚效应。
( 四) 实施优惠性和保护性的
政策法规,创造中外贸易良好的软
环境
汉唐时期为吸引外商来华贸
易,一方面对来华外商实行超国民
待遇,另一方面通过行政和法律手
段保护外商在华合法权益。
西汉时对居住在蛮夷邸的外国
商使免费招待。
汉武帝时还常“设
酒池肉林以饗四夷之客”。
当这些
外国商使归国时,汉政府还专门派
人护送。
东汉末年以来,中原战乱不
已,河西成为中外商人云集、商品
荟萃之地。
其中特别是敦煌,地处
丝绸之路咽喉要地,中外贸易尤为
兴盛。
然而当地豪强大族恃强凌
弱,对胡商强买强卖,损害胡商利
益,引起胡商的极大不满。
“常日
西域杂胡欲为贡献,而诸豪族多逆
断绝,既与贸迁,欺诈侮易,多不得
分明,胡常怨望。
”曹魏控制河西
后,为维护丝绸之路贸易的健康发
展,敦煌太守仓慈采取了一系列措
施,打击豪强大族,保护中外商
人。
“欲诣洛者,为封过所; 欲以郡
还者,官为平取,辄以府见物与共
交市,使吏民护送道路,由是民夷
翕然称其德惠。
”这些措施的实施,
创造了公平、有序的中外贸易环
境,外商的权益得到保护,丝绸之
路贸易又恢复了昔日的繁荣。
隋初,丝绸之路贸易集中于河
西地区,隋炀帝不仅派吏部侍郎裴
矩常驻河西管理中外贸易,而且还
亲自出巡河西,接见西域各地王公
和商人,鼓励胡商到内地贸易。
为
此隋王朝对胡商从河西到内地沿途
交通、食宿免费供给,并应外商要
求在洛阳举办中外商品交易大会,
全面展示隋代中原先进的物质文明
和异彩纷呈的文化,从而吸引了大
量外商赴洛阳、长安等地贸易。
唐朝时对来华外商的优惠性和
保护性政策更加制度化和法律化。
政府明确要求各地方官员要对外商
“常加存问”,“接以仁恩,使其感
悦”。
唐代宗大历十四年( 779 年)
居留长安的中亚胡商众多,“先是回
纥留京师者常千人,商胡伪服而杂
居者又倍之,县官日给饔饩,殖资
产,开第舍,市肆美利皆归之”。
同时唐王朝尊重外商的习俗及宗教
信仰,李肇《唐国史补》中称:
“回鹘常与摩尼议政,故京师为之
立寺……其大摩尼数年一易,往来
中国; 小者年转江岭,西市商胡驼
囊其源,生于回鹘有功也。
”阿拉
伯人所著的《苏莱曼游记》中也记
载: “中国商埠为阿拉伯商人靡集
者,曰广府( K h a n f u),其处有回
教牧师一人,教堂一所。
……各地
回教商贾既多聚广府,中国皇帝因
任命回教判官一人,依回教风俗,
治理回民。
判官每星期必有数日专
国际贸易2014 年第8 期17
中国经贸
与回 民 共 同 祈 祷,朗 读 先 圣 戒 训。
国普 遍 的 做 法, 史 称: 各 国 来 华 次输出到中亚、西亚、南亚及欧洲, 终讲时辄与祈祷者共为回教苏丹祝 福。
判官为人正直,听讼公平,一 切皆能依 《可兰经》 圣训及回教习 惯行事。
故伊拉克商人来此者,皆 颂声 载 道 也。
” 这反映了唐代对陆 上及 海 上 丝绸之路贸易政策的一 致性。
此外,唐朝政府还通过行政命 令和 法 规 保护外商在华的合法权 益。
如公元 834 年唐文宗颁布谕令 “除舶脚 ( 船舶税) 、收市 ( 政府购 买) 、进奉 ( 进 贡) 外,任 其 往 来 通流,不 得 重 加 率 税”,即 明 确 规 定禁止重征外商。
唐玄宗时,曾有 几任南海太守因敲诈外商受到处死 或流放的刑罚。
唐朝法律规定在华 去世的外商,其遗产由当地官府妥 善保管,等其亲属认领。
一定期限 后,若无人认领方予以没收。
通过超 国 民待遇让利于外商, 吸引了更多的外商来华,而保护外 商的行政、法律措施的实施使外商 在华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
( 五) 限 制 官 方 朝 贡 贸 易,鼓 励民间贸易发展 自丝绸之路打通伊始,一方面 各国间互派使臣开展官方的朝贡贸 易,另一方面则是民间商人相互往 来贸易。
中国封建王朝通过官方朝 贡贸易获得 “天朝上国” 的政治尊 崇,但经济上得不偿失,因而朝贡 贸易的发展往往由于人力、物力的 制约受到限制。
史称: “自骞开外国 道以尊贵,其吏士争上书言外国奇怪 利害,求使。
天子为其绝远,非人所 乐,听其言,予节,募吏民无问所从 来,为具备人众遣 之,以 广 其 道。
” 这一时期由商人代行使臣职能、官 民贸易混合进行是丝绸之路沿线各 “奉献者皆行贾贱人,欲通货市买, 有力地推动了这些国家生产力的发
展及人类文明的进 步。
与 此 同 时, 域外国家和地区的动植物品种及一 些手工业技术被引进到中国,丰富
了中 国 的 农 业、手 工 业 生 产 体 系。
更为重要的是丝绸之路沿线各地区、 各民族间的经济联系日益密切,相
互间的冲突得以缓和。
在贸易利益 的驱动下,回纥、突厥等游牧民族 对中 原农耕民族的侵扰大 大 减 少, 促进了中原王朝的边疆稳定。
以献为名”。
北魏时朝贡贸易的过度 发展已使政府财政难以负担,从而 出台了限制政策。
唐太宗时各国来 华朝贡贸易频繁,政府财政负担大 增,为此魏征建议限制劳民伤财的 官方朝贡贸易,发展民间贸易。
“今 天下初 定,前 者 文 泰 之 来,劳 费 已 甚,今借使十国入贡,其徒旅不减千 人。
边民荒耗,将不胜其弊。
若听其 商贾往来,与边民交市,则可矣,倘 以宾客遇之,非中国之利也。
” 在历代政府的维护下,丝绸之
路贸易不断发展。
东汉时期 “商胡
贩客,日款于塞下”。
即使在最为动 荡的魏晋十六国时期,丝绸之路上 依然是 “兴胡之旅,岁月相继”
,中 二、制约丝绸之路贸易发展的 人为因素 绵延万里的丝绸之路直接连接
了东亚、中亚、南亚及西亚众多国
家和民族,其中特别是西亚及中亚 亚、西亚商人来华贸易络绎 不 绝。
地区在汉唐绝大部分时期均是小国 到唐代,丝绸之路贸易发展到其鼎 林立状态,不少国家地处丝绸之路
盛 阶 段,日本学者桑原骘藏 在 其 咽喉要地,经济及战略地位尤为突
《东洋史要》说: “东西陆路之互市, 出。
其结果,一方面刺激了这些国
至唐 极 盛。
先 是 隋 炀 帝 时,武 威、 家试图对丝绸之路贸易进行居间垄 张掖、河西诸郡,为东西交易之中 枢,西方贾人来集其地者,溢四十 四国。
唐兴,中央亚细亚天山南路
之路开,西方诸国来通东方通商者 益众。
” 丝绸之路贸易带动了沿线经济 的发展,如河西陇右一带隋唐之际 尚属经济落后之地, “州县萧条,户 口鲜少”,而伴随着唐代社会经济的 恢复,中外贸易繁盛,到 开 元、天 宝年间,陇右地区已是 “人烟遍地 桑柘稠” 了,其在全国经济中的地 位显著上升,以致 “天下称富庶者 无如陇右”。
伴随丝绸之路贸易发展,中国 的冶铁铸造、养蚕缫丝、四大发明 等先进的科学技术沿着丝绸之路渐 断以博取厚利,另一方面引起大国
在这些地区的角逐乃至武装冲突。
( 一) 居间垄断制约丝绸之路贸 易发展
汉唐时期,地处丝绸之路东西 两端的中国与罗马 ( 从罗马帝国到 东罗马帝国) 是世界上文明程度遥 遥领先的两个国家,因而罗马是中 国丝绸最终最大的消费国,罗马的 宝石、玻璃器、毛纺织品等也主要
销往中国,地处两大贸易伙伴之间
的中亚、西亚国家即具有了居间优 势。
西汉张骞第二次出使西 域 后, 地处今中亚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国 即与汉王朝建立起了正式的官方关
系。
一时间两国之间 “
使者相望于 道”,贸易往来频繁,大宛成了中国 18 国际贸易 2014 年 第 8 期
中国经贸
丝绸西运的重要集散地之一。
大宛 以至罗马帝国初期,皇帝梯庇留斯 则一度试图利用这一优势地位垄断 曾下令禁止男子穿着丝绸服装。
内斯对此曾有记述: “查士丁尼在位
时,有波斯人某至拜占庭传示蚕之 生养方法,盖为以前罗马人所未知 悉者也。
波斯人某,曾居赛里斯国。
归国时,藏蚕子于行路杖中,后携 至拜占庭。
春初之际,置蚕卵于桑
中国与西方的丝绸贸易。
《史记·大
( 二) 对具有战略资源性的商品 宛列传》 记 载 大 宛 国 “及 至 汉 使, 及有垄断利润的技术输出设置严格 非出币帛不得食,不市畜,不得骑 壁垒 用,所以然者,远汉,而汉多才物, 故必市,乃得所欲”
,试图以增加通 过成本阻止汉使西进与其他国家开 展直接贸易。
无独有偶,地处伊朗 高原的安息国,西接中国丝绸最大 的消费国—
——罗马,居间地位更为 突出,因而该国也极力阻止中国与 罗马建立直接贸易关系。
《后汉书· 西域传》 中称大秦 “其王常在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冲突 中,战马成为重要的战略性 物 资, 叶上,盖此叶为其最佳之食也。
后 而农 耕民族天然存在战马 的 短 缺, 出虫,饲叶而长大,生两翼可飞。
” 因而绢马贸易成为丝绸之路上中外 贸易的重要内容。
但在民族冲突加 剧的特定时期,这种贸易常面临巨 大障碍。
如汉武帝时,与盛产良马 的大宛的贸易关系即常受到各种势 力的阻挠。
据 《汉书》 记载: 汉匈 ( 三) 大国间冲突恶化了丝绸之 路贸易环境
为争夺两河流域的商路与城镇, 从公元前 92 年开始,罗马帝国与安 息,拜占庭 ( 东罗马) 帝国与波斯 萨珊王朝进行了长达 7 个世纪之久 的战争,使丝绸之路在美索不达米
亚平原常常受到战争的威胁甚或被 中断。
公元 7 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 于西亚,为控制商路和占领更多土
地,其不断向外扩张,向东方征服
于汉,而安息欲以汉缯綵与之交市, 战争,对战马需求较大,大宛出产 故遮阂不得自达”。
公元 97 年,东 优良战马———汗血马,汉武帝派人 汉西 域长使班超派甘英出 使 大 秦, 携带黄金、丝绸到大宛购马,大宛 甘英 到 达 波 斯 湾,欲 渡 海 至 罗 马, 王不仅拒绝售马,而且劫夺了汉使 而安息人诳其称: “海水广大,往来 所携带的财物并将汉使残杀,导致 者逢善风三月乃得 渡,若 遇 迟 风, 随后双方一场历时三年的武装冲突。
了波斯萨珊王朝后继续东进攻打中 亦有二岁者,故入海者皆赍三岁粮。
即使在丝绸之路贸易发展达到顶峰 亚,中亚各国不得不寻求唐朝的保 护,从而导致了唐与阿拉伯两大帝
国间直接的冲突。
公元 751 年唐朝军 队与阿拉伯军队在中亚怛逻斯 ( 今 海 中善使人思土恋 慕,数 有 死 亡 者。
”甘英听后只好望洋却步,返回 汉土,汉王朝与罗马直接贸易关系
建立的首次努力宣告失败。
汉唐时代地处丝绸之路贸易沿 线的一些国家的居间垄断行为大大 增加了贸易的成本,使贸易规模的 发展受到制约。
史书记载,汉代中 国丝绸经过漫长丝绸之路辗转西运 至罗马帝国后期价格极其昂贵,韦 尔斯 《世界史纲》中说: “罗马王安 的唐王朝对金银铜铁输出亦严加 限制。
汉唐千余年间,丝绸之路贸易 上交 易的最大宗货物始终 是 丝 绸, 哈萨克斯坦江布尔) 发生激战,史
中国长期在丝绸生产上拥有垄断性 优势。
尽管早在汉代,中国中原的 养蚕缫丝技术即已传播到朝鲜、日 本及今天的中国新疆地区,但继续 向西传播则遇到了一系列森严的壁 垒。
唐代高僧玄奘在其 《大唐西域 记》中记载中原的养蚕缫丝技术传 称怛逻斯战役。
该战役由于中亚葛 逻禄部倒戈,导致唐军惨败。
怛逻 斯之战后,唐朝在中亚的优势开始 丧失。
随后不久,国内发生 “安史
之乱”
,唐朝将在中亚的驻军撤回中 原,从此失去对中亚的控制。
阿拉
伯帝 国亦难以有效控制中 亚 各
地, 顿时 代,须经遥远而迂回之 路 程, 播到西域鄯善国 ( 今新疆若羌) 后, 导致中亚地区陷入长期的民族纷争 方能运抵罗马之丝,其价值高于黄 金。
”因而罗马为此付出了高昂的代 价。
据普林尼估计: 罗马每年流入 阿拉伯半岛、印度和中国的金币不 下一 亿 塞 斯 特 斯 ( 约 十 万 盎 司 黄 金) 。
严重的贸易逆差对罗马帝国的 由此再西传即受到禁止。
以至后来 的瞿萨旦那国 ( 即古于阗国,今新 疆和田地区) 不得不用和亲与走私 之中,丝绸之路受到阻塞,丝绸之
路贸易从此大为衰落。
综上可见,加强丝绸之路的安 结合的方式才获得了养蚕缫丝技术。
全性、提 高 丝绸之路贸易的便利 公元 6 世纪,东罗马帝国亦是通过 性、大国对小国的利益让渡、发挥 走私夹带的方式获得养蚕缫丝技术。
官方与民间的合力等是丝绸之路走 财政 经济带来了十分不利 的 影 响, 公元 6 世纪末的拜占庭史家梯俄方 向繁荣的基本政策保证; 设置贸易 国际贸易 2014 年 第 8 期 19
中国经贸
建设依然是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 基础性工作。
一方面,要构建从太 平洋到波罗的海畅达的公路、铁路 和航 空 等 交通网络以及电 信、电 网、能源管道的联通。
目前首先要 解决的问题,一是各国间对道路标 准的协调。
目前丝绸之路沿线各国 铁路轨道标准不尽相同,国际运输 需要中途更换运输车辆,加大贸易 成本,因此各国间应加强协调,制 定实行统一的标准。
二是加速跨境 高速运输线路建设。
该区域内各方 应积极探讨完善跨境高速公路、高 速铁路等交通基础设施,逐步形成 连接东亚、西亚、南亚的高速有效 的交通运输网络,为各国经贸合作 提供便利。
另一方面,古代丝绸之 路贸易的发展还有赖于大都市商业 的繁荣 和沿线商品集散地的形成, 因而今天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亦应 加快推进在丝绸之路沿线各中心城 市、交通 枢 纽 建 设 商 贸 物 流 中 心。
此外,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各国间 在降低贸易与投资壁垒、简化通关 手续等方面应加强协商与合作,提 高贸易与投资的便利化水平。
( 三) 加 强 大 国 间 的 协 调,营 造区域经贸合作的良好环境 如上所述,唐代中国与阿拉伯 帝国在中亚的武装冲突直接导致了 丝绸之路由盛转衰。
今天地处亚洲 心脏地带的中亚地区依然具有重要 的国际战略地位,世界各主要经济 体均 聚 焦 于 此,展 开 激 烈 的 角 逐。
各大经济体均提出了自己有关中亚 发展战略的构想,除中国提出的丝 绸之路经济带以外,还有俄罗斯提 出并由其主导的欧亚经济一体化战 略、欧 盟 提 出 的 “新 中 亚 战 略 ”、 美国提出的 “新丝绸之路” 计划及 壁垒、大国间的竞争是制约丝绸之 路贸易发展的重要因素。
日本提出的 “亚欧新丝绸之路” 构
想等。
这 些 战略构想既有交叉重 叠,又各有侧重,其中相互的利益 冲突难以避免。
因而迫切需要各方 求同存异,以高度的政治智慧寻求
各方利益的平衡点,实现多赢,从 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创造良好 的环境。
( 四) 丝 绸 之 路 经 济 带 战 略 推 进应循行渐进,关注中亚各国的诉 求与利益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对
海外能源依赖度不断提高,中亚地 处丝绸之路重要战略地位且其矿产 资源丰富,是中国重要的能源来源
地。
同时中亚各国均面临着经济发 展的紧迫任务,因而中国与中亚各 国的经贸合作不宜操之过急,应充 分考虑中亚各国的利益诉求,通过 对中亚各国的经济技术援助帮助其 发展民生项目,并在投资中注意履 行企业社会责任,树立负责任大国 的国家和企业形象。
此外,中亚各 国利益诉求不尽相同,中国应注意 政策的协调与平衡,唐朝兵败怛逻 斯的教训值得吸取。
( 五) 提 高 开 放 度,充 分 发 挥 民间资本力量 无论中国还是中亚各国市场体 系建设均不够完善,企业特别是民 营企 业 参 与国际竞争的制度不健 全。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丝 绸之路沿线各国应在政府层面加强 国际协调,努力构建区域经济合作 的制度框架前提下,积极调动社会 民 间 资 本, 充 分 发 挥 企 业 主 体
作用。
三、对建设丝绸之路 经济带的启示 古丝绸之路与今天建设丝绸之 路经济带面临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环 境有天壤之别,但二者存在与发展 的动因、面临的障碍与挑战、所体 现的精神与文化又存在着显著的相 似性,因而汉唐时代丝绸之路贸易 的历史经验与教训对今天丝绸之路 经济带建设有重要的启示。
( 一) 丝 绸 之 路 沿 线 各 国 间 应 进一步加强安全合作 汉唐时期历代政府均将维护丝 绸之路安全作为第一要务。
今天丝 绸之路 沿线不少国家或地处内陆, 自然 条 件 恶 劣,或 长 期 政 局 动 荡, 经济 结 构 单 一, 经济发展水平落 后,从而 加 剧 了 民 族 与 宗 教 冲 突, 特别是中东、阿富汗及巴基斯坦等 国各派势力武装冲突不断、各种恐 怖活动频仍,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 设面临着巨大的社会安全挑战。
因 而各国间应摒弃政治偏见,进一步 加强安全合作,特别是要进一步强
化上海合作组织的功能。
其中大国 在反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后,应发挥 对区域稳定的主导作用,加强对有 关地区的经济、技术支持与援助力 度,切实帮助有关国家和地区改善 民生,从而为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 的 实现提供可持续 的 社 会 安 全 基础。
( 二) 完 善 基 础 设 施 建 设,提 高区域经贸合作的便利性 汉唐时期丝绸之路贸易繁荣直 接依赖于交通道路的通畅及沿线城 镇商业的兴盛。
而今完善基础设施
( 作者 单 位: 对 外 经 济 贸 易 大 学; 责任编辑: 王勇娟) 20 国际贸易 2014 年 第 8 期 中国经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