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旅游文本对比与翻译-精品文档资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旅游文本对比与翻译
一、引言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文本翻译的质量也越来越受到业内和业外人士的关注。

本文就英汉旅游文本的各自特征与差异展开论述,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结合实例,提出相应的翻译方法,以期为翻译人员提供参考,推动旅游文本翻译的发展。

二、思维差异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受思维的支配,而思维也离不开语言来表述自身。

西方人的思维一般来说是直线的,而中国人的思维多是曲线的。

语言是思维的体现,思维决定了语篇特点。

所以英语行文结构为直线,汉语则为螺旋曲线。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的民族形成了不同的思维方式,因此导致了语言中修辞、用词手法的差异。

汉语的旅游文本中,经常使用对偶结构和四字格,达到音形意皆美、诗情画意盎然的效果,多仰仗辞藻的渲染而不是物象的明晰展示。

相对的,英语旅游文本大多风格简约,结构严谨而不复杂,信息的准确传递是最为注重的地方。

对景物的描写一般是具体的罗列,是对景象的再现。

例:Tiny islands are strung around the edge of the peninsula like a pearl necklace. Hunks of coral reef,coconut palms, and fine white sand.
译文:小岛玲珑,座座相连,如珍珠项链、绕岛周边。

珊瑚通透,椰影成片,沙滩似银,美景如诗。

原文就像一张照片,将景物罗列:珍珠、珊瑚礁等。

而译文充分利用四字格的表达形式,把原本代表景物的词语变成了一副生动鲜活的海岛风光图。

三、审美习惯差异
汉民族独特的美学观念是社会和文化历程的浓缩,是社会历史和生活经历在心理的沉淀,反映了其特有的思想和审美习惯(包惠南,包昂,2004)。

传统西方哲学则强调抽象理性思维,在物象关系上,强调模仿以及再现。

亚里士多德主张美学之最高境界应该是“照事物原本的样子去摹仿”(包惠南,2001)。

客观理性的思维特点就体现了出来,而反映在语言表达形式上,就是句式严整、逻辑理性、简洁自然。

例:大自然的神工鬼斧,成就了长江三峡绝妙的景色。

气势雄浑的瞿塘峡,逶迤的巫峡,礁石林立的西陵峡,无不风姿美妙,光彩夺人。

译文:The great Three Gorges of Yangtze River created by Mother Nature in all her glory. The grandiose Qutang Gorge, meandering Wu Gorge as well as heavily-shoaled Xiling Gorge, all coverd in splendid colors.
译文把“气势雄伟”等四字形容词组,化为英语中单个的形
容词,把“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直接形象地称之为“Mother Nature”,结尾处四个松散并列词组,全部融合成为与上下文衔接的一句话,更反映出英语行文注重逻辑性的特点。

四、各展其长
在翻译旅游文本时,要考虑到翻译的受众――也就是目的语读者的自身特点,使用他们能够接受的词语,从而有意识地填补相应的文化空缺,尽量使译文能够让读者乐于接受,从而达到宣传的目的。

在各类文体中,古诗词是非常能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

如果能够把文本中的诗句翻译出来,不仅会让读者对景点有更深刻的理解,还会给整个文本增色不少。

成都杜甫草堂中有一句:“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

”这一句诗是杜甫晚年对诗歌创作的见解,可以说是对自己诗涯的总结。

许渊冲先生曾将其译为如下两个版本:
译文1:A poem may long, long remain,
Who knows the poet’s loss and gain (joy and pain)?
译文2:A verse may last a thousand years.
Who knows the poet’s smiles and tears?
第一种译文采用浅化的方法,不但使读者了解原诗内容,还具有意美和形美;第二种译文则以具体的笑和泪取代了抽象的得失,虚实相化。

这样的译文放在景点介绍中,不仅不会造成语篇衔接断裂,还会使读者“知之、好之、乐之”。

五、结语
思维的不同造成了语言表达形式、风格的不同,翻译其实是在两种思维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

理解语言差异背后的原因,还需要理解原语的实质,脱去原文的外壳,把汉语的“虚”转化成英语的“实”,虚实相化,各展所长。

最后附上许渊冲先生模仿老子《道德经》第一章所写的《译经》作为总结。

“译可译,非常译。

忘其形,得其意。

得意,理解之始;忘形,表达之母。

得意忘形,求同存异:翻译之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