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一中2015-2016学年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抗体、抗利尿激素、胰岛素
③葡萄糖、氨基酸、尿素
④CO2、O2、Na+、K+
⑤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⑥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脂肪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⑥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差异主要与无机盐含量的差异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3.有一种基因突变使果蝇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电位变化发生异常,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影响神经细胞膜上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B.基因突变影响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C.突变型果蝇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慢
D.突变型果蝇神经细胞兴奋时Na+流出的数量不发生改变
4.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a、b、c、d四处安放灵敏电流计,
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B.b处电流计的指针最先发生偏转
C.c处电流计的指针首先发生偏转
D.d处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5.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
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
6.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B.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D.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激素A、B 含量也增加
7.血糖平衡主要是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
8.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9.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较小、作用时间长
B.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
C.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大、作用时间短
D.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较大、作用时间长
10.下列关于免疫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A.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产生、成熟或贮存的场所
B.同一人体内T 细胞和B 细胞的遗传物质不同
C.只有浆细胞才能产生免疫活性物质
D.记忆细胞受到相同抗原刺激后只进行细胞分化
11.下列有关免疫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A.吞噬细胞是非特异性免疫细胞,在特异性免疫中具有重要作用B.T细胞和B细胞均来源于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
C.T细胞产生的淋巴因子在B细胞的增殖和分化中具有重要作用D.效应T 细胞和浆细胞能特异性地和抗原结合
12.下列关于生长素应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不用生长素处理的枝条,扦插时不能成活
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番茄的花就能得到无籽番茄C.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马铃薯的块茎能抑制其发芽D.用较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溶液处理棉花的顶芽能解除其顶端优势13.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物生命活动调节从根本上说是植物基因组程序性表达的结果
B.脱落酸可以促进果实的成熟和种子的萌发
C.乙烯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果实的发育和成熟
D.赤霉素引起植株增高的主要原因是促进细胞的分裂
14.某同学以清水、缓冲液和血浆分别为实验材料进行“探究血浆是否具有维持pH稳定的功能”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A.起对照作用的是清水组和缓冲液组
B.所得结果不合理的是清水组
C.该实验结果说明血浆组缓冲物质的缓冲能力是有限的
D.图中的结果表明缓冲液组维持pH稳定的能力强于血浆组
15.不同处理对某植物性别分化的影响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根产生的赤霉素能促进雌株形成
B.叶产生了促进雌株形成的细胞分裂素
C.若对完整植株施用赤霉素合成抑制剂则雌株数量增多
D.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对性别分化的作用是不相互对抗的
16.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对种群数量特征描述的是()
A.2012年,宜昌市的人口出生率为7.17‰
B.我国的人口将逐渐步入老龄化阶段
C.蜜蜂等动物遇到敌害,常集群攻击
D.由于水葫芦的入侵,某湖泊中莲的死亡率比较高
17.科学家对某地区新引入的一种鸟类进行种群调查,所得数据如下:
则1970~1975年该鸟类种群的增长曲线最接近于()
A.B. C.D.
18.黄山松是雌雄同株的植物,主要分布于我省黄山地区.如图是某黄山松种群年龄结构调查结果,该种群的最终发展趋势是()
A.种群固定的总能量趋于增加B.种群密度趋于降低
C.种群的垂直结构趋于简单D.种群的性别比例不发生改变
19.一块弃耕的农田,很快长满杂草,几年后,草本植物开始减少,各种灌木却繁茂起来,最后这块农田演变成了一片森林.该生态系统在此演替过程中,相关变化趋势正确的是()
A.B.C.D.
20.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组成成分的叙述,正确的是()
A.太阳光来源于地球以外,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B.硝化细菌是自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
C.病毒是异养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D.蚯蚓是需氧生物,在生态系统中属于消费者
21.下列有关生物圈中碳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
A.碳循环伴随着能量流动
B.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与碳循环密切相关
C.分解者不参与生物圈中碳循环过程
D.碳在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循环的主要形式是CO2
22.有关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正确的叙述是()
A.生态系统中物理信息的来源只能是无机环境
B.动物的特殊行为对于同种或异种生物能够传递信息
C.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和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
D.利用昆虫信息素诱捕有害动物属于化学防治
23.如图为某人工鱼塘食物网及其能量传递示意图(图中数字数值,单位是J•m ﹣2•a﹣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食物网中最高营养级为第六营养级
B.该食物网中第一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25%
C.太阳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为1357J•m﹣2•a﹣1
D.该食物网中的生物与无机环境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24.下列关于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森林中,害虫数量增加时食虫鸟也会增多,害虫种群的增长就受到抑制,这属于生物群落内的负反馈调节
B.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C.自我调节能力强的生态系统,其稳定性也高
D.当外界干扰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将会丧失25.建设生态茶园的关键是调控茶园群落,降低病虫危害.下表中的措施与原理不匹配的是()
A.A B.B C.C D.D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神经、体液、免疫共同调节的结果.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免疫物质是指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如抗体、、溶菌酶等.
(2)图乙表示效应T细胞发挥免疫作用的原理,其中FasL称为死亡因子,Fas 称为死亡因子受体,Fas可以在各种细胞内选择性表达.当HIV病毒进入人体感染T细胞时,在被感染的T 细胞中基因表达增强,从而转变为,最终使人体丧失全部的免疫.据图分析,被感染的T细胞死亡属于.(3)图丙表示突触的结构.乙酰胆碱受体的离子通道允许Na+通过,当前膜释放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突触后膜受体时,突触后膜离子移动的情况主要是,引起突触后膜兴奋.
(4)图丙中的突触在传递信号时的特点是,原因是.
27.实际生产中,农民常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除去与单子叶农作物混合生长的双子叶植物杂草.图1表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对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的影响;图2为观赏植物龙爪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混合生长在农田中的单子叶农作物和双子叶杂草的种间关系是.农田放弃耕作或田间管理,则会发生群落的演替,这种演替属于.
(2)生长素类似物作为除草剂的原理是: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图中代表农作物的曲线是(填序号).若要达到除草的目的,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区间应该在.
(3)龙爪槐可以进行扦插繁殖.如果在枝头上保留一些正在生长的芽或幼叶,扦插的枝条容易生根,这
是因为.顶芽产生的这种激素的运输方向是(填“A→B”或“B→A”),这种运输称为.
28.某湿地是由长江携带的泥沙长期淤积逐渐形成的,将该湿地由近水边到岸边分为光滩区、近水缓冲区、核心区等区域,如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区别核心区和近水缓冲区这两个群落的重要特征是.
(2)调查核心区或近水缓冲区的芦苇种群数量最常用的方法是.描述芦苇种群数量变化时建立的数学模型应该是型曲线.
(3)在统计不同区域的植物盖度(表示植被的茂密程度)时,取样的关键是要做到.
(4)该地区火灾后曾引入一种外地植物,引入物种的种群基因型频率变化如表:
基因型引入前,原地引入后5年,本地引入后8年,本地通过对该物种在引入前后种群基因频率的比较,该物质是否发生了生物进化,原因是.29.图为某生态系统灌草丛带中的几种生物种群及其获得的能量值,请据图分析:
(1)图中共有条食物链,沙氏变色蜥在食物网中所处的营养级为.除图中所示的生物类群外,该生态系统的生物组成成分还应有才能保证其物质循环的正常进行.
(2)若字母代表能量值,则b、c的大小关系是;图中能量从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传递效率是(用图中字母表示);樟毛等植物呼吸消耗的能量(包含/不包含)在a中.
(3)用标志重捕法调查该系统某种大型飞行草食动物的种群密度,若部分被标记的生物被捕食,则计算得到的种群数量(大于、等于、小于)实际种群数量.
(4)假设沙氏变色蜥只有地面草食动物和小型地面肉食动物两条食物链(其他动物不存在),樟毛等植物
中的能量不变,将它的食物比例由地面草食动物:小型肉食动物=1:1调整为2:1,能量传递效率按10%计算,该生态系统传递给沙氏变色蜥的能量是原来的倍.
(5)该生态系统中的某些植物的种子必须接受某种波长的光信息,才能萌发生长.该过程中特定波长的光属于信息,这一现象说明信息传递的功能之一是.
(6)随着时间的推移,本地区内生物的种类和数量还将不断改变,这一过程属于演替,该过程中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逐步提高.
30.某木本植物种子成熟后不能萌发,经过适宜的预处理可以萌发.现用甲、乙、丙、丁四种预处理方法处理种子,再将处理后的种子分成两组:一组在温度和水分等适宜的条件下进行萌发实验并测定萌发率,结果见表;另一组用于测定A、B 两种激素的含量,结果见图.请回答:
(1)根据实验结果可知预处理措施通过影响从而影响种子的萌发率.(2)结合以图、表可知,两种激素中抑制种子萌发的是,该激素最可能是.
(3)已知激素A存在于上述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中,为了验证激素A对种子萌发的作用,可用白菜种子为材料,以白菜种子发芽率为指标进行实验,请补充完成下列实验步骤,并预测结果、得出结论.
实验步骤:
①剥离该木本植物种子的种皮,提取激素A,并制备成激素A水溶液.
②分别用和处理的白菜种子,置予适宜温度下培养.
③一定时间后,统计白菜种子的发芽率.
预测结果:
实验结论:.
2015-2016学年安徽省铜陵一中高二(下)期中生物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的是()
①血液、组织液和淋巴
②抗体、抗利尿激素、胰岛素
③葡萄糖、氨基酸、尿素
④CO2、O2、Na+、K+
⑤突触小泡、神经递质
⑥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脂肪酶.
A.①②④B.②③④C.②③⑤D.③④⑥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
【分析】血浆、淋巴、组织液中物质,即内环境的成分:
①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
②细胞分泌物:抗体、淋巴因子、神经递质、激素等.
③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
【解答】解:①血液不属于内环境的组成部分,①错误;
②抗体、抗利尿激素、胰岛素都存在内环境中,②正确;
③葡萄糖、氨基酸、尿素都存在内环境中,③正确;
④CO2、O2、Na+、K+都存在内环境中,④正确;
⑤突触小泡存在于神经细胞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⑤错误;
⑥唾液淀粉酶、胃蛋白酶、胰脂肪酶存在于消化道中,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⑥错误.
故选:B.
2.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B.血浆和组织液渗透压的差异主要与无机盐含量的差异有关
C.正常人血浆的pH稳定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离子有关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
【考点】内环境的组成;内环境的理化特性.
【分析】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酸碱度和渗透压:
(1)温度:人体正常体温一般在37℃左右;
(2)酸碱度: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血浆的pH之所以能保持相对稳定,与它含有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
(3)渗透压: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在组成细胞外液的各种无机盐离子中,含量上占有明显优势的是Na+和Cl﹣,细胞外液渗透压的90%来源于Na+和Cl﹣.
【解答】解:A、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和无机盐和蛋白质有关,A正确;
B、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而组织液和淋巴中蛋白质较少,B错误;
C、正常人血浆的pH在7.35~7.45之间,与内环境中含有的HCO3﹣、HPO42﹣等缓冲物质有关,C正确;
D、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在37℃左右,即人体的正常体温,D正确.故选:B.
3.有一种基因突变使果蝇神经细胞兴奋过程的电位变化发生异常,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突变影响神经细胞膜上K+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B.基因突变影响神经细胞膜上Na+通道的结构和功能
C.突变型果蝇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速度较慢
D.突变型果蝇神经细胞兴奋时Na+流出的数量不发生改变
【考点】基因突变的特征;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
【分析】神经细胞处于静息状态时,细胞膜的电位是外正内负;当接受刺激产生动作电位时,细胞膜对Na+通透性增大,大量的Na+内流,导致细胞膜的电位变为外负内正,发生动作电位,然后K+顺浓度梯度外流,恢复到静息电位.
【解答】解:A、通过曲线可以看出在恢复到静息电位的过程中,即复极化过程中,突变体不正常,说明钾离子通道和恢复静息电位过程出现异常,A正确;B、通过曲线可以看出动作电位的产生出现异常,即去极化过程中,突变体不正常,也就是说钠离子内流的通道出现异常,B正确;
C、据图示无法判断突变型果蝇神经纤维上兴奋传导的速度快慢,C错误;
D、据图示可知,由于电位差没变,故突变型果蝇神经细胞兴奋时Na+流出的数量不发生改变,D正确.
故选:C.
4.如图表示三个通过突触连接的神经元.在a、b、c、d四处安放灵敏电流计,现于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下列有关指针偏转情况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处电流计的指针发生偏转
B.b处电流计的指针最先发生偏转
C.c处电流计的指针首先发生偏转
D.d处电流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
【考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分析】分析题图:图示共有3个神经元,2个突触结构.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可以双向传导,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可在b、c点检测到膜电位变化;在神经元之间,兴奋只能单向传递,即从上一个神经细胞的轴突传到下一个神经细胞的树突或胞体,因此刺激图中箭头处,在d点也能测到膜电位的变化,而a点无法检测到膜电位变化.
【解答】解:A、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兴奋不能传递到a处,因此a处电流
计的指针不发生偏转,A错误;
B、根据刺激处于b和c的距离可知,兴奋先到达c处,因此c处电流计的指针最先发生偏转,B错误;
C、根据刺激处于b和c的距离可知,兴奋先到达c处,因此c处电流计的指针最先发生偏转,C正确;
D、在箭头处施加一强刺激,兴奋可以传递到d处,因此d处电流计的指针也会发生偏转,D错误.
故选:C.
5.下列选项不能说明神经系统分级调节的是()
A.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
D.婴儿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
【考点】脑的高级功能;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脑和脊髓是神经系统的中枢部分,叫中枢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的高级中枢在大脑皮层,低级中枢位于大脑皮层以下的部位(如脊髓),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的活动.
【解答】解:A、针刺指尖引起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是低级的神经活动,指尖采血时,针刺指尖不能引起缩手反射,说明受大脑皮层的控制,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A正确;
B、运动员听到枪声时迅速起跑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B正确;
C、司机看见路人过斑马线时停车等候,属于条件反射,需大脑皮层和脊髓等中枢的参与,故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C正确;
D、婴儿大脑发育不完善,膀胱充盈时,引起膀胱排尿,说明大脑皮层不能抑制脊髓的低级中枢,故不能说明高级中枢能够控制低级中枢,D错误.
故选:D.
6.如图是人体甲状腺激素分泌的示意图,甲、乙、丙分别代表腺体名称,A、B 代表激素名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
B.人体通过反馈调节来维持甲状腺激素含量的相对稳定
C.图中①②③④四个过程,具有抑制作用的是③④
D.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激素A、B 含量也增加
【考点】动物激素的调节.
【分析】1、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中,下丘脑能分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该激素作用于垂体,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于甲状腺,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分泌量增加;但是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
2、分析图解:由图可知,甲状腺能够分泌甲状腺激素,则丙为甲状腺;垂体分泌的激素B作用于甲状腺,则B为促甲状腺激素;下丘脑分泌的激素A作用于垂体,使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则A为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解答】解:A、据图可知:人体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的调控,具有分级调节的特点,A正确;
B、根据试题分析,当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以后,就会反过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的分泌,从而使甲状腺激素减少.这属于激素的反馈调节,B正确;
C、在四个过程中①②是促进,③④是抑制,C正确;
D、由于存在反馈调节,人体甲状腺激素含量增加会导致激素A、B 含量减少,D 错误.
故选:D.
7.血糖平衡主要是多种激素作用的结果.在血糖调节过程中具有协同作用的是()
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素和胰高血糖素
C.甲状腺激素和生长激素D.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胰岛素是惟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其作用分为两个方面:促进血糖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2、胰高血糖素能升高血糖,只有促进效果没有抑制作用,即促进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
3、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互为拮抗关系,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互为协同关系.【解答】解:A、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作用相反,为拮抗作用,A错误;
B、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均能升高血糖,二者为协同作用,B正确;
C、甲状腺素与肾上腺素在提高机体代谢时具有协同作用,但与血糖调节没有直接关系,C错误;
D、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抗利尿激素能促进对水分的重吸收,其与血糖平衡无直接关系,D错误.
故选:B.
8.下列是关于抗利尿激素调节的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图表示食物过咸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B.乙图表示饮水过多时,抗利尿激素分泌与渗透压变化的关系
C.丙图表示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变化
D.丁图a点时注射的不可能是抗利尿激素
【考点】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
【分析】1、吃的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多→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增加→尿量减少.同时大脑皮层
产生渴觉(饮水).
2、体内水多→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下丘脑感受器受到刺激→垂体释放抗利尿激素少→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减少→尿量增加.
【解答】解:A、食物过咸时,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A错误;
B、饮水过多时,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尿量增多,B错误;
C、随着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C正确;
D、假如注射抗利尿激素,内环境中的抗利尿激素含量升高,促进肾小管、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尿量减少,导致尿素和无机盐含量升高,D错误.
故选:C.
9.与神经调节相比较,体液调节的特点是()
A.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较小、作用时间长
B.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小、作用时间短
C.反应速度快、作用范围较大、作用时间短
D.反应速度慢、作用范围较大、作用时间长
【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分析】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
【解答】解:神经调节作用途径是反射弧,反应速度迅速,作用范围准确、比较局限,作用时间短暂.
而体液调节作用途径是体液运输,反应速度较缓慢,作用范围较广泛,作用时间比较长.
故选: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