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个文言文实词部分实词练习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练习
【一】解释实词的意思
(第25---50)

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

(《赤壁之战》)(盖:)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盖:)
未几,敌兵果舁(yú)炮至,盖五六百人也。

(《冯婉贞》)(盖:)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捕蛇者说》)(盖:)
技盖至此乎?(《庖丁解牛》)(盖:)

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

(《琵琶行》)(故:)
轩东故尝为厨。

(《项脊轩志》)(故:)
累官故不失州郡也。

(《赤壁之战》)(故:)
此物故非西产。

(《促织》)(故:)

秦孝公据殽函之固。

(《过秦论》)(故:)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天时不如地利》)(故:)
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

(《廉颇蔺相如列传》)(故:)
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愚公移山》)(故:)
蔺相如固止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故:)
斯固百世之遇也。

(《五人墓碑记》)(故:)

相如顾召赵御史曰。

(《廉颇蔺相如列传》)(顾:)
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

(《促织》)(顾:)
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硕鼠》)(顾:)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不知计所出耳。

(《荆轲刺秦王》)(顾:)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顾:)

后五年,吾妻来归。

(《项脊轩志》)(归:)
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

(《赤壁之战》)(归:)

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论积贮疏》)(国:)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国:)
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岳阳楼记》)(国:)
逝将去女,适彼乐国。

(《硕鼠》)(国:)
等死,死国可乎?(《陈涉世家》)(国:)

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

(《信陵君窃符救赵》)(过:)
一日,大母过余。

(《项脊轩志》)(过:)
闻大王有意督过之。

(《鸿门宴》)(过:)

尔牧来思,何蓑何笠。

(《诗经·小雅·无羊》)(何:)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出师表》)(恨:)公子往而臣不送,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恨:)胡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过秦论》)(胡:)
狼跋其胡,载疐(zhì)其尾。

(《诗经·豳风·狼跋》)(胡:)

此数者用兵之患也,而操皆冒行之。

(《赤壁之战》)(患:)
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廉颇蔺相如列传》)(患:)
故君之所以患于军者三。

(《谋攻》)(患:)

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

(《送东阳马生序》)(或:)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水经注·三峡》)(或:)

凡牧民者,必知其疾。

(《管子》)(疾:)
必为有窃疾矣。

(《公输》)(疾:)
其疾病而死,死而湮没不足道者,亦已众矣。

(《五人墓碑记》)(疾:)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疾:)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屈原列传》)(疾:)
天下之欲疾其君者,皆欲赴愬于王。

(《齐桓晋文之事》)(疾:)
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孙膑》)(疾:)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疾:)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劝学》)(疾:)

予之及于死者不知其几矣。

(《〈指南录〉后序》)(及:)
而不及今令有功于国。

(《触龙说赵太后》)(及:)

匪来贸丝,来即我谋。

(《诗经·氓》)(即:)
昭帝即位,数年,匈奴与汉和亲。

(《汉书·苏武传》)(即:)
项伯即入见沛公。

(《鸿门宴》)(即:)
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史记·项羽本纪》)(即:)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论积贮疏》)(即:)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促织》)(即:)
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鸿门宴》)(即:)

言未既,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余哉!”(韩愈《进学解》)(既:)始皇既没,余威震于殊俗。

(《过秦论》)(既:)
既又与汝就食江南,零丁孤苦,未尝一日相离也。

(《祭十二郎文》)(既:)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苏轼《赤壁赋》)(既:)

以是人多以书假余。

(《送东阳马生序》)(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劝学》)( )
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

(《荆轲刺秦王》)( )
汉人未可假大兵权。

(《谭嗣同》)( )
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本纪》)( )
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报任安书》)( )

至京口,得间奔真州。

(《〈指南录〉后序》)( )
谗人间之,可谓穷矣。

(《屈原列传》)( )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

(《曹刿论战》)( )
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口技》)( )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

(《邹忌讽齐王纳谏》)( )
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鸿门宴》)( )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信陵君窃符救赵》)( )

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

(《孔雀东南飞》)( )
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 )
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荷蓧丈人》)( )
风吹草低见牛羊。

(《敕勒歌》)( )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

(《庖丁解牛》)( )
少年大骇,急解令休止。

(《促织》)( )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荆轲刺秦王》)( ) 太后之色少解。

(《触龙说赵太后》)( )
就,jiù
臣之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

(《廉颇蔺相如列传》)( )
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荆轲刺秦王》)( )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季氏将伐颛臾》)( )
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活板》)( )
举,jǔ
聊举数人以训汝。

(《训俭示康》)(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陈涉世家》)( )
戍卒叫,函谷举。

(《阿房宫赋》)( )
大喜,笼归,举家庆贺。

(《促织》)( )
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鸿门宴》)( )
绝,jué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 )
忽然抚尺一下,群响毕绝。

(《口技》)( )
以为妙绝。

(《口技》)( )
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石钟山记》)( )
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桃花源记》)( )
佛印绝类弥勒。

(《核舟记》)( )
而心目耳力俱穷,绝无踪响。

(《促织》)( )
堪,kān
而境界危恶,层见错出,非人世所堪。

(《〈指南录〉后序》)( )
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

(《孔雀东南飞》)( )
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克,kè
攻之不克,围之不继,吾其还也。

(《殽之战》)( )
前虞跋胡,后恐疐尾,三纳之而未克。

(《中山狼传》)( )
如其克谐,天下可定也。

(《赤壁之战》)( )
克已复礼。

(《论语》)( )
更克画,平斗斛度量文章。

(《史记·李斯列传》)( )
类,lèi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屈原列传》)( )
中绘殿阁,类兰若。

(《促织》))( )
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

(《墨子·公输》)( )
近岁风俗尤多侈靡,走卒类士服,农夫蹑丝履。

(《训俭示康》)( )
【二】虚词“焉”
一、解释各句中“焉”的意义以及用法。

⑴于是余有叹焉。

⑵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⑶万钟于我何加焉。

⑷君何患焉。

⑸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

⑹盘盘焉,囷囷焉。

⑺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

⑻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⑼晋国,天下莫能强焉。

⑽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⑾非曰能之,愿学焉。

⑿而人之所罕至焉。

⒀吴人焉敢攻吾邑。

⒁且焉置土石。

⒂彼有人焉,未可图也。

⒃永之人争奔走焉。

⒄公输子自鲁南游楚,焉始为舟战之器。

⒅若赴水火,入焉焦没耳。

二、下列加点的“焉”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 )
A.于乱石之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
B.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C.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
D.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E.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F.夫子言之,于我心有戚戚焉
三、判断“焉”在文中的意义。

崤之战,秦军过崤山之间,见峭峭焉.,狭狭焉,未料及有伏焉.,山上大石纷落,但大呼“且焉.置土石”,别无他法,故致大败。

于是余有叹焉.,骄而轻敌,焉.能不败?如此,纵万军于之何加焉.?但以其人之傲,若斥焉.,则必无颜世上矣。

文言虚词答案
一、解释句中“焉”字的意义和用法
1—2句末语气词,一般可不译;3—4语气助词,反诘“呢”;5—6语气助词,形容词、副词词尾,“……的样子”;7—8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9—10代词,用于形容词后,指代比较的对象;11—12代词,相当于“之”;13—14疑问代词,“哪里”“什么”“怎么”;15—16兼词,相当于“于之”“于此”;17—18连词,相当于“乃”“则”“就”
二、AF(A词尾,…的样子B之,他C哪里D兼词,于之E语气助词G词尾,……的样子)
三、
1、形容词词尾,可译为……的样子
2、兼词,“于”+“是”或“之”,可译为“在这里”
3、兼词,“于”+“何”,可译为在哪里
4、句末语气助词,不译
5、疑问代词,可译为怎么
6、句末语助,可译为呢
7、代词,可译为他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