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气血津液、六经、卫气营血汇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直中: 指起病不见三阳证而直接出现三阴证。 (112页)
表里传变
太阳 少阳 阳明 太阴 少阴 厥阴(循经传) (越经传)
六经传变规律示意图
证型 太阳
太 中风 阳 证 太阳
伤寒 阳明 阳 经证 明 证 阳明 腑证
六经辨证简表
病理
主要症状
风邪犯卫,且卫阳不 固
恶风发热,汗自出,脉浮缓。
寒邪束表,腠理闭塞 恶寒发热,无汗而喘,咳嗽,脉浮紧
运动时诸证加剧,舌淡无苔
四君子汤加减
2.气陷证
是气虚无力升举反而下降的证候。常因劳损、久 病,或用药不当,攻伐太过。因主要发生于中焦, 故又称“中气下陷”。
主证:少气倦怠,内脏下垂,重者至脱; 久痢久 泻;口唇不收,弛缓下垂;舌淡,无苔,脉虚弱
治则:升举中气 方例:补中益气汤加减
3.气滞证
3.血热证(卫气营血辩证讲,躁动不安,口干舌红并有出
血)
治则:清热凉血
4.血寒证(是局部脉络寒凝气滞,血行不畅的表现)
主证:形寒肢冷,疼痛,得温痛减,黏膜紫暗, 舌淡暗,苔白,脉沉迟。
治则:温经散寒,方用四逆汤加减
第四节 六经辨证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six channels
阴虚阳亢 从阳化热
滋阴降火—黄 连阿胶汤
厥阴病证
外感病发展的最后阶段---正邪相争,寒热错杂的特 点
寒厥---四肢厥逆,恶寒,体温偏低
回阳救逆
热厥---四肢冷,口色红,怕热,口腔干燥,尿短赤
清热和阴
六经病的传变与直中
传变: 疾病的发展变化,即由一经的证候转化为 另一经的证候 影响传变的主要因素 正气强弱 邪气轻重 治疗当否 传变情况(循经传、越经传、表里传)
入肺 肺失清肃
舌苔黄燥,脉洪数
麻杏石甘汤

热入阳明:身热、大汗、口渴、口
分 证
气分 大热
热盛于内,伤津液亏
津干燥,口色鲜红,舌苔黄燥,脉 洪大;热结肠道,发热,肠燥便干, 粪结不通,腹痛,尿短赤,口津干 燥,口色深红,舌苔黄厚,脉沉实
清热生津,白虎汤
滋阴增液,通便泄热 ,增液承气汤
有力
热伤 邪热入营, 营 营阴 灼伤营阴
肝风 扰乱心神
深绛,脉弦数
羊勾藤汤
太阳病证
太阳伤寒(invasion of taiyang by cold)---表实证 主证:恶寒,发热,无汗,咳嗽气喘,关节肿 痛,跛行,脉紧等 治疗:发汗解表,宣肺平喘(麻黄汤)
太阳中风( invasion of taiyang by wind )---表虚证 主证:恶风,发热,汗出,脉浮缓等 治疗:解肌祛风,调和营卫(桂枝汤)
身热夜甚,躁动不安,口干不多饮, 斑疹隐隐,舌质红绛,脉细数
清热透营,清营汤


热入 心包
邪热内陷,痰热阻闭 包络
高热、肢厥、昏迷、舌绛、脉数
清心开窍,清宫汤
血热 热灼血分,迫血妄行,高热、神昏、粘膜及皮肤发斑、尿 凉血散瘀,犀角地黄
血 妄行 扰乱心神
血、便血、衄血、舌深绛、脉数 汤

证 热动 高热耗血,筋脉失养,高热,项背强直,阵阵抽搐,口色 清热,平脉熄风,羚
张仲景在《素问·热论》六经分证的基础上,结合 伤寒病证的特点而创立的一种鉴别外感疾病的辨 证方法。
六经辨证:就是用六经来说明病变部位的深浅、 病性、正邪盛衰、病势趋向以及六类病症间的转 变关系。
重点在于分析外感风寒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理变化 及其传变规律。
六经及六经辨证
六经:阳明、少阳、太阳,太阴、少阴、厥阴 三阳病证---六腑病变为基础? 三阴病证---五脏病变为基础? 一切外感病证,无论其为六淫之侵,菌毒之袭,机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blood
血虚、血瘀、血热、血寒
1.血虚证
主证
可视黏膜淡白、苍白或黄白 四肢麻痹,甚至抽搐 心悸 苔白,脉细无力
治则:补血 四物汤加减
2.血瘀证(病因讲过,局部肿块,疼痛固定拒按)
治则:活血祛瘀,方用桃红四物汤加减
清热生津,白虎 汤
清热泻下,大承 气汤
和解少阳,小柴 胡汤
温中散寒,健脾 燥湿,理中汤
回阳救逆,四逆 汤
滋阴泻火,黄连 阿胶汤
回阳救逆,四逆 汤或参附汤
清热和阴攻下, 增液承气汤
第五节 卫气营血辨证
清代叶天士创立的用于外感温热病的一种 辨证方法
多种急性热病的总称
发展迅速
变化快
热重伤阴
温热病 首先犯卫分-----气分-----营分-----血分
第3节 气血津液辨证
应用气血津液的理论,对气、血、津液病变的各 种症候,加以概括来阐述和分析疾病的一种方法。
气血津液是脏腑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 气血津液生成及运行又依赖脏腑的功能活动 气血津液的病变与脏腑的功能活动密切相关Biblioteka 脏腑病变气血津液病变
一、气病辨证
pattern identification according to the qi


热化证
心肾水火相变,阴虚 火旺
烦燥不安,口燥咽干,舌降,脉细数

寒厥
阴盛阳微,阳不与阴 接
四肢厥冷,无热恶寒,体温下降至常 温以下,口色淡白,脉细微


热厥
阳盛于内,拒阴于外, 四肢厥冷,体温升高,燥结不通,尿
阴不与阳接
短赤,舌红紫,苔黄厚,脉数
`治法及方例
解肌发汗,调和 营卫,桂枝汤
发汗解表,麻黄 汤
是指机体某一部位或脏腑的气机阻滞、运行不畅 的证候
主证:胀满、疼痛 治则:行气 方例:越鞠丸、橘皮散加减
4.气逆证
是指气的下降受阻,不降返逆的表现 多指肺、胃之气上逆 主证:咳嗽、气喘;嗳气、呕吐 治则:降气镇逆 方例:肺气逆---苏子降气汤加减
胃气逆---旋覆代赭汤加减
二、血病辨证
邪热客于阳明,里热 身大热,口大渴,脉洪大,汗出,色
炽盛
红苔黄干
热入肠腑与粪相结 见脏腑辨证之大肠粪结,兼见实热证
少阳证
邪入少阳,枢机不利 微热不退,寒热往来,脉弦
太阴证
脾虚邪陷,气机阻滞
食欲不振,腹泻、腹痛,腹满而吐, 口不渴,舌淡苔白,脉迟或缓

寒化证 心肾阳衰,脾阳不振
畏寒蜷卧,精神萎靡,体温下降,恶 寒嗜睡,脉细沉
用下法,惟有和解少阳一法 方例:小柴胡汤
太阴病证
太阴为三阴之屏障,病入三阴,太阴首先受邪。 主要是脾胃虚寒证
主证:腹痛,腹胀,粪便清稀,苔白,脉细。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燥湿 方例:理中汤
少阴病证
少阴经属心肾,其病是心肾功能衰退
阳气不足,怕冷,身凉 回阳救逆—四逆汤
少少 阴阴 寒热 化化 证证
体末有不起抵抗者,抵抗之趋势,即证候之表现: 开始抵抗(太阳),抵抗不济(少阳),抵抗太过 (阳明),抵抗不足(太阴、少阴),最后之抵抗 (厥阴)。
凡是抗病力强、病势亢盛的为三阳病。因此,三阳 病多热证、实证。
风寒初客于表--营卫失和--太阳证; 病邪入里--胃肠亢奋--阳明证; 正邪交争于半表半里--胆经少阳病。 凡是寒邪入里,正虚阳衰,抗病力弱,病势深入的 多为三阴病。因此,三阴病多寒证、虚证。 寒邪损伤脾胃(脾胃虚寒)--太阴病; 心肾阳衰--少阴病; 肝肾阳衰,阳气来复--寒热错杂--厥阴病。
阳明病证---里热实证
阳明经证---邪热弥漫全身,肠内无燥结 主证:身热,汗出,呼吸粗喘,口渴欲饮,苔 黄燥,脉洪大。 治疗:清热生津---白虎汤
阳明腑证---邪热入肠,粪便燥结 主证:身热,呈日晡热,汗出,粪燥结,尿 短赤,脉沉有力 治疗清热泻下---大承气汤
少阳病证
主证:微热不退,寒热往来,不欲饮食等 治疗:病不在表也不在里,故不可用汗法也不可
《素问·举痛论》:“百病生于气也”
???
气是很多疾病的病因; 气病的广泛性
气虚证
气 气陷证 病 气滞证
气逆证
1.气虚证
全身或某一脏腑组织机能不足的证候
某些慢性病 急性病的恢复期
年老体弱
久病耗伤正气 饲养管理不当
劳役过度 脏腑机能衰退
主证:头低耳耷,被毛粗乱,自汗, 治则:补气
四肢无力,气短而促,叫声低微,
邪在表 邪在里 邪在 心营
邪在 血分
肺与皮毛 肺肠胃 心与心包 肝与肾
辛凉解表 清热生津 清营透热 清热凉血
卫气营血辨证简表
证型 卫分证
病理
主要症状
温热侵袭肌表,卫气 发热恶寒,咳嗽,口津干燥,口色
被郁
微红,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及方例
辛凉解表,银翘散或 桑菊饮
邪热 温热邪气里传于肺, 发热,呼吸喘粗,咳嗽,口色鲜红, 清热化痰,止血平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