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理论基础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是最早的一种小组工作模式。其中心概念是社 会责任和社会变迁。
(一)理论基础
1.参与、意识提升和赋权 社会政治民主理论建基于下述三个假设: 第一,主权在民,参与是人民的一种民主权利;
第二,沟通、理解和平等,都是从对话开始的;
第三,教育也是一种权利。
第一、个人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形成更加积极和更
(3)符号互动理论的主要观点
①所有的人都生活在一个充满着符号的物理
环境之中; ②经过符号沟通,个人既可以去刺激他人, 又可以从他人身上学习到大量有价值和有意 义的东西; ③这些符号、意义和价值等,并非单独存在, 而是以一种群体的方式,大量而复杂的存在 着; ④思考是一个过程,透过这个过程可以抉择 一个行为。
3.小组成员
互惠模式下的小组成员,是地位平等的和具有能动 性的个人。 (1)小组的共同目标和决策,是由组员在互动过 程中达成和确定的; (2)组员个人在小组中具有互惠的动机和能力。
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在该模式中,社工扮演的是中介者或使能者的角色。 其主要职责是: (1)协助小组同那些在与它的关系上出现了问题的 机构和组织等系统,进行接触和谈判; (2)协助上述机构或组织重新接纳组员,并继续按 其在社区中的角色地位提供服务。
(4)符号互动理论对小组工作的影响
①人类的行为与互动,是由“符号”及其意
义而引起的,人类对外界的刺激能够做出能 动的反应; ②人类是互动过程的产物; ③ 人们在互动的过程中,能动地塑造着自己 的行为; ④人类群体必须承认环境的影响,并自觉地 去适应环境; ⑤个人在小组中扮演着各种不同的角色。
(二)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内容和具体运用
1.小组工作的目标 互惠模式是基于人与环境和人际之间的互动关系而 实施的。其出发点是: (1)小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作为整体的一分子, 组员个体与其他组员之间存在着频繁的互动; (2)人的一生始终都处于不断的发展变化之中; (3)人类除了生理的需求外,还存在归属、被他人 和社会承认、参与和自我实现等方面的社会需求, 且这些需求是在个人发展的各个阶段,通过参与不 同的小组生活而得到满足的。 在实务工作中,互惠模式小组工作的目标是通过小 组工作,使组员在社会归属和互相依存中得到满足, 并最终在组员之间、小组之间,以及其它相关的社 会系统之间,达到充分的互助和开放。
2.阿德勒式小组
阿德勒认为,人的基本问题,与这个人希望自己成 为什么样的人,以及个人为之所做的努力有关。 (1)人主要是由社会因素,而非生物性的因素所 驱动。 (2)每个个体是独特的,但又是社会系统的一部 分。 (3)提出了人的社会兴趣的观点,并相信人们的 快乐和成功大多与其社会性联结有关。 (4)自我和意识是人格的核心。 阿德勒学派主张案主并没有生病,强调案主只是因 为灰心丧气,而不能很好地解决生活中面临的现实 问题。因此,他们强调治疗仅仅是一种教育性和激 励性的工作与手段。
具影响力的自我意识。
第二、人际或社区层面
它是指提升个人与他人合作促成问题解决的
经验与能力。
第三、政治或社会层面
它是指通过赋权,使组员获得更多的能力和
资源,并在此基础上更好地实现个人和社会 的目标。
2.系统功能理论
系统功能理论的基本假设是所有的有机体都是一个 系统。系统内部的各组成部分,既相互关联,又发 挥着各自的功能。 (1)目的性原则 (2)整体性原则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3)层次性原则 系统作为一个整体,绝不是各部分的简单相加,而 是层次结构相互关联着的整体。 (4)动态性原则 系统是一个随着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工作。
(三)社会目标模式的优势与局限
1.优势
(1)它充分地体现了社会工作最初追求的社会公正 和社会关怀的基本理念; (2)它有利于社区赋权、社区发展和社会进步。 (1)过分依赖意识形态,理论基础相对薄弱; (2)过分注重组织的力量,忽视组员个人的独特需 要,缺乏对个人动力的认识,强调解决群体需要优于 解决个体问题; (3)过分依赖社会工作者。
关系
广义的社会变迁是泛指一切社会现象的变化,“是 从个人以至人类整体各个层次上社会现象的改变。” 狭义的社会变迁则是指社会结构的变化。 社会变迁通常被划分为如下的类型: 以规模的差异可划分为整体变迁与局部变迁; 以变化方向可划分为进步变迁与倒退变迁; 按性质区别可划分为进步变迁与革命变迁; 按照人的参与程度可划分为自发变迁与有计划的变 迁,等等。
2.小组的性质
社会目标模式下的小组,主要是透过一系列
社会目标的实现,去培养组员的社会意识和 社会责任感,推动社会的变迁。 (1)小组有一个所有组员都共同期待的社会 目标; (2)为了社会的整体利益,组员要有一套共 同信仰的价值观; (3)小组要作为一个整体去实施和开展社会 活动与社会行动; (4)小组成员要在社会行动中逐步实现自我 完善和发展。
(2)米德的符号互动理论
①个人的社会行为,是其所属群体 的规范行为被内化的结果; ②社会应当被看作是一种结构,且
其是在彼此相互适应的人们所进行的各种交
往中显现出来的; ③意识必须被理解为产生于个人与环境,特 别是社会环境之间的动态关系之中的思想交 流,且其是后天的,而不是个人先验的。 米德强调,要把个人行为置于社会结构中去 考虑,并据此提出“角色”的概念。
(二)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内
容和具体运用
1.小组工作的目标
社会目标模式小组工作的总目标是培养组员
的社会归属感,实现社会整合。 (1)发展和提高组员的社会意识和潜能,提 升组员应对社会变迁的责任感和责任心; (2)提升组员的社会能力; (3)培养当地的社区领袖,并使其有意识、 有能力去带动和促进社会变迁。
2.小组的性质
互惠模式下的小组,是一个有共同目标的组员互助 系统。 (1)能够为组员提供彼此之间认同的机会; (2)能够使多数组员产生归属的温暖感觉; (3)组员有表现自己、表达自我和维持自己在群 体中独立性的自由; (4)组员既要有选择朋友或伙伴的自由,又要具 备在必须接纳对方时,勇于负责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小组能够向组员提供表现个性及与他人分享 的机会; (6)小组能够为组员提供学习、借鉴和独立生活 的机会。
6.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三)优势与局限
1.优势 (1)注重组员潜能的发挥和互助系统的建构,较好 地体现了社会工作助人自助的信念; (2)小组的目标来自组员的互动和讨论,有利于组 员能动性的发挥和自决意识的提升; (3)强调组员通过自主地选择适当的介入策略,去 解决自己面临的实际问题,防止了外界对组员个人的 价值干预。 2.局限 (1)对小组中组员的个人期望和个别化原则关注不 够,对组员个人改变程度的评估较为薄弱; (2)社工因权力受限,而对小组过程缺乏有力地控 制与影响。
2.局限
二、互惠模式
(一)理论基础
1.系统理论中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贝塔朗菲)
系统理论中有关人与环境关系的论述认为,每个人 在其一生中都要面对三个制约其生存的环境系统: (1)非正式的和自然的系统; (2)正式的系统; (3)社会系统。 系统的适应性,要求小组必须根据环境的需要而变 化,即我们在关注小组系统的同时,也要注意小组 以外的系统,如家庭、学校、政府、单位和社会等 因素对小组的影响。
3.符号互动理论
符号互动理论又称互动理论,其代表人物是库利和 米德,集大成者是布鲁姆。 符号互动理论认为,人们是借助语言、手势和行动 等符号,实现相互之间沟通。 (1)库利的符号互动理论 在符号互动理论中,库利注重个人与社会的联系, 认为个人和社会是同一事物的不同侧面,其中,前 者是分布侧面,后者是集合侧面。 库利用“镜中我”这个概念,说明社会我或客我的 存在,并从中引申出“第一群体”理论。 “第一群体”亦称“人格群体”,它是指一个人首 先接触的家庭、伙伴和邻里等,面对面的、直接的 和有亲密关系的群体。
3.小组成员
在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实务中,社工要注意
下面几个方面: (1)要把工作的重点向社会弱势与边缘群体 倾斜; (2)为了顺利地达成小组目标,小组成员要 认真筛选; (3)小组是开放的小组。 在社会目标模式下,小组的组员可以来去自 由,组员之间也可以因为共同的理想而求同 存异。Biblioteka 4.小组工作者的角色
在社会目标模式的小组工作中,社工扮演的是一个 可变的角色。
(1)在小组开始和结束阶段,社工可能是一个倡 导者或引导者的角色。 (2)在小组的中间阶段,社工可能是使能者、资 源提供者或者榜样的角色。 ①采取措施,推动组员的表达、分享、分担和支持 等活动,促成组员将达成社会目标的社会行动付诸 实施; ②以自己的模范行动为组员树立学习的榜样; ③为组员提供信息和资源等方面支持。
2.场域理论中的行为环境论、生活空间论和此
时此地的概念(考夫卡、勒温)
(1)行为环境论 (2)生活空间论 ①构成生活空间的要素是人和环境,且这个环境只有 在与人的心理目标相结合时,才能发挥环境作用; ②生活空间具有动力的作用,且这种动力作用会驱使 一个人克服排斥力,沿着吸引力方向,朝着心理目标 前进; ③生活空间的动力作用是逐级展开的,行为者必须克 服重重壁垒,才能最终实现奋斗目标。 (3)此时此地 “此时此地” 强调的是此时此地的期待、自我评价和 记忆等因素,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第一、小组是由许多相互依赖的成员所
组成的一个微型社会系统。 第二、每个小组都是一个整体。 第三、每个小组都必须确立自己的总目 标和过程目标。
帮助组员达成目标任务,是小组工作的
总归宿。 第四、小组过程是一个动态化的、情境 化的过程。
3.社会变迁理论中的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的
5.实践原则
(1)在实务中社工要充分地尊重组员的自决,
绝不能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组员。 (2)小组应通过突出小组目标和任务达成的 办法来增强自身的凝聚力。 (3)机构和社区应当通过自身的政策、信念 与小组目标等去影响小组。
6.在中国的实际运用
目前在中国开展的专业小组工作,大多属于
第四讲 小组工作的主要模式 及其理论基础
一、教学目的与要求
通过教学,弄清小组工作的主要工作模式,
理解和掌握小组工作各主要模式的基本概念、 理论基础、主要内容和实务技巧。
二、重难点
1.重点 小组工作的基本模式。 2.难点
各种模式在小组工作的应用。
一、社会目标模式
社会目标模式源于社会小组工作的早期实践,
三、治疗模式
治疗模式是指把治疗个人作为小组工作的任务,同 时也提供个人的预防和康复的一种干预方式。
(一)理论基础 1.精神分析小组
沃尔夫认为,精神分析小组的目标,主要是重建组 员个人的性格和人格系统。 在实务工作中,该理论主张,小组要通过一种象征 性的方式再现组员个人的原生家庭,以便使每个组 员的历史在小组面前重演。同时,小组又要通过对 组员原生家庭的再创造,帮助组员解决其家庭给他 们造成的问题和影响,并通过组员与社工之间的信 赖关系,了解组员与其家庭中重要人物的关系动力 方式。
5.实践原则
(1)作为中介者或协调者,社工要启发组员去主动 地思考问题,要鼓励组员在互动过程中寻找大家共 同点,并自主地确定小组的发展目标; (2)社工应该主动地向组员澄清和说明自己在小组 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
社工只是个人与小组,小组与机构、组织和社区等 社会系统之间的协调人。 (3)社工应该以诚实的态度提供信息和协调关系, 要充分地利用机构、组织和社区等社会系统的资源 为小组服务。